广西省南宁市 20l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 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瑰丽(gui)颔联(han) 缠绵悱恻(fei 醍醐灌顶(ti) B.翘楚(qio)觊觎(ji) 乘人之危( cheng)姹紫嫣红(zhd) C.档案(dng)怆然( chuang)奉为圭臬(nie) 提纲挈领(qe) D.谥号(shi)摒弃(bin) 恪尽职守(ke) 心宽体胖(po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美峰会的顺利举行,使一些媒体和专家似乎“猛然间”意识到:将美国和中国往 起拉的力量,一点也不小于让这两个国家分道扬镳的力量 B.我们在为国忧心、为族忧虑的“文化焦虑”中;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自己己有的文 化传统上,老想着要良莠不齐地一股脑继承过去的文化传统。 C.陈光标近几年持续向社会捐钱捐物,这本来就无可厚非,他不仅一个人坚持不懈地 做公益事情,而且还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确实难得 D.这支新组建的少年女子足球队有20名队员,每天的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 底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市“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已正式启动,这一计划旨在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减少 交通事故,确保交通安全有序畅通为目的。 B.“新华频媒”是集报纸、广播、网络、手机等媒体优势于一体的全新传播平台,与 般商业大屏有所不同,它建成后,每天全向市民提供准确、及时、权威的资讯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 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广西省南宁市 2011 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语 文 试 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 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瑰.丽(guī) 颔.联(hán) 缠绵悱.恻(fěi) 醍.醐灌顶(tí) B.翘.楚(qiào) 觊.觎(jì) 乘.人之危(chéng) 姹.紫嫣红(zhà) C.档.案(dàng) 怆.然(chuàng) 奉为圭臬.(niè) 提纲挈.领(qiè) D.谥.号(shì) 摒.弃(bìn) 恪.尽职守(kè) 心宽体胖.(p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美峰会的顺利举行,使一些媒体和专家似乎“猛然间”意识到:将美国和中国往 一起拉的力量,一点也不小于让这两个国家分道扬镳 ....的力量。 B.我们在为国忧心、为族忧虑的“文化焦虑”中;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自己已有的文 化传统上,老想着要良莠不齐 ....地一股脑继承过去的文化传统。 C.陈光标近几年持续向社会捐钱捐物,这本来就无可厚非 ....,他不仅一个人坚持不懈地 做公益事情,而且还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确实难得。 D.这支新组建的少年女子足球队有 20 名队员,每天的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 底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北京市“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已正式启动,这一计划旨在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减少 交通事故,确保交通安全有序畅通为目的。 B.“新华频媒”是集报纸、广播、网络、手机等媒体优势于一体的全新传播平台,与 一般商业大屏有所不同,它建成后,每天全向市民提供准确、及时、权威的资讯。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 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2010年的国产大片《孔子》、《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呈 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文化晒太阳度不断增加。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主持人作为文艺界的一个行当出现,并活跃在当今舞台上,前后不过数十年光 些凭借自身天赋并不 懈追求的主持人,俨然成了文艺演出或娱乐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人物,自然得到观众的喜爱 ①大家也平静地接受了这种方式 ②最初的主持人主要担负节目演出的报幕任务 ③他们生动诙谐的表演与整场演出珠联璧合,妙趣天成 ④至多在介绍演员或节目时进行一些渲染和烘托罢了 ⑤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⑥随着文艺事业的日趋繁荣和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主持人这个角色变得举足轻重 A.⑥①②④⑤③B.②⑤⑥③④①C.⑥⑤④②③①D.②④①⑥③⑤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名片轶事 傅维唐 人们初次交往时相互递送的名片,很可能始于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主要是利用 竹片或木片,把姓名刺刻在竹木上,谓之“名刺”。中国人发明造纸术后,人们把姓名写在 纸上,则称为“名纸"。宋代孔平仲《孔氏谈苑名刺门状》记载:“古者未有纸,削竹以书 姓名,故谓之刺;后以纸书,故谓之名纸。”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名帖》引刘冯《事始》所 载:古者削木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其他,如“柬既纸”“名帖”“名柬”等,也是古人对写在 纸上的名片的称谓。 古代的“名刺”上不仅有持有者的姓名,有的还写有官职爵位和祖籍故里,称为“爵里 刺。汉代刘熙《释名释书契》记载:“画姓名于奏上曰书刺.…爵里刺,书其官爵及郡县、 乡里也。” 古人在使用名片过程中,曾出现“名纸堆积”的情况,并且衍生出“名纸毛生”一词, 这是由于有的人对于前来投递名片求见者,先要就其财富、权势以及求见之目的等进行查考 分析,然后决定何时接见或不予接见,因而使被求见者积压很多名片,清代和邦额《夜谭随
D.2010 年的国产大片《孔子》、《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呈 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文化晒太阳度不断增加。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主持人作为文艺界的一个行当出现,并活跃在当今舞台上,前后不过数十年光 景。 , , 。 , , 。一些凭借自身天赋并不 懈追求的主持人,俨然成了文艺演出或娱乐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人物,自然得到观众的喜爱。 ①大家也平静地接受了这种方式 ②最初的主持人主要担负节目演出的报幕任务 ③他们生动诙谐的表演与整场演出珠联璧合,妙趣天成 ④至多在介绍演员或节目时进行一些渲染和烘托罢了 ⑤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⑥随着文艺事业的日趋繁荣和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主持人这个角色变得举足轻重 A.⑥①②④⑤③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⑥③⑤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名片轶事 傅维唐 人们初次交往时相互递送的名片,很可能始于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主要是利用 竹片或木片,把姓名刺刻在竹木上,谓之“名刺”。中国人发明造纸术后,人们把姓名写在 纸上,则称为“名纸”。宋代孔平仲《孔氏谈苑·名刺门状》记载:“古者未有纸,削竹以书 姓名,故谓之刺;后以纸书,故谓之名纸。”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名帖》引刘冯《事始》所 载:古者削木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其他,如“刺纸”“名帖”“名柬”等,也是古人对写在 纸上的名片的称谓。 古代的“名刺”上不仅有持有者的姓名,有的还写有官职爵位和祖籍故里,称为“爵里 刺”。汉代刘熙《释名·释书契》记载:“画姓名于奏上曰书刺……爵里刺,书其官爵及郡县、 乡里也。” 古人在使用名片过程中,曾出现“名纸堆积”的情况,并且衍生出“名纸毛生”一词, 这是由于有的人对于前来投递名片求见者,先要就其财富、权势以及求见之目的等进行查考 分析,然后决定何时接见或不予接见,因而使被求见者积压很多名片,清代和邦额《夜谭随
录某太守》就曾写到:“千谒者,恒旬月不得一见”。正因有的人为求见某人,却久久无法 把名片递送,以致名片反复受摩擦起毛,其字迹也模糊不清。有的人为期望能顺利把自己名 片及时送到被求见者手中,有时向其下属及有关人土赠以钱币或礼品,冀望通关转送名片 但是,倘若钱少礼轻或其他原因,其名片仍被阻挡。 名片既然作为人们交往、求见之媒介,有的人为炫耀自己财富、权势,或者巴结贿赂被 求见者,竟用黄金做成名片,在古代称为“金刺"。晋代何法盛《晋中兴书》载:“王逊为广 州刺史,民入谒者,多使作金刺通名。他的妻子当时指责他说:“何先清而后浊也『“金刺 之出现,已远非初始名片助人正常交往之意了。 中国古代,“名刺”也曾被人们作为贺年片使用。古时由于交通与通信极为不便,所以 送递贺年片基本限于同一城市及附近地区。送贺年片者往往依据致送的对象之不同而有别, 有的是亲自登门送上,有的则吩咐仆人分送。宋代周密《癸辛杂识送刺》写道:“节序交贺 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于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但是,倘若无家仆投送而全由主 人自己分送,显然不胜其烦,年老体弱者更难以做到。 周密在上述《送刺》文内,记述了他的一位亲戚因无仆人外出送贺年片,暗中利用别家 仆人分送的轶事:“余表舅吴四丈,性滑稽。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 送刺至,漫取视之,类皆亲故,于是酌之以酒,阴以己刺易之,沈仆不悟,因往遍投,悉昊 刺也。”之后,此事在其邻居、亲友之间传开,成为笑谈 (有删节) 5.从原文看,下列对“名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据考证,人们初次交往时相互递送名片的礼仪,很可能始于中国古代 B.古代有的“爵里刺”,上面不仅有持有者的姓名,还有其官爵和祖藉故里。 C.故人对写在纸上的名片称谓较多,有“名纸”“金刺”“名帖”“名柬”等 D.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把在竹片或木片上刺刻姓名的名片叫做“名刺”。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录·某太守》就曾写到:“干谒者,恒旬月不得一见”。正因有的人为求见某人,却久久无法 把名片递送,以致名片反复受摩擦起毛,其字迹也模糊不清。有的人为期望能顺利把自己名 片及时送到被求见者手中,有时向其下属及有关人士赠以钱币或礼品,冀望通关转送名片; 但是,倘若钱少礼轻或其他原因,其名片仍被阻挡。 名片既然作为人们交往、求见之媒介,有的人为炫耀自己财富、权势,或者巴结贿赂被 求见者,竟用黄金做成名片,在古代称为“金刺”。晋代何法盛《晋中兴书》载:“王逊为广 州刺史,民入谒者,多使作金刺通名。他的妻子当时指责他说:“何先清而后浊也!”“金刺” 之出现,已远非初始名片助人正常交往之意了。 中国古代,“名刺”也曾被人们作为贺年片使用。古时由于交通与通信极为不便,所以 送递贺年片基本限于同一城市及附近地区。送贺年片者,往往依据致送的对象之不同而有别, 有的是亲自登门送上,有的则吩咐仆人分送。宋代周密《癸辛杂识·送刺》写道:“节序交贺 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于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但是,倘若无家仆投送而全由主 人自己分送,显然不胜其烦,年老体弱者更难以做到。 周密在上述《送刺》文内,记述了他的一位亲戚因无仆人外出送贺年片,暗中利用别家 仆人分送的轶事:“余表舅吴四丈,性滑稽。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 送刺至,漫取视之,类皆亲故,于是酌之以酒,阴以己刺易之,沈仆不悟,因往遍投,悉吴 刺也。”之后,此事在其邻居、亲友之间传开,成为笑谈。 (有删节) 5.从原文看,下列对“名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据考证,人们初次交往时相互递送名片的礼仪,很可能始于中国古代。 B.古代有的“爵里刺”,上面不仅有持有者的姓名,还有其官爵和祖藉故里。 C.故人对写在纸上的名片称谓较多,有“名纸”“金刺”“名帖”“名柬”等。 D.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把在竹片或木片上刺刻姓名的名片叫做“名刺”。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名片是人们交往、求见的媒介之一,有人用黄金做成名片,就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 富、权势,或者巴结贿赂被求见者。 B.“何先清而后浊也”一语是慨叹人心不古,以前使用名片是为了正常交往,后来却 演变成借机摆阔和行贿送礼。 C.在我国古代,人们也曾把名片为贺年片使用,但由于交通及通信不便,递送贺年片 基本限于同一城市及附近地区。 D.有人为顺利把自己的名片及时送到被求见者手中,会向被求见者的下属及有关人士 赠送钱物,希望帮忙疏通关系、代为转送。 7.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名片始于中国,并引用孔平促《孔氏谈范·名刺门状》和赵翼《陔余丛考·名 帖》的相关内容加以证明 B.古时名纸在使用过程中因反复受摩擦而起毛,其字迹模糊不清,影响产,所以后来 出现了写有官职爵位的“爵里刺”。 C.有人对投递名片者,先要就其财富、权势以及求见等进行考查分析,然后决定是否 接见,因而往往出现“名纸堆积”的情况 D.根据联系对象不同,赠送作贺年片的名片者,可亲自登门送上,也可吩咐仆人派送, 若没有仆人,则可请别人的仆人代劳。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高斗枢传 高斗枢,字象先,鄞人。崇祯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坐议巡抚耿如杞狱,与同列四人 下诏狱。寻复官,进员外郎。五年,迁荆州知府。久之,擢长沙兵备副使 楚郡之在湖北者,尽罹贼祸,势且及湖南,临、蓝、湖、湘间土寇蜂起。长沙止老弱卫 卒五百,又遣二百戍攸县,城库雉堞尽圮。斗枢至,建飞楼四十,大修守具。临、蓝贼艘二 百余,由衡、湘抵城下,相拒十余日乃却去,转攻袁州。遣都司陈上才蹑其后,贼亦解去 寻击杀乱贼刘高峰等,抚定余众。诏录其功。 巡抚陈睿谟大征临、蓝寇,斗枢当南面,大小十余战,贼尽平。诏赉银币。十四年六月 进按察使,移守郧阳。郧被寇且十载,属邑有六,居民不四干,数百里荆榛。抚治王永祚以 襄阳急,移师镇之。斗枢至甫六日,张献忠自陕引而东。斗枢与知府徐启元遣游击王光恩及 弟光兴分扼之,战频捷,贼不敢犯。当是时,斗枢、启元善谋,光恩善战,郧城危而复全。 十五年冬,李自成陷襄阳、均州,攻郧阳四日而去。明年春,复来攻,十余日不克,乃 退屯杨溪。十七年正月,自成遣将路应标等以三万人攻郧。斗枢遣人入均州,烧其蓄积,贼
A.名片是人们交往、求见的媒介之一,有人用黄金做成名片,就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 富、权势,或者巴结贿赂被求见者。 B.“何先清而后浊也”一语是慨叹人心不古,以前使用名片是为了正常交往,后来却 演变成借机摆阔和行贿送礼。 C.在我国古代,人们也曾把名片为贺年片使用,但由于交通及通信不便,递送贺年片 基本限于同一城市及附近地区。 D.有人为顺利把自己的名片及时送到被求见者手中,会向被求见者的下属及有关人士 赠送钱物,希望帮忙疏通关系、代为转送。 7.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名片始于中国,并引用孔平促《孔氏谈范·名刺门状》和赵翼《陔余丛考·名 帖》的相关内容加以证明。 B.古时名纸在使用过程中因反复受摩擦而起毛,其字迹模糊不清,影响产,所以后来 出现了写有官职爵位的“爵里刺”。 C.有人对投递名片者,先要就其财富、权势以及求见等进行考查分析,然后决定是否 接见,因而往往出现“名纸堆积”的情况。 D.根据联系对象不同,赠送作贺年片的名片者,可亲自登门送上,也可吩咐仆人派送, 若没有仆人,则可请别人的仆人代劳。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高斗枢传 高斗枢,字象先,鄞人。崇祯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坐议巡抚耿如杞狱,与同列四人 下诏狱。寻复官,进员外郎。五年,迁荆州知府。久之,擢长沙兵备副使。 楚郡之在湖北者,尽罹.贼祸,势且及湖南,临、蓝、湖、湘间土寇蜂起。长沙止老弱卫 卒五百,又遣二百戍攸县,城库雉堞尽圮.。斗枢至,建飞楼四十,大修守具。临、蓝贼艘二 百余,由衡、湘抵城下,相拒十余日乃却去,转攻袁州。遣都司陈上才蹑其后,贼亦解去。 寻击杀乱贼刘高峰等,抚定余众。诏录其功。 巡抚陈睿谟大征临、蓝寇,斗枢当南面,大小十余战,贼尽平。诏赉.银币。十四年六月 进按察使,移守郧阳。郧被寇且十载,属邑有六,居民不四千,数百里荆榛。抚治王永祚以 襄阳急,移师镇之。斗枢至甫六日,张献忠自陕引而东。斗枢与知府徐启元遣游击王光恩及 弟光兴分扼之,战频捷,贼不敢犯。当是时,斗枢、启元善谋,光恩善战,郧城危而复全。 十五年冬,李自成陷襄阳、均州,攻郧阳四日而去。明年春,复来攻,十余日不克,乃 退屯杨溪。十七年正月,自成遣将路应标等以三万人攻郧。斗枢遣人入均州,烧其蓄积,贼
乏食而退。当是时,湖南、北十四郡皆陷,独郧在 自十五年冬抚治王永祚被逮,连命李乾德、郭景昌代之,路绝不能至,中朝谓郧已陷 不复设抚治。十六年夏,斗枢上请兵疏,始知郧存,众议即仼斗枢。而陈演与之有隙,乃擢 启元右佥都御史任之,加斗極太仆少卿,路阻亦不能达。是年二月,朝议设汉中巡抚,兼督 川北军务,擢斗枢右副都御史以往,朝命亦不达。至三月始闻太仆之命,即以军事付启元。 七月而北都变闻,并闻汉中之命,地已失,不可往。福王立,移斗枢巡抚湖广,代何腾蛟 复以道路不通,改用王骥,斗枢皆不闻也。 国变后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 8.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罹贼祸 罹:遭受 B.城库雉堞尽圮圮:倒塌 赉诏银币 赉:赏赐 D.斗枢上请兵疏疏:疏散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高斗枢“善谋”的一组是 ①又遣二百戍攸县 ②建飞楼四十,大修守具 ③遣都司陈上才蹑其后 ④遣游击王光恩及弟光兴分扼之 ⑤遣人人均州,烧其蓄积 ⑥连命李乾德、郭景昌代之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斗枢为崇祯元年进士,在提拔为长沙兵备副使之前,先后担任过刑部主事、员外 郎、荆州知府等职,但仕途并不顺畅 B.高斗枢修造守备之具,成功抵抗贼兵进攻,击杀乱贼刘高峰等,抚定其余贼寇并独 当南面。因此朝廷下诏记录他的功劳 C.斗枢到任郧阳才六天,就遭到张献忠来犯,便与知府徐启元派遣王光恩及其弟光兴 分兵阻截,屡战屡胜,郧阳城得以保全。 D.高斗枢先后被朝廷任命为太仆少卿、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等职,因国事变化,路 途阻隔,有些任命未能到达
乏食而退。当是时,湖南、北十四郡皆陷,独郧在。 自十五年冬抚治王永祚被逮,连命李乾德、郭景昌代之,路绝不能至,中朝谓郧已陷, 不复设抚治。十六年夏,斗枢上请兵疏.,始知郧存,众议即任斗枢。而陈演与之有隙,乃擢 启元右佥都御史任之,加斗枢太仆少卿,路阻亦不能达。是年二月,朝议设汉中巡抚,兼督 川北军务,擢斗枢右副都御史以往,朝命亦不达。至三月始闻太仆之命,即以军事付启元。 七月而北都变闻,并闻汉中之命,地已失,不可往。福王立,移斗枢巡抚湖广,代何腾蛟。 复以道路不通,改用王骥,斗枢皆不闻也。 国变后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 8.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罹.贼祸 罹:遭受 B.城库雉堞尽圮. 圮:倒塌 C.赉.诏银币 赉:赏赐 D.斗枢上请兵疏. 疏:疏散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高斗枢“善谋”的一组是 ( ) ①又遣二百戍攸县 ②建飞楼四十,大修守具 ③遣都司陈上才蹑其后 ④遣游击王光恩及弟光兴分扼之 ⑤遣人人均州,烧其蓄积 ⑥连命李乾德、郭景昌代之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斗枢为崇祯元年进士,在提拔为长沙兵备副使之前,先后担任过刑部主事、员外 郎、荆州知府等职,但仕途并不顺畅。 B.高斗枢修造守备之具,成功抵抗贼兵进攻,击杀乱贼刘高峰等,抚定其余贼寇并独 当南面。因此朝廷下诏记录他的功劳。 C.斗枢到任郧阳才六天,就遭到张献忠来犯,便与知府徐启元派遣王光恩及其弟光兴 分兵阻截,屡战屡胜,郧阳城得以保全。 D.高斗枢先后被朝廷任命为太仆少卿、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等职,因国事变化,路 途阻隔,有些任命未能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