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 会更强调依法治国。治国应以“德” 为重还是以“法为重?请结合本课 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 会更强调依法治国。治国应以“德” 为重还是以“法”为重?请结合本课 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文章要点: “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它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 客观要求,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不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是广大 人民群众的愿望,而生产的发展是以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前提的。 因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实行“依法治国”正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展、人 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一项重要举措。 德治是实行法治的根本保证。道德的实施不是凭借国家的强制 力,而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来维护 法律则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强迫人们遵守。无论从立法还是司 法实践中,都离不开道德的保证,再完备的法律都是靠人来执 行的,特别是对执法者来说,如果道德水平低下,就会把法律 作为谋私或滋生腐败的工具和土壤。法治与德治的实行,首先 要做到依法治吏,以德治官,从而推进整个社会法治与德治的 实行
文章要点: “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它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 客观要求,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不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是广大 人民群众的愿望,而生产的发展是以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前提的。 因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实行“依法治国”正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展、人 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一项重要举措。 德治是实行法治的根本保证。道德的实施不是凭借国家的强制 力,而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来维护; 法律则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强迫人们遵守。无论从立法还是司 法实践中,都离不开道德的保证,再完备的法律都是靠人来执 行的,特别是对执法者来说,如果道德水平低下,就会把法律 作为谋私或滋生腐败的工具和土壤。法治与德治的实行,首先 要做到依法治吏,以德治官,从而推进整个社会法治与德治的 实行
第二课克己复礼 “仁”和“礼”的关系是怎样的? 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 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 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 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孝悌、节信等)
第二课 克 己 复 礼 ❖ “仁”和“礼”的关系是怎样的? ❖ 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 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 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 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孝悌、节信等)
问 题探究 【原文】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且格。” 【原文】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原文】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原文】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原文】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 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 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原文】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 诸? 【原文】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周礼”的理解
问题探究 【原文】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且格。” 【原文】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原文】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原文】 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原文】 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 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 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原文】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 诸?” 【原文】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周礼”的理解
、孔子认为西周是完美理想的社会,孔子的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 的周公。 2、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 确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 统经、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 3、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的等级制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所以孔子强调“孝”,“其为 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孝敬父母还是小孝,大孝者 为孝于天下,看天下的老百姓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样,到了这一步叫 忠了,所以忠臣必出孝子之门。) 4、礼的作用: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礼就 在其中起调和的作用,与法律互补,其作用有时甚至比法律更大, 所以,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孔子认为西周是完美理想的社会,孔子的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 的周公。 2、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 确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 统经、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 3、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的等级制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所以孔子强调“孝” , “其为 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孝敬父母还是小孝,大孝者 为孝于天下,看天下的老百姓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样,到了这一步叫 忠了,所以忠臣必出孝子之门。) 4、礼的作用: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礼就 在其中起调和的作用,与法律互补,其作用有时甚至比法律更大, 所以,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