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示例: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 身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达到了君子的要求,他才 可能为国家做事,也才能够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张诚 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自身的修炼 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孔子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 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如果这样,就没必要“杀无 道,以就有道”。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君子之德风,人小 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样,孔子自然反对武力征服 主张“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统治者自身的榜样 是对老百姓最好的教育,“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 身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达到了君子的要求,他才 可能为国家做事,也才能够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张诚 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自身的修炼 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孔子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 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如果这样,就没必要“杀无 道,以就有道”。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君子之德风,人小 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样,孔子自然反对武力征服, 主张“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统治者自身的榜样 是对老百姓最好的教育,“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 答案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3·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 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 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 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 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 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 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 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 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立。”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 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 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答题要点: 对此看法可以不一,但要注意避免静止看问 题,要把这两条材料和其他材料结合起来看。从 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 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民 说,是在特定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当然, 从总体来说,孔子对礼教强调更多
答题要点: 对此看法可以不一,但要注意避免静止看问 题,要把这两条材料和其他材料结合起来看。从 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 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民一 说,是在特定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当然, 从总体来说,孔子对礼教强调更多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 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 的《论语集注》把它解释为“各得其分”,你认为有没 有道理? 答题要点:“均无贫”与“均贫富”两者含义不同。 “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 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站在统治者即 “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 实际含义是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 能有这种思想的。因此,朱熹的解释应该是符合孔子原 意的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 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 的《论语集注》把它解释为“各得其分”,你认为有没 有道理? 答题要点: “均无贫”与“均贫富”两者含义不同。 “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 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站在统治者即 “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 实际含义是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 能有这种思想的。因此,朱熹的解释应该是符合孔子原 意的
出题示例二: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 送死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 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藏富于民:“百姓 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是 否表明孔子是主张君民平等、贫富不分的呢?请 简述之。(不超过100字) 参考:不是。孔子主张的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 其分。于统治者而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 不安”;对百姓是需要教育的:“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教什么?教之以礼、信、孝悌
出题示例二: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 送死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 。 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藏富于民:“百姓 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是 否表明孔子是主张君民平等、贫富不分的呢?请 简述之。(不超过100字) 参考:不是。孔子主张的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 其分。于统治者而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 不安”;对百姓是需要教育的:“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教什么?教之以礼、信、孝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