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 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答案 (9分,每小题3 分) 1.D(A项中“剂”和“霁” 均读j;B项中“睑”和 “俭”均读jan;C项中 “箪”和“殚”均读dan) 2.A(身无长物:身无分 文,十分贫穷。有条不紊: 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1页共34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 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34 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 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答案 一、(9 分,每小题 3 分) 1.D(A 项中“剂”和“霁” 均读 jì;B 项中“睑”和 “俭”均读 jiǎn;C 项中 “箪”和“殚”均读 dān) 2.A(身无长物:身无分 文,十分贫穷。有条不紊: 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
点不乱。侧重于“条理 性”,与“爱干净”缺乏语 意逻辑上的联系。空巷: 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 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拆东墙,补西墙:比喻顾 了这头丢了那头,只是临 时应急、凑合,不从根本 上解决问题。不合语境) 3.A(“琢磨”是指反思、 思索、考虑。“捉摸”是指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2页共34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 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34 页 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 性”,与“爱干净”缺乏语 意逻辑上的联系。空巷: 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 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拆东墙,补西墙:比喻顾 了这头丢了那头,只是临 时应急、凑合,不从根本 上解决问题。不合语境) 3.A(“琢磨”是指反思、 思索、考虑。“捉摸”是指
猜测、预料。归咎:追究 出现错误、问题的责任; 归罪:追究罪过、过失应 由谁负责。“归咎”语意比 “归罪”轻,符合此处语 境。(“以至”①连词,表 示在时间、数量、程度、 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后 分句开头,表示由前 分句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 成;“以致”表示由于前述 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 是不好或不希望的结果)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3页共34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 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34 页 猜测、预料。归咎:追究 出现错误、问题的责任; 归罪:追究罪过、过失应 由谁负责。“归咎”语意比 “归罪”轻,符合此处语 境。(“以至” ①连词,表 示在时间、数量、程度、 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后 一分句开头,表示由前一 分句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 成;“以致”表示由于前述 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 是不好或不希望的结果)
4.答案D(3分)(A项“人 心向背”与“兴盛”搭配 不周,属两面对一面。B 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减 轻……负担”。C项“不仅” 应该放在第一句“热爱科 学的人们”之后。) 5.A(遽:迅速,急速) 6.D(以:介词;用,拿 A何:疑问副词,怎么 /疑问代词,什么。B 其:代词,他的/代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4页共34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 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34 页 4.答案 D(3 分)(A 项“人 心向背”与“兴盛”搭配 不周,属两面对一面。B 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减 轻……负担”。C 项“不仅” 应该放在第一句“热爱科 学的人们”之后。) 二、 5.A(遽:迅速,急速) 6.D(以:介词;用,拿。 A 何:疑问副词,怎么 /疑问代词,什么。B 其:代词,他的/代
词,自己的。C者:代 词,的人/助词,句 中表停顿) 7.B(A第一句表现查继佐 慧眼识人。C第二句指 吴六奇向王师汇报各 郡形势。D第一句指王 师元帅为吴六奇请 功) 8.C(“他觉得行乞玷污自 己的名声”与文章中 何人,敢以为 污!”矛盾)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5页共34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 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34 页 词,自己的。C 者:代 词,的人/助词,句 中表停顿) 7.B(A 第一句表现查继佐 慧眼识人。C 第二句指 吴六奇向王师汇报各 郡形势。D 第一句指王 师 元 帅 为吴 六奇 请 功) 8.C(“他觉得行乞玷污自 己的名声”与文章中 “ 仆 何 人, 敢以 为 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