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中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6分) 、古诗文阅读鉴赏(共40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8分) (1)A昨夜西风凋碧树。 。(晏殊《蝶恋花》) B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 (2)A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饮马长城 窟行》)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报任安书》) 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 情表》) (4)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 已。(韩愈《师说》) B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二)古诗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4题。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 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3分) 歌楼听雨 客舟听雨 僧庐听雨: 3.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3分)
1 惠州一中 2006-2007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 文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 76 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 40 分) (一)古诗文默写(8 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 1 小题,共可选 4 小题。8 分) (1)A 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蝶恋花》) B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王维《观猎》) (2)A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饮马长城 窟行》) B ;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报任安书》) (3)A , ;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B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 情表》) (4)A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 已。(韩愈《师说》) B 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二)古诗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4 题。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 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3 分) 歌楼听雨: 客舟听雨: 僧庐听雨: 3.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3 分)
A.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对他人的“悲欢离合”已无感情 B.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作者这时已对“悲欢离合”不十分在乎了。 D.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本身是没有感情的 4.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6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 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土,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 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 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 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 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 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 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 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 平恕,当时称之。使还,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 擢拜中书舍人。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 文馆学士 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怀素病卒,年六十,上 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日文 (选自《旧唐书》)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2 A.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对他人的“悲欢离合”已无感情。 B.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作者这时已对“悲欢离合”不十分在乎了。 D.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本身是没有感情的。 4.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6 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7 题。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 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 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 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 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 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 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 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 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 平恕,当时称之。使还,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 擢拜中书舍人。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 文馆学士。 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怀素病卒,年六十,上 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则 天 令 怀 素 按 按:查办 B.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 典:主 C.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 受:同“授”,接纳 D.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 讽:用含 委婉的话暗示 6.下列各项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 B.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D.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8分) (1)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4分) 翻译: (2)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4分) 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 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日皇后何为若是对日妾闻主圣臣 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8.用“/”给划线部分断句(3分)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 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9.翻译下面文字(3分)
3 A. 则 天 令 怀 素 按. 鞫。 按:查办 B.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 典:主 管 C.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 受:同“授”,接纳 D.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 讽:用含 蓄委婉的话暗示 6.下列各项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 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 B. 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 C.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D.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8 分) (1)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4 分) 翻译: (2)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4 分) 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9 题。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 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 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8.用“/”给划线部分断句(3 分) 帝 惊 曰 皇 后 何 为 若 是 对 曰 妾 闻 主 圣 臣 忠 今 陛 下 圣 明 故 魏 征 得 直 言 妾 幸 备 数 后 宫 安 敢 不 贺 9.翻译下面文字(3 分)
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翻译: 、现代文阅读鉴赏(36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22分) 与历史亲近的时刻 一个梦,一个不曾长大的梦,如一片枫叶含在稚童的书页唇间,如一个笑靥旋在少年的 睡中,如老人们述说娓娓的童话,印在夏夜纳凉蒙童神往的双眸中。 然而,在6月渐渐燠热的暑气挟带着风沙.侵袭京城时,我却让这个成长了几十年的梦, 瓜熟蒂落为一个圆满的现实 北京,这个旧时多少帝王希冀天下平安、四海平安、万世平安的首都,沉淀和爬伏了多 少岁月的沧桑、历史的苍苔;天安门这个耳热能详、几近圣明的名词,已不再是仓颉所造方 块字的抽象,我终于走近了您,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境,气屏住了,脚牵住了,目光凝 住了,血凝住了,这就是干百回在画中、课本中、报纸中、广播中、影视中连连轰炸过大脑 屏幕的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般的天安门么?梦境与现实仅几步之遥,其后却逶迤了30余 个台阶,而每毎一个台阶就是整整365天,就是整整一轮春夏秋冬!身临其境,心境正如同 美食家面对美味佳肴,总先停箸止叉,细细品尝食物的美色和诱人的醇香以及它所带来的赏 心悦目的温馨;旅游家不急于接近山水的极致,只是远迒地陶醉那迷离青黛色的山影在天边 划下的连绵干里的际线和悬在其上的晚霞的壮美细细体味由此所带来的心灵的震颤和灵魂 的洗礼一样;面对天安门,我如仓猝上阵的士卒,急急调整装备着心境,真正舍不得那样快 地接近这个曾经为之梦萦魂绕的圣殿,只是眼含热泪远远地伫立,目光所及,将天安门城搂 的每一堵红墙,每一握栏杄、毎一块琉璃、毎—个雕梁摩挲,并陶醉于由它所带来的-波 皮激动、眩晕和不可捉摸的虚幻感。而当我真正走进天安门时,我竟举止失措、如痴如呆地
4 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翻译: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 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22 分) 与历史亲近的时刻 一个梦,一个不曾长大的梦,如一片枫叶含在稚童的书页唇间,如一个笑靥旋在少年的 睡中,如老人们述说娓娓的童话,印在夏夜纳凉蒙童神往的双眸中。 然而,在 6 月渐渐燠热的暑气挟带着风沙.侵袭京城时,我却让这个成长了几十年的梦, 瓜熟蒂落为一个圆满的现实。 北京,这个旧时多少帝王希冀天下平安、四海平安、万世平安的首都,沉淀和爬伏了多 少岁月的沧桑、历史的苍苔;天安门这个耳热能详、几近圣明的名词,已不再是仓颉所造方 块字的抽象,我终于走近了您,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境,气屏住了,脚牵住了,目光凝 住了,血凝住了,这就是千百回在画中、课本中、报纸中、广播中、影视中连连轰炸过大脑 屏幕的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般的天安门么?梦境与现实仅几步之遥,其后却逶迤了 30 余 个台阶,而每一个台阶就是整整 365 天,就是整整一轮春夏秋冬!我身临其境,心境正如同 美食家面对美味佳肴,总先停箸止叉,细细品尝食物的美色和诱人的醇香以及它所带来的赏 心悦目的温馨;旅游家不急于接近山水的极致,只是远远地陶醉那迷离青黛色的山影在天边 划下的连绵千里的际线和悬在其上的晚霞的壮美,细细体味由此所带来的心灵的震颤和灵魂 的洗礼一样;面对天安门,我如仓猝上阵的士卒,急急调整装备着心境,真正舍不得那样快 地接近这个曾经为之梦萦魂绕的圣殿,只是眼含热泪远远地伫立,目光所及,将天安门城搂 的每一堵红墙,每一握栏杆、每一块琉璃、每—个雕梁摩挲,并陶醉于由它所带来的一波 波激动、眩晕和不可捉摸的虚幻感。而当我真正走进天安门时,我竟举止失措、如痴如呆地
用我的十指一寸一寸地盲人摸象般地抚遍了弧弧曲桥、峙峙华表、朱红厚墙、锃亮门叩。唯 有肌肤之亲,一切的虚幻才不再虚幻了。 我知道,我正在亲近天安门,正在亲近一部浩浩渺渺的中国历史。刮过几个世纪的朔风 羌鼓依然隐隐可闻:幡旗猎猎;狼烟四起,马蹄沓沓,滚过了秦关汉堞,驮来了代天骄 成吉思汘弯弓射雕,射向大漠渺渺,雕落之处,便隆起了一座巍峨大都,便腾飞了大漠龙蛇。 又过了几世纪,凤阳布衣,揭竿再起,披甲穿铠,轰隆隆哗啦啦烧坍了百里流金的故都,凤 凰火中涅槃再生重又垒造了个威凛凛加四海、剽悍悍震天下的北平之都。历史真是太沉甸,, 行云流水只瞬间,青史蜗喘却千年。 墙,朱红的;烽火,朱红的;鲜血,朱红的;和平,朱红的;灵魂,朱红的:整个中国 的历史就是朱红的。荒蛮远古,天地混沌,盘古开天辟地,力竭而倒,头为四岳,目为日月, 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邓林为芳菲;精卫填海,衔西 山木石,以填东海,昼夜不息,矢志不改……有这依附于瑰丽的上古神话的民族魂、民族 气概早已结结实实地夯进了天安门红色的城墙;秦风汉月、唐诗宋词元曲离骚赋,也分明在 琉璃瓦上流韵溢彩,天安门任人仰视为一条七彩的虹。历史悠悠,华夏煌煌。当历史的巨剪 并不酣畅淋漓地剪去曳在清朝脑后的长辫之时,也剪开了近代历史的帷幕,长辫怦然掉地, 中国也怦然掉地,这个雕琢了5000年的精致瓷器,一时四分五裂,五裂四分。直至1949 年那个宜人的深秋,一个湖南伟人弯下他魁梧的身躯,收拾金瓯一片,用他的巨手重新聚合 了这个古老的瓷器,并将它高高地举过了头,让世人重新炫目了它四射的芒刺 登临天安门城楼的台阶,短短地只需几分钟,而历史却整整踯躅徘徊了成百年。铺着红 地毡的台阶呵,曾目睹了多少帝王将相的沉浮荣辱,也谛听了共和囯-代领袖指点江山,挥 斥方遒的豪迈笑声。站在天安门城楼,我努力地去贴近去还原那个曾经发岀过“从此站起来 的巨吼的地方,去体验一颗伟大心灵终铸伟业百感交集时的激动。我扫视了辽阔广场,历史
5 用我的十指一寸一寸地盲人摸象般地抚遍了弧弧曲桥、峙峙华表、朱红厚墙、锃亮门叩。唯 有肌肤之亲,一切的虚幻才不再虚幻了。 我知道,我正在亲近天安门,正在亲近一部浩浩渺渺的中国历史。刮过几个世纪的朔风, 羌鼓依然隐隐可闻:幡旗猎猎;狼烟四起,马蹄沓沓,滚过了秦关汉堞,驮来了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弯弓射雕,射向大漠渺渺,雕落之处,便隆起了一座巍峨大都,便腾飞了大漠龙蛇。 又过了几世纪,凤阳布衣,揭竿再起,披甲穿铠,轰隆隆哗啦啦烧坍了百里流金的故都,凤 凰火中涅槃再生,重又垒造了个威凛凛加四海、剽悍悍震天下的北平之都。历史真是太沉甸,, 行云流水只瞬间,青史蜗喘却千年。 墙,朱红的;烽火,朱红的;鲜血,朱红的;和平,朱红的;灵魂,朱红的:整个中国 的历史就是朱红的。荒蛮远古,天地混沌,盘古开天辟地,力竭而倒,头为四岳,目为日月, 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邓林为芳菲;精卫填海,衔西 山木石,以填东海,昼夜不息,矢志不改……所有这依附于瑰丽的上古神话的民族魂、民族 气概早已结结实实地夯进了天安门红色的城墙;秦风汉月、唐诗宋词元曲离骚赋,也分明在 琉璃瓦上流韵溢彩,天安门任人仰视为一条七彩的虹。历史悠悠,华夏煌煌。当历史的巨剪 并不酣畅淋漓地剪去曳在清朝脑后的长辫之时,也剪开了近代历史的帷幕,长辫怦然掉地, 中国也怦然掉地,这个雕琢了 5000 年的精致瓷器,一时四分五裂,五裂四分。直至 1949 年那个宜人的深秋,一个湖南伟人弯下他魁梧的身躯,收拾金瓯一片,用他的巨手重新聚合 了这个古老的瓷器,并将它高高地举过了头,让世人重新炫目了它四射的芒刺。 登临天安门城楼的台阶,短短地只需几分钟,而历史却整整踯躅徘徊了成百年。铺着红 地毡的台阶呵,曾目睹了多少帝王将相的沉浮荣辱,也谛听了共和国一代领袖指点江山,挥 斥方遒的豪迈笑声。站在天安门城楼,我努力地去贴近去还原那个曾经发出过“从此站起来” 的巨吼的地方,去体验一颗伟大心灵终铸伟业百感交集时的激动。我扫视了辽阔广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