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 要求了解并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类型、长期 4.1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原则、长期股权投资核 4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算的成本法、权益法、长期殿权投资核算 9 43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4.4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长期服 机投计量 期末计价 45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资产持有及处置对损益的影响 「解定资产的概念、性质和分类,理解固 第五章固定资产 为确认原则与计量方法:掌握固定珍 5.1固定资产的概述 折旧的计算方法:掌握固定资取得、折 52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旧、改扩建、修理处置和报废的核算方法: 53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掌握固定资产期末计价、减值准备的计提及 54固定资产的处置 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5.5固定资产期末计价 计量、期末计价,资 产持有对损益的影响 第六章 无形资产 了解无形资产的概念、性质、内容及分类 61无形资产橱述 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处置和报废的核 6.2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算:掌握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及减值准备的 63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品 6.4无形资产的后续计 无形资产计量、期末计价,资 6.5无形资产的处置 持有对损益的影响 第七章 投资性房地产 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特征、范围及 7.】投资性房地产概述 确认条件:掌握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及 > 72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后计量,堂挥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 7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7.4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期末计价 产持有对损益的影响 第八章资产减值 了解资产减值的范围、资产减值的迹象与测 81资产减值概述 试:掌捏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掌握资户 P 82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 成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堂据济产组的认定 83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掌握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 84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重难点说明: 可收 十量:资产 8.5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 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晶 了解流动负债的性质、特征和分张,了解长 期负债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应付账款、应行 票据、应交税费和其他流动负债的核算:学 第九章负债 握应付职工薪酬的分配和核算:掌握长期借 9.1流动负债 款的确认和计量、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公 92非流动负债 司债券溢折价的摊销方法及其特点、长期成 付款、 专项应付款等的会计处 难点说明 费的核算 应付债券的
20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4 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 4.1 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4.2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4.3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4.4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4.5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要求了解并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类型、长期 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原则、长期股权投资核 算的成本法、权益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 法的转换、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及处置。 重难点说明:长期股权投计量、期末计价, 资产持有及处置对损益的影响 9 5 第五章 固定资产 5.1 固定资产的概述 5.2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5.3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5.4 固定资产的处置 5.5 固定资产期末计价 了解固定资产的概念、性质和分类,理解固 定资产的确认原则与计量方法;掌握固定资 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掌握固定资产取得、折 旧、改扩建、修理处置和报废的核算方法; 掌握固定资产期末计价、减值准备的计提及 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重难点说明:固定资产计量、期末计价,资 产持有对损益的影响 5 6 第六章 无形资产 6.1 无形资产概述 6.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6.3 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6.4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6.5 无形资产的处置 了解无形资产的概念、性质、内容及分类; 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处置和报废的核 算;掌握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及减值准备的 计提。 重难点说明:无形资产计量、期末计价,资 产持有对损益的影响 3 7 第七章 投资性房地产 7.1 投资性房地产概述 7.2 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7.3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7.4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特征、范围及 确认条件;掌握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及 后续计量;掌握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的账务处理。 重难点说明: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期末计价, 资产持有对损益的影响 4 8 第八章 资产减值 8.1 资产减值概述 8.2 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 8.3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8.4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8.5 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 了解资产减值的范围、资产减值的迹象与测 试;掌握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掌握资产 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掌握资产组的认定 及减值处理;掌握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 重难点说明: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资产 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4 9 第九章 负债 9.1 流动负债 9.2 非流动负债 了解流动负债的性质、特征和分类,了解长 期负债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应付账款、应付 票据、应交税费和其他流动负债的核算;掌 握应付职工薪酬的分配和核算;掌握长期借 款的确认和计量、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公 司债券溢折价的摊销方法及其特点、长期应 付款、专项应付款等的会计处理。 重难点说明:应缴税费的核算、应付债券的 核算 8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性质和分类:了解实收资 第十章所有者权益 本(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性质和 10.1实收资本 分类:掌握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其他综 10.2资本公积 收流 留存收益的 10.3留存收益 虫难 积的核算、其他综合收 益的核算、留存收益的核 总计 56 五、说明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第三学期开此课程。学生在已修完《初级会计学》基 础上学习本课程,而本课程又是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二)》、《高级会计学》等课程的基 础,该课程与《成本会计》、《税法》、《财务管理》等课程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本课程的特点 是随着会计准则、税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经济法规的修订与颁布,本课程相应的教学 内容也应随之进行及时的更新。 请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写明本课程所涉及的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 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与过渡关系。 六、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平时(作业+考勤+提问+测验)50%+期末考试(闭卷)50%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会计》,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3。 参考书:1.张天西,薛许军,董丽编著,《中级财务会计》(第3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5。 2.杜兴强,桑士俊编著,《中级财务会计》(第3版):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11。 3.《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经济科学出版社。 4戴德明,林刚,赵西卜编著,《财务会计学》(第七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9. 八、课程中英文简介 财务会计(一)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会计专业的学生在 完成初级会计学和税法等相关专业课程后,对具体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学习。本课程采用每年 最新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CPA),结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条例。本课程主要 包括:(1)金融资产;(2)存货:(3)长期股权投资:(4)固定资产;(5)无形资产: (6)投资性房地产:(7)负债:(8)所有者权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会计基本理论及方法,较系统地掌握企业各会计 要素的确认计量方法,达到能独立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的程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 实的基础: 21
21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0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 10.1 实收资本 10.2 资本公积 10.3 留存收益 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性质和分类;了解实收资 本(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性质和 分类;掌握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 收益、留存收益的核算。 重难点说明:资本公积的核算、其他综合收 益的核算、留存收益的核算 6 总计 56 五、说明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第三学期开此课程。学生在已修完《初级会计学》基 础上学习本课程,而本课程又是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二)》、《高级会计学》等课程的基 础,该课程与《成本会计》、《税法》、《财务管理》等课程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本课程的特点 是随着会计准则、税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经济法规的修订与颁布,本课程相应的教学 内容也应随之进行及时的更新。 请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写明本课程所涉及的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 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与过渡关系。 六、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平时 (作业+考勤+提问+测验) 50%+期末考试(闭卷)50%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会计》,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3。 参考书:1.张天西,薛许军,董丽编著,《中级财务会计》(第 3 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5。 2.杜兴强,桑士俊编著,《中级财务会计》(第 3 版);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11。 3.《企业会计准则》,2006 年,经济科学出版社。 4.戴德明,林刚,赵西卜编著,《财务会计学》(第七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9。 八、课程中英文简介 财务会计(一)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 完成初级会计学和税法等相关专业课程后,对具体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学习。本课程采用每年 最新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CPA),结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条例。本课程主要 包括:(1)金融资产;(2)存货;(3)长期股权投资;(4)固定资产;(5)无形资产; (6)投资性房地产;(7)负债;(8)所有者权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会计基本理论及方法,较系统地掌握企业各会计 要素的确认计量方法,达到能独立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的程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 实的基础;
Financial Accounting 1 is A very useful course for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accounting.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or undergraduates maioring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after they have studied such courses as Basic Accounting and Taxation.CPA textbook is used.The emphasis of this course ison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The content includes:(1) Financial Assets:(2)Inventories:()Long-term Equity Investments:(4)Fixed Assets.(5) Intangible Assets:(6)Investment Real Estates,(7)Liabilities:(8)Equity. The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grasp indentify and measure method for every accounting key element of companies,reach the degree that can work out company's financial report independently Settle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y of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 《组织行为学》 课程编号 0BL05420 学分 2.5 总学时 40 实验/上机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课程名称 组织行为学 英文名称 Organization Behavior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会计学 执笔人 李晓非 审核人 聂铁力 先修课程 管理学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2】世纪由于组织环境日益复杂化和员工素质的整体提高,越来越多的组织重视研究组 织行为,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了解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规律, 掌提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现代管理方法,并在组织结构及设计方面打下一定基础,以 适应将来从事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专业知识与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综合与创新、信息获取、团队能力、终身 学习、国际视野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讲授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组织中个 人、群体和组织行为的特点,掌握组织中管理和激励员工行为的方法、原理
22 Financial Accounting 1 is A very useful course for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accounting,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after they have studied such courses as Basic Accounting and Taxation. CPA textbook is used. The emphasis of this course is on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The content includes: (1) Financial Assets; (2) Inventories ; (3) Long-term Equity Investments ;(4) Fixed Assets; (5) Intangible Assets ; (6) Investment Real Estates; (7) Liabilities;(8) Equity. The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grasp indentify and measure method for every accounting key element of companies , reach the degree that can work out company's financial report independently .Settle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y of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 《组织行为学》 课程编号 0BL05420 学 分 2.5 总 学 时 40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 学时,上机:0 学时 课程名称 组织行为学 英文名称 Organization Behavior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会计学 执 笔 人 李晓非 审 核 人 聂铁力 先修课程 管理学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21 世纪由于组织环境日益复杂化和员工素质的整体提高,越来越多的组织重视研究组 织行为,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了解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规律, 掌握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现代管理方法,并在组织结构及设计方面打下一定基础,以 适应将来从事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专业知识与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综合与创新、信息获取、团队能力、终身 学习、国际视野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讲授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组织中个 人、群体和组织行为的特点,掌握组织中管理和激励员工行为的方法、原理
四、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第一章导论 了解组织和组织行为的概念 1.1组织与组织行为 理解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撼 1 1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演进 趋势 1.3组织行为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 了解个体行为相关理论: 2.1关于人的理论 了解价值观、态度、人格、能力等因素对 22需要、动机与行为 个体行为的影向: 掌握个体差异的分析和测量技术 6 熟练掌握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管理的方法 2.5态度、人格与行为 掌握知觉的概念及其应用价值 2.6能力、意志、兴趣、情感与行为 第三章组织承诺、员工满意度与个体 行为 3.1组织承诺、员工满意度的概念和结 掌握组织承诺和员工满意度的概念、构成 纯府: 3 3.2组织承诺的形成 了解组织承诺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4 33员工满意度管理 会在实践中提高组织承诺度和员工满 34组织承诺、员工满意度对个体行为意度的方法 的影响 35组织承诺在管理实蜚中的应用 第四章群体行为与群体压力 了解群体的概念和特征:了解群体角色的 4.1群体的概念和特征 种类:掌握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了解 42群体的内行为 群体冲突管理的方法:理解团队的概今和 43群体间的行为 44团队管理 类型:掌握团队管理的方法 理解激励的概念,掌握激励理论的分类 第五章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 掌握四种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内容和应用 5.1激励理论及分类 价值 52内容型激励理论 堂握四种过程型激励理论的内容和应用 5 53过程型激励理论 价值 6 5.4改造型激励理论 掌握二种改造型激励理论的内容和应用 55管理激励实多 价值 理解激励的一股原理和方法 第六章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6.1组织的基本概念 了解组织的定义:掌握组织结构的基本类 6 6.2组织设计的任务 型:了解组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63组织结构的类型 6.4组织设计的过程
23 四、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一章 导论 1.1 组织与组织行为 1.2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演进 1.3 组织行为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了解组织和组织行为的概念 理解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趋势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4 2 第二章 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 2.1 关于人的理论 2.2 需要、动机与行为 2.3 价值观与行为 2.4 知觉与行为 2.5 态度、人格与行为 2.6 能力、意志、兴趣、情感与行为 了解个体行为相关理论; 了解价值观、态度、人格、能力等因素对 个体行为的影响; 掌握个体差异的分析和测量技术; 熟练掌握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管理的方法; 掌握知觉的概念及其应用价值 6 3 第三章 组织承诺、员工满意度与个体 行为 3.1 组织承诺、员工满意度的概念和结 构; 3.2 组织承诺的形成 3.3 员工满意度管理 3.4 组织承诺、员工满意度对个体行为 的影响 3.5 组织承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掌握组织承诺和员工满意度的概念、构成 纬度; 了解组织承诺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学会在实践中提高组织承诺度和员工满 意度的方法 4 4 第四章 群体行为与群体压力 4.1 群体的概念和特征 4.2 群体的内行为 4.3 群体间的行为 4.4 团队管理 了解群体的概念和特征;了解群体角色的 种类;掌握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了解 群体冲突管理的方法;理解团队的概念和 类型;掌握团队管理的方法 6 5 第五章 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 5.1 激励理论及分类 5.2 内容型激励理论 5.3 过程型激励理论 5.4 改造型激励理论 5.5 管理激励实务 理解激励的概念,掌握激励理论的分类 掌握四种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内容和应用 价值 掌握四种过程型激励理论的内容和应用 价值 掌握二种改造型激励理论的内容和应用 价值 理解激励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6 6 第六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6.1 组织的基本概念 6.2 组织设计的任务 6.3 组织结构的类型 6.4 组织设计的过程 了解组织的定义;掌握组织结构的基本类 型;了解组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6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第七章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 7.1组织文化的内涵 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理解组织文 1 72细织文化的作用 化的作用:掌握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的作 73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着 7.4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 第八章领导者与组织行为 81领导行为 了解领导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能够对 领导理论讲行分类: 82领导理论及其发展 8.3领导者行为理论 掌握几种典型的领导行为理论,分析其应 4 84领导者权变理论 用背景 了解领导权变理论的内容和应用价值 8.5领导理论的新发展 五、说明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管理学,本课程是管理类本科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可以为学 生进一步学习各专业知识打下理论基础, 六、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平时考核(30%)+期末考试(开卷)(70%)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组织行为学(第4版)张德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 1.《组织行为学》,关培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组织行为学》(第10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1版。 3.《组织行为管理》,李剑峰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八、课程中英文简介 本课程是管理学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各专业知识打下理论 基础。本课程主要讲授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组织中 个人、群体和组织行为的特点,掌握组织中管理和激励员工行为的方法、原理。 21世纪由于组织环境日益复杂化和员工素质的整体提高,越来越多的组织重视研究组 织行为,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了解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规律, 掌握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现代管理方法,并在组织结构及设计方面打下一定基础,以 适应将来从事管理工作的需要。本课程内容可以根据学生专业水平适当调整,另外要求学生 广泛阅读参考书,理论结合实际。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上,在讲授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同时, 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24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7 第七章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 7.1 组织文化的内涵 7.2 组织文化的作用 7.3 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 7.4 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 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理解组织文 化的作用;掌握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的作 用; 4 8 第八章 领导者与组织行为 8.1 领导行为 8.2 领导理论及其发展 8.3 领导者行为理论 8.4 领导者权变理论 8.5 领导理论的新发展 了解领导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能够对 领导理论进行分类; 掌握几种典型的领导行为理论,分析其应 用背景; 了解领导权变理论的内容和应用价值 4 五、说明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管理学,本课程是管理类本科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可以为学 生进一步学习各专业知识打下理论基础。 六、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平时 (作业+平时考核)(30%)+期末考试(开卷)(70%)。 七、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 组织行为学(第 4 版).张德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参考书: 1.《组织行为学》,关培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1 版。 2. 《组织行为学》(第 10 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第 1 版。 3.《组织行为管理》,李剑峰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1 版。 八、课程中英文简介 本课程是管理学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各专业知识打下理论 基础。本课程主要讲授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组织中 个人、群体和组织行为的特点,掌握组织中管理和激励员工行为的方法、原理。 21 世纪由于组织环境日益复杂化和员工素质的整体提高,越来越多的组织重视研究组 织行为,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了解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规律, 掌握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现代管理方法,并在组织结构及设计方面打下一定基础,以 适应将来从事管理工作的需要。本课程内容可以根据学生专业水平适当调整,另外要求学生 广泛阅读参考书,理论结合实际。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上,在讲授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同时, 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