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州市第七中学 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六周抽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尽管 尽早 尽可能 尽心竭力 B、乌兔 乌纱 乌拉草 子虚乌有 C、夹衣 夹层 夹肢窝 夹七夹八 D、喷薄 喷嚏 喷气式 喷云吐雾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蒙蔽 风采 侦查兵 大才小用 诋毁 折叠 钉扣子 堕落腐化 C、福分 返工 井冈山 作风肤浅 D、彗星 具备 反光镜 偷工简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不是对每一个方面、问题、种类作事无巨细的论说,而是钩玄提要,索隐发微。 B、他一向自视甚高,对任何人的意见都一律反对,尽是瞧不起的话,不赞一词。 C、不过鉴于中国经济整体受损程度不高,中国的相对实力将获得壮大 D、“兵进亚丁湾”,成为岁末年初的最大新闻之一。“海军”、“海盗”、“护航”、“航母” 亦成为撩拨亿万国人的关键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呼延赞扬名沙场、马革裹尸的抱负的落空,是因为宋朝放弃对外开疆拓土的追求, 转向日益强调内部建设与崇尚文治的朝政路线使然, B、他也认为,由权威部门把相关的统计数字公诸于世是最理想的,但对于是否真能尽 快实现,他认为有一定难度。 C、“折腾”对于屡次经受“运动”的国人并不陌生,建国后的“折腾”就是在内部制造矛盾 D、尽管火箭总经理莫雷已经表示,火箭仍将围绕姚明打造球队,不过,NBA并不相 信承诺,火箭完全可能会在本赛季结束后交易姚明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针对南海出现的新情况,外交部发言人说,我们希望有关各方切实遵守“南海各方
广东高州市第七中学 2010—2011 学年度高三第六周抽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尽.管 尽.早 尽.可能 尽.心竭力 B、乌.兔 乌.纱 乌.拉草 子虚乌.有 C、夹.衣 夹.层 夹.肢窝 夹.七夹八 D、喷.薄 喷.嚏 喷.气式 喷.云吐雾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蒙蔽 风采 侦查兵 大才小用 B、诋毁 折叠 钉扣子 堕落腐化 C、福分 返工 井冈山 作风肤浅 D、彗星 具备 反光镜 偷工简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不是对每一个方面、问题、种类作事无巨细的论说,而是钩玄提要 ....,索隐发微。 B、他一向自视甚高,对任何人的意见都一律反对,尽是瞧不起的话,不赞一词 ....。 C、不过鉴于..中国经济整体受损程度不高,中国的相对实力将获得壮大。 D、“兵进亚丁湾”,成为岁末年初的最大新闻之一。“海军”、“海盗”、“护航”、“航母” 亦成为撩拨..亿万国人的关键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呼延赞扬名沙场、马革裹尸的抱负的落空,是因为宋朝放弃对外开疆拓土的追求, 转向日益强调内部建设与崇尚文治的朝政路线使然。 B、他也认为,由权威部门把相关的统计数字公诸于世是最理想的,但对于是否真能尽 快实现,他认为有一定难度。 C、“折腾”对于屡次经受“运动”的国人并不陌生,建国后的“折腾”就是在内部制造矛盾。 D、尽管火箭总经理莫雷已经表示,火箭仍将围绕姚明打造球队,不过,NBA 并不相 信承诺,火箭完全可能会在本赛季结束后交易姚明。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针对南海出现的新情况,外交部发言人说,我们希望有关各方切实遵守“南海各方
行为宣言”,不要采取可能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的行为。 B、按照国际上的标准,一般将未开通或开通后平均每月使用频次少于4次(含4次) 的信用卡定为“睡眠卡”。 C、温家宝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 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繁荣稳定 D、今年要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 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牛郎织女》传说的蕴含与流传的广泛性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中孕育时间最久,产生时代最早,最集中 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特征,在海内外影响最大的一个。无论从哪-一 个方面说,这在世界民间传说中都是少见的。说它孕育时间最久,因为它的两个主要人物的 名称和身份特征分别来自原始社会末期秦人和周人的两个祖先;说它产生时代最早,因为它 的故事产生于秦汉之际,定形于汉代末年;说它最集中而典型的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 文化的特征,因为故事的两个人物牛郎、织女事实上是我国从史前时代直至近代农业经济社 会中男耕女织的社会特征的代表。中国长久的农业经济在世界上是比较典型的,而《牛郎织 女》的传说故事正反映了这一特征;故事中的王母或玉帝既是家长的象征,又是国家政府的 象征,又是神灵的象征,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中国的男子,普 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政 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阎罗天子、城隍庙以至土地 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为鬼神系统(神权)至 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那么,《牛郎织女》故 事中的玉帝或王母,便是政权、族权、神权的代表,是中国农民几干年中所受压迫力量的象 征。相对来说,夫权的统治在广大劳动人民中不象上层统治阶级中那样突出,因为在农业劳 动中男女双方都从事劳动,因而在家中也都有发言权。而且,劳动人民是热爱自由的,所以 在这个故事中,不但没有男子对妇女的压迫、歧视的情节,而是表现出他们共同为争取自由
行为宣言”,不要采取可能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的行为。 B、按照国际上的标准,一般将未开通或开通后平均每月使用频次少于 4 次(含 4 次) 的信用卡定为“睡眠卡”。 C、温家宝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 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繁荣稳定。 D、今年要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 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牛郎织女》传说的蕴含与流传的广泛性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中孕育时间最久,产生时代最早,最集中 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特征,在海内外影响最大的一个。无论从哪一 个方面说,这在世界民间传说中都是少见的。说它孕育时间最久,因为它的两个主要人物的 名称和身份特征分别来自原始社会末期秦人和周人的两个祖先;说它产生时代最早,因为它 的故事产生于秦汉之际,定形于汉代末年;说它最集中而典型的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 文化的特征,因为故事的两个人物牛郎、织女事实上是我国从史前时代直至近代农业经济社 会中男耕女织的社会特征的代表。中国长久的农业经济在世界上是比较典型的,而《牛郎织 女》的传说故事正反映了这一特征;故事中的王母或玉帝既是家长的象征,又是国家政府的 象征,又是神灵的象征,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中国的男子,普 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政 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阎罗天子、城隍庙以至土地 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为鬼神系统(神权)。至 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那么,《牛郎织女》故 事中的玉帝或王母,便是政权、族权、神权的代表,是中国农民几千年中所受压迫力量的象 征。相对来说,夫权的统治在广大劳动人民中不象上层统治阶级中那样突出,因为在农业劳 动中男女双方都从事劳动,因而在家中也都有发言权。而且,劳动人民是热爱自由的,所以 在这个故事中,不但没有男子对妇女的压迫、歧视的情节,而是表现出他们共同为争取自由
幸福的生活进行不懈努力的状况,反映岀对爱情的无限忠贞。这种精神,同大量民歌中所反 映的精神是一致的。而且,这个传说还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所谓们门当户对的门阀制 度和门第观念的批判;作为农民形象代表的牛郎以王母的孙女为妻,也反映了上层社会中妇 女没有地位,男子对女子缺乏真诚爱情,因而青年妇女更希望与淳朴的农民为妻的实际。这 些都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中深层的问题,已涉及对整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批判。说它是 我国民间传说故事中流传最广的一个,因为它不仅在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广大地区,包括 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南方的苗、瑶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他们的流传版本,同时在日 本、韩国、越南、东南亚地区也广泛流传。比如日本不但牛郎织女的故事广为流传,而且有 不少诗歌作品歌唱这个故事,据我们初步掌握,就有100多首。而且,在日本的仙台,七月 七日是一个十分盛大的节日,带动了仙台的旅游文化。说它影响最大,因为它形成了流传两 千多年,涉及好几个国家的“七夕节。由此产生了无法统计的诗、词、曲、赋、文作品和小 说、曲艺、戏剧。历代咏牛郎织女的诗作数不胜数,我国的各个剧种中也都有《天河配》 《牛郎织女》的剧目 (选自《先周历史与牵牛传说》,2009年第1期《人文杂志》) 6、下列对题目中“蕴含”一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郎织女》两个主要人物的名称和身份特征分别来自原始社会末期秦人和周人的 两个祖先。 B、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中深层的问题。 C、《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涉及到对整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批判 D、《牛郎织女》的故事形成并流传了两千多年 7、对“最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特征”的依据的理解,不准确的 项是() A、牛郎、织女是我国农业经济社会中男耕女织的社会特征的代表 B、故事中的王母和玉帝象征了家长,也象征着国家,更象征了神灵 C、故事反映了上层社会中青年妇女没有地位,男子对女子缺乏真爱,而青年妇女更希 望与淳朴的农民为妻的实际状况 D、它在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南方的苗、瑶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流传版本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幸福的生活进行不懈努力的状况,反映出对爱情的无限忠贞。这种精神,同大量民歌中所反 映的精神是一致的。而且,这个传说还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所谓“门当户对”的门阀制 度和门第观念的批判;作为农民形象代表的牛郎以王母的孙女为妻,也反映了上层社会中妇 女没有地位,男子对女子缺乏真诚爱情,因而青年妇女更希望与淳朴的农民为妻的实际。这 些都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中深层的问题,已涉及对整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批判。说它是 我国民间传说故事中流传最广的一个,因为它不仅在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广大地区,包括 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南方的苗、瑶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他们的流传版本,同时在日 本、韩国、越南、东南亚地区也广泛流传。比如日本不但牛郎织女的故事广为流传,而且有 不少诗歌作品歌唱这个故事,据我们初步掌握,就有 100 多首。而且,在日本的仙台,七月 七日是一个十分盛大的节日,带动了仙台的旅游文化。说它影响最大,因为它形成了流传两 千多年,涉及好几个国家的“七夕节”。由此产生了无法统计的诗、词、曲、赋、文作品和小 说、曲艺、戏剧。历代咏牛郎织女的诗作数不胜数,我国的各个剧种中也都有《天河配》、 《牛郎织女》的剧目。 (选自《先周历史与牵牛传说》,2009 年第 1 期《人文杂志》) 6、下列对题目中“蕴含”一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牛郎织女》两个主要人物的名称和身份特征分别来自原始社会末期秦人和周人的 两个祖先。 B、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中深层的问题。 C、《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涉及到对整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批判。 D、《牛郎织女》的故事形成并流传了两千多年。 7、对“最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特征”的依据的理解,不准确的 一项是( ) A、牛郎、织女是我国农业经济社会中男耕女织的社会特征的代表 B、故事中的王母和玉帝象征了家长,也象征着国家,更象征了神灵。 C、故事反映了上层社会中青年妇女没有地位,男子对女子缺乏真爱,而青年妇女更希 望与淳朴的农民为妻的实际状况。 D、它在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南方的苗、瑶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流传版本。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牛郎织女的传说孕育于原始社会末期秦人与周人的两个祖先,产生于秦汉之际,定 形于汉代末年 B、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世界上比较典型而长久的 C、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对所谓门当户对的门阀制度和门第观念的批判。 D、《牛郎织女》所表现出的对爱情的无限忠贞是中国古代民歌共同的主题。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牛郎织女》的故事中没有男子对妇女的压迫、歧视的情节,这表明,夫权的统治 在上层统治阶级中比在劳动人民中相对突出 B、在日本仙台,七月七日是一个十分盛大的节日,它带动了当地的中国文化旅游。 C、《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广泛流传,甚至出现不少歌唱这个故事 的诗歌 D、农业社会中,男子的社会地位受到了同样从事劳动的妇女的挑战。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古今论湅,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 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日: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 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 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 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 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 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 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 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 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波Φ之论,虽然,施之忠臣 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 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
A、牛郎织女的传说孕育于原始社会末期秦人与周人的两个祖先,产生于秦汉之际,定 形于汉代末年。 B、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世界上比较典型而长久的。 C、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对所谓“门当户对”的门阀制度和门第观念的批判。 D、《牛郎织女》所表现出的对爱情的无限忠贞是中国古代民歌共同的主题。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牛郎织女》的故事中没有男子对妇女的压迫、歧视的情节,这表明,夫权的统治 在上层统治阶级中比在劳动人民中相对突出。 B、在日本仙台,七月七日是一个十分盛大的节日,它带动了当地的中国文化旅游。 C、《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广泛流传,甚至出现不少歌唱这个故事 的诗歌。 D、农业社会中,男子的社会地位受到了同样从事劳动的妇女的挑战。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 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 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 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 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 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 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 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 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 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 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 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
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 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 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 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①险詖(bi):不正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焦解衣危论 危:正直 C、此理而谕之也谕:使明白 B、致君之道尽于此矣致:达到 D、常与讽而少直与:赞同,赞成 l1、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是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B、②④⑤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 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 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作者在文末表示,自己将学习龙逢、比干的忠心,学习苏秦、张仪的游说方法,用 以进谏时取法。 、本文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3分) (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4分)
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 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 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 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①险诐(bì):不正 10 、 对 下 列 各 句 中 加 点 的 词 的 解 释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 A、茅焦解衣危.论 危:正直 C、此理而谕.之也 谕:使……明白 B、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致:达到 D、常与.讽而少直 与:赞同,赞成 11、 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是 ( )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12 、 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分 析 概 括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 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 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作者在文末表示,自己将学习龙逢、比干的忠心,学习苏秦、张仪的游说方法,用 以进谏时取法。 D、本文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3 分) (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