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 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审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第三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1.初始确认条件 2.在报表中的最终确认条件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1.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 (1)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 (3)可变现净值 (4)现值 (5)公允价值。 2.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二)收入与费用配比 (三)历史成本计量
6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 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第三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1.初始确认条件 2.在报表中的最终确认条件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1.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 (1)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 (3)可变现净值 (4)现值 (5)公允价值。 2.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二)收入与费用配比 (三)历史成本计量
第四节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一、收付实现制 (一)收付实现制的含义 (二)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方法举例 二、权责发生制 (一)权责发生制的含义 (二)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方法举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权贵发生 制收付实现制 3.问题与应用 明确各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会计工作的实际要求和具体影响。 4.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会计假设?为什么确定会计假设? (2)会计假设包括哪些内容?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会计期间的划分是如何规定的? (4)什么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它包括哪些内容? (5)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有何关系?如何权衡它们之间的关系? (6)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面有何区别?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课程思政内容和方式 通过流程图、报表分析融入和本校学生真实创业案例融入方式,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权责发生制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仁爱之心、人生观相融:帮助学生牢固树 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四章账户与复式记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账户的基本结构和设置原则、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以及企业常用会计 科目的内容,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简单的经济业务 2.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下记账符号的含义、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等内容,以及
7 第四节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一、收付实现制 (一)收付实现制的含义 (二)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方法举例 二、权责发生制 (一)权责发生制的含义 (二)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方法举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会计假设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权责发生 制 收付实现制 3.问题与应用 明确各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会计工作的实际要求和具体影响。 4.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会计假设?为什么确定会计假设? (2)会计假设包括哪些内容?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会计期间的划分是如何规定的? (4)什么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它包括哪些内容? (5)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有何关系?如何权衡它们之间的关系? (6)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面有何区别?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课程思政内容和方式 通过流程图、报表分析融入和本校学生真实创业案例融入方式,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权责发生制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仁爱之心、人生观相融;帮助学生牢固树 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账户的基本结构和设置原则、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以及企业常用会计 科目的内容,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简单的经济业务 2.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下记账符号的含义、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等内容,以及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账户与会计科目 一、张户 (一)账户及其设置原则 1.会计账户的含义 2.账户的设置原则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1.账户的完整结构 (1)账户名称 (2)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 (3)摘要(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4)凭证号数(账户记录的依据) (5)金额(增加额、减少额及余额)。 2.账户的基本结构 3.账户能够提供的数额指标 (三)账户的设置 1.资产类账户 2.负债类账户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4.收入类账户 5.费用类账户 6.利润类账户 二、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含义 (二)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共同点及主要区别 1,共同点 2.主要区别 (二)会计科目的级次 1.总分类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
8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一、账户 (一)账户及其设置原则 1.会计账户的含义 2.账户的设置原则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1.账户的完整结构 (1)账户名称 (2)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 (3)摘要(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4)凭证号数(账户记录的依据) (5)金额(增加额、减少额及余额)。 2.账户的基本结构 3.账户能够提供的数额指标 (三)账户的设置 1.资产类账户 2.负债类账户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4.收入类账户 5.费用类账户 6.利润类账户 二、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含义 (二)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共同点及主要区别 1.共同点 2.主要区别 (二)会计科目的级次 1.总分类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
第二节复式记账原理 一、记账方法概述 (一)单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二)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 1.必须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基础。 2.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3.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类型进行记录 4.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 第三节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演进 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1.记账符号 2.账户结构 3.记账规则 4.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账户对应关系 (1)会计分录概念 (2)会计分录编制举例。 (3)账户对应关系与对应账户 5.试算平衡方法 第四节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 (一)总分类账户的设置 (仁)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平行登记的概念 (二)平行登记的要点 1.同内容 2.同方向
9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记账方法概述 (一)单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二)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 1.必须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基础。 2.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3.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类型进行记录。 4.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演进 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1.记账符号 2.账户结构 3.记账规则 4.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账户对应关系 (1)会计分录概念 (2)会计分录编制举例。 (3)账户对应关系与对应账户 5.试算平衡方法 第四节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 (一) 总分类账户的设置 (二) 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平行登记的概念 (二)平行登记的要点 1.同内容 2.同方向
3.同金额 (三)平行登记的方法应用举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账户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过账试算平衡 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试算平衡的方法 3.问题与应用 会计分录的编制 试算平衡 4.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账户?设置账户应遵循哪些原则? (2)账户的基本结构如何?账户中各项金额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什么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与账户有何异同? (4)什么是复式记账法?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5)何谓借贷记账法?如何理解“借”、“贷”二字的含义? (6)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是怎样的? (7)什么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它包括哪几层含义? (8)什么是会计分录?其一般表达式是怎样的? (9)如何计算某一资产、负债账户的期末余额? (10)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进行二者的平行登记?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课程思政内容和方式 通过播放复式记账法视频、理论辨析、实务操作、分组作业与汇报等导入方式, 复式记账法源起与应用融入经济建设与会计学科发展:会计分录编制与工匠精神、法 制意识融合。 第五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10
10 3.同金额 (三)平行登记的方法应用举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账户 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 过账 试算平衡 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试算平衡的方法 3.问题与应用 会计分录的编制; 试算平衡 4.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账户?设置账户应遵循哪些原则? (2)账户的基本结构如何?账户中各项金额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什么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与账户有何异同? (4)什么是复式记账法?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5)何谓借贷记账法?如何理解“借”、“贷”二字的含义? (6)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是怎样的? (7)什么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它包括哪几层含义? (8)什么是会计分录?其一般表达式是怎样的? (9)如何计算某一资产、负债账户的期末余额? (10)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进行二者的平行登记?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课程思政内容和方式 通过播放复式记账法视频、理论辨析、实务操作、分组作业与汇报等导入方式, 复式记账法源起与应用融入经济建设与会计学科发展;会计分录编制与工匠精神、法 制意识融合。 第五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