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概览 2004-10-20 点击:284 物理学概览 物理学是研究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性质、运动和转化、 内部结构等方面,从而认识这些结构的组成元素及其相互作用、运 动和转化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的各分支学科是按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和不同运动形式 划分的。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来自于实践,随着实践的扩展和深入, 物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入 随着物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人们发现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 和不同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联系,于是各分支学科之间开始互相渗 透。物理学也逐步发展成为各分支学科彼此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 物理学家力图寻找一切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从而统一地理解 切物理现象。这种努力虽然逐步有所进展,但现在离实现这一目 标还很遥远。看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探索、研究是无穷无尽的。经 典力学经典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做低速机械运动的现象和规律的 学科。宏观是相对于原子等微观粒子而言的;低速是相对于光速而 的。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称为机械运动。人们日常生活直 接接触到的并首先加以研究的都是宏观低速的机械运动
物理学概览 2004-10-20 点击: 284 物理学概览 物理学是研究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性质、运动和转化、 内部结构等方面,从而认识这些结构的组成元素及其相互作用、运 动和转化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的各分支学科是按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和不同运动形式 划分的。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来自于实践,随着实践的扩展和深入, 物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入。 随着物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人们发现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 和不同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联系,于是各分支学科之间开始互相渗 透。物理学也逐步发展成为各分支学科彼此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 物理学家力图寻找一切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从而统一地理解 一切物理现象。这种努力虽然逐步有所进展,但现在离实现这—目 标还很遥远。看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探索、研究是无穷无尽的。经 典力学 经典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做低速机械运动的现象和规律的 学科。宏观是相对于原子等微观粒子而言的;低速是相对于光速而 言的。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称为机械运动。人们日常生活直 接接触到的并首先加以研究的都是宏观低速的机械运动
自远古以来,由于农业生产需要确定季节,人们就进行天文观 察。16世纪后期,人们对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进行了详细、精密的观 察。17世纪开普勒从这些观察结果中总结出了行星绕日运动的三条 经验规律。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伽利略进行了落体和抛物体的实验 研究,从而提出关于机械运动现象的初步理论 牛顿深入研究了这些经验规律和初步的现象性理论,发现了宏 观低速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亚当斯根据 对天王星的详细天文观察,并根据牛顿的理论,预言了海王星的存 在,以后果然在天文观察中发现了海王星。于是牛顿所提出的力学 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被普遍接受了。 经典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是质点的空间坐标和动量:一个力学 系统在某一时刻的状态,由它的某一个质点在这一时刻的空间坐标 和动量表示。对于一个不受外界影响,也不影响外界,不包含其他 运动形式(如热运动、电磁运动等)的力学系统来说,它的总机械能 就是每一个质点的空间坐标和动量的函数,其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由 总能量决定 在经典力学中,力学系统的总能量和总动量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物理学的发展表明,任何一个孤立的物理系统,无论怎样变化,其 总能量和总动量数值是不变的。这种守恒性质的适用范围已经远远 超出了经典力学的范围,现在还没有发现它们的局限性
自远古以来,由于农业生产需要确定季节,人们就进行天文观 察。16 世纪后期,人们对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进行了详细、精密的观 察。17 世纪开普勒从这些观察结果中总结出了行星绕日运动的三条 经验规律。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伽利略进行了落体和抛物体的实验 研究,从而提出关于机械运动现象的初步理论。 牛顿深入研究了这些经验规律和初步的现象性理论,发现了宏 观低速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亚当斯根据 对天王星的详细天文观察,并根据牛顿的理论,预言了海王星的存 在,以后果然在天文观察中发现了海王星。于是牛顿所提出的力学 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被普遍接受了。 经典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是质点的空间坐标和动量:一个力学 系统在某一时刻的状态,由它的某一个质点在这一时刻的空间坐标 和动量表示。对于一个不受外界影响,也不影响外界,不包含其他 运动形式(如热运动、电磁运动等)的力学系统来说,它的总机械能 就是每一个质点的空间坐标和动量的函数,其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由 总能量决定。 在经典力学中,力学系统的总能量和总动量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物理学的发展表明,任何一个孤立的物理系统,无论怎样变化,其 总能量和总动量数值是不变的。这种守恒性质的适用范围已经远远 超出了经典力学的范围,现在还没有发现它们的局限性
早在19世纪,经典力学就已经成为物理学中十分成熟的分支学 科,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例如:质点力学、刚体力学、分析力学 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等。经典力学的应用范围,涉及到 能源、航空、航天、机械、建筑、水利、矿山建设直到安全防护等 各个领域。当然,工程技术问题常常是综合性的问题,还需要许多 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才能完全解决。机械运动中,很普遍的一种运 动形式就是振动和波动。声学就是研究这种运动的产生、传播、转 化和吸收的分支学科。人们通过声波传递信息,有许多物体不易为 光波和电磁波透过,却能为声波透过;频率非常低的声波能在大气 和海洋中传播到遥远的地方,因此能迅速传递地球上任何地方发生 的地震、火山爆发或核爆炸的信息;频率很高的声波和声表面波已 经用于固体的研究、微波技术、医疗诊断等领域;非常强的声波已 经用于工业加工等。热学、热力学和经典统计力学热学是研究热的 产生和传导,研究物质处于热状态下的性质及其变化的学科。人们 很早就有冷热的概念。对于热现象的研究逐步澄清了关于热的一些 模糊概念(例如区分了温度和热量),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探索热现象 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关于热现象的普遍规律的研究称为热力学。到 19世纪,热力学已趋于成熟 物体有内部运动,因此就有内部能量。19世纪的系统实验研究 证明:热是物体内部无序运动的表现,称为内能,以前称作热能。 19世纪中期,焦耳等人用实验确定了热量和功之间的定量关系,从
早在 19 世纪,经典力学就已经成为物理学中十分成熟的分支学 科,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例如:质点力学、刚体力学、分析力学、 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等。经典力学的应用范围,涉及到 能源、航空、航天、机械、建筑、水利、矿山建设直到安全防护等 各个领域。当然,工程技术问题常常是综合性的问题,还需要许多 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才能完全解决。 机械运动中,很普遍的一种运 动形式就是振动和波动。声学就是研究这种运动的产生、传播、转 化和吸收的分支学科。人们通过声波传递信息,有许多物体不易为 光波和电磁波透过,却能为声波透过;频率非常低的声波能在大气 和海洋中传播到遥远的地方,因此能迅速传递地球上任何地方发生 的地震、火山爆发或核爆炸的信息;频率很高的声波和声表面波已 经用于固体的研究、微波技术、医疗诊断等领域;非常强的声波已 经用于工业加工等。热学、热力学和经典统计力学 热学是研究热的 产生和传导,研究物质处于热状态下的性质及其变化的学科。人们 很早就有冷热的概念。对于热现象的研究逐步澄清了关于热的一些 模糊概念(例如区分了温度和热量),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探索热现象 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关于热现象的普遍规律的研究称为热力学。到 19 世纪,热力学已趋于成熟。 物体有内部运动,因此就有内部能量。19 世纪的系统实验研究 证明:热是物体内部无序运动的表现,称为内能,以前称作热能。 19 世纪中期,焦耳等人用实验确定了热量和功之间的定量关系,从
而建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宏观机械运动的能量与内能可以互相转 化。就一个孤立的物理系统来说,不论能量形式怎样相互转化,总 的能量的数值是不变的,因此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与转换 定律的一种表现。在卡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克劳修斯等科学家提 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了宏观非平衡过程的不可逆性。例如 个孤立的物体,其内部各处的温度不尽相同,那么热就从温度较 高的地方流向温度较低的地方,最后达到各处温度都相同的状态, 也就是热平衡的状态。相反的过程是不可能的,即这个孤立的、内 部各处温度都相等的物体,不可能自动回到各处温度不相同的状态 应用熵的概念,还可以把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为:一个孤立的物理 系统的熵不会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只能增加或保持不变。当熵达 到最大值时,物理系统就处于热平衡状态。深入研究热现象的本质, 就产生了统计力学。统计力学应用数学中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大 量粒子的平均行为。统计力学根据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相互作用,研 究由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物体的性质和行为的统计规律,是理论物 理的一个重要分支。 非平衡统计力学所研究的问题复杂,直到20世纪中期以后才取 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对于一个包含有大量粒子的宏观物理系统来说, 系统处于无序状态的几率超过了处于有序状态的几率。孤立物理系 统总是从比较有序的状态趋向比较无序的状态,在热力学中,这就 相应于熵的增加
而建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宏观机械运动的能量与内能可以互相转 化。就一个孤立的物理系统来说,不论能量形式怎样相互转化,总 的能量的数值是不变的,因此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与转换 定律的一种表现。 在卡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克劳修斯等科学家提 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了宏观非平衡过程的不可逆性。例如: 一个孤立的物体,其内部各处的温度不尽相同,那么热就从温度较 高的地方流向温度较低的地方,最后达到各处温度都相同的状态, 也就是热平衡的状态。相反的过程是不可能的,即这个孤立的、内 部各处温度都相等的物体,不可能自动回到各处温度不相同的状态。 应用熵的概念,还可以把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为:一个孤立的物理 系统的熵不会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只能增加或保持不变。当熵达 到最大值时,物理系统就处于热平衡状态。深入研究热现象的本质, 就产生了统计力学。统计力学应用数学中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大 量粒子的平均行为。统计力学根据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相互作用,研 究由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物体的性质和行为的统计规律,是理论物 理的一个重要分支。 非平衡统计力学所研究的问题复杂,直到 20 世纪中期以后才取 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对于一个包含有大量粒子的宏观物理系统来说, 系统处于无序状态的几率超过了处于有序状态的几率。孤立物理系 统总是从比较有序的状态趋向比较无序的状态,在热力学中,这就 相应于熵的增加
处于平衡状态附近的非平衡系统的主要趋向是向平衡状态过 渡。平衡态附近的主要非平衡过程是弛豫、输运和涨落,这方面的 理论逐步发展,已趋于成熟。近20~30年来人们对于远离平衡态 的物理系统,如耗散结构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 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认识 到的只是相对的真理,经典力学和以经典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统计力 学也是这样。经典力学应用于原子、分子以及宏观物体的微观结构 时,其局限性就显示出来,因而发展了量子力学。与之相应,经典 统计力学也发展成为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量子统计力学。 经典电磁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电磁学是研究宏观电磁现象和 客观物体的电磁性质的学科。人们很早就接触到电和磁的现象,并 知道磁棒有南北两极。在18世纪,发现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 荷。不论是电荷还是磁极都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作用力的方向 在电荷之间或磁极之间的连接线上,力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 平方成反比。在这两点上和万有引力很相似。18世纪末发现电荷能 够流动,这就是电流。但长期没有发现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19世纪前期,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小磁针偏转。而后安培发 现作用力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以及磁针到通过电流的导线的垂直 线方向相互垂直。不久之后,法拉第又发现,当磁棒插入导线圈时
处于平衡状态附近的非平衡系统的主要趋向是向平衡状态过 渡。平衡态附近的主要非平衡过程是弛豫、输运和涨落,这方面的 理论逐步发展,已趋于成熟。近 20~30 年来人们对于远离平衡态 的物理系统,如耗散结构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 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认识 到的只是相对的真理,经典力学和以经典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统计力 学也是这样。经典力学应用于原子、分子以及宏观物体的微观结构 时,其局限性就显示出来,因而发展了量子力学。与之相应,经典 统计力学也发展成为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量子统计力学。 经典电磁学、经典电动力学 经典电磁学是研究宏观电磁现象和 客观物体的电磁性质的学科。人们很早就接触到电和磁的现象,并 知道磁棒有南北两极。在 18 世纪,发现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 荷。不论是电荷还是磁极都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作用力的方向 在电荷之间或磁极之间的连接线上,力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 平方成反比。在这两点上和万有引力很相似。18 世纪末发现电荷能 够流动,这就是电流。但长期没有发现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19 世纪前期,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小磁针偏转。而后安培发 现作用力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以及磁针到通过电流的导线的垂直 线方向相互垂直。不久之后,法拉第又发现,当磁棒插入导线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