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 材料题: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的假设,他们只是为了证明民间童话和历史是 否有联系,最后却求证不了,然后把笔记本束之高阁,后来是他的朋友发现并且出版了这个 再印几万次,发行几亿本,被四十几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的《格林童话》。自己选个 角度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可是又不得超出材料内容和含意 驭思,轻吟韵调 飞鸟过往间,生生灭灭,千年的过客撷来冷月吐织馨香的巾绢,为你擦亮迷离的双眼, 去发现尘封于天地之间美丽。轻驭遐思,找寻曾经难以磨灭的一抹瑰丽 生活需要发现,正如格林兄弟的那位朋友一样,即使是在不经意间,亦能发现亘古的瑰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床光洁的月光,裹着淡淡的清辉,覆过被黑暗笼罩的心扉。 多少欢声笑语,都逝去了,但一曲《二泉映月》却永远凝结在两根弦上,满腔的愁怨似泉水 般汩汩溢淌而出。如此动人心魂的乐音唯有阿炳这位民间的遗珠才可演奏得出。我们该感动, 我们该庆幸,若无那两位艺术家慧眼,或许这位心灵音乐者只能随红尘的波浪与我们渐行渐 起,直至消失殆尽。因为有了发现,在岁月的铮铮乐音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可扣响心灵的乐符! 平凡的生活中,真的需要发现,用我们的心去发现每抹美丽。我们可以听见鵾鸠在河之 洲啁啾出了窈窕淑女。我们可以在夕阳斜照勾勒人世圆润轮廊时,看到生命在真谛黑條然净 化。我们可以在夕阳斜照勾勒人世圆润轮廓时,看到生命在真谛里條然净化。我们亦可以感 知所有的理念与思绪在民族的平仄间永远绸缎般细腻滑凉!我们需要发现 太白漫有惊人句,夜光杯里诗成仙!可惜,天生不羁世难容!恰便似蕃鑲蒙尘不得用 悲兮,叹合…太白确实有才,他可邀月同影成三人,亦可放浪散发弄扁舟,但他缺乏一位 伯乐,缺少能赏识他的君主!玄宗此刻早己在温柔乡里夜夜笙歌,又岂会理会太白这位小小 的翰林待诏?或许,我们可以说庙堂如池不容龙,枉负才思如泉涌,又或许,我们能愤慨道 渺渺鹏兮扶摇上,却不见云霓拨开有蒂阍!但太白并未被遗忘,因此,他的才华他的豪情早 已在历史的笔触下持久绵密地绚烂!而如今,我亦在顶礼膜拜这些宛若来自九天之外诗调婉 转着斗腴的梦想,难诉的悲怆在历史的盘桓中浓郁! 发现,多么简单的两个字,寄寓的却是无限的真知与憧憬。无论何时,都用洗净铅华的 心去发现尘世的馥丽,宫商角徴角(羽),琴诗棋画唱,或是庄生晓梦,屈子离骚,都会在 你那如晨露般晶莹剔透的眸子里沉积千古乐章! 闭眼驭思,用心发现,许自己一份雁过无痕,一种大爱留香。轻启双唇,浅唱韵律,你 会感受到,即便是在不经意间,亦可发现那永不磨灭的瑰丽 驭思,轻吟韵调 点评 这又是一种写法,作者从作文题的材料里“格林兄弟”朋友的角度,概括出“发现”的 价值、意义,然后拓展开去,畅谈古代文学艺术上“发现”的佳话。 由于文中采用的都是艺术的事例,所以全文文化气息浓郁,品味高雅,充满书卷气 11
11 2010 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 材料题: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的假设,他们只是为了证明民间童话和历史是 否有联系,最后却求证不了,然后把笔记本束之高阁,后来是他的朋友发现并且出版了这个 再印几万次,发行几亿本,被四十几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的《格林童话》。自己选个 角度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可是又不得超出材料内容和含意。 驭思,轻吟韵调 飞鸟过往间,生生灭灭,千年的过客撷来冷月吐织馨香的巾绢,为你擦亮迷离的双眼, 去发现尘封于天地之间美丽。轻驭遐思,找寻曾经难以磨灭的一抺瑰丽。 生活需要发现,正如格林兄弟的那位朋友一样,即使是在不经意间,亦能发现亘古的瑰 宝。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床光洁的月光,裹着淡淡的清辉,覆过被黑暗笼罩的心扉。 多少欢声笑语,都逝去了,但一曲《二泉映月》却永远凝结在两根弦上,满腔的愁怨似泉水 般汩汩溢淌而出。如此动人心魂的乐音唯有阿炳这位民间的遗珠才可演奏得出。我们该感动, 我们该庆幸,若无那两位艺术家慧眼,或许这位心灵音乐者只能随红尘的波浪与我们渐行渐 起,直至消失殆尽。因为有了发现,在岁月的铮铮乐音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可扣响心灵的乐符! 平凡的生活中,真的需要发现,用我们的心去发现每抺美丽。我们可以听见鴡鸠在河之 洲啁啾出了窈窕淑女。我们可以在夕阳斜照勾勒人世圆润轮廊时,看到生命在真谛黑條然净 化。我们可以在夕阳斜照勾勒人世圆润轮廓时,看到生命在真谛里條然净化。我们亦可以感 知所有的理念与思绪在民族的平仄间永远绸缎般细腻滑凉!我们需要发现。 太白漫有惊人句,夜光杯里诗成仙!可惜,天生不羁世难容!恰便似蕃纕蒙尘不得用。 悲兮,叹合……太白确实有才,他可邀月同影成三人,亦可放浪散发弄扁舟,但他缺乏一位 伯乐,缺少能赏识他的君主!玄宗此刻早已在温柔乡里夜夜笙歌,又岂会理会太白这位小小 的翰林待诏?或许,我们可以说庙堂如池不容龙,枉负才思如泉涌,又或许,我们能愤慨道 渺渺鹏兮扶摇上,却不见云霓拨开有蒂阍!但太白并未被遗忘,因此,他的才华他的豪情早 已在历史的笔触下持久绵密地绚烂!而如今,我亦在顶礼膜拜这些宛若来自九天之外诗调婉 转着斗腴的梦想,难诉的悲怆在历史的盘桓中浓郁! 发现,多么简单的两个字,寄寓的却是无限的真知与憧憬。无论何时,都用洗净铅华的 心去发现尘世的馥丽,宫商角徵角(羽),琴诗棋画唱,或是庄生晓梦,屈子离骚,都会在 你那如晨露般晶莹剔透的眸子里沉积千古乐章! 闭眼驭思,用心发现,许自己一份雁过无痕,一种大爱留香。轻启双唇,浅唱韵律,你 会感受到,即便是在不经意间,亦可发现那永不磨灭的瑰丽…… 驭思,轻吟韵调! 点评 这又是一种写法,作者从作文题的材料里“格林兄弟”朋友的角度,概括出“发现”的 价值、意义,然后拓展开去,畅谈古代文学艺术上“发现”的佳话。 由于文中采用的都是艺术的事例,所以全文文化气息浓郁,品味高雅,充满书卷气
2010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 材料题: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的假设,他们只是为了证明民间童话和历史是 否有联系,最后却求证不了,然后把笔记本束之高阁,后来是他的朋友发现并且出版了这个 再印几万次,发行几亿本,被四十几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的《格林童话》。自己选个 角度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可是又不得超出材料内容和含意 尘封的梦,重拾未晚 初春的清晨,风微微扬起轻纱的薄帘,纷扬的雨丝宛若曲终回环,轻轻着落。几声清脆 的鸟儿鸣叫声将宁静打破,爷爷笑着睡去,很安详。 手指依然轻拂琴弦,直至生命的终章,脑海中久久凝固的画面,爷爷重拾年青时尘封的 梦,终于可以笑着离去。 战火纷争的年代,拥有爱好是奢侈的。年幼的爷爷偷偷将曾祖父的琵琶藏了起来,躲过 了土匪的洗劫。家道中落,几亩薄田却得倾注一家五口的心血,包括爷爷,那时他十二岁 年少的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梦想,他想重新组建一个南音乐团,继承曾祖父的遗志。村 中只有“不务正业”的陈三爷精通南音,可是他被称作疯子。家里人禁止他们来往。每天清 晨,爷爷早在鸡鸣前便偷偷到陈三爷家里学琴,梦想的种子渐渐在心中萌芽、生长 那些年,全国大炼钢铁,为了补贴家用,爷爷在半山腰僻(辟)了一处窑,砍伐山里的 (木)材来炼铁 夏旱将大地蒸发得疲惫不堪,烈日中,爷爷昏昏欲睡,失手打翻了炉子,铁水四溅,火 势迅速漫延。(得以)获救已是万幸,只是爷爷从此戴上了一颗假眼睛,人也重(从)此消 沉。半边的蓝天对这个二十岁的少年来说太过于沉重,“嘈嘈急雨、切切(窃窃)私语”的 琵琶渐渐被岁月的年轮裹上一层层死寂,犹如爷爷往后的大半人生,在灰色调和为生计的辛 劳中消逝 沙越漏越急,人至暮年,心却慢了下来。搁浅的回忆如潮水汹涌而来,打在被生存麻弊 (痹)了梦想的礁岸,引起内心深重的共鸣。梦的脚步慢慢追上被生存奴役、驱赶的爷爷。 爷爷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劳,再也不用朝九晚五为生计奔波。他只需在古色 古香的南方古居中轻轻踱步,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山前云卷云舒,不知不觉在夏日午后沉沉 睡去,醒来到溪边听溪流轻轻吟唱。 然而,悠闲的生活却是空洞的。暑假,我回去看他,搬出了装饰精美,却落满尘埃的琵 琶,轻轻拨弄。我不曾发觉晶莹的泪光在他布满皱纹的双眸中静静诉说尘封的梦。 世界上有太多事不能准时到站,有太多梦想被生活延误,我们焦急等待却沓无音信。最 终在岁月的年轮中,梦想被尘封。 可是,一阵清风又将人们吹醒了,也许只要一瞬,记忆便被席卷而来,像久别重逢的好 友与你娓娓道来。 爷爷在走前与琴声度过了美好的冬季,温暖的冬季 只消一阵风,一句话,尘封的梦便会汹涌而至,重新拾起,为时未晚。莫再错过前世五 百次回眸换回今生这一次擦肩而过。 点评 这是一篇主题含蓄、耐读的叙事散文。在议论文占据几乎全部江山的考场作文中显得卓 尔不群。文章以爷爷发现了南音的那被人忽略的价值,却因为历史方面的原因一直无法尽兴 演奏的故事,初看不甚切题,细看原来巧妙暗扣,切中肯綮,令人拍案。文章叙事写法娴熟, 富有文学色彩。不论是开篇的景物描写,中间夹杂的议论、抒情到结尾的画龙点睛,彰显出 该考生的文字功底,令人常读有味,其中蕴含的主旨又是那么的令人深思。格林童话被忽略 的价值终被人发现,令人欣慰,南音的价值被爷爷的发现,令人动容,但“爷爷”的价值呢? 知音何在?悲剧性的结尾更增添了文章的震撼力
12 2010 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 材料题: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的假设,他们只是为了证明民间童话和历史是 否有联系,最后却求证不了,然后把笔记本束之高阁,后来是他的朋友发现并且出版了这个 再印几万次,发行几亿本,被四十几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的《格林童话》。自己选个 角度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可是又不得超出材料内容和含意。 尘封的梦,重拾未晚 初春的清晨,风微微扬起轻纱的薄帘,纷扬的雨丝宛若曲终回环,轻轻着落。几声清脆 的鸟儿鸣叫声将宁静打破,爷爷笑着睡去,很安详。 手指依然轻拂琴弦,直至生命的终章,脑海中久久凝固的画面,爷爷重拾年青时尘封的 梦,终于可以笑着离去。 战火纷争的年代,拥有爱好是奢侈的。年幼的爷爷偷偷将曾祖父的琵琶藏了起来,躲过 了土匪的洗劫。家道中落,几亩薄田却得倾注一家五口的心血,包括爷爷,那时他十二岁。 年少的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梦想,他想重新组建一个南音乐团,继承曾祖父的遗志。村 中只有“不务正业”的陈三爷精通南音,可是他被称作疯子。家里人禁止他们来往。每天清 晨,爷爷早在鸡鸣前便偷偷到陈三爷家里学琴,梦想的种子渐渐在心中萌芽、生长。 那些年,全国大炼钢铁,为了补贴家用,爷爷在半山腰僻(辟)了一处窑,砍伐山里的 (木)材来炼铁。 夏旱将大地蒸发得疲惫不堪,烈日中,爷爷昏昏欲睡,失手打翻了炉子,铁水四溅,火 势迅速漫延。(得以)获救已是万幸,只是爷爷从此戴上了一颗假眼睛,人也重(从)此消 沉。半边的蓝天对这个二十岁的少年来说太过于沉重,“嘈嘈急雨、切切(窃窃)私语”的 琵琶渐渐被岁月的年轮裹上一层层死寂,犹如爷爷往后的大半人生,在灰色调和为生计的辛 劳中消逝。 沙越漏越急,人至暮年,心却慢了下来。搁浅的回忆如潮水汹涌而来,打在被生存麻弊 (痹)了梦想的礁岸,引起内心深重的共鸣。梦的脚步慢慢追上被生存奴役、驱赶的爷爷。 爷爷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劳,再也不用朝九晚五为生计奔波。他只需在古色 古香的南方古居中轻轻踱步,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山前云卷云舒,不知不觉在夏日午后沉沉 睡去,醒来到溪边听溪流轻轻吟唱。 然而,悠闲的生活却是空洞的。暑假,我回去看他,搬出了装饰精美,却落满尘埃的琵 琶,轻轻拨弄。我不曾发觉晶莹的泪光在他布满皱纹的双眸中静静诉说尘封的梦。 世界上有太多事不能准时到站,有太多梦想被生活延误,我们焦急等待却沓无音信。最 终在岁月的年轮中,梦想被尘封。 可是,一阵清风又将人们吹醒了,也许只要一瞬,记忆便被席卷而来,像久别重逢的好 友与你娓娓道来。 爷爷在走前与琴声度过了美好的冬季,温暖的冬季。 只消一阵风,一句话,尘封的梦便会汹涌而至,重新拾起,为时未晚。莫再错过前世五 百次回眸换回今生这一次擦肩而过。 点评: 这是一篇主题含蓄、耐读的叙事散文。在议论文占据几乎全部江山的考场作文中显得卓 尔不群。文章以爷爷发现了南音的那被人忽略的价值,却因为历史方面的原因一直无法尽兴 演奏的故事,初看不甚切题,细看原来巧妙暗扣,切中肯綮,令人拍案。文章叙事写法娴熟, 富有文学色彩。不论是开篇的景物描写,中间夹杂的议论、抒情到结尾的画龙点睛,彰显出 该考生的文字功底,令人常读有味,其中蕴含的主旨又是那么的令人深思。格林童话被忽略 的价值终被人发现,令人欣慰,南音的价值被爷爷的发现,令人动容,但“爷爷”的价值呢? 知音何在?悲剧性的结尾更增添了文章的震撼力
2010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 材料题: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的假设,他们只是为了证明民间童话和历史是 否有联系,最后却求证不了,然后把笔记本束之高阁,后来是他的朋友发现并且出版了这个 再印几万次,发行几亿本,被四十几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的《格林童话》。自己选个 角度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可是又不得超出材料内容和含意 士运论 余读《左传》、《汉书》、《三国志》,寻寻觅觅以求运道,成功诸法,然每见古之名士不 得其主未尝不废书而叹焉。至如三国之李萧远作《运命论》曰:“夫治乱,运也:穷达,命 也:贵贱,时也。”余未尝不涕泗横流,扼腕叹息曰:“古今之士、之贤、之圣岂受制于三者 乎?至如仲尼受困陈蔡,李广难封,哀哉。”后余饱览古今贤士之文,远近名圣之迹,乃释 怀,有三叹作焉:一曰士运在此不在彼,再曰士运在勤不在求,三曰士运在我不在他。谓予 弗信,请见陈词如下: 昔者仲尼学富五车、胸藏礼乐,遍施仁义欲以正道援天下于溺,学于郯子、师襄、老聃 之徒欲以广其闻,周游天下欲以布其道。其志壮哉,其行壮哉,其言壮哉。然其时运不济 命运多舛,遍历七十国而不一遇其主,岂不叹哉!然其尊庠序之教,而有颜回出;修古之圣 典,而有六艺作。其志彰矣,不然以我百代后一孤陋书生,岂得闻其名而后深赞哉。孟子曰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有不弃于壮志之道而后必有不知有处得之。此余所谓“士运 在此不在彼。 战国之时,齐有孟尝田文,赵有平原赵胜,楚有春申黄歇,魏有信陵无忌。当是时,有 志之士投之则中,未有不得意之人。余以为弗是也,孟尝之徒独养鸡鸣狗盗之徒,未有匡扶 国家之才贤。是故苏秦散尽资才而不说听其言,后起六国而权倾天下。曩时其所孜孜求之而 不得,当时尽有矣;曩时其所躞蹀之公卿门,当时尽开矣。富埒人主,权衡国君,谁得而当 之?是矣王勃曰:“老当益壮,守(宁)移白道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此非余所 谓“士运在勤不在求”乎? 伯牙遇子期乃畅其意,相如因得意逐名汉武,商鞅得景监方说秦王。士运在人手乎?奈 何以我之力,以我之学,以我之滔滔雄辩需假人之手?余思淳于髡闻之必仰天大笑,疑缨索 绝。俞伯牙有绕梁之音,司马相如蕴绝世之才,公孙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变法。韩退之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窃以为余为千里马亦先已于伯乐矣。“士运在我不在他”昭矣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天下皆慕圣德。《运命论》曰:“木秀于林,风必 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又曰:“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 升之于云则雨施,沉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流(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 又曰:“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是也夫。余訚訚于此,欲作沛然之辞以广余意,终日孜孜 不倦于古今典籍,所为何事?所拥何志?张载《日知录》志曰(《近思录》记张载言):“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点评 《士运论》一文,作者充分深入地理解了作文题目中的材料,能够从材料中所体现的此 与彼、主观与客观、偶然与必然等关系中,提炼出“一曰士运在此不在彼,再曰士运在勤不 在求,三曰士运在我不在他”的观点,新颖、深刻 如此娴熟地运用浅白文言表达,亦体现了“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的哲理。完全可 以这样推论:如果作者没有平时对古文的爱好、钻研,练就较扎实的语言功底,哪来考场上 挥而就? 文脉清晰,语言通畅,富有气势,极具感染力
13 2010 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 材料题: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的假设,他们只是为了证明民间童话和历史是 否有联系,最后却求证不了,然后把笔记本束之高阁,后来是他的朋友发现并且出版了这个 再印几万次,发行几亿本,被四十几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的《格林童话》。自己选个 角度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可是又不得超出材料内容和含意。 士运论 余读《左传》、《汉书》、《三国志》,寻寻觅觅以求运道,成功诸法,然每见古之名士不 得其主未尝不废书而叹焉。至如三国之李萧远作《运命论》曰:“夫治乱,运也;穷达,命 也;贵贱,时也。”余未尝不涕泗横流,扼腕叹息曰:“古今之士、之贤、之圣岂受制于三者 乎?至如仲尼受困陈蔡,李广难封,哀哉。”后余饱览古今贤士之文,远近名圣之迹,乃释 怀,有三叹作焉:一曰士运在此不在彼,再曰士运在勤不在求,三曰士运在我不在他。谓予 弗信,请见陈词如下: 昔者仲尼学富五车、胸藏礼乐,遍施仁义欲以正道援天下于溺,学于郯子、师襄、老聃 之徒欲以广其闻,周游天下欲以布其道。其志壮哉,其行壮哉,其言壮哉。然其时运不济, 命运多舛,遍历七十国而不一遇其主,岂不叹哉!然其尊庠序之教,而有颜回出;修古之圣 典,而有六艺作。其志彰矣,不然以我百代后一孤陋书生,岂得闻其名而后深赞哉。孟子曰: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有不弃于壮志之道而后必有不知有处得之。此余所谓“士运 在此不在彼。” 战国之时,齐有孟尝田文,赵有平原赵胜,楚有春申黄歇,魏有信陵无忌。当是时,有 志之士投之则中,未有不得意之人。余以为弗是也,孟尝之徒独养鸡鸣狗盗之徒,未有匡扶 国家之才贤。是故苏秦散尽资才而不说听其言,后起六国而权倾天下。曩时其所孜孜求之而 不得,当时尽有矣;曩时其所躞蹀之公卿门,当时尽开矣。富埒人主,权衡国君,谁得而当 之?是矣王勃曰:“老当益壮,守(宁)移白道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此非余所 谓“士运在勤不在求”乎? 伯牙遇子期乃畅其意,相如因得意逐名汉武,商鞅得景监方说秦王。士运在人手乎?奈 何以我之力,以我之学,以我之滔滔雄辩需假人之手?余思淳于髡闻之必仰天大笑,疑缨索 绝。俞伯牙有绕梁之音,司马相如蕴绝世之才,公孙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变法。韩退之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窃以为余为千里马亦先已于伯乐矣。“士运在我不在他”昭矣。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天下皆慕圣德。《运命论》曰:“木秀于林,风必 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又曰:“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 升之于云则雨施,沉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流(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 又曰:“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是也夫。余訚訚于此,欲作沛然之辞以广余意,终日孜孜 不倦于古今典籍,所为何事?所拥何志?张载《日知录》志曰(《近思录》记张载言):“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点评 《士运论》一文,作者充分深入地理解了作文题目中的材料,能够从材料中所体现的此 与彼、主观与客观、偶然与必然等关系中,提炼出“一曰士运在此不在彼,再曰士运在勤不 在求,三曰士运在我不在他”的观点,新颖、深刻。 如此娴熟地运用浅白文言表达,亦体现了“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的哲理。完全可 以这样推论:如果作者没有平时对古文的爱好、钻研,练就较扎实的语言功底,哪来考场上 一挥而就? 文脉清晰,语言通畅,富有气势,极具感染力
甘肃省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 阅读下边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行动。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爱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一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重拾遗落的厚重 中国的圣贤先哲大都强调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认为做学问就要把它弄明白,搞透彻, 不能浅尝辄止,似是而非,因而孔子韦编三绝而精通周易。今日之时,商业化的文化如快餐 般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往往手足无措,我们确实失去了什么,也许就是文化的厚重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浅阅读”同样是快节奏生活的产物,我们也许根本就无法 空出时间来一次真正的阅读,更不用说研习经典了。但反思这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生活 我们不一定快乐,同时也失去了很多趣味,难道生活本身就这样吗? 古代与现代的价值观念体系截然不同。古人专心做学问,对于贫困饥饿当真能安之若素 孔子有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矣。而今人则更多追求 商业利益,一切以钱为主,这就引发一系列的商业炒作以及学术丑闻,争论与批评过后,我 们应该更深入地反思 失去了厚重的文化支撑,一个民族很难立足于世界。正如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中国外其它 国的没落与衰亡,它们的衰亡归根到底是文化缺失和没落。相反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建国 历史却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样得益于那民主自由的先进文化。当中华文明经历了数千 载的传承后,能否在当代发扬光大,确实还有悬念 环顾我们周围的读物,十之八九便是杂志,很少有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一本名著。 其实知识本身就需一个长期的理解与领悟后方可掌握,而钻研名著正是这样的过程,虽然艰 涩难懂,但细细咀嚼后却别有一番滋味。那些厚重的经典名著不应该是图书馆书架上的陈列 品,我们只是恭敬虔诚地仰望,它们应该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学海无涯,学习本身就无法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具有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阅读 厚重的书籍,感受厚重的文化,你也会变得厚重起来,腹有诗书气自华,越是有学问,你才 会越有气质 文化快餐只能作为一种尝试,一种体验,它不能替代主食。重拾遗落的厚重,沉潜宁静, 到知识的海洋中开拓一片全新的天地。重拾遗落的厚重,让民族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会 看到真正的崛起与复兴。 【评析】 这位考生在紧扣题旨的前提下,善于道常人所未道,发常人所未发,从比较新颖的角度 切入立论,使人耳目一新 文章直面现实,对当今社会的“文化快餐”现象作了含蓄的批评,表达了一种忧思。指 出“失去了厚重的文化支撑,一个民族就很难立足于世界”,“阅读厚重的书籍,感受厚重 的文化,你也会变得厚重起来”。正因如此,文章的立意便高人一筹,以深刻的见解得到阅 卷教师的认同
14 甘肃省 2010 年高考满分作文 阅读下边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行动。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爱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重拾遗落的厚重 中国的圣贤先哲大都强调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认为做学问就要把它弄明白,搞透彻, 不能浅尝辄止,似是而非,因而孔子韦编三绝而精通周易。今日之时,商业化的文化如快餐 般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往往手足无措,我们确实失去了什么,也许就是文化的厚重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浅阅读”同样是快节奏生活的产物,我们也许根本就无法 空出时间来一次真正的阅读,更不用说研习经典了。但反思这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生活, 我们不一定快乐,同时也失去了很多趣味,难道生活本身就这样吗? 古代与现代的价值观念体系截然不同。古人专心做学问,对于贫困饥饿当真能安之若素。 孔子有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矣。而今人则更多追求 商业利益,一切以钱为主,这就引发一系列的商业炒作以及学术丑闻,争论与批评过后,我 们应该更深入地反思。 失去了厚重的文化支撑,一个民族很难立足于世界。正如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中国外其它 三国的没落与衰亡,它们的衰亡归根到底是文化缺失和没落。相反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建国 历史却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样得益于那民主自由的先进文化。当中华文明经历了数千 载的传承后,能否在当代发扬光大,确实还有悬念。 环顾我们周围的读物,十之八九便是杂志,很少有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一本名著。 其实知识本身就需一个长期的理解与领悟后方可掌握,而钻研名著正是这样的过程,虽然艰 涩难懂,但细细咀嚼后却别有一番滋味。那些厚重的经典名著不应该是图书馆书架上的陈列 品,我们只是恭敬虔诚地仰望,它们应该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学海无涯,学习本身就无法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具有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阅读 厚重的书籍,感受厚重的文化,你也会变得厚重起来,腹有诗书气自华,越是有学问,你才 会越有气质。 文化快餐只能作为一种尝试,一种体验,它不能替代主食。重拾遗落的厚重,沉潜宁静, 到知识的海洋中开拓一片全新的天地。重拾遗落的厚重,让民族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会 看到真正的崛起与复兴。 【评析】 这位考生在紧扣题旨的前提下,善于道常人所未道,发常人所未发,从比较新颖的角度 切入立论,使人耳目一新。 文章直面现实,对当今社会的“文化快餐”现象作了含蓄的批评,表达了一种忧思。指 出“失去了厚重的文化支撑,一个民族就很难立足于世界”,“阅读厚重的书籍,感受厚重 的文化,你也会变得厚重起来”。正因如此,文章的立意便高人一筹,以深刻的见解得到阅 卷教师的认同
甘肃省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 阅读下边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行动。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爱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一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背上悦读的行囊 仰望苍穹,浩瀚的宇宙中无数的星球,尘埃汇聚着,它们就是宇宙的内涵,就是宇宙的 精华。我们每一个个体如同宇宙一样,我们也有内涵,那是我们阅读所得到的 天空深邃悠远,是因为它有飘逸的云儿和飞翔的小鸟:大海广阔无边,是因为它有跳动 的浪花和畅游的鱼儿:草原葱绿美丽,是因为它有茁壮的小草和驰骋的骏马:我快乐穿梭于 天地,是因为我有“悦读”的行囊。 悦读是什么?其实就是快乐轻松地阅读。以前的人们总是拿书本仔细地品味,探索书中 的奥秘。而如今的我们,快餐式的阅读方法,虽不能体会其中的真谛,却也或多或少地得到 了一些快乐和享受。可是在浅阅读中,我们也失去了许多。 于是,我开始背上悦读的行囊,体会阅读所带来的幸福滋味。采擷一本唐诗宋词,寻觅 处安静的地方,轻轻地诵读着,笑容绽放于脸上。我体会到了陶潜“采菊东篱下”的悠然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旷达:;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在一次 次的沉吟中,我陶醉着… 要想体会到这种幸福的滋味,我们必须选择有内涵的书籍,细细地品味,深深地汲取其 中的精华,我们不仅获得了享受,而且还得到了诗文、华美乐章的熏陶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拥有了快生活,很少有时间去品味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浅 阅读满足了我们,在闲暇时,携一本杂志,泡一杯浓茶,简单轻松地读一篇文章,细细地l 味。于是,在快节奏生活中,我们也得到了阅读的乐趣。正因为浅阅读,我们也失去了深阅 读所带给我们的感动与慰藉 背上悦读的行囊,我穿梭于深阅读和浅阅读中。在深阅读中,我体会到古代文化的精髓 和诗词的美妙,那种感觉如鱼得水,快乐自在。在浅阅读中,我拥有了短暂的享受,也品味 到了一份感动和快乐 阅读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使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我们得到了更多,背上悦读的行 囊,穿梭于书的海洋中,徜徉于幸福快乐中 【评析】 题目是“背上悦读的行囊”,巧妙运用了“谐音”的手法,新颖别致,寓意双关,将“愉 快的阅读”这一主旨凸显出来,给人以新鲜之感 文章没有在“深阅读好还是浅阅读好”上做评判,而是独辟蹊径,主张“背上悦读的行 囊,穿梭于深阅读和浅阅读中”,各得其乐,各得其所。观点鲜明,通情达理。同时,考生 的语言功底比较扎实,全文透露出难得的书卷气,使文章上升了一个档次
15 甘肃省 2010 年高考满分作文 阅读下边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行动。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爱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背上悦读的行囊 仰望苍穹,浩瀚的宇宙中无数的星球,尘埃汇聚着,它们就是宇宙的内涵,就是宇宙的 精华。我们每一个个体如同宇宙一样,我们也有内涵,那是我们阅读所得到的。 天空深邃悠远,是因为它有飘逸的云儿和飞翔的小鸟;大海广阔无边,是因为它有跳动 的浪花和畅游的鱼儿;草原葱绿美丽,是因为它有茁壮的小草和驰骋的骏马;我快乐穿梭于 天地,是因为我有“悦读”的行囊。 悦读是什么?其实就是快乐轻松地阅读。以前的人们总是拿书本仔细地品味,探索书中 的奥秘。而如今的我们,快餐式的阅读方法,虽不能体会其中的真谛,却也或多或少地得到 了一些快乐和享受。可是在浅阅读中,我们也失去了许多。 于是,我开始背上悦读的行囊,体会阅读所带来的幸福滋味。采擷一本唐诗宋词,寻觅 一处安静的地方,轻轻地诵读着,笑容绽放于脸上。我体会到了陶潜“采菊东篱下”的悠然;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旷达;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在一次 次的沉吟中,我陶醉着…… 要想体会到这种幸福的滋味,我们必须选择有内涵的书籍,细细地品味,深深地汲取其 中的精华,我们不仅获得了享受,而且还得到了诗文、华美乐章的熏陶。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拥有了快生活,很少有时间去品味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浅 阅读满足了我们,在闲暇时,携一本杂志,泡一杯浓茶,简单轻松地读一篇文章,细细地回 味。于是,在快节奏生活中,我们也得到了阅读的乐趣。正因为浅阅读,我们也失去了深阅 读所带给我们的感动与慰藉。 背上悦读的行囊,我穿梭于深阅读和浅阅读中。在深阅读中,我体会到古代文化的精髓 和诗词的美妙,那种感觉如鱼得水,快乐自在。在浅阅读中,我拥有了短暂的享受,也品味 到了一份感动和快乐。 阅读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使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我们得到了更多,背上悦读的行 囊,穿梭于书的海洋中,徜徉于幸福快乐中。 【评析】 题目是“背上悦读的行囊”,巧妙运用了“谐音”的手法,新颖别致,寓意双关,将“愉 快的阅读”这一主旨凸显出来,给人以新鲜之感。 文章没有在“深阅读好还是浅阅读好”上做评判,而是独辟蹊径,主张“背上悦读的行 囊,穿梭于深阅读和浅阅读中”,各得其乐,各得其所。观点鲜明,通情达理。同时,考生 的语言功底比较扎实,全文透露出难得的书卷气,使文章上升了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