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微生物在水中的分布 水具有撒生物生命活动适宜的温度、pH、氧气等,水体中也具备撒 生物生长繁殖的其他条件,因此成为微生物栖息的又一天然场所。 (一)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空气、动植物尸体、人和动物的排泻物、工业及生活污水。 (二)种类 水中存在的微生物90%为苹兰氏阴性菌,主要有孤菌、假单胞菌、黄 杆菌等。鞘细菌及有柄附生细菌也常见于水体中。 (三)嫩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 表现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规律。此外,相同水城的不同浓度微生 物的含量及分布也不同。 (四)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霍乱孤 菌等。因此,做好水的卫生学检查至关重要
二、微生物在水中的分布 水具有微生物生命活动适宜的温度、pH、氧气等,水体中也具备微 生物生长繁殖的其他条件,因此成为微生物栖息的又一天然场所。 (一)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空气、动植物尸体、人和动物的排泻物、工业及生活污水。 (二)种类 水中存在的微生物90%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有弧菌、假单胞菌、黄 杆菌等。鞘细菌及有柄附生细菌也常见于水体中。 (三) 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 表现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规律。此外,相同水域的不同浓度微生 物的含量及分布也不同。 (四)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霍乱弧 菌等。因此,做好水的卫生学检查至关重要
影响水体微生物分布的因素 有机物含量 温度 水的深度 日光与水体的溶解氧量 淡水的pH值变幅从3.7到10.5,多数为6.5-8.5, 因而适合于多数水生微生物的生长。 海洋微生物具有耐压、嗜冷和低营养要求的特点
影响水体微生物分布的因素 有机物含量 温度 水的深度 日光与水体的溶解氧量 海洋微生物具有耐压、嗜冷和低营养要求的特点。 淡水的pH值变幅从3.7到10.5,多数为6.5-8.5, 因而适合于多数水生微生物的生长
三、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 1,空气是传播微生物的重要介质 空气本身缺乏微生物生活所必需的营养物,日光对微 生物也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另外空气一般是干燥的,因此空 气不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 2。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带有微生物菌体及孢子的灰尘 这类微生物大多数是腐生性的,还来源于人和动物,它们大多 数是通过呼吸道排出的,其中也包含有病原微生物,悬浮在大 气中。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随环境条件及微生物的抵抗力不同而 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存活时间较长的是 各种真菌、放线菌的孢子及细菌芽胞。空气中微生物的数目决 定于尘埃的党量
三、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 1.空气是传播微生物的重要介质 空气本身缺乏微生物生活所必需的营养物,日光对微 生物也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另外空气一般是干燥的,因此空 气不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 2.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带有微生物菌体及孢子的灰尘, 这类微生物大多数是腐生性的,还来源于人和动物,它们大多 数是通过呼吸道排出的,其中也包含有病原微生物,悬浮在大 气中。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随环境条件及微生物的抵抗力不同而 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存活时间较长的是 各种真菌、放线菌的孢子及细菌芽胞。空气中微生物的数目决 定于尘埃的总量
表9一3不同地点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数量(个/m空 地点 气) 北极(北纬80°)0 海洋上空 1-2 市区公园 200 城市公园 5,000 宿舍 2,000 畜舍 1,000,000-2,000,000
表9-3不同地点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 地 点 微生物数量(个/m3空 气) 北极(北纬80°) 0 海洋上空 1-2 市区公园 200 城市公园 5,000 宿 舍 2,000 畜 舍 1,000,000-2,000,000
四、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不利于一般生物生长的特殊环境称为极端环境。主要有极端 高温、低温、高盐、高压、高酸、高碱等。例如火山与温泉、极 地或高山冰川、盐湖、深海底层等。 1,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 高热环境一一高温环境喷发的火山、地热蒸汽、沸腾或过热的 温泉以及高温堆肥、热水器和取暖用热水循环系统等是常见的天 然或人工的高温环境。不同微生物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见表9一4, 高温型微生物中以细菌居多,只有少数真菌。如嗜热脂肪芽孢 杆菌、酸热芽孢杆菌(B,acidocalda rius)等。 上限温度 类群 (c) 原生动物 56 真核微生物 藻类 55-60 表9一4各类群 真菌 6062 生长的上限温度 盐细菌 70-73 光合细菌 70-73 原核微生物盐 无机化能细菌 >90 异养细菌 >90
不利于一般生物生长的特殊环境称为极端环境。主要有极端 高温、低温、高盐、高压、高酸、高碱等。例如火山与温泉、极 地或高山冰川、盐湖、深海底层等。 1.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 高热环境-高温环境喷发的火山、地热蒸汽、沸腾或过热的 温泉以及高温堆肥、热水器和取暖用热水循环系统等是常见的天 然或人工的高温环境。不同微生物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见表9-4, 高温型微生物 中以细菌居多,只有少数真菌。如嗜热脂肪芽孢 杆菌、酸热芽孢杆菌(B.acidocalda rius)等。 表9—4 各类群 生长的上限温度 类 群 上限温度 (℃) 真核微生物 原生动物 藻类 真菌 56 55-60 60-62 原核微生物盐 盐细菌 光合细菌 无机化能细菌 异养细菌 70-73 70-73 >90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