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物种的濒危 等级与保护先序 VV Inventory, endanger category and conservation priority
第四讲 物种的濒危 等级与保护先序 IV Inventory, endanger category and conservation priority
主要内容 物种编目 矿物种濒危等级属于掌握部分 物种保护优先序
主要内容 物种编目 物种濒危等级属于掌握部分 物种保护优先序
濒危等级 1.划分原则: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 科学性:要求客观、准确和精细,尽可能地使用定量而不是定 性的依据,要求所使用的数据尽可能地全面、充足和精确; 2.实用性:强调标准的简单、实用,要求满足不同水平操作者和 各个类群的实际需要 2.划分标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 定性指标:种群数(现状:多或少;变化趋势增加或减少 种群大小(现状:大或小、变化趋、上升或下降);种群特性 小种群否);分布范围;分布格局;栖息地类型、质量及面 积等。 2.定量指标:种群个体数;亚种群数;亚种群个体数;分布面积 分布地点数;栖息地面积;在一段时间内以上各指标的变化和 物种或种群灭绝的几率(PA计算
濒危等级 1. 划分原则: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 1. 科学性:要求客观、准确和精细,尽可能地使用定量而不是定 性的依据,要求所使用的数据尽可能地全面、充足和精确; 2. 实用性:强调标准的简单、实用,要求满足不同水平操作者和 各个类群的实际需要。 2. 划分标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 1. 定性指标:种群数(现状:多或少;变化趋势增加或减少); 种群大小(现状:大或小、变化趋、上升或下降);种群特性 (小种群否);分布范围;分布格局;栖息地类型、质量及面 积等。 2. 定量指标:种群个体数;亚种群数;亚种群个体数;分布面积; 分布地点数;栖息地面积;在一段时间内以上各指标的变化和 物种或种群灭绝的几率(PVA计算)
IUCN濒危物种等级 G自60年代以来,UCN沿用的濒危物种等级系统 主要包括6上等级(|UCN,1984;|UCN,1988) 1.灭绝( Extinct-EX):过去的50年内在野外没有被 肯定地发现的物种; 濒危( Endangered-E):面临灭绝危险的类群, 当致危因素继续作用时它们将不大可能生存 3.易危( Vulnerable-V):如果致危因素继续作用, 则可能很快就会沦至濒危等级的类群
IUCN濒危物种等级 自60年代以来,IUCN沿用的濒危物种等级系统 主要包括6上等级(IUCN,1984; IUCN, 1988), 即: 1. 灭绝(Extinct-Ex):过去的50年内在野外没有被 肯定地发现的物种; 2. 濒危(Endangered-E):面临灭绝危险的类群, 当致危因素继续作用时它们将不大可能生存; 3. 易危(Vulnerable-V):如果致危因素继续作用, 则可能很快就会沦至濒危等级的类群;
4.稀有(Rare-R):在全世界其种群均较小, 目前虽有危险,但尚不属于濒危或易危等 级 5.未定( Indeterminate-l):已知属于“濒 危 易危”或“稀有”等级,但由于 资料不全不能确切归入其中之一的类群; 6.久了解( Insufficient y Known-K):怀疑 但由于缺乏资料而不能确切地归入以上任 等级的类群
4. 稀有(Rare-R):在全世界其种群均较小, 目前虽有危险,但尚不属于濒危或易危等 级。 5. 未定(Indeterminate-I):已知属于“濒 危”、“易危”或“稀有”等级,但由于 资料不全不能确切归入其中之一的类群; 6. 久了解(Insufficiently Known-K):怀疑 但由于缺乏资料而不能确切地归入以上任 一等级的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