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21/2121
2021/2/21 1 第十一章 迁地保护
两个概念: 就地保护( lin situ或 on-site preservation):指保护在 野外的自然群落和种群。 是生物多样性长期保护的最好策略。 迁地保护 ex situ)或易地保护( off-site preservation): 指在人类控制的条件下维持种群个体 许多物种在野外灭绝了,但还存活在笼养侨居地( captive colonies),例如麋鹿和野马。 2021/2121
2021/2/21 2 两个概念: • 就地保护(in situ或on-site preservation):指保护在 野外的自然群落和种群。 – 是生物多样性长期保护的最好策略。 • 迁地保护(ex situ)或易地保护(off-site preservation) : 指在人类控制的条件下维持种群个体。 – 许多物种在野外灭绝了,但还存活在笼养侨居地(captive colonies),例如麋鹿和野马
第一节迁地保护的目的、 、迁地保护的目的 并不是以人工种群代替野生种群,而是增加濒危物种的种群 数量;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濒危 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通过保证其食物供应,治疗受伤、 生病个体,采取节育或人工受精,淘汰某一年龄段个体等进 行人工管理,调整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种群结构,减少随机因素 对小种群的影响,使迁地种群的有效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并处 于最佳年龄结构。 2021/2121
2021/2/21 3 一、迁地保护的目的 并不是以人工种群代替野生种群,而是增加濒危物种的种群 数量;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濒危 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通过保证其食物供应,治疗受伤、 生病个体,采取节育或人工受精,淘汰某一年龄段个体等进 行人工管理,调整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种群结构,减少随机因素 对小种群的影响,使迁地种群的有效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并处 于最佳年龄结构。 第一节 迁地保护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当迁地种群数量上升到一定量时,通过对人工珊养 个体进行野化训练,在适宜的生境中不断地释放迁 地种群的繁育后代,补充野生种群,以增加野生种 群的遗传多样性。 建立起自然状态下可生存种群是迁地保护的最终 目标。 2021/2121
2021/2/21 4 • 当迁地种群数量上升到一定量时,通过对人工驯养 个体进行野化训练,在适宜的生境中不断地释放迁 地种群的繁育后代,补充野生种群,以增加野生种 群的遗传多样性。 建立起自然状态下可生存种群是迁地保护的最终 目标
迁地保护是生物保护中不可缺少的 是对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与就地保爆 相成的关系 1迁地保护种群的个体能定期地放到野外以维持自 然种群的数量和遗传变异性 2对笼养种群的研究能透彻了解该物种的基本生物 学特性。 3迁地保护的种群能自我繁殖而减少为了展览和研 究目的从野外收集个体的需要。 4展览个体有助于教育公众了解保护其野外种群的 重要性 2021/2121 5
2021/2/21 5 1.迁地保护种群的个体能定期地放到野外以维持自 然种群的数量和遗传变异性。 2.对笼养种群的研究能透彻了解该物种的基本生物 学特性。 3.迁地保护的种群能自我繁殖而减少为了展览和研 究目的从野外收集个体的需要。 4.展览个体有助于教育公众了解保护其野外种群的 重要性。 迁地保护是生物保护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是对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与就地保护是相辅 相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