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茶”字在中国各地发音各异,如厦门发音为“te”,闽南一带发音为“tay” 长江流域及华北各地发音多为“cha”。在国外,“茶”也有不同的发音,意大 利和西班牙语是“te”,拉丁语则是而日语和印度语“茶”的发音都为“cha 这说明①,由此可以看出② 【材料二 在园林里和自然山水间,常常设有亭子状的茶室。这些茶室 般以木头或者石头为建筑材料,桌子、凳子也多有木头、竹子、藤条、石头等制 成。在这里,人们泡一壶好茶,小憩之余,看麓林曲径,叠石流泉,感到心旷神 怡,情趣非凡。这体现了中国茶文化中对③的重视 (二)(共10分) 16.答案要点:C。文段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从神农氏到新中国成立几千年来 中国茶的发展历程。(共4分。选择2分,理由2分) 17.答案示例:①国外“茶”的发音基本源自中国。 ②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由中国向世界各国传播的)。 ③饮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共6分。 每空2分) 05、丰台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6-18题。(共13分) 文段 灯谜,与灯节有关。元宵节张灯的风俗形成于隋代,在盛唐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到了南宋,在元宵节之夜,把写有谜语的纸条悬挂在花灯上,供游人猜测,可以 说是灯谜的开端,亦即“灯谜”这一名称的来由 灯谜的结构通常分三个部分:谜面、谜目和谜底。谜面的词语和文句精练简洁, 概括性强。“谜目”即指明所猜的范围,常用“打一字”或“打一物”。谜底范 围广泛,各类名称、词汇诗文、科学艺术等皆可。 灯谜是文义谜,它主要着眼于文字的含义或字句、字形的结构方面,一般用于书 面猜射。谜语有着严格的制作要求,谜面不能出现闲字,更不能出现重文。如以 “悬崖收缰”为谜面,猜一国家名,谜底是“危地马拉”。为什么不用“悬崖勒 马”呢?因为谜底已有一个“马”字,谜面再出现“马”,便违背了制作灯谜的 规则。 灯谜的制作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是笔画法,根据汉字的笔画或偏旁作巧妙的提示。如“心有余而力不足”,猜 “忍”字。“心”字多一点自是“心有余”,“力”字不出头自是“力不足 提示恰到好处,底面浑然天成 二是象形法,根据汉字的形态作奇思妙想,出奇制胜。这类灯谜制作得好,往往 谐趣横生。如同猜一个“心”字,古代有“一钩残月伴三星”,现代有“浪遏飞 舟”,称得上是异曲同工。 三是会意法,根据汉字的表面意义作另类的引申或联想。此法又可分为正扣、反 扣、分扣等多种。正扣如“丸药”猜一句唐诗,谜底是“粒粒皆辛苦”;“此曲 只应天上有”猜一成语,谜底是“不同凡响”,这是反扣;“鲁迅全集”猜一曲 艺形式,谜底是“山东快书”,“鲁”扣“山东”,“迅”扣“快”,“全集” 扣“书”,这是分扣
【材料一】 “茶”字在中国各地发音各异,如厦门发音为“te”,闽南一带发音为“tay”, 长江流域及华北各地发音多为“cha”。在国外,“茶”也有不同的发音,意大 利和西班牙语是“te”,拉丁语则是而日语和印度语“茶”的发音都为“cha”, 这说明 ① ,由此可以看出 ② 。 【材料二】 在园林里和自然山水间,常常设有亭子状的茶室。这些茶室一 般以木头或者石头为建筑材料,桌子、凳子也多有木头、竹子、藤条、石头等制 成。在这里,人们泡一壶好茶,小憩之余,看麓林曲径,叠石流泉,感到心旷神 怡,情趣非凡。这体现了中国茶文化中对 ③ 的重视。 (二)(共 10 分) 16.答案要点:C。文段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从神农氏到新中国成立几千年来 中国茶的发展历程。(共 4 分。选择 2 分,理由 2 分) 17. 答案示例:①国外“茶”的发音基本源自中国。 ②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由中国向世界各国传播的)。 ③饮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共 6 分。 每空 2 分) 05、丰台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 16-18 题。(共 13 分) 文段一 灯谜,与灯节有关。元宵节张灯的风俗形成于隋代,在盛唐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到了南宋,在元宵节之夜,把写有谜语的纸条悬挂在花灯上,供游人猜测,可以 说是灯谜的开端,亦即“灯谜”这一名称的来由。 灯谜的结构通常分三个部分:谜面、谜目和谜底。谜面的词语和文句精练简洁, 概括性强。“谜目”即指明所猜的范围,常用“打一字”或“打一物”。谜底范 围广泛,各类名称、词汇诗文、科学艺术等皆可。 灯谜是文义谜,它主要着眼于文字的含义或字句、字形的结构方面,一般用于书 面猜射。谜语有着严格的制作要求,谜面不能出现闲字,更不能出现重文。如以 “悬崖收缰”为谜面,猜一国家名,谜底是“危地马拉”。为什么不用“悬崖勒 马”呢?因为谜底已有一个“马”字,谜面再出现“马”,便违背了制作灯谜的 规则。 灯谜的制作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一是笔画法,根据汉字的笔画或偏旁作巧妙的提示。如“心有余而力不足”,猜 一“忍”字。“心”字多一点自是“心有余”,“力”字不出头自是“力不足”, 提示恰到好处,底面浑然天成。 二是象形法,根据汉字的形态作奇思妙想,出奇制胜。这类灯谜制作得好,往往 谐趣横生。如同猜一个“心”字,古代有“一钩残月伴三星”,现代有“浪遏飞 舟”,称得上是异曲同工。 三是会意法,根据汉字的表面意义作另类的引申或联想。此法又可分为正扣、反 扣、分扣等多种。正扣如“丸药”猜一句唐诗,谜底是“粒粒皆辛苦”;“此曲 只应天上有”猜一成语,谜底是“不同凡响”,这是反扣;“鲁迅全集”猜一曲 艺形式,谜底是“山东快书”,“鲁”扣“山东”,“迅”扣“快”,“全集” 扣“书”,这是分扣
灯谜的文学特征比较强,规则也比较严格,因而猜射需要一定的学识水平,难度 比较大。古时猜灯谜又称“射虎”,是形容猜谜难,难如射虎 16.前三段的说明层次:先说明 再说 ,最后说 (每空不超过15个字)(3分) 17.判断下面两则灯谜的制作方法并说明理由。(6分) 第一则:谜面是“晓得”,谜目是“打一动物”,谜底是“知了” 第二则:谜面是“需要一半,留下一半”,谜目是“猜一字”,谜底是一个“雷 字答 文段二 民间谜语俗称谜语,谜语属于事物谜,或称口头谜。谜语主要着眼于事物的形体 性能、动作等特征,运用拟人、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绘谜底,用歌谣的形式制 谜。谜语的谜底范围比较窄,除了少量字谜以外,大多数是事物名称、自然现象。 谜语的谜面制作简单,往往是山歌体的民谣,以四句形式出现较多,讲究押韵而 有节奏,读之可以琅琅上口,而且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如以“知了”作为谜底, 谜语的谜面是“有翅没有毛,飞着没多高;一到大热天,躲在树上叫” 8.结合两个文段简要说说灯谜和谜语(民间谜语)有什么区别。(4分) 答 (共13分) 16.(3分)答案要点:先说明灯谜名称的由来,再说明灯谜结构分三个部分, 最后说明灯谜的属性和制作要求。(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 17.(6分)答案要点:第一则灯谜制作方法是会意法,谜面“晓得”含有知道 的意思,根据“知道”的意思会联想到“知了”这个动物,这是正扣。第二则 灯谜制作方法是笔画法,根据“需”和“留”的偏旁作巧妙提示,“需要 半”是“雨”,“留下一半”是“田”,“雨”和“田”合起来恰好是谜底 雷”字 (评分说明:判断2分,分析4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8.(4分)属性不一样:灯谜是文义谜,谜语是口头迷;制作要求不一样:灯 谜严格,谜语简单;猜射难度不一样:灯谜难,谜语容易;谜底范围不一样: 灯谜广,谜语较窄;制作方式不同:灯谜复杂,谜语简单。(评分说明:每个 要点1分,写出4点即可) 06、石景山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6-18题。(共10分) 【文段一】 北起俄罗斯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至我国的台湾岛,再经菲律宾群岛 直到加里曼丹岛,一条庞大的弧形岛链紧紧环绕着中国东、南沿海。我国海岸 线虽然曲折漫长,但是出入太平洋,必须从这条岛链的空隙间穿过。它仿佛是 道篱笆,对中国出入太平洋起着制约作用。台湾正处在这条紧紧环绕中国的岛弧 链上,它是中国面对太平洋的最前沿。1982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17个国家共 同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规定: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 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岛屿可以像陆地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
灯谜的文学特征比较强,规则也比较严格,因而猜射需要一定的学识水平,难度 比较大。古时猜灯谜又称“射虎”,是形容猜谜难,难如射虎。 16.前三段的说明层次:先说明 ,再说 明 ,最后说 明 。(每空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17.判断下面两则灯谜的制作方法并说明理由。(6 分) 第一则:谜面是“晓得”,谜目是“打一动物”,谜底是“知了”。 第二则:谜面是“需要一半,留下一半”,谜目是“猜一字”,谜底是一个“雷” 字。 答: 文段二 民间谜语俗称谜语,谜语属于事物谜,或称口头谜。谜语主要着眼于事物的形体、 性能、动作等特征,运用拟人、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绘谜底,用歌谣的形式制 谜。谜语的谜底范围比较窄,除了少量字谜以外,大多数是事物名称、自然现象。 谜语的谜面制作简单,往往是山歌体的民谣,以四句形式出现较多,讲究押韵而 有节奏,读之可以琅琅上口,而且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如以“知了”作为谜底, 谜语的谜面是“有翅没有毛,飞着没多高;一到大热天,躲在树上叫”。 18.结合两个文段简要说说灯谜和谜语(民间谜语)有什么区别。(4 分) 答: (二)(共 13 分) 16.(3 分)答案要点:先说明灯谜名称的由来,再说明灯谜结构分三个部分, 最后说明灯谜的属性和制作要求。(评分说明:每个要点 1 分) 17.(6 分)答案要点:第一则灯谜制作方法是会意法,谜面“晓得”含有知道 的意思,根据“知道”的意思会联想到“知了”这个动物,这是正扣。第二则 灯谜制作方法是笔画法,根据 “需”和“留”的偏旁作巧妙提示,“需要一 半”是“雨”,“留下一半”是 “田”,“雨”和“田”合起来恰好是谜底 “雷”字。 (评分说明:判断 2 分,分析 4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18.(4 分)属性不一样:灯谜是文义谜,谜语是口头迷;制作要求不一样:灯 谜严格,谜语简单;猜射难度不一样:灯谜难,谜语容易;谜底范围不一样: 灯谜广,谜语较窄;制作方式不同:灯谜复杂,谜语简单。(评分说明:每个 要点 1 分,写出 4 点即可) 06、石景山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 16-18 题。(共 10 分) 【文段一】 北起俄罗斯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至我国的台湾岛,再经菲律宾群岛, 一直到加里曼丹岛,一条庞大的弧形岛链紧紧环绕着中国东、南沿海。我国海岸 线虽然曲折漫长,但是出入太平洋,必须从这条岛链的空隙间穿过。它仿佛是一 道篱笆,对中国出入太平洋起着制约作用。台湾正处在这条紧紧环绕中国的岛弧 链上,它是中国面对太平洋的最前沿。1982 年,包括中国在内的 117 个国家共 同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规定: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 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岛屿可以像陆地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样,大海中每一块露出水面的石头,哪怕只是一个点, 就可以为所属国带来具有绝对主权的450平方海里的领海和具有经济开发权的 13万平方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因此,涉及海岛的主权归属,世界各国 绝不相让。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它的周围又有附属于它的大大小小86个岛屿, 因此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可为中国带来数万倍的“蓝色国土”。 【文段二】 台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岛。纵贯台湾的中央山脉,拦截了东西向的水汽,形成 了丰富的降雨,带来了繁茂的植被。而海拔高度平均3000米以上的座座山峰, 把一个在平原上需南北纵跨数千公里才能看到的各类动植物生态群落,浓缩在高 程只有几千米的幅度内,由此可以想见台湾的自然景观密集度是何其之髙。台湾 还曾经是群鹿奔走、鹿鸣呦呦的“鹿岛”。岛上曾经有50多个以鹿为名的地名 据记载,仅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台湾岛就向日本出口鹿皮15万张,到清 康熙十一年(1672年)还出口鹿皮12万张。疯狂的捕杀导致台湾的野生梅花鹿 几近灭绝,现在仅余数只在动物园中。国民党退据台湾以后,早期曾大肆砍伐树 木,出口日本,台湾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毁坏。在无数惨痛的教训面前,台湾人 民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今台湾已建起了大型的以保护生态为主要目的 的自然公园和为数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台湾的生态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个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美丽宝岛又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 16.对上面两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多选)(3分) A.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对中国非同寻常的意义 B.岛屿是指四面环水且任何时候都高于水面的陆地区域。 降雨丰富是台湾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密集的主要原因。 D.在对待自然环境的问题上,台湾也曾经走过一段弯路。 17.有人认为,在日本群岛和台湾岛之间还有很大的空间(见下图),即使不拥 有台湾岛,中国也可以自由出入太平洋。结合文段一反驳这种看法。(3分)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样,大海中每一块露出水面的石头,哪怕只是一个点, 就可以为所属国带来具有绝对主权的 450 平方海里的领海和具有经济开发权的 13 万平方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因此,涉及海岛的主权归属,世界各国 绝不相让。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它的周围又有附属于它的大大小小 86 个岛屿, 因此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可为中国带来数万倍的“蓝色国土”。 【文段二】 台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岛。纵贯台湾的中央山脉,拦截了东西向的水汽,形成 了丰富的降雨,带来了繁茂的植被。而海拔高度平均 3000 米以上的座座山峰, 把一个在平原上需南北纵跨数千公里才能看到的各类动植物生态群落,浓缩在高 程只有几千米的幅度内,由此可以想见台湾的自然景观密集度是何其之高。台湾 还曾经是群鹿奔走、鹿鸣呦呦的“鹿岛”。岛上曾经有 50 多个以鹿为名的地名。 据记载,仅明崇祯十一年(1638 年),台湾岛就向日本出口鹿皮 15 万张,到清 康熙十一年(1672 年)还出口鹿皮 12 万张。疯狂的捕杀导致台湾的野生梅花鹿 几近灭绝,现在仅余数只在动物园中。国民党退据台湾以后,早期曾大肆砍伐树 木,出口日本,台湾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毁坏。在无数惨痛的教训面前,台湾人 民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今台湾已建起了大型的以保护生态为主要目的 的自然公园和为数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台湾的生态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一个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美丽宝岛又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 16.对上面两段文字理 解正确的是(多选)(3 分) A.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对中国非同寻常的意义。 B.岛屿是指四面环水且任何时候都高于水面的陆地区域。 C.降雨丰富是台湾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密集的主要原因。 D.在对待自然环境的问题上,台湾也曾经走过一段弯路。 17.有人认为,在日本群岛和台湾岛之间还有很大的空间(见下图),即使不拥 有台湾岛,中国也可以自由出入太平洋。结合文段一反驳这种看法。(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