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541名农村家庭学生因学费放弃高考 http://www.edu.cn2006-03-2316:28:19大河报 核心提示 2006年3月14日,重庆市涪陵区招办公布的一条信息引起 了媒体的关注:2006年,该区参加高考报名的应届毕业生有42 96人,另有541名高三学生没有参加高考报名,占高三应届学生 人数的10%以上! 涪陵区招办在“部分高三学生放弃参加高考的情况调查”中说, “如此多的高三应届学生放弃高考,在我区从未出现过。” 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十年寒窗”就为那“一朝中榜”。为 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学生临阵弃考? 记者调查发现,涪陵众学生弃考的背后是农村家庭不堪教育高收 费重负。 涪陵地处长江和乌江的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 这里的地形以低山和浅丘为主。2004年年末,全区人口有1 1.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1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7 2.7
重庆:541 名农村家庭学生因学费放弃高考 http://www.edu.cn 2006-03-23 16:28:19 大河报 核心提示 2006年3月14日,重庆市涪陵区招办公布的一条信息引起 了媒体的关注:2006年,该区参加高考报名的应届毕业生有42 96人,另有541名高三学生没有参加高考报名,占高三应届学生 人数的10%以上! 涪陵区招办在“部分高三学生放弃参加高考的情况调查”中说, “如此多的高三应届学生放弃高考,在我区从未出现过。” 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十年寒窗”就为那“一朝中榜”。为 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学生临阵弃考? 记者调查发现,涪陵众学生弃考的背后是农村家庭不堪教育高收 费重负。 涪陵地处长江和乌江的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 这里的地形以低山和浅丘为主。2004年年末,全区人口有1 11.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1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7 2.7%
根据涪陵区招办统计的数据,在今年放弃高考的541名学生 中,农村高中学生数量较多。其中,涪陵二中有104人、八中有1 1人、十中有39人、十二中有37人、十七中有30人……这些学 校地理位置都相对偏远,农村学生居于多数。 学费 一座无法翻越的高山 【18岁的她,直到最后一刻才放弃了考大学的梦想。放弃的原 因是:一旦考上,她家根本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 18岁的陈红是541名弃考学生中的一员。她所在的涪陵八中 这届高三,当初进校时有120名学生,随后每年都要流失十余人, 现在只剩下了89人。 八中今年弃考的11人中,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成绩差而主动放 弃的。但陈红是个例外,她是有希望考上的,放弃的原因是:一旦考 上,她家根本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 陈红的家位于焦石镇新井七社的一条山路旁:一幢破烂不堪的木 质房子,屋里弥漫着一股腐朽的味道。10余平方米的空间里乱七八 糟地堆着杂物,虽然屋外阳光灿烂,屋内却十分阴暗。屋子的后半部 已经垮塌,剩下断壁残垣,几根孤零零的柱子勉强支撑着前面几间幸 存的房间
根据涪陵区招办统计的数据,在今年放弃高考的541名学生 中,农村高中学生数量较多。其中,涪陵二中有104人、八中有1 1人、十中有39人、十二中有37人、十七中有30人……这些学 校地理位置都相对偏远,农村学生居于多数。 学费 一座无法翻越的高山 【18岁的她,直到最后一刻才放弃了考大学的梦想。放弃的原 因是:一旦考上,她家根本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 18岁的陈红是541名弃考学生中的一员。她所在的涪陵八中 这届高三,当初进校时有120名学生,随后每年都要流失十余人, 现在只剩下了89人。 八中今年弃考的11人中,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成绩差而主动放 弃的。但陈红是个例外,她是有希望考上的,放弃的原因是:一旦考 上,她家根本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 陈红的家位于焦石镇新井七社的一条山路旁:一幢破烂不堪的木 质房子,屋里弥漫着一股腐朽的味道。10余平方米的空间里乱七八 糟地堆着杂物,虽然屋外阳光灿烂,屋内却十分阴暗。屋子的后半部 已经垮塌,剩下断壁残垣,几根孤零零的柱子勉强支撑着前面几间幸 存的房间
陈红这娃娃好想读书哦。”坐在院子里,陈红的母亲何兰讲 起了已经远在异乡打工的孩子。 陈红从小就喜欢音乐和体育,接近1.7米的身高让她在大山里 的孩子中间显得特别出众。由于家庭贫困,陈红从小就很懂事。她每 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要走近半小时的山路才能赶到学校,上完课, 她中午还要赶回家给一家人煮饭,然后再匆匆赶到学校。下午放学后, 她还要干农活、煮猪草、洗衣服…… 天的劳累之外,陈红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读书上。“她 烧火的时候在看书,晚上睡在被窝里头都在看书。”说起娃娃读书, 何兰几乎就要哭出声来。 孩子越是刻苦,对于她的家庭来说就越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何 兰掰起指头算了一笔账,家里有4个孩子和两位七旬老人。那一亩多 地只能维持一家人的口粮,除此之外就是圈里整天嗷嗷叫的两头猪。 对于何兰一家来说,这样的经济条件要想供养一个大学生,“有些 不现实”。 陈红直到最后一刻才放弃了考大学的梦想。那天正是高考开始报 名的时候,陈红回到家,鼓起很大的勇气给家里人讲了想去参加考试。 孩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这是一个迟早会面临的问题。家里人没 有立即作出回答,而是给她“讲了讲现实情况”:首先是报名费,然
“陈红这娃娃好想读书哦。”坐在院子里,陈红的母亲何 兰讲 起了已经远在异乡打工的孩子。 陈红从小就喜欢音乐和体育,接近1.7米的身高让她在大山里 的孩子中间显得特别出众。由于家庭贫困,陈红从小就很懂事。她每 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要走近半小时的山路才能赶到学校,上完课, 她中午还要赶回家给一家人煮饭,然后再匆匆赶到学校。下午放学后, 她还要干农活、煮猪草、洗衣服…… 一天的劳累之外,陈红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读书上。“她 烧火的时候在看书,晚上睡在被窝里头都在看书。”说起娃娃读书, 何 兰几乎就要哭出声来。 孩子越是刻苦,对于她的家庭来说就越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何 兰掰起指头算了一笔账,家里有4个孩子和两位七旬老人。那一亩多 地只能维持一家人的口粮,除此之外就是圈里整天嗷嗷叫的两头猪。 对于何 兰一家来说,这样的经济条件要想供养一个大学生,“有些 不现实”。 陈红直到最后一刻才放弃了考大学的梦想。那天正是高考开始报 名的时候,陈红回到家,鼓起很大的勇气给家里人讲了想去参加考试。 孩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这是一个迟早会面临的问题。家里人没 有立即作出回答,而是给她“讲了讲现实情况”:首先是报名费,然
后再到涪陵去考试总要花些钱,这些钱倒是可以向亲戚借点应付。没 考上还好,万一考上了,也完全没钱去读那个书。 话说清楚了,陈红哭了。一家人的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没过多久,陈红就和姐姐外出打工了。最近一次她带话回来说, 她已经找了份工作,一天上十几个小时的班,一个月能挣300块钱 陈红的情况在541名弃考生中不是个案。涪陵区招办对529 名放弃高考的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经统计分析,有264名学生外 出打工,有98人因经济困难等原因辍学在家 涪陵二中弃考学生数量很多。记者见到该校张校长时,他的情绪 比较激动。一名弃考学生的家长刚刚打电话向他发泄了不满,因为媒 体对这个成绩优异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弃学打工的情况作了报道。 张校长接受釆访的初衷本是想通过公开报道来帮助这个孩子,但最后 的结果显然出乎他的意料 “没有钱,农村娃娃读不起大学。”“报道也起不了作用,都是 因为太穷了。”说这些话时,张似乎也在发泄某种情绪。 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陈红以及类似的很多学生弃考的现象 已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流失了大量学生之后,当地的一所学校曾 经对多个家庭作过调查,父母都在农村务农的家庭,一年能攒下10 00元就不错了,两人在外打工的,一年最多攒3000元钱。而现
后再到涪陵去考试总要花些钱,这些钱倒是可以向亲戚借点应付。没 考上还好,万一考上了,也完全没钱去读那个书。 话说清楚了,陈红哭了。一家人的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没过多久,陈红就和姐姐外出打工了。最近一次她带话回来说, 她已经找了份工作,一天上十几个小时的班,一个月能挣300块钱。 陈红的情况在541名弃考生中不是个案。涪陵区招办对529 名放弃高考的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经统计分析,有264名学生外 出打工,有98人因经济困难等原因辍学在家。 涪陵二中弃考学生数量很多。记者见到该校张校长时,他的情绪 比较激动。一名弃考学生的家长刚刚打电话向他发泄了不满,因为媒 体对这个成绩优异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弃学打工的情况作了报道。 张校长接受采访的初衷本是想通过公开报道来帮助这个孩子,但最后 的结果显然出乎他的意料。 “没有钱,农村娃娃读不起大学。”“报道也起不了作用,都是 因为太穷了。”说这些话时,张似乎也在发泄某种情绪。 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陈红以及类似的很多学生弃考的现象 已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流失了大量学生之后,当地的一所学校曾 经对多个家庭作过调查,父母都在农村务农的家庭,一年能攒下10 00元就不错了,两人在外打工的,一年最多攒3000元钱。而现
在,高等职业学校收费一年都是六七千。高职生出来还不一定就能够 找到工作。 读书的花费越来越大,农村家庭在后面拼命地追,当他们发现即 使拼命也追不上的时候,就只能放弃。即使他们不愿意。 打工 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 【17岁的他,要是努力的话能考上专科,但他放弃了。他说不 读大学就不用花一大笔钱,他学门手艺,跟读了大学的人还不是 样?挣的钱可能差不多。】 仔细梳理流失学生的情况就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规律—一每 年的元旦、春节期间总是学生弃学的“高峰期”。由于这个时间与高 考报名时间比较接近,所以也是学生弃考相对集中的时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季节性”规律?涪陵八中党委书记邹友明对 此很有感触。两节期间正是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的高峰期,人员的流动 带来信息的流动,农村的孩子从这些回乡人的举手投足间、只言片语 间都能感受到村外的那个让人向往的世界。这个时候,高三学生已通 过会考拿到了高中文凭,两节之后又正是用工的高峰期。于是,很多 孩子充满期待地加入了打工潮
在,高等职业学校收费一年都是六七千。高职生出来还不一定就能够 找到工作。 读书的花费越来越大,农村家庭在后面拼命地追,当他们发现即 使拼命也追不上的时候,就只能放弃。即使他们不愿意。 打工 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 【17岁的他,要是努力的话能考上专科,但他放弃了。他说不 读大学就不用花一大笔钱,他学门手艺,跟读了大学的人还不是一 样?挣的钱可能差不多。】 仔细梳理流失学生的情况就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规律——每 年的元旦、春节期间总是学生弃学的“高峰期”。由于这个时间与高 考报名时间比较接近,所以也是学生弃考相对集中的时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季节性”规律?涪陵八中党委书记邹友明对 此很有感触。两节期间正是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的高峰期,人员的流动 带来信息的流动,农村的孩子从这些回乡人的举手投足间、只言片语 间都能感受到村外的那个让人向往的世界。这个时候,高三学生已通 过会考拿到了高中文凭,两节之后又正是用工的高峰期。于是,很多 孩子充满期待地加入了打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