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加试题40分,延时3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书写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 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王维虽然仕途稍有挫折,但总的看来比较顺遂,这可能与他那▲的性格有关。 王维的心里,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他大量的诗歌有一种 雅致的▲。 A.不温不火以至品位B.不温不火以致品位 C.不瘟不火以至品味D不瘟不火以致品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基于公共交通安排及市民安全,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原定于10月1日晚上8 时在维多利亚港举行的国庆烟花汇演将会取消。 B.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向目标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 各国科学家对此着陆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C.南京市交管部门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如果出台限牌或者单双号限行这样的政 策,一定会听取广泛的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 D.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 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入海底。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徒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 B.我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时令不对,一直没能尝到这道菜。 C.我所做的只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D.一位作者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奉上拙著一本,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4.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七言律诗《登洛阳故城》,中间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禾黍离离半野蒿, 犹自吹笙醉碧桃 ①鸦噪暮云归古堞②雁迷寒雨下空壕③可怜缑岭登仙子 ④水声东去市朝变⑤山势北来宫殿高⑥昔人城此岂知劳 A②④⑥③⑤①B.④⑤⑥①②③C.⑤③②④⑥①D.⑥④⑤①②③ 5.下面是《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著名画家韩美林先生时的对话。请根据回答内 容,选出 最恰当的提问。(3分)
徐州市 2014~2015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王维虽然仕途稍有挫折,但总的看来比较顺遂,这可能与他那 ▲ 的性格有关。 王维的心里,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 ▲ 他大量的诗歌有一种 雅致的 ▲ 。 A.不温不火 以至 品位 B.不温不火 以致 品位 C.不瘟不火 以至 品味 D.不瘟不火 以致 品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基于公共交通安排及市民安全,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原定于 10 月 1 日晚上 8 时在维多利亚港举行的国庆烟花汇演将会取消。 B.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向目标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 各国科学家对此着陆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C.南京市交管部门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如果出台限牌或者单双号限行这样的政 策,一定会听取广泛的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 D.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 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入海底。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 A.徒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 B.我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时令不对,一直没能尝到这道菜。 C.我所做的只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D.一位作者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奉上拙著一本,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4.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七言律诗《登洛阳故城》,中间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禾黍离离半野蒿, ▲ 。 ▲ , ▲ 。 ▲ , ▲ 。 ▲ ,犹自吹笙醉碧桃。 ①鸦噪暮云归古堞 ②雁迷寒雨下空壕 ③可怜缑岭登仙子 ④水声东去市朝变 ⑤山势北来宫殿高 ⑥昔人城此岂知劳 A.②④⑥③⑤① B.④⑤⑥①②③ C.⑤③②④⑥① D.⑥④⑤①②③ 5.下面是《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著名画家韩美林先生时的对话。请根据回答内 容,选出 最恰当的提问。(3 分)
记者:▲? 韩美林:别指望父母,要有独立的自尊心。就像我小学时的校歌唱的:“但得有 技 在身,就不怕贫穷。且忍耐暂时的痛苦,去发展远大的前程。”现在我们的祖国 富强了,我希望年轻人、年轻艺术家,把思想、修养、艺术乃至举手投足都更升 华,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一个富裕且有文化的大国。 A.您对年轻人有什么话要说吗? B.您对年轻人有什么看法吗? C.您对有些年轻人不学无术的现象怎么看? D.您觉得年轻人应该怎么面对今天的国家形势?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毕仲举书 苏轼 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 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 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也 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黄 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 福果安在哉 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蝎之语“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若蠼者,可谓巧 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豢满前,惟 恐其不持去也。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 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 愈于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 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 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 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 果何耶?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 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仆常以此 自疑,故亦以为献 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三复斯言,感叹无穷。 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比:最近 B.是天相子也相:祐助 C.刍豢满前 豢:饲养 D.则有间矣 间:差别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欣然而笑 ②本期于静而达 B.①晚食以当肉 ②仆常以此自疑 C.①若农夫之去草 ②譬之饮食龙肉也 D.①其味与八珍等 ②抑尚与仆辈俯仰也
记者: ▲ ? 韩美林:别指望父母,要有独立的自尊心。就像我小学时的校歌唱的:“但得有 一技 在身,就不怕贫穷。且忍耐暂时的痛苦,去发展远大的前程。”现在我们的祖国 富强了,我希望年轻人、年轻艺术家,把思想、修养、艺术乃至举手投足都更升 华,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一个富裕且有文化的大国。 A.您对年轻人有什么话要说吗? B.您对年轻人有什么看法吗? C.您对有些年轻人不学无术的现象怎么看? D.您觉得年轻人应该怎么面对今天的国家形势?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答毕仲举书 苏轼 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 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 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也。 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黄 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 福果安在哉? 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蠋之语“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若蠋者,可谓巧 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豢满前,惟 恐其不持去也。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 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 愈于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 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 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 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 果何耶?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 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仆常以此 自疑,故亦以为献。 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三复斯言,感叹无穷。 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且审比来起居佳胜 比:最近 B.是天相子也 相:祐助 C.刍豢满前 豢:饲养 D.则有间矣 间:差别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欣然而笑 ②本期于静而达 B.①晚食以当肉 ②仆常以此自疑 C.①若农夫之去草 ②譬之饮食龙肉也 D.①其味与八珍等 ②抑尚与仆辈俯仰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4分) (2)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4分) 9.据此回信,推测毕仲举来信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①。 减字木兰花 蒋氏女②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洞房:幽深的居室。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 祖奋 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 (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3分)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4分) (3)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乘彼境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诗经·氓》)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3)▲,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5)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7)其为人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8)牢骚太盛防肠断,▲。(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瓦斯科夫凯旋① [前苏联]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走过里莎牺牲的地方,他不由地拉动了枪栓。听到枪栓的声 音,俘虏们立刻警觉地停了下来,回过头,惊恐地看着瓦斯科夫。准尉已经像个 醉鬼一样东倒西歪了,但他还保持着清醒。不是现在,时机未到。瓦斯科夫看了 眼俘虏,又拉动枪栓,关上了保险。 俘虏们放下心来,回过头,继续慢慢向前走去 沉寂的森林里,只有沉重的步伐响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瓦斯科夫看着前面俘虏的背影,突然变得模糊起来,他赶紧晃晃头,背影又变得 清晰起来。他回头远远地望着姑娘们牺牲的地方,默默地唠叨着:“我的丽达 热妮亚、里莎、索妮娅、嘉尔卡②,我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说,我活下来了。咱们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4 分) (2)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4 分) 9.据此回信,推测毕仲举来信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①。 减字木兰花 蒋氏女②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洞房:幽深的居室。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 祖奋 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 (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3 分)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4 分) (3)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 。(《诗经·氓》) (2) ▲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3) ▲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 ▲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5)庭下如积水空明, ▲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 ▲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7)其为人也, ▲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8)牢骚太盛防肠断, ▲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瓦斯科夫凯旋① [前苏联]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走过里莎牺牲的地方,他不由地拉动了枪栓。听到枪栓的声 音,俘虏们立刻警觉地停了下来,回过头,惊恐地看着瓦斯科夫。准尉已经像个 醉鬼一样东倒西歪了,但他还保持着清醒。不是现在,时机未到。瓦斯科夫看了 一眼俘虏,又拉动枪栓,关上了保险。 俘虏们放下心来,回过头,继续慢慢向前走去。 沉寂的森林里,只有沉重的步伐响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瓦斯科夫看着前面俘虏的背影,突然变得模糊起来,他赶紧晃晃头,背影又变得 清晰起来。他回头远远地望着姑娘们牺牲的地方,默默地唠叨着:“我的丽达、 热妮亚、里莎、索妮娅、嘉尔卡②,我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说,我活下来了。咱们
再见的日子又远了。仗,还没打完,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准尉来不及哼上 声,也就躺下了。我不后悔,我也不害怕,找你们去做伴。现在想起来,是多 美妙的一件事 瓦斯科夫回头看了一眼跌跌撞撞走着的俘虏,又回身面向森林,默默地唠叨着: 再见了,等以后再回来看你们。丽达交待的事我一定办好,你们相信我……” 他回过头,疲惫的脸上挂着大颗大颗晶莹的泪珠。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终于走上了大路。 这是最后的路程了。瓦斯科夫感到自己燃烧起来了,他身体摇晃着,俘虏的 背影变得更加模糊,他一次又一次晃脑袋。但不管如何,背影还是模糊的,周围 的一切也是模糊的 突然,从四周的森林中,山丘上,河畔冒出无数的红军战士。他们呼喊着向 瓦斯科夫涌来。是少校和基里亚诺娃带着大部队正在森林里搜寻他们的踪迹。然 而瓦斯科夫似乎什么也感觉不到,他摇摇晃晃地朝前走去,走过了俘虏身旁, 直走向村口。 四面八方都是红军战士,善良的俄罗斯人民。然而这一切落在瓦斯科夫的眼 里,都是一些晃动的影子。他分辨不出眼前的是谁,只知道一味地晃动着身体朝 前走着,走着 他仍然跌跌撞撞向前走去,一直走向空无人迹的村庄。 瓦斯科夫终于明白他己经回来了。他想站住,却觉得眼前一阵发黑,整个人 重重地跌在地上,昏死过去。 红军向德国发起了总进攻 喀秋莎”万弹齐发,射向了柏林。红军战士冲进国会大厦,将高高飘扬的 旗帜插在国会大厦顶上。 欢呼声充满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柏林,莫斯科,巴黎,伦敦,华盛顿· 战争终于结束了。 战后的俄罗斯土地上一片废墟。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没有停下来哀悼,他们从失 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中走出来,用百倍的热情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忙碌之中。推土 机把废墟推倒,压路机压过坑坑洼洼的公路,年轻人一队队扛着工具,唱着欢快 的歌向需要他们的地方走去。 瓦斯科夫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打满了遭受摧残伤害的烙印,然而俄罗斯人民却用 欢声笑语点缀那些破败的街道 注:①节选自前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删改。该小说讲述了二战期 间苏联红军战士英勇抗击德寇入侵的故事。②小说中牺牲的五位女战士。 1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3.小说多次写到俘虏有何作用?(6分) 14.小说两次写到瓦斯科夫“默默地唠叨着”,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4分) 15.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中国的孝道 朱大可 ①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母亲睡前给母亲端水洗脚,幼子为此深受 感动,遂端来一盆热水要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洗脚、下跪和磕头的闹剧,从旧帝 国一直上演到民国,始终没有终止的迹象,只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它逐渐
再见的日子又远了。仗,还没打完,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准尉来不及哼上 一声,也就躺下了。我不后悔,我也不害怕,找你们去做伴。现在想起来,是多 美妙的一件事……” 瓦斯科夫回头看了一眼跌跌撞撞走着的俘虏,又回身面向森林,默默地唠叨着: “再见了,等以后再回来看你们。丽达交待的事我一定办好,你们相信我……” 他回过头,疲惫的脸上挂着大颗大颗晶莹的泪珠。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终于走上了大路。 这是最后的路程了。瓦斯科夫感到自己燃烧起来了,他身体摇晃着,俘虏的 背影变得更加模糊,他一次又一次晃脑袋。但不管如何,背影还是模糊的,周围 的一切也是模糊的…… 突然,从四周的森林中,山丘上,河畔冒出无数的红军战士。他们呼喊着向 瓦斯科夫涌来。是少校和基里亚诺娃带着大部队正在森林里搜寻他们的踪迹。然 而瓦斯科夫似乎什么也感觉不到,他摇摇晃晃地朝前走去,走过了俘虏身旁,一 直走向村口。 四面八方都是红军战士,善良的俄罗斯人民。然而这一切落在瓦斯科夫的眼 里,都是一些晃动的影子。他分辨不出眼前的是谁,只知道一味地晃动着身体朝 前走着,走着。 他仍然跌跌撞撞向前走去,一直走向空无人迹的村庄。 瓦斯科夫终于明白他已经回来了。他想站住,却觉得眼前一阵发黑,整个人 重重地跌在地上,昏死过去。 红军向德国发起了总进攻。 “喀秋莎”万弹齐发,射向了柏林。红军战士冲进国会大厦,将高高飘扬的 旗帜插在国会大厦顶上。 欢呼声充满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柏林,莫斯科,巴黎,伦敦,华盛顿…… 战争终于结束了。 战后的俄罗斯土地上一片废墟。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没有停下来哀悼,他们从失 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中走出来,用百倍的热情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忙碌之中。推土 机把废墟推倒,压路机压过坑坑洼洼的公路,年轻人一队队扛着工具,唱着欢快 的歌向需要他们的地方走去。 瓦斯科夫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打满了遭受摧残伤害的烙印,然而俄罗斯人民却用 欢声笑语点缀那些破败的街道。 注:①节选自前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删改。该小说讲述了二战期 间苏联红军战士英勇抗击德寇入侵的故事。②小说中牺牲的五位女战士。 1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13.小说多次写到俘虏有何作用?(6 分) 14.小说两次写到瓦斯科夫“默默地唠叨着”,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4 分) 15.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的深刻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 中国的孝道 朱大可 ①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母亲睡前给母亲端水洗脚,幼子为此深受 感动,遂端来一盆热水要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洗脚、下跪和磕头的闹剧,从旧帝 国一直上演到民国,始终没有终止的迹象,只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它逐渐
遭到人们的唾弃。但今天,在道德全面滑坡的背景下,那些发霉的旧风俗开始卷 土重来,成为转型中国的“亮丽风景”。 ②但国人的孝道传统,往往表演甚于实绩。目前的种种亲情表演不过是这种“秀 孝传统”的变种而已。在所谓“亲情经济”的浪潮中,母亲节被强大的市场之手 弄成了鲜花节或蛋糕节,面临着被庸俗化的厄运。美式文化的渐染,又让很多年 轻人怀着崇拜心理,模仿西式传统,把示爱当作时髦,把表演当作品位 ③中国封建社会的孝道,无非是专制主义在家庭结构中的映射。它从未承载过真 正的爱与亲情,而仅仅重申长辈对晚辈的微观权力。它拒绝家庭成员的人际平等, 无视晚辈的人格尊严,进而摧毁主体的独立建构,由此导致服从性和工具性人格 的茁壮成长。 ④如何阐释“孝”的含义,这无疑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儿女跟父母的关系,首先 应当建立在人格平等的价值观上,任何一种下跪和磕头的行径,只能把“孝”引 向“顺”,也即表达谦卑和顺服的语义。这种所谓孝道,背离了自由、平等和博 爱的人本主义价值基线,跟爱没有任何本质性关联 ⑤母亲节源于希腊,人们借此向奧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意;现代母亲节 则源于一名叫做安娜·贾维斯的美国女士,她力主设立纪念日来劝慰那些在战争 中丧子的母亲,同时创立母亲节来表彰全球母亲的伟大成就。全世界的儿女都知 道,我们应在这一特殊的节日里重申母爱的伟大,对母亲报以更为炽热恒久的情 感:学会倾听她们的教诲,尊重她们的抉择,跟她们成为最亲密的朋友,并学会 在她们老去之后,照料其衰弱的身体和安慰其孤寂的灵魂。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 必须以下跪和磕头来表演各类滑稽的“孝行”。母亲珍爱并引为自豪的,不是那 些磕头虫和软脚蟹,而是有尊严地站着的孩子。(有删改) 16.请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7.文章第②段中“变种”的表现有哪些?(6分) 8.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真正的“孝”应当是什么样的?(6分) 七、作文(共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 除外 马克思说:“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 郑板桥爱徐青藤(明代画家徐渭)的画和诗,自称为:“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徐州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加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从古讲六书者,多不工书。欧、虞、褚、薛,不砼砼于《说文》《凡将》。讲韵 学者,多不工诗。李、杜、韩、苏,不斤斤于分音列谱。何也?空诸一切而 后能以神气孤行一涉笺注趣便索然。(节选自《随园诗话》)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21.“六书”是东汉▲(人名)在《说文》中提出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 ▲、指事、▲、形声、转注、假借。(3分) 22.《随园诗话》是清代▲(作者)的一部诗歌理论著作,他所倡导的“▲ (学说)在清代诗歌理论中影响很大。(2分) 2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关于诗歌创作的观点。(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遭到人们的唾弃。但今天,在道德全面滑坡的背景下,那些发霉的旧风俗开始卷 土重来,成为转型中国的“亮丽风景”。 ②但国人的孝道传统,往往表演甚于实绩。目前的种种亲情表演不过是这种“秀 孝传统”的变种而已。在所谓“亲情经济”的浪潮中,母亲节被强大的市场之手 弄成了鲜花节或蛋糕节,面临着被庸俗化的厄运。美式文化的渐染,又让很多年 轻人怀着崇拜心理,模仿西式传统,把示爱当作时髦,把表演当作品位。 ③中国封建社会的孝道,无非是专制主义在家庭结构中的映射。它从未承载过真 正的爱与亲情,而仅仅重申长辈对晚辈的微观权力。它拒绝家庭成员的人际平等, 无视晚辈的人格尊严,进而摧毁主体的独立建构,由此导致服从性和工具性人格 的茁壮成长。 ④如何阐释“孝”的含义,这无疑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儿女跟父母的关系,首先 应当建立在人格平等的价值观上,任何一种下跪和磕头的行径,只能把“孝”引 向“顺”,也即表达谦卑和顺服的语义。这种所谓孝道,背离了自由、平等和博 爱的人本主义价值基线,跟爱没有任何本质性关联。 ⑤母亲节源于希腊,人们借此向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意;现代母亲节 则源于一名叫做安娜•贾维斯的美国女士,她力主设立纪念日来劝慰那些在战争 中丧子的母亲,同时创立母亲节来表彰全球母亲的伟大成就。全世界的儿女都知 道,我们应在这一特殊的节日里重申母爱的伟大,对母亲报以更为炽热恒久的情 感:学会倾听她们的教诲,尊重她们的抉择,跟她们成为最亲密的朋友,并学会 在她们老去之后,照料其衰弱的身体和安慰其孤寂的灵魂。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 必须以下跪和磕头来表演各类滑稽的“孝行”。母亲珍爱并引为自豪的,不是那 些磕头虫和软脚蟹,而是有尊严地站着的孩子。(有删改) 16.请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 分) 17.文章第②段中“变种”的表现有哪些?(6 分) 18.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真正的“孝”应当是什么样的?(6 分) 七、作文(共 70 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 除外。 马克思说:“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 郑板桥爱徐青藤(明代画家徐渭)的画和诗,自称为:“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徐州市 2014~2015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 文 加 试 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 20~23 题。(10 分) 从古讲六书者,多不工书。欧、虞、褚、薛,不硁硁于《说文》《凡将》。讲韵 学者,多不工诗。李、杜、韩、苏,不斤斤于分音列谱。何也?空 诸 一 切 而 后 能 以 神 气 孤 行 一 涉 笺 注 趣 便 索 然。 (节选自《随园诗话》)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3 处)。(3 分) 21.“六书”是东汉 ▲ (人名)在《说文》中提出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 ▲ 、指事、 ▲ 、形声、转注、假借。(3 分) 22.《随园诗话》是清代 ▲ (作者)的一部诗歌理论著作,他所倡导的“ ▲ ” (学说)在清代诗歌理论中影响很大。(2 分) 2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关于诗歌创作的观点。(2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