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20007年初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测试试卷 积累与运用(24分) 根据原诗内容填空。10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沉舟侧畔千帆过 草色遥看近却无。 (4)、何当共剪西窗烛 此事古难全 (6)、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 草色如帘青 (8)、为人要宽厚。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 ”,凡事多替别人着 想,生活会更和谐、快乐 (9)、《次北固山下》中,作者王湾把日夜交替,冬春并置的美妙景象用诗句 表现出来,可谓“妙绝千古”。 、在范仲淹,曹操,辛弃疾,欧阳修,陶渊明,周敦颐中,任选一位,写出他们表达自 己志趣追求或者胸怀抱负的古诗文名句 子 2、综合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尝美食,品文化”的学习研究活动: (1)A小组负责收集文人笔下的美食文字。他们发现了一篇名为“文人爱美食”的文章 请你为其中的一段文字填上相应的拼音和汉字。(4分) 文人爱美食,自古而然。早在二千年前,孔老夫子就曾提出食物精细之要旨:食不厌 精,脍不厌细。清朝,尝过钟鼎玉食的曹雪芹,在不朽之作《红楼梦》里展现了他美食家 的风cai( )。《随园食单》中,袁枚不仅介绍清代流行的300余种南北菜肴、饭 点和名酒,更是提出了许多厨事原则和饮食原则,把美食佳肴提升到饮食文化高度。周作 人的《故乡的野菜》《苋菜梗》通过冲淡隽()永的文字把吃与思乡情愫结合起来。 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更是在《吃饭》一文中趣味性地将烹调与音乐相媲 )美。汪 曾祺的美食散文更是别具一格,《五味》《四方饮食》把全国各地的饮食习惯、古今人的口 味变化,写得如数家珍,让人目不xi( )接。文学名家的美食文字让我们明白, 美食不但值得唇齿咂摸,其中也有文化、艺术值得品味研究 (2)B小组的研究专题为“诗情画意话菜名”。他们研究发现,中国菜肴不但讲求色香 味,而且注重菜名的文化内涵。菜肴取美名,既提升了菜品的品位格调,又给食客以精神 的愉悦。请你一边欣赏,一边把这些菜名的序号(A“采菊东篱”、B“踏雪寻梅”、C“苦 凤怜鸾”)分别填在下面文字的横线上 菜肴中有的将名人掌故入菜名,如“太白鸭”、“东坡肉”;有的妙用比喻,把豆芽菜 叫作“龙须”,将豆腐呼作“白玉”;有的巧用诗词来命菜名,林黛玉就把蟹螯、蟹肉呼作 “铁甲长戈”,有人把“甘菊苗拌肚丝”命名为“ 有的菜名更是营造了
南京市鼓楼区 20007 年初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测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24 分) 1、根据原诗内容填空。 10 分 ⑴、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⑵、沉舟侧畔千帆过, 。 ⑶、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⑷、何当共剪西窗烛, 。 ⑸、 , ,此事古难全。 ⑹、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 ⑺、 ,草色如帘青。 ⑻、为人要宽厚。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 ”,凡事多替别人着 想,生活会更和谐、快乐。 ⑼ 、《 次 北 固 山下 》 中 , 作者 王 湾 把 日夜 交 替 , 冬春 并 置 的 美妙 景 象 用 诗 句 “ , ”表现出来,可谓“妙绝千古”。 ⑽、在范仲淹,曹操,辛弃疾,欧阳修,陶渊明,周敦颐中,任选一位,写出他们表达自 己志趣追求或者胸怀抱负的古诗文名句 子: , 。 2、综合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尝美食,品文化”的学习研究活动: (1)A 小组负责收集文人笔下的美食文字。他们发现了一篇名为“文人爱美食”的文章, 请你为其中的一段文字填上相应的拼音和汉字。 (4 分) 文人爱美食,自古而然。早在二千年前,孔老夫子就曾提出食物精细之要旨:食不厌 精,脍不厌细。清朝,尝过钟鼎玉食的曹雪芹,在不朽之作《红楼梦》里展现了他美食家 的风 cǎi( ) 。《随园食单》中,袁枚不仅介绍清代流行的 300 余种南北菜肴、饭 点和名酒,更是提出了许多厨事原则和饮食原则,把美食佳肴提升到饮食文化高度。周作 人的《故乡的野菜》《苋菜梗》通过冲淡隽.( )永的文字把吃与思乡情愫结合起来。 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更是在《吃饭》一文中趣味性地将烹调与音乐相媲.( )美。汪 曾祺的美食散文更是别具一格,《五味》《四方饮食》把全国各地的饮食习惯、古今人的口 味变化,写得如数家珍,让人目不 xiá( ) 接。 文学名家的美食文字让我们明白, 美食不但值得唇齿咂摸,其中也有文化、艺术值得品味研究。 (2) B 小组的研究专题为“诗情画意话菜名”。他们研究发现,中国菜肴不但讲求色香 味,而且注重菜名的文化内涵。菜肴取美名,既提升了菜品的品位格调,又给食客以精神 的愉悦。请你一边欣赏,一边把这些菜名的序号(A“采菊东篱”、B“踏雪寻梅”、C“苦 凤怜鸾”)分别填在下面文字的横线上: 菜肴中有的将名人掌故入菜名,如“太白鸭”、“东坡肉”;有的妙用比喻,把豆芽菜 叫作“龙须”,将豆腐呼作“白玉”;有的巧用诗词来命菜名,林黛玉就把蟹螯、蟹肉呼作 “铁甲长戈”,有人把“甘菊苗拌肚丝”命名为“ ”;有的菜名更是营造了
情景交融的意境,萝卜丝炒红椒叫作“ ,苦瓜炒鸡鸭肝肉乃 未见菜色,未闻菜香,光看菜名就让人浮想联翩了。菜肴的命名可谓 妙趣横生 (3)C小组对南京老字号的饭店餐馆很感兴趣,他们发现些店的店名起得富有传统文 化气息,如绿柳居,让人联想到秦淮河畔、桃叶渡边、江南丝竹,秦淮烟柳,满目葱茏 其店名的古雅意境与清真菜肴的清、淡、纯很是和谐统一。请你品一品桃花源饭店或杏花 村酒店的店名好在哪里。(3分) 3、品歌词,猜名著及经典故事 4分) (1)下面是一组电视连续剧插曲的歌词,它的内容与哪一部古典名著有关?(任选一题) 涉过大河翻过高山一路艰辛,一路惊险 才见妖魔挡道又遇神仙发难, 才遭风枪雪戟又逢霜刀雨剑 片诚心一往无前 不到灵山不回不还 任它长路漫漫, 看我跃马扬鞭 相关名著《 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 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 几分庄严几分诙谐 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
情景交融的意境,萝卜丝炒 红椒叫作“ ”,苦瓜炒鸡鸭肝肉乃 “ ”,未见菜色,未闻菜香,光看菜名就让人浮想联翩了。菜肴的命名可谓 妙趣横生。 (3)C 小组对南京老字号的饭店餐馆很感兴趣,他们发现些店的店名起得富有传统文 化气息,如绿柳居,让人联想到秦淮河畔、桃叶渡边、江南丝竹,秦淮烟柳,满目葱茏, 其店名的古雅意境与清真菜肴的清、淡、纯很是和谐统一。请你品一品桃花源饭店或杏花 村酒店的店名好在哪里。(3 分 ) 3、品歌词,猜名著及经典故事。 (4 分) (1)下面是一组电视连续剧插曲的歌词,它的内容与哪一部古典名著有关?(任选一题) 涉过大河,翻过高山,一路艰辛,一路惊险. 才见妖魔挡道,又遇神仙发难, 才遭风枪雪戟,又逢霜刀雨剑. 一片诚心,一往无前, 不到灵山,不回不还! 任它长路漫漫, 看我跃马扬鞭. 相关名著《 》 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 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 几分庄严,几分诙谐 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
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相关名著 (2)根据歌词内容提示,补全三国故事或人物 这一拜,舂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展雄才。 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 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牡我情怀。写的是“ ”的故事 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 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 龙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 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铭记。 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 桃园金兰誓,弟兄山海盟。 早把这七尺身躯青龙偃月,付与苍生。写的是 的故事 二、阅读(46分 一)、古诗文阅读(14分) 4、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相关名著《 》 (2)根据歌词内容提示,补全三国故事或人物。 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展雄才。 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 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写的是“ ”的故事。 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 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 龙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 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铭记。 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 桃园金兰誓,弟兄山海盟。 早把这七尺身躯青龙偃月,付与苍生。 写的是“ ”的故事 二、阅读 (46 分) (一)、古诗文阅读 (14 分) 4、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3 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最爱湖东行不足中“行不足”能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1分 2)从诗中“早莺”、“新燕”可知,这是钱塘湖早春时候的景色。你还能从哪里看出诗 人描绘的是早春图景?请结合具体词语作些分析。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10分) (甲)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形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廁,左手抚炉,炉上有壸,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梓人之技 有梓人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从之。舍 我,众莫能成一宇 故梓人食于官府,受禄三倍。” 京兆尹饰官署,委群村,集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 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则奔而右; 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则趋而左。俄而,斧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听其言,莫敢 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梓人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梓人画宫酃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 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余还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奇妙矣。 注释:①梓人木工。这里指建筑的工匠。②制:结构。③宜:相当的材料。⑤委群材: 堆积了很多木材。⑥引:尺具。⑦任:需要。⑧画宫:画屋宇的图样。⑨曲尽其制:详细 地画出了房屋的结构。⑩进退:出入,误差。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视端容寂( (2)为宫室、器皿( (3)亦莫敢愠( (4)或执斧斤( 6、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之能以径寸之木 量栋宇之任 B、者居右者椎髻仰面 斧者斫,刀者削 C、其其人视端容寂 其不胜任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最爱湖东行不足中 “行不足”能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1 分) (2)从诗中“早莺”、“新燕”可知,这是钱塘湖早春时候的景色。你还能从哪里看出诗 人描绘的是早春图景?请结合具体词语作些分析。2 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 10 分) (甲)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形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梓人①之技 有梓人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②,高深圆方短长之宜③,吾指使而群工从之。舍 我,众莫能成一宇。 故梓人食于官府,受禄三倍。” 京兆尹饰官署,委群材⑤,集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⑥, 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⑦,视木之能,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则奔而右; 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则趋而左。俄而,斧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听其言,莫敢 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梓人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梓人画宫⑧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⑨, 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⑩。既成,余还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奇妙矣。 注释:①梓人:木工。这里指建筑的工匠。②制:结构。③宜:相当的材料。⑤委群材: 堆积了很多木材。⑥引:尺具。⑦任:需要。⑧画宫:画屋宇的图样。⑨曲尽其制:详细 地画出了房屋的结构。⑩进退:出入,误差。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 分) (1)视端容.寂( ) (2)为.宫室、器皿( ) (3)亦莫敢愠.( ) (4)或.执斧斤( ) 6、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2 分) A、之 能以径寸之.木 量栋宇之.任 B、者 居右者.椎髻仰面 斧者.斫,刀者削 C、其 其.人视端容寂 其.不胜任者
D、然若听茶声然 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皆视其色,听其言,莫敢自断者。。 8、梓人说“舍我,众莫能成一宇”,乙文的哪句描写能体现这句话不是梓人的自夸。(1分) 9、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说出他们的不同点。(2分) 相同点:都是先概括写,再具体描绘,且描写细致生动 不同点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问题。(9分) 汗趣 年四季,人每日每时都在出汗。尤其是夏天,人是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的。平时出 汗也能排泄废物,调整体液,正所谓“人不出汗会憋死”。 人体除嘴唇等极少数部位没有汗腺外,金身有200-250万个汗腺,将其连接起来,长 达20-30千米。热汗由胸、颈、背等处排出,冷汗则是由手心、脚心、腋下排出。人体这 些部位汗腺发达,平均每平方厘米有400-60个汗毛孔。据实验测定,每出1千克汗,可 降低体温15°C左右 自古以来:人类就十分重视出汗,“出汗、排气、打喷嚏”,称为人体三件宝。古埃及 人早上见面,不问:“您好!”而是问:“您出汗多吗?”因为他们认为出汗多是人体健康的 标志,为此至今一些地方仍盛行这一“文明语言”。 汗水主要是水,在1千克汗水内含有1.5-3克盐,因而汗水是咸的。出汗过多的人, 体内不仅水分丢失,盐分也随之减少。人们在出汗多的情况下,不要光喝白开水,还要在 饮水中加适量的盐,或多吃稍带咸味的食物,以满足人体对水和盐的需要,达到“收支平 衡”。 一般人的汗是无色的,也可以略带淡黄色,这是正常人的汗色。患有不同疾病的人, 汗色会因病而异,恰如病症的指示剂。例如,炼钢工人常患“铜中毒”职业病,所出的汗, 含铜盐量较高,呈淡蓝色。更有趣的是,人若服用了氯化钾后,汗液会呈红色。吃蛋黄、 胡萝卜过量,汗液却呈深黄色。目前国外还发现过灰、紫、黑等颜色的汗液。我国医学认 为,时时出汗,动则溢甚者为自汗:睡中出汗,醒来即止者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 肢冷息微者为脱汗;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而后出汗者为战汗 因此,有人把汗及汗色,称之为“反映人体内部情况的绝妙信号”,看来是颇有道理 的 10、这篇文章侧重说明了哪些汗的知识?(2分 11.①.第③段加点的词“文明语言”指代什么?②.第④段中“收支平衡”一词如何理
D、然 若听茶声然. 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7、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皆视其色,听其言,莫敢自断者。。 8、梓人说“舍我,众莫能成一宇”,乙文的哪句描写能体现这句话不是梓人的自夸。(1 分) 9、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说出他们的不同点。(2 分) 相同点:都是先概括写,再具体描绘,且描写细致生动。 不同点: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问题。 (9 分) 汗趣 一年四季,人每日每时都在出汗。尤其是夏天,人是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的。平时出 汗也能排泄废物,调整体液,正所谓“人不出汗会憋死”。 人体除嘴唇等极少数部位没有汗腺外,金身有 200-250 万个汗腺,将其连接起来,长 达 20-30 千米。热汗由胸、颈、背等处排出,冷汗则是由手心、脚心、腋下排出。人体这 些部位汗腺发达,平均每平方厘米有 400-600 个汗毛孔。据实验测定,每出 1 千克汗,可 降低体温 15°C 左右。 自古以来;人类就十分重视出汗,“出汗、排气、打喷嚏”,称为人体三件宝。古埃及 人早上见面,不问:“您好!”而是问:“您出汗多吗?”因为他们认为出汗多是人体健康的 标志,为此至今一些地方仍盛行这一“文明语言 ....”。 汗水主要是水,在 1 千克汗水内含有 1.5----3 克盐,因而汗水是咸的。出汗过多的人, 体内不仅水分丢失,盐分也随之减少。人们在出汗多的情况下,不要光喝白开水,还要在 饮水中加适量的盐,或多吃稍带咸味的食物,以满足人体对水和盐的需要,达到“收支平 ... 衡.”。 一般人的汗是无色的,也可以略带淡黄色,这是正常人的汗色。患有不同疾病的人, 汗色会因病而异,恰如病症的指示剂。例如,炼钢工人常患“铜中毒”职业病,所出的汗, 含铜盐量较高,呈淡蓝色。更有趣的是,人若服用了氯化钾后,汗液会呈红色。吃蛋黄、 胡萝卜过量,汗液却呈深黄色。目前国外还发现过灰、紫、黑等颜色的汗液。我国医学认 为,时时出汗,动则溢甚者为自汗;睡中出汗,醒来即止者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 肢冷息微者为脱汗;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而后出汗者为战汗。 因此,有人把汗及汗色,称之为“反映人体内部情况的绝妙信号”,看来是颇有道理 的。 10、这篇文章侧重说明了哪些汗的知识? (2 分) 11.①.第③段加点的词“文明语言”指代什么?②.第④段中“收支平衡”一词如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