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溧水县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命题人:潘三亚、徐晖) (此卷不交,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上) (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①-⑧题必答,第⑨题选答两处。)(10分)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 ②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⑤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⑥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⑦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⑧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⑨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我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 ”;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 ;置身于古战场,我们会想起 。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和寂寞。 班级开展“我爱大自然”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参加了其中的几项。(14分) 【走进自然】 2.下面是主持人写的发言稿中的开头一段,请你帮助她推敲。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起来到户外,亲近自然,舒活舒活经骨,抖擞抖擞精神,欣赏 如画的风景,放松疲备的身心。看吧,这里的山水都张开了怀抱,这里的草木都绽开了笑容 这里的鸟儿都放开了歌喉,美丽的大自然,多情的大自然,无私的大自然,正以她特有的方 式欢迎你。走进自然,听听水是怎样汇成一种智慧,山是怎样塑成一种尊严。你会发现,与 自然交流不仅可以放松心情,更可以净化灵魂。亲爱的同学们,走进自然吧,你会享受到别 样的乐趣。 (1)你为加点的容易读错的字注音:(2分) 抖擞( )绽开( (2)文中两个词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改正(2分)
南京市溧水县 2006~2007 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命题人:潘三亚、徐晖) (此卷不交,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上) 一 (24 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①—⑧题必答,第⑨题选答两处。)(10 分)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曹操《观沧海》) ②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⑤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⑥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⑦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⑧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⑨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我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 “ , ”;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 “ , ”;置身于古战场,我们会想起 “ , ”。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和寂寞。 班级开展“我爱大自然”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参加了其中的几项。(14 分) 【走进自然】 2.下面是主持人写的发言稿中的开头一段,请你帮助她推敲。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到户外,亲近自然,舒活舒活经骨..,抖擞.抖擞精神,欣赏 如画的风景,放松疲备..的身心。看吧,这里的山水都张开了怀抱,这里的草木都绽.开了笑容, 这里的鸟儿都放开了歌喉,美丽的大自然,多情的大自然,无私的大自然,正以她特有的方 式欢迎你。走进自然,听听水是怎样汇成一种智慧,山是怎样塑成一种尊严。你会发现,与 自然交流不仅可以放松心情,更可以净化灵魂。亲爱的同学们,走进自然吧,你会享受到别 样的乐趣。 (1)你为加点的容易读错的字注音:(2 分) 抖擞.( ) 绽.开( ) (2)文中两个词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改正(2 分)
经骨”改成 “疲备”改成 (3)你把画线的病句修改为 (1分) 【感悟自然】 3.语文老师说:大自然是一本神奇的书,天的高远,地的辽阔,山的高峻,海的深沉……无 不包含着睿言哲语,但是需要你有一双留心自然、留心生活的眼睛,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例如: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合作。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听了老师的话,你对下列事物中的两种有了自己的感悟。请把自己的感悟写在答卷之上。 (2分) 月亮珍珠 蜜蜂 麦穗 蒲公英 【描绘自然】 4.活动中,同学们都对自己喜欢的名胜进行了60字左右的描述,其中你对天生桥及胭脂河 两岸风光的描述引人入胜,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老师和同学。(3 分) 天牛桥 请把你的描述写在答卷纸上 【阅读自然】 5.全班同学一致认为名著中的许多景物描写相当出色,富有地域特征,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 的作用。(4分) 海浪在他脚下拍打着零乱的石堆,从遥远的土耳其刮来的干燥海风吹拂着他的脸。港湾 的海岸呈不规则的弓形,一条钢骨水泥筑成的防波堤挡住了海浪。蜿蜒起伏的山脉延伸至海 滨突然中断。城郊一幢幢白色小屋排列在山峰之中,伸展到很远的地方。 古老的郊区公园里静悄悄的。秋风扫下的枯黄的枫叶缓缓地落在已很久无人清理、杂草 丛生的小径上 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这是你摘自名著 》中的文字,其中的“他”是 (姓名)。 从这部书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性格特点)
“经骨”改成 “疲备”改成 (3)你把画线的病句修改为: (1 分) 【感悟自然】 3.语文老师说:大自然是一本神奇的书,天的高远,地的辽阔,山的高峻,海的深沉……无 不包含着睿言哲语,但是需要你有一双留心自然、留心生活的眼睛,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例如: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合作。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听了老师的话,你对下列事物中的两种有了自己的感悟。请把自己的感悟写在答卷之上。 (2 分) 月亮 珍珠 蜜蜂 麦穗 蒲公英 【描绘自然】 4.活动中,同学们都对自己喜欢的名胜进行了 60 字左右的描述,其中你对天生桥及胭脂河 两岸风光的描述引人入胜,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老师和同学。(3 分) 请把你的描述写在答卷纸上。 【阅读自然】 5.全班同学一致认为名著中的许多景物描写相当出色,富有地域特征,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 的作用。(4 分) 海浪在他脚下拍打着零乱的石堆,从遥远的土耳其刮来的干燥海风吹拂着他的脸。港湾 的海岸呈不规则的弓形,一条钢骨水泥筑成的防波堤挡住了海浪。蜿蜒起伏的山脉延伸至海 滨突然中断。城郊一幢幢白色小屋排列在山峰之中,伸展到很远的地方。 古老的郊区公园里静悄悄的。秋风扫下的枯黄的枫叶缓缓地落在已很久无人清理、杂草 丛生的小径上…… 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这是你摘自名著《 》中的文字,其中的“他”是 (姓名)。 从这部书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性格特点)。 天生桥 胭脂河
二(4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0题。(14分) 【古诗阅读】 6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汘青。 (1)下面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青年时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国难时起兵勤王抗元 C颔联运用比喻手法,“风飘絮”和“雨打萍”分别形象地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坎坷境遇。 D颈联借惶恐滩和零丁洋写出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表达出对前途未卜的悲观失望之情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来是人们吟颂的名句,请从抒情方法和内容的 角度对这一名句作点简要赏析。(2分) 【古文阅读】 甲厅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干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 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王斗日:“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 受藉,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日:“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 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 王亦好色;先君好士,而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土,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 骐驎③騄耳,王驷s已备矣;世无东郭俊◎、卢氏之狗⑦,王之走狗已貝矣;世无毛嫱③、西施, 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土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土以治之。”王斗 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彀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 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日不如爱尺彀也
二 (46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6—10 题。(14 分) 【古诗阅读】 6.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面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青年时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国难时起兵勤王抗元。 C.颔联运用比喻手法,“风飘絮”和“雨打萍”分别形象地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坎坷境遇。 D.颈联借惶恐滩和零丁洋写出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表达出对前途未卜的悲观失望之情。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来是人们吟颂的名句,请从抒情方法和内容的 角度对这一名句作点简要赏析。(2 分) 【古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 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王斗①造门而欲见齐宣王……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九合②诸侯,一匡天下③,天子 受藉,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 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 王亦好色;先君好士,而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 骐驎④騄耳,王驷⑤已备矣;世无东郭俊⑥、卢氏之狗⑦,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⑧、西施, 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 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彀⑨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 右便辟⑩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彀也
注释:①王斗:齐国贤士。②合:会盟。③一匡天下:指齐桓公号令天下尊崇周天子。④骐 驎:与下文的“騄耳”,均为传说中周穆王的八骏之一。⑤驷:古时一车四马称为驷。⑥东郭 俊:传说中齐国的良兔名。⑦卢氏之狗:传说中韩国的名犬,名卢。⑧毛嫱:古代美女名。 ⑨尺彀(hu):绉纱。⑩便辟:亲近宠幸的人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宣王说,曰:“寡人愚陋…”( 8.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相与步于中庭 B.王斗选门而欲见齐宣王 而王不好士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为能之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固愿得士以治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彀也 10.甲文中邹忌把家事同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其目的是希望齐威王 乙文中王斗将齐宣王与齐桓公进行类比,得出“(宣王)忧国爱民不若爱 尺彀”的结论,其目的是希望齐宣王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在11-16题。(15分) 我们究竟该吃什么 高振宁 近日有报道说,莫斯科营养研究所对若干名经常食用绿色食品的自愿者进行了两年的跟 踪观察,结果发现轻者染上了暴饮暴食的毛病,重者开始寻求精神刺激。该硏究所的专家认 为这是人体摄入硝酸盐不足的结果。 绿色食品在我国已家喻户晓,经常食用绿色食品的人也不在少数,并没有谁因为经常食 用绿色食品而染上了那些毛病。应当指岀的是,那篇报道中所说的绿色食品与国内所说的绿 色食品不是一回事。中国说的绿色食品在国外实际上是指有机食品。我国通常将国外的有机 食品译为绿色食品。 我们都知道,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和农药,而且用量越来越大,虽然农产品的产量 提高了但品质却在不断下降,食品中残留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毒 菜”致人死亡的事也时有发生,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已是无处不在。在此背景下,为了
注释:①王斗:齐国贤士。②合:会盟。③一匡天下:指齐桓公号令天下尊崇周天子。④骐 驎:与下文的“騄耳”,均为传说中周穆王的八骏之一。⑤驷:古时一车四马称为驷。⑥东郭 俊:传说中齐国的良兔名。⑦卢氏之狗:传说中韩国的名犬,名卢。⑧毛嫱:古代美女名。 ⑨尺彀.(hú):绉纱。⑩便辟:亲近宠幸的人。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 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宣王说.,曰:“寡人愚陋……”( ) 8.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相与步于.中庭 B.王斗选门而.欲见齐宣王 而.王不好士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为能之.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固愿得士以.治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彀也。 10.甲文中邹忌把家事同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其目的是希望齐威王 ;乙文中王斗将齐宣王与齐桓公进行类比,得出“(宣王)忧国爱民不若爱 尺彀”的结论,其目的是希望齐宣王 。(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在 11—16 题。(15 分) 我们究竟该吃什么 高振宁 近日有报道说,莫斯科营养研究所对若干名经常食用绿色食品的自愿者进行了两年的跟 踪观察,结果发现轻者染上了暴饮暴食的毛病,重者开始寻求精神刺激。该研究所的专家认 为这是人体摄入硝酸盐不足的结果。 绿色食品在我国已家喻户晓,经常食用绿色食品的人也不在少数,并没有谁因为经常食 用绿色食品而染上了那些毛病。应当指出的是,那篇报道中所说的绿色食品与国内所说的绿 色食品不是一回事。中国说的绿色食品在国外实际上是指有机食品。我国通常将国外的有机 食品译为绿色食品。 我们都知道,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和农药,而且用量越来越大,虽然农产品的产量 提高了,但品质却在不断下降,食品中残留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毒 菜”致人死亡的事也时有发生,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已是无处不在。在此背景下,为了
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我国农业部于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了绿色食品的概念, 并制定了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该标准对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环境条件提出了详细严格的要 求。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病、致癌、致突变作用的农 药,允许使用的低中毒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长期内也只能使用一次,化肥必须与有 机肥配合使用,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料。此外,一系列保证食品无污染、少污染的要求和措施 在绿色食品的标准中都有体现 与绿色食品并行的另一个概念是有机食品。它们有着严格的区别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 的生产体系,种子和种苗都来自自然界,不使用转基因种子或种苗。施用过化肥、农药的土 地必须经过3年(禁用农药、化肥)转换期后才能生产有机食品,有机田块周围要有隔离带, 以避免来自临近地块的污染。有机农业依靠绿肥、有机肥培养土壤肥力,依靠作物轮作等农 业措施辅以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控制病虫害。有机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也不能使用人工合成的防 腐剂、添加剂。有机食品强调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有机食品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流行起来,而作为有机食品生产系 统开端的有机农业,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人锲而不舍地进行研究和实践,至今已经形成了 一套大体一致的国际标准。有机农业的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现在我国以有机方 式耕种的土地约百万亩,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食品有百余种。 无论是绿色食品还是有机食品,都强调以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方式进行生产,特别是有机 食品,完全在自然条件下生产。在农药、化肥出现之前,差不多所有食品都是以这种方式生 产出来的,如果吃这样的食品也不安全,问题恐怕不会等到今天才出现
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我国农业部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推出了绿色食品的概念, 并制定了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该标准对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环境条件提出了详细严格的要 求。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病、致癌、致突变作用的农 药,允许使用的低中毒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长期内也只能使用一次,化肥必须与有 机肥配合使用,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料。此外,一系列保证食品无污染、少污染的要求和措施 在绿色食品的标准中都有体现。 与绿色食品并行的另一个概念是有机食品。它们有着严格的区别。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 的生产体系,种子和种苗都来自自然界,不使用转基因种子或种苗。施用过化肥、农药的土 地必须经过 3 年(禁用农药、化肥)转换期后才能生产有机食品,有机田块周围要有隔离带, 以避免来自临近地块的污染。有机农业依靠绿肥、有机肥培养土壤肥力,依靠作物轮作等农 业措施辅以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控制病虫害。有机食品在加工过程 中也不能使用人工合成的防 腐剂、添加剂。有机食品强调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 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有机食品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流行起来,而作为有机食品生产系 统开端的有机农业,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就有人锲而不舍地进行研究和实践,至今已经形成了 一套大体一致的国际标准。有机农业的理论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传入我国,现在我国以有机方 式耕种的土地约百万亩,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食品有百余种。 无论是绿色食品还是有机食品,都强调以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方式进行生产,特别是有机 食品,完全在自然条件下生产。在农药、化肥出现之前,差不多所有食品都是以这种方式生 产出来的,如果吃这样的食品也不安全,问题恐怕不会等到今天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