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2008年中考复习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 2008.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答案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写在答题纸上, 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 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4分) 、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睢》) (5)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8)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古代有许多文人,他们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不如意,表现了博大的胸襟。请写出体 现这种胸襟的句子: 又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始了,请你一同走进“冬雪飘舞的世界” 【冰天雪地 自古以来,那mi漫在天际的飘飘飞雪,那厚实纯洁的皑皑白雪,那扑朔迷离的点点 残雪,曾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深深情怀。飘舞的白雪中,我们仿佛看见岑参“忽如一夜 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的满眼惊喜;听见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 心声;感受到毛泽东“看红装素guδ,分外妖娆”的万丈豪情。 2、下面是语文课代表准备的一段开场感言,请给文稿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扑朔迷离(▲)妖娆(▲)mi▲漫红装素gu▲ 【飞鸿印雪】 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在今年春节前不期而至。那漫天飞雪冰封了含苞欲放的迎春花, 阻挡了无数渴望团圆的脚步,冻僵了郁郁葱葱的南国家园。 3、请看下面一则关于暴雪的新闻,回答后面问题。(4分) 江苏普降暴雪,最严重的区域在南京。自省气象台前天晩上6点发布暴雪橙色预警信 号后,南京的积雪量又暴增了近10厘米左右。根据省气象台的统计,昨天南京市区积雪 已达到37厘米,这已经超过1984年的36厘米,成为近50年来的历史新纪录,这也是 江苏此次暴雪区中最大的积雪深度
1 南京市江宁区2008年中考复习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语 文 2008.4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答案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写在答题纸上, 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 分) ⑴ ▲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⑵ ▲ ,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⑶ ▲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君子好逑。(《诗经•关睢》) ⑸人生自古谁无死,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⑹ ▲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⑺长风破浪会有时, ▲ 。 (李白《行路难》) ⑻海内存知己,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⑼古代有许多文人,他们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不如意,表现了博大的胸襟。请写出体 现这种胸襟的句子: ▲ , ▲ 。 又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始了,请你一同走进“冬雪飘舞的世界”。 【冰天雪地】 自古以来,那 mí漫在天际的飘飘飞雪,那厚实纯洁的皑皑白雪,那扑朔.迷离的点点 残雪,曾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深深情怀。飘舞的白雪中,我们仿佛看见岑参“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满眼惊喜;听见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 心声;感受到毛泽东“看红装素 guǒ ,分外妖娆.”的万丈豪情。 2、下面是语文课代表准备的一段开场感言,请给文稿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 分) 扑朔.迷离( ▲ ) 妖娆.( ▲ ) mí ▲ 漫 红装素 guǒ ▲ 【飞鸿印雪】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在今年春节前不期而至。那漫天飞雪冰封了含苞欲放的迎春花, 阻挡了无数渴望团圆的脚步,冻僵了郁郁葱葱的南国家园。 3、请看下面一则关于暴雪的新闻,回答后面问题。(4 分) 江苏普降暴雪,最严重的区域在南京。自省气象台前天晚上 6 点发布暴雪橙色预警信 号后,南京的积雪量又暴增了近 10 厘米左右。根据省气象台的统计,昨天南京市区积雪 已达到 37 厘米,这已经超过 1984 年的 36 厘米,成为近 50 年来的历史新纪录,这也是 江苏此次暴雪区中最大的积雪深度
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沈树勤说,南京这次降雪不仅积雪惊人,24小时降雪量也 达到了罕见的248毫米,25日至今的累计降雪量为404毫米 摘自2008年1月29日《现代快报》 (1)概括上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2分) (2)上则新闻中画线句子是一个病句,请在下列横线上修改。(2分) 【雪中送炭】 真情融化冰雪,爱心把温暖送达。大雪可以冰封天地,却永远无法阻挡爱的春天。新 学期刚开学,南京某中学就开展了“向灾区孩子送温暖”的捐赠活动。捐赠物品中有一些 课外书籍。下面一段话就出自其中一本名著。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 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4、选文出自名著《 》,文中的“好孩子”指的是 (人名),从 上文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好孩子”。(3分) 【傲箱斗雪】 2008注定是不平凡的中国年。年初,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傲霜斗雪,在暴风雪中顽强 挺立:8月,万众瞩目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中华民族定会在世界的东方昂 首屹立。下面两幅图片均表现了中华儿女顽强、拼搏的精神。 XINHUANS不 5、(1)请为图(一)或图(二)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2分) (2)请结合上面两幅图片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1分) 上联:铲冰吃雪战士抗击暴风雪 下联:挥臂跨栏▲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15分)
2 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沈树勤说,南京这次降雪不仅积雪惊人,24 小时降雪量也 达到了罕见的 24.8 毫米,25 日至今的累计降雪量为 40.4 毫米。 摘自 2008 年 1 月 29 日《现代快报》 (1)概括上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15 字。(2 分) ▲ (2)上则新闻中画线句子是一个病句,请在下列横线上修改。(2 分) ▲ 【雪中送炭】 真情融化冰雪,爱心把温暖送达。大雪可以冰封天地,却永远无法阻挡爱的春天。新 学期刚开学,南京某中学就开展了“向灾区孩子送温暖”的捐赠活动。捐赠物品中有一些 课外书籍。下面一段话就出自其中一本名著。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 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4、选文出自名著《 ▲ 》,文中的“好孩子” 指的是 ▲ (人名),从 上文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 的“好孩子”。(3 分) 【傲霜斗雪】 2008 注定是不平凡的中国年。年初,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傲霜斗雪,在暴风雪中顽强 挺立;8 月,万众瞩目的第 29 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中华民族定会在世界的东方昂 首屹立。下面两幅图片均表现了中华儿女顽强、拼搏的精神。 (一) (二) 5、(1)请为图(一)或.图(二)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2 分) ▲ (2)请结合上面两幅图片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1 分) 上联:铲冰吃雪战士抗击暴风雪 下联:挥臂跨栏 ▲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15分)
【古诗阅读】 6、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干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 月,西北望,射天狼。 (1)贯穿全词的“词眼”是 。(1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会”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 分) 【古文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 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患① 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 之弱也。庄驕③为盜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 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患:担心。②睫:眼毛。③庄蹯:楚国的大盜,实为人民起义领袖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臣之妻私臣(▲)(2)楚庄王欲伐越(▲) 8、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王之蔽甚矣王之兵自败于秦、晋B、时时而间进 而欲伐越 C、皆以美于徐公弗敢专也,必以分人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苟全性命于乱世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 【古诗阅读】 6、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按要求回答问题。(3 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 月,西北望,射天狼。 (1)贯穿全词的“词眼”是 ▲ 。(1 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会”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 分) ▲ 【古文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 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① 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 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 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 ①患:担心。 ②睫:眼毛。 ③庄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1)臣之妻私.臣( ▲ ) (2)楚庄王欲伐.越 ( ▲ ) 8、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王之.蔽甚矣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时时而.间进 而.欲伐越 C、皆以.美于徐公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苟全性命于.乱世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10、根据文章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第二段中印证“王之蔽甚矣”的句子是哪句?(1分) (2)【乙】文中“楚庄王欲伐越”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分) (3)两篇短文中,邹忌采用了▲的方式来劝说齐威王,而庄子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 来劝说楚庄王;齐威王和楚庄王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是 (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13分) 落花枝头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 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 弥漫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蓢如墨。(A)朦胧的 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岀一管淸脆 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 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 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 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 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 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 呈现岀变化微妙的干姿百态--(B)有的蓓蓍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 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 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 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 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 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 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凊操震颤 着我的心。昨天,它也许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
4 (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 10、根据文章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4 分) (1)【甲】文第二段中印证 “王之蔽甚矣”的句子是哪句?(1 分) ▲ (2)【乙】文中“楚庄王欲伐越”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分) ▲ (3)两篇短文中,邹忌采用了 ▲ 的方式来劝说齐威王,而庄子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 来劝说楚庄王;齐威王和楚庄王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是 ▲ 。(2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1 一 15 题。(13 分) 落 花 枝 头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 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 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A)朦胧的 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 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 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 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 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 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 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 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B)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 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 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 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 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 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 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 着我的心。昨天,它也许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
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 养料,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 它还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代替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 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秋风秋雨中,它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 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的心和 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种火石榴 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 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干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 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 成了干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 将花喻己,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 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 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冋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冋枝头上看吧,那满树 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11、文章的第⑤自然段,作者赞美了“落花”的哪些品格?(3分) 12、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 却是“落花枝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13、文中(A)、(B)两处均是对石榴花的描写,请任选处加以赏析。(3分) 我选()处,赏析: 1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莲”称作“君子”,把“菊”称作“隐士”,把“牡丹” 称作“富贵者”。请说出本文第⑥自然段中的“未果之花”指哪一类人?(2分)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落花”这一意象,人们一般用它来比喻青春的消逝,生命的衰残:而作者却能反向 立意,唱了一曲落花的颂歌 B、“清丽典雅”为本文的语言风格。“清丽”主要体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给人新奇 感和美感:“典雅”主要体现在书面语汇的使用和古诗文的引用。 C、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行文思路一波三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文章结尾,引用古诗句,赞美了落花的奉献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5 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 养料,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 它还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代替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 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秋风秋雨中,它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 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的心和 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 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 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 常令未果之花 ....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 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 将花喻己,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 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 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 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11、文章的第⑤自然段,作者赞美了“落花”的哪些品格?(3 分) ▲ 12、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 却是“落花枝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 分) ▲ 13、文中(A)、(B)两处均是对石榴花的描写,请任选一 ...处.加以赏析。(3 分) 我选( )处,赏析: ▲ ▲ 1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莲”称作“君子”,把“菊”称作“隐士”,把“牡丹” 称作“富贵者”。请说出本文第⑥自然段中的“未果之花”指哪一类人?(2 分) ▲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落花”这一意象,人们一般用它来比喻青春的消逝,生命的衰残;而作者却能反向 立意,唱了一曲落花的颂歌。 B、“清丽典雅”为本文的语言风格。“清丽”主要体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给人新奇 感和美感;“典雅”主要体现在书面语汇的使用和古诗文的引用。 C、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行文思路一波三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文章结尾,引用古诗句,赞美了落花的奉献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