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健以恒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2018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1.1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的结构特点。 11.2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基本训练周的任务及负荷安排特点是 1.训练周的类型,不同类型训练周的主要任务、训 什么?。 练内容和训练负荷的结构特点。 2.赛前训练周的任务及负荷安排特点是 2.不同训练课的类型及要求,训练课的结构,训练 什么?。 课的负荷量。 3.比赛周的任务及负荷安排特点是什 么?。 4.课训练计划的类型有哪些?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结合自己的专项设计一堂训练课。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4 目标1、2 2 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结构 6 目标1、2 故成 3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4 目标1、2、3 4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6 目标1、2、3 5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2 目标1、2、3 6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2 目标1、2、3 7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1 目标1、2、3 8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目标1、2、3 9 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 目标1、2、3 上实故 10 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的制定 目标1、2、3 上守故 11 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 目标1、2、3 合计 32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理念方式,坚持以学生自主、创新 和能动性为主,使用多煤体、板书等手段方式,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具体内容包括: L.PPT课件为主,板书为辅的方式,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利用学校课程网络资源,播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视屏,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提高分析 问题的能力; 32
树健以恒 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 2018 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2 11.1 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1.2 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 知识点: 1. 训练周的类型,不同类型训练周的主要任务、训 练内容和训练负荷的结构特点。 2. 不同训练课的类型及要求,训练课的结构,训练 课的负荷量。 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的结构特点。 课堂作业: 1.基本训练周的任务及负荷安排特点是 什么?。 2.赛前训练周的任务及负荷安排特点是 什么?。 3.比赛周的任务及负荷安排特点是什 么?。 4.课训练计划的类型有哪些?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结合自己的专项设计一堂训练课。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4 目标 1、2 2 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结构 构成 6 目标 1、2 3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4 目标 1、2、3 4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6 目标 1、2、3 5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2 目标 1、2、3 6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2 目标 1、2、3 7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1 目标 1、2、3 8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1 目标 1、2、3 9 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 与实施 2 目标 1、2、3 10 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的制定 与实施 2 目标 1、2、3 11 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 目标 1、2、3 合 计 32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理念方式,坚持以学生自主、创新 和能动性为主,使用多媒体、板书等手段方式,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具体内容包括: 1. PPT 课件为主,板书为辅的方式,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利用学校课程网络资源,播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视屏,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提高分析 问题的能力;
树健以恒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2018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课前预习、课中讨论与课后复习相结合的方法,预习帮助学生上课回答和讨论问题,课中讨论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后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课前、课中、课后荣获贯通的 学习线路; 4.利用“学习通”教学软件布置课后线上作业,与学生建立课后讨论平台。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未考核、实践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计分制,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15%,平时测验5%)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课内实践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第1版。 参考书:《运动训练学》,田麦久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2版。 撰写人:罗晓珊 审核人:张以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张象 2018年9月30日 33
树健以恒 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 2018 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3 3. 课前预习、课中讨论与课后复习相结合的方法,预习帮助学生上课回答和讨论问题,课中讨论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后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课前、课中、课后荣获贯通的 学习线路; 4.利用“学习通”教学软件布置课后线上作业,与学生建立课后讨论平台。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践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计分制,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30%;(其中考勤占 10%,作业占 15%,平时测验 5%)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0%; 课内实践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运动训练学》,田麦久 刘大庆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年第 1 版。 参考书:《运动训练学》,田麦久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年第 2 版。 撰写人:罗晓珊 审核人:张以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张象 2018 年 9 月 30 日
树健以恒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2018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6、《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3420470 课程名称:运动心理学 课程学分:2.0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体育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学 适用专业(方向):休闲体育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运动心理学是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一门基础课程。是成都大学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的学位必修课程,支撑着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 传播和教育手段,学生应掌握各种心理现象的概念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特点;理解心理活动 的基本规律及在体有运动中的具体表现;了解运动员心理调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讲授理论知识 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以至于更好的适应社会其素质教育的综合内容达到休闲体 育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要求。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心理的前沿发展与动态,培 养学生运用运动心理学的理论用知识来解决教有和训练实践中的问题,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和培养 合格体育与运动心理学师资。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具备扎实的运运动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心理学管理、 社会决定因素等学习的规律,具备应用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学生在技能操作过程中对于从 新手到掌握心理促进、心理千预、心理行为分析等进行,具备现代休闲体有理念的“多能一专” 的休闲体育综合型人才。 2教学目标2。具备扎实的运动心理学理论知识体系,具备一定分析和解决基层心理促进现象和 日常升级基本心理问题的研究能力。 2教学目标3。具备一定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能够应用运动心理学习与理论使学生在面临选拔与 技能练习以及康复人员技能恢复与维持等各个层次的学习与控制问题时,有能力作出行为抉择。 4教学目标4。结合运动心理学所学知识,培养对运动心理学促进和预防、干预等实践经验和策 略指导等方面的自主性能力,具备现代体育新型自主创业应用型人才。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3、4、5、8、9、11。 34
树健以恒 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 2018 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4 6、《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3420470 课程名称:运动心理学 课程学分:2.0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体育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学 适用专业(方向):休闲体育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运动心理学是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一门基础课程。是成都大学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的学位必修课程,支撑着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 传播和教育手段,学生应掌握各种心理现象的概念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特点;理解心理活动 的基本规律及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表现;了解运动员心理调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讲授理论知识 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以至于更好的适应社会其素质教育的综合内容达到休闲体 育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要求。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心理的前沿发展与动态,培 养学生运用运动心理学的理论用知识来解决教育和训练实践中的问题,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和培养 合格体育与运动心理学师资。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具备扎实的运运动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心理学管理、 社会决定因素等学习的规律,具备应用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学生在技能操作过程中对于从 新手到掌握心理促进、心理干预、心理行为分析等进行,具备现代休闲体育理念的“多能一专” 的休闲体育综合型人才。 2.教学目标 2。具备扎实的运动心理学理论知识体系,具备一定分析和解决基层心理促进现象和 日常升级基本心理问题的研究能力。 2.教学目标 3。具备一定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能够应用运动心理学习与理论使学生在面临选拔与 技能练习以及康复人员技能恢复与维持等各个层次的学习与控制问题时,有能力作出行为抉择。 4.教学目标 4。结合运动心理学所学知识,培养对运动心理学促进和预防、干预等实践经验和策 略指导等方面的自主性能力,具备现代体育新型自主创业应用型人才。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2、3、4、5、8、9、11
树健以恒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2018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1.1:掌握运动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理解运动心理学课程与休闲体育这门课 程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课程的重要性。 (2)指标点1.2: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运动心理学过程中的现象,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3)指标点21:通过运动兴趣和动机、运动归因等章节的学习,能够应用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 心理的自我、教学管理的能力。 (4)指标点31:能够运用运运动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够指导学生校内或校外教育实习、 见习以及课堂内实践的能力。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 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 型期。 (5)指标点4.1。通过运动心理学课程与教学知识体系的掌握,具备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 学研究能力。 (6)指标点5.1。针对特定的运动心理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具备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教学方 法、资源、体育器械和教育信息技术工具。 (7)指标点81。通过运动心理学中德育等方面的知识体系,本学生培养成为遵守中小学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的好老师。 (7)指标点92。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 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有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 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8)指标点11.1。教学中通过社会问题、教学案例和想象,教学学生学会反思、分析、辨证的 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终生学习意识,学生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对应表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运动心理学 任课教师:张蕾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认识与课程重 1.1掌握运动心理学基本知识、 要性。 基本原理,理解运动心理学这门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体育心理的论、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 课程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课程 核心地位和价值等方面讲解。 的重要性。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教会学生面对心理促进中的问题、现象,进行合理 1.2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 分析的工作能力。 心理促进过程中的现象。 达成途径:通过教学计划与设计、课堂教学等知识的传授,进 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半业要求2: 教学目标:让学生具备一定干预和矫正的能力。 2.1通过运动兴趣和动机、运动 达成途径:通过运动兴趣和动机、运动归因等章节讲授,学生 归因等章节的学习,能够应用方 能发现管理与促进中的相关问题内容,具备一定匹配的心理管 法和手段提高学运动心理学的 理方法与手段的能力。 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知识的应用 35
树健以恒 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 2018 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5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1.1:掌握运动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理解运动心理学课程与休闲体育这门课 程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课程的重要性。 (2)指标点 1.2: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运动心理学过程中的现象,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3)指标点 2.1:通过运动兴趣和动机、运动归因等章节的学习,能够应用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 心理的自我、教学管理的能力。 (4)指标点 3.1:能够运用运运动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够指导学生校内或校外教育实习、 见习以及课堂内实践的能力。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 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 型期。 (5)指标点 4.1。通过运动心理学课程与教学知识体系的掌握,具备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 学研究能力。 (6)指标点 5.1。针对特定的运动心理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具备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教学方 法、资源、体育器械和教育信息技术工具。 (7)指标点 8.1。通过运动心理学中德育等方面的知识体系,本学生培养成为遵守中小学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的好老师。 (7)指标点 9.2。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 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 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8)指标点 11.1。教学中通过社会问题、教学案例和想象,教学学生学会反思、分析、辨证的 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终生学习意识,学生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运动心理学 任课教师:张蕾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1 掌握运动心理学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理解运动心理学这门 课程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课程 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认识与课程重 要性。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体育心理的论、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 核心地位和价值等方面讲解。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1: 1.2 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 心理促进过程中的现象。 教学目标:教会学生面对心理促进中的问题、现象,进行合理 分析的工作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教学计划与设计、课堂教学等知识的传授,进 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2: 2.1 通过运动兴趣和动机、运动 归因等章节的学习,能够应用方 法和手段提高学运动心理学的 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具备一定干预和矫正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运动兴趣和动机、运动归因等章节讲授,学生 能发现管理与促进中的相关问题内容,具备一定匹配的心理管 理方法与手段的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3: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知识的应用
树健以恒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2018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1运用运动心理学知识指导 能力,提升一定的教学水平。 学生校内或校外教有实习及课 达成途径:通过运动中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运动兴趣和动 堂内实践的能力。找出自身状况 机、运动归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唤醒、焦虑、心境状态 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 与运动表现等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结合学校、社会体验和观察, 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 融合贯通。 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 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毕业要求4: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实践教学技能 4.1通过运动心理学课程与教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组织与管理理论教学,结合学生其他课程 学知识体系的掌握,具备初步的 准备活动教学或实习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力。 毕业要求5: 教学目标:学生能分析上课教学内容,开发和选用恰当教学方 5.1针对特定的运动心理学内 法、工具等方面的能力。 容和教学对象,具备开发、选择 达成途径:通过运动心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知识的讲授。 与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资源、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体育器械和教育信息技术工具。 毕业要求8: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师德、德育、正确认识提高全民族心理水 8.1通过运动心理学中德育、心 平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理、教师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知 达成途径:通过运动心理学教学中的德育、心理、教师职业等 识体系,本学生培养成为遵守中 知识讲授,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 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半业要求9: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协作、互帮互学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92了解运动心理学内涵和方 达咸途径:通过小集体、小组方式,制作课程教学设计、说课 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集体活 方案的制作,达成团队合作精神培养。 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作业、课外作业。 毕业要求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 11.1教学中通过社会问题、教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教学环境知识讲授,达 学案例和想象,教学学生学会反 成教学目标。 思、分析、辨证的思维方式,培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作业、课外作业。 养学生终生学习意识,学生分析 和解决运动心理学问题。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6
树健以恒 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 2018 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6 3.1 运用运动心理学知识指导 学生校内或校外教育实习及课 堂内实践的能力。找出自身状况 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 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 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 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 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能力,提升一定的教学水平。 达成途径: 通过运动中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运动兴趣和动 机、运动归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唤醒、焦虑、心境状态 与运动表现等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结合学校、社会体验和观察, 融合贯通。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4: 4.1 通过运动心理学课程与教 学知识体系的掌握,具备初步的 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 力。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实践教学技能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组织与管理理论教学,结合学生其他课程 准备活动教学或实习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5: 5.1 针对特定的运动心理学内 容和教学对象,具备开发、选择 与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资源、 体育器械和教育信息技术工具。 教学目标:学生能分析上课教学内容,开发和选用恰当教学方 法、工具等方面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运动心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知识的讲授。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8: 8.1 通过运动心理学中德育、心 理、教师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知 识体系,本学生培养成为遵守中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 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 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师德、德育、正确认识提高全民族心理水 平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达成途径:通过运动心理学教学中的德育、心理、教师职业等 知识讲授,达成教学目标。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9: 9.2 了解运动心理学内涵和方 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集体活 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协作、互帮互学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达成途径:通过小集体、小组方式,制作课程教学设计、说课 方案的制作,达成团队合作精神培养。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作业、课外作业。 毕业要求 11: 11.1 教学中通过社会问题、教 学案例和想象,教学学生学会反 思、分析、辨证的思维方式,培 养学生终生学习意识,学生分析 和解决运动心理学问题。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教学环境知识讲授,达 成教学目标。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作业、课外作业。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