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健以恒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2018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5、《运动训川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3420090 课程名称:运动训练学 课程学分:2.0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体育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3 建议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适用专业(方向):休闲体育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是源于运动训练实践 的本源学科,是体育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核心学科之一。是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紧密结合 的学科,是我国高等体有院校的必修课程。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和反映运动训练一般规律的新型的体育交叉学科,它是在研究和总结 运动训练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广泛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和 内容体系。运动训练学是一门建立在专项训练实践、专项训练理论和现代体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基 础上,系统、概括地阐明了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原理和原则,选材的方法,训练的基本内容、 方法,训练过程的结构、组织,控制和计划的安排,以及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要求和运动队的组 织与管理等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体育学科。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较系统地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 规律和方法,了解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和当前国内外运动训练的发展动态、特点和趋势,为 实施科学化训练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运动训练的一般理论、方法与组织,运用所学的运动训 练知识,分析和解决训练实践的各种问题,为今后从事专业训练或业余训练工作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教练员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牢固树立专 业思想,忠诚党的体有事业,做一名合格的教练员。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2、3、4。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2.1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2)指标点22:具备相关领域工作所需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3)指标点3.2:能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获取相关行业认证。 27
树健以恒 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 2018 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7 5、《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3420090 课程名称:运动训练学 课程学分:2.0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体育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3 建议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适用专业(方向):休闲体育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是源于运动训练实践 的本源学科,是体育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核心学科之一。是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紧密结合 的学科,是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必修课程。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和反映运动训练一般规律的新型的体育交叉学科,它是在研究和总结 运动训练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广泛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和 内容体系。运动训练学是一门建立在专项训练实践、专项训练理论和现代体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基 础上,系统、概括地阐明了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原理和原则,选材的方法,训练的基本内容、 方法,训练过程的结构、组织,控制和计划的安排,以及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要求和运动队的组 织与管理等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体育学科。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较系统地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 规律和方法,了解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和当前国内外运动训练的发展动态、特点和趋势,为 实施科学化训练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运动训练的一般理论、方法与组织,运用所学的运动训 练知识,分析和解决训练实践的各种问题,为今后从事专业训练或业余训练工作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教练员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牢固树立专 业思想,忠诚党的体育事业,做一名合格的教练员。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2、3、4。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2.1 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2)指标点 2.2:具备相关领域工作所需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3)指标点 3.2:能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获取相关行业认证
树健以恒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2018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指标点4.1:开阔的专业眼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5)指标点4.2: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对应表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运动训练学任课教师:罗晓珊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较系统地掌握运 21良好的专业素质和 动训练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了解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和当前 服务意识。 国内外运动训练的发展动态、特点和趋势,为实施科学化训练奠定一定 的理论基础。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运动训练学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和价 值等方面讲解。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运动训练的一般理论、方法与组织, 2.1具备相关领域工作 运用所学的运动训练知识,分析和解决训练实践的各种问题,为今后从 所需的创新精神、创业 事专业训练或业余训练工作打下基础。 意识。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教学讲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案例分析,通过 运动训练实践让学生进行训练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半业要求3: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教练员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 3.2能将专业知识与专 力结构,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忠诚党的体育事业,做一名合格的教练员。 业技能融会贯通,获取 达成途径:通过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目标、运动训练过程等知识的 相关行业认证。 讲解,让学生结合上课体验和观察,融合贯通。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4: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较系统地掌握运 4.1开阔的专业眼界、 动训练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了解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和当前 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 国内外运动训练的发展动态、特点和趋势,为实施科学化训练奠定一定 能力。 的理论基础。 达成途径:通过运动训练学各章节的讲授,学生能发现运动训练学中的 研究内容,具备一定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4: 教学目标: 4.2良好的科学研究能 达成途径:通过小集体、小组方式,给学生一个研究主题,分组进行讨 力。 论答辩。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1.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自学内容:现代竞技体有发展的回顾。 a)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课堂作业: b)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 1. 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2. 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 28
树健以恒 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 2018 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8 (4)指标点 4.1:开阔的专业眼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5)指标点 4.2: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运动训练学 任课教师:罗晓珊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2: 2.1 良好的专业素质和 服务意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较系统地掌握运 动训练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了解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和当前 国内外运动训练的发展动态、特点和趋势,为实施科学化训练奠定一定 的理论基础。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运动训练学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和价 值等方面讲解。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2: 2.1 具备相关领域工作 所需的创新精神、创业 意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运动训练的一般理论、方法与组织, 运用所学的运动训练知识,分析和解决训练实践的各种问题,为今后从 事专业训练或业余训练工作打下基础。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教学讲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案例分析,通过 运动训练实践让学生进行训练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3: 3.2 能将专业知识与专 业技能融会贯通,获取 相关行业认证。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教练员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 力结构,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忠诚党的体育事业,做一名合格的教练员。 达成途径:通过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目标、运动训练过程等知识的 讲解,让学生结合上课体验和观察,融合贯通。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4: 4.1 开阔的专业眼界、 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 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较系统地掌握运 动训练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了解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和当前 国内外运动训练的发展动态、特点和趋势,为实施科学化训练奠定一定 的理论基础。 达成途径:通过运动训练学各章节的讲授,学生能发现运动训练学中的 研究内容,具备一定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4: 4.2 良好的科学研究能 力。 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通过小集体、小组方式,给学生一个研究主题,分组进行讨 论答辩。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1.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a)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b) 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 自学内容: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回顾。 课堂作业: 1. 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2. 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
树健以恒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2018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知识点: 课外作业: 运动训练学的的概念:运动训练学研究的性质;运 1.完成本章小结 动训练学研究的目的任务及内容。 2.结合竞技体育的特点谈谈竞技运动的 1.竞技体育的定义及构成,其形成的基本动因。 现代社会价值? 2.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 3. 运动训练的概念,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其在 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4.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结构,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 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2.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 自学内容: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 2.1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课堂作业: 2.2运动训练负荷 1.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有何 2.3运动训练方法 异同? 2.4运动训练过程 2.如何理解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结构特 征? 知识点: 课外作业: 1.运动成绩的概念,它的两种表现形式,运动成 1.完成本章小结 绩的决定因素。 2.制定一套循环训练法方案。 2.竞技能力的概念,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3. 运动训练负荷的概念,训练负荷的构成,训练 符合的控制。 4.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 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 5.具体操作训练方法:完整训练法与分解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比赛训练 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 3.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自学内容: 3.1运动训练原则及其理论体系 1.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科学基 3.2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 础和训练学要点。 3.3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 2.运动训练原则理论体系的演变。 3.4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课堂作业: 3.5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 1.如何理解竞技需要原则与区别对待训 知识点: 练原则? 1.运动训练规律、运动训练原则的概念。 2.系统训练原则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2.竞技需要原则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概念、科 3.3.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 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课外作业: 3.系统训练原则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概念、科 1.完成本章小结 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2.如何在训练实践中贯彻竞技需要原则 4.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概念、科学基础和训 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 练学原则。 3.如何在训练实践中贯彻系统训练原则 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4如何在训练实践中贯彻适宜负荷与适 时恢复原则 4.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自学内容: 4.1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1.协调素质的概念、分类,协调素质的训 4.2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练及应注意的问题。 29
树健以恒 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 2018 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9 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的的概念;运动训练学研究的性质;运 动训练学研究的目的任务及内容。 1. 竞技体育的定义及构成,其形成的基本动因。 2.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 3. 运动训练的概念,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其在 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4. 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结构,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 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结合竞技体育的特点谈谈竞技运动的 现代社会价值? 2. 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 2.1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2.2 运动训练负荷 2.3 运动训练方法 2.4 运动训练过程 知识点: 1. 运动成绩的概念,它的两种表现形式,运动成 绩的决定因素。 2. 竞技能力的概念,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3. 运动训练负荷的概念,训练负荷的构成,训练 符合的控制。 4. 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 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 5.具体操作训练方法:完整训练法与分解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比赛训练 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 自学内容: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 课堂作业: 1.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有何 异同? 2.如何理解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结构特 征?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制定一套循环训练法方案。 3.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3.1 运动训练原则及其理论体系 3.2 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 3.3 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 3.4 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3.5 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 知识点: 1. 运动训练规律、运动训练原则的概念。 2. 竞技需要原则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概念、科 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3. 系统训练原则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概念、科 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4.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概念、科学基础和训 练学原则。 自学内容: 1.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科学基 础和训练学要点。 2.运动训练原则理论体系的演变。 课堂作业: 1.如何理解竞技需要原则与区别对待训 练原则? 2.系统训练原则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3. 3.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如何在训练实践中贯彻竞技需要原则 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 3.如何在训练实践中贯彻系统训练原则 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4 如何在训练实践中贯彻适宜负荷与适 时恢复原则 4.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4.1 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4.2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自学内容: 1.协调素质的概念、分类,协调素质的训 练及应注意的问题
树健以恒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2018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3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2.柔韧素质的概念、作用、影响因素,柔 4.4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韧素质的训练及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4.5协调素质及其训练 3.灵敏素质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灵 4.6柔韧素质及其训练 敏素质的训练及应注意的问题。 4.7灵敏素质及其训练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什么是体能?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 1.体能的概念,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 什么? 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2.什么是力量素质?力量素质的基本分 2.力量素质的分类,力量素质的分类,最大力量、 类有哪些? 相对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内涵及其评 3.什么是速度素质?试述移动速度素质 定,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 的主要训练方法? 4.什么是协调素质?协调素质的好坏由 3.速度素质的分类,反应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和 哪些影响因素决定? 常用的训练方法手段。 课外作业: 4.耐力素质的分类,一般耐力训练常用的方法与手 1.完成本章小结 段,少儿耐力训练注意事项。 2.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有什么关系? 5.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自学内容:不同项群的技术训练要点。 5.1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 课堂作业: 5.2运动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 1.简述运动技术的定义及构成。 5.3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2.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那几条? 5.4不同项群技术训练要点 请详细叙述其中两条。 知识点: 3.简述运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1.运动技术的定义、构成及基本特征。 课外作业: 2.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 1.完成本章小结 2.综合所学专项,思考运动技术学习和训 3.运动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直观法与语言法、完 练的关系。 整法与分解法、想象法与表象法、减难法与加难 3.综合所学专项,思考该专项的运动技术 法。 训练要点。 4.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6.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自学内容: 6.1竞技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1.竞技战术能力概述。 6.2战术方案的制定 2.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与战术特征分析 6.3战术训练的方法与要求 课堂作业: 6.4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与战术特征分析 1简述竞技战术的构成及其含义。 知识点: 2.试述制订战术方案的程序及实施过程。 1.竞技战术的定义,竞技战术的构成,竞技战术的 3.简述运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分类 课外作业: 2.战术方案的内容、战术方案制定的程序。 1.完成本章小结 3.战术训练的方法,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2.变换条件训练法和模拟训练法在战术 训练中的运用。 7.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自学内容: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 7.1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 课堂作业: 7.2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与评价 1.运动员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及战术能 7.3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 力是何种关系。 知识点: 2.系统的心理训练包括哪些内容。 运动员心理能力的概念。 3.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有哪些?如何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与特点。 运用? 课外作业: 30
树健以恒 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 2018 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0 4.3 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4.4 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4.5 协调素质及其训练 4.6 柔韧素质及其训练 4.7 灵敏素质及其训练 知识点: 1. 体能的概念,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 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2. 力量素质的分类,力量素质的分类,最大力量、 相对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内涵及其评 定,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 3. 速度素质的分类,反应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和 常用的训练方法手段。 4. 耐力素质的分类,一般耐力训练常用的方法与手 段,少儿耐力训练注意事项。 2.柔韧素质的概念、作用、影响因素,柔 韧素质的训练及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3.灵敏素质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灵 敏素质的训练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作业: 1.什么是体能?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 什么? 2.什么是力量素质?力量素质的基本分 类有哪些? 3.什么是速度素质?试述移动速度素质 的主要训练方法? 4.什么是协调素质?协调素质的好坏由 哪些影响因素决定?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有什么关系? 5.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5.1 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 5.2 运动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 5.3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5.4 不同项群技术训练要点 知识点: 1. 运动技术的定义、构成及基本特征。 2. 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 3. 运动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直观法与语言法、完 整法与分解法、想象法与表象法、减难法与加难 法。 4.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自学内容:不同项群的技术训练要点。 课堂作业: 1.简述运动技术的定义及构成。 2.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那几条? 请详细叙述其中两条。 3.简述运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综合所学专项,思考运动技术学习和训 练的关系。 3.综合所学专项,思考该专项的运动技术 训练要点。 6.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6.1 竞技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6.2 战术方案的制定 6.3 战术训练的方法与要求 6.4 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与战术特征分析 知识点: 1. 竞技战术的定义,竞技战术的构成,竞技战术的 分类 2. 战术方案的内容、战术方案制定的程序。 3.战术训练的方法,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自学内容: 1.竞技战术能力概述。 2.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与战术特征分析 课堂作业: 1.简述竞技战术的构成及其含义。 2.试述制订战术方案的程序及实施过程。 3.简述运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变换条件训练法和模拟训练法在战术 训练中的运用。 7.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7.1 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 7.2 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与评价 7.3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 知识点: 运动员心理能力的概念。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与特点。 自学内容: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 课堂作业: 1.运动员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及战术能 力是何种关系。 2.系统的心理训练包括哪些内容。 3.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有哪些?如何 运用? 课外作业:
树健以恒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2018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运动员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的关1.完成本章小结 系。 2.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 4.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目标设置技能训练、想象 异同有哪些? 技能训练、放松技能训练、注意技能训练意志品质 训练。 8.第八章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自学内容: 8.1运动员知识能力概述 1.运动知识的获得与运用。 8.2运动知识的构成 2.运动员知识能力的培养。 8.3运动知识的获得与运用 课堂作业: 8.4运动员知识能力的培养 1.试述运动员知识能力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 2.试述运动知识的构成。 1.运动员知识能力的概念及重要性 课外作业: 2.隶属于各母学科的运动知识、解决不同维度问题 1.完成本章小结 的运动知识,程序性运动知识和陈述性运动知 2.结合所学专项,说明隐性运动知识向显 识、显性运动知识和隐性运动知识、不同体系运 性运动知识的转化过程。 动知识之间的对应。 3.结合现实,试谈提高运动员知识能力的 3.运动知识获得的途径,运动知识的运用。 途径有哪些? 4.提高运动员理论知识水平和运用知识的水平。 9.第九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自学内容:多年训练过程中三个链接区间 9.1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的训练安排 9.2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课堂作业: 9.3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如何理解多年训练过程的两个层次和 9.4多年训练过程中三个链接区间的训练安排 四个阶段。 知识点: 2.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中各阶段的内容 1.多年训练过程的层次设定与阶段划分,多年训练 和负荷安排有什么特点? 过程的区间链接模式。 课外作业: 2.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全程性多年训练计 1.完成本章小结 划的内容安排和负荷安排。 2.四个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安排如何 3.各区间训练阶段的训练任务和基本内容。 体现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10.第十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自学内容: 10.1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及年度训练的类型 1.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 10.2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 2.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 10.3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 3.年度训练计划的用表示例子。 10.4年度训练计划的规范化用表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试述竞技状态的提高、保持与下降三个 1.年度训练计划的结构类型及安排特点。训练大周 阶段相对应的生物学基础及主要的训练 期的概念。 任务。 2.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 2.为什么在现代训练中,优秀运动员更多 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 地采用多周期的年度训练安排?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的主要区别 在哪里?在制定年度训练计划时如何科 学组合两种不同的大周期? 11.第十一章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自学内容:不同类型训练周的主要任务、 31
树健以恒 民健为强 体育学院 2018 级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1 3.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的关 系。 4.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目标设置技能训练、想象 技能训练、放松技能训练、注意技能训练意志品质 训练。 1.完成本章小结 2.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 异同有哪些? 8.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8.1 运动员知识能力概述 8.2 运动知识的构成 8.3 运动知识的获得与运用 8.4 运动员知识能力的培养 知识点: 1. 运动员知识能力的概念及重要性 2. 隶属于各母学科的运动知识、解决不同维度问题 的运动知识,程序性运动知识和陈述性运动知 识、显性运动知识和隐性运动知识、不同体系运 动知识之间的对应。 3. 运动知识获得的途径,运动知识的运用。 4.提高运动员理论知识水平和运用知识的水平。 自学内容: 1.运动知识的获得与运用。 2.运动员知识能力的培养。 课堂作业: 1.试述运动员知识能力的重要作用。 2.试述运动知识的构成。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结合所学专项,说明隐性运动知识向显 性运动知识的转化过程。 3.结合现实,试谈提高运动员知识能力的 途径有哪些? 9. 第九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9.1 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9.2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9.3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9.4 多年训练过程中三个链接区间的训练安排 知识点: 1. 多年训练过程的层次设定与阶段划分,多年训练 过程的区间链接模式。 2.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全程性多年训练计 划的内容安排和负荷安排。 3.各区间训练阶段的训练任务和基本内容。 自学内容:多年训练过程中三个链接区间 的训练安排 课堂作业: 1.如何理解多年训练过程的两个层次和 四个阶段。 2.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中各阶段的内容 和负荷安排有什么特点?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四个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安排如何 体现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10. 第十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0.1 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及年度训练的类型 10.2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 10.3 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 10.4 年度训练计划的规范化用表 知识点: 1. 年度训练计划的结构类型及安排特点。训练大周 期的概念。 2.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 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 自学内容: 1.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 2.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 3.年度训练计划的用表示例子。 课堂作业: 1.试述竞技状态的提高、保持与下降三个 阶段相对应的生物学基础及主要的训练 任务。 2.为什么在现代训练中,优秀运动员更多 地采用多周期的年度训练安排?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的主要区别 在哪里?在制定年度训练计划时如何科 学组合两种不同的大周期? 11. 第十一章 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自学内容:不同类型训练周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