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模拟(四)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总体上,要满足经济增长的条件,即促进资本以及人均资本的大发展,就要在 根本上摆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个关系的核心在于“效率”,任何扭 曲资源配置的做法,譬如计划经济或者短缺型经济,对经济仅足以产生一些短期 刺激效应,但却无助于其长期增长。当然,要保护资源环境,就必然产生额外的 成本和代价,这对经济增长而言,或许直接的效应是拉低增长速度,但更根本的 是,改变了经济增长的方式,尤其是,从原先的“资源环境软约束”变为“资源 环境硬约束”,这是经济新常态非常重要的组成,换句话说,资源环境部门对经 济新常态的最大意义在于,在此之前,资源环境部门处于相对的边缘化位置,不 受重视。 基于前述的理由,在本轮经济新常态到来之前,资源环境部门的重要性程度就已 经大大提高了,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的构成,生 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那么,是不是据此就可以认 为经济新常态下,资源环境部门就可以一举打个翻身仗,在调整要素间关系的基 础上,迅速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譬如根治雾霾,在这一点上,切不可髙估资源环 境部门在经济新常态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道理其实很简单,经济新常态的目标 是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春创造条件,而其中的核心是要从维护资本的收益和安 全出发,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在资本上的利用效率和利用规模,概而言之,在经济 新常态的进程中,还远没有到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提高到优先于资本要素 的地步,一则是没有这个实力,二则也没有这个必要,否则的话,过早地高估自 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部门的结果反而将使中国经济陷入“低水平的均衡”之中,而 无法实现人均意义上的跨越。 以欧美为例,总体上,北欧和西欧在环保上的发展领先于美国,无论在当时是基 于怎么样的一个出发点,这些欧洲地区都更早地开始关注并将大量社会资源投入 到生态环境保护上,其成果也是极为可观的,在全社会形成了非常系统的环保制 度和政策,以及高度的“环保共识”,包括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也先于美国 其结果是,欧洲在环保治理上很早就付出了较大的代价,按照贴现的原则看,这 些环保投入也许并不符合投入产出匹配的基本经济原则。反过来,美国在环保上 直是稳扎稳打,即使在人们众所周知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后,加州也 并不是在短期内就做出反应,而是经历了较长的各方博弈后,在70-80年代才 逐渐出台一些环境管制法规,而美国历史上管制力度最大的《空气清洁法》也是 直到1990年才被国会通过,这时距发生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已经过去了40 多年。与此同时,也正是在这段生态环境比较糟糕但逐步改善的时期里,美国的 经济却反超欧洲,并为后来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奠定基础。此外,在欧洲早于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着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美国却并未在此议题上大 张旗鼓,直到近期才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市场主体自发地来推动低碳发展, 并将极有可能反超欧洲在2015年取得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事物的主导权
仿真模拟(四)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总体上,要满足经济增长的条件,即促进资本以及人均资本的大发展,就要在 根本上摆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个关系的核心在于“效率”,任何扭 曲资源配置的做法,譬如计划经济或者短缺型经济,对经济仅足以产生一些短期 刺激效应,但却无助于其长期增长。当然,要保护资源环境,就必然产生额外的 成本和代价,这对经济增长而言,或许直接的效应是拉低增长速度,但更根本的 是,改变了经济增长的方式,尤其是,从原先的“资源环境软约束”变为“资源 环境硬约束”,这是经济新常态非常重要的组成,换句话说,资源环境部门对经 济新常态的最大意义在于,在此之前,资源环境部门处于相对的边缘化位置,不 受重视。 基于前述的理由,在本轮经济新常态到来之前,资源环境部门的重要性程度就已 经大大提高了,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的构成,生 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那么,是不是据此就可以认 为经济新常态下,资源环境部门就可以一举打个翻身仗,在调整要素间关系的基 础上,迅速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譬如根治雾霾,在这一点上,切不可高估资源环 境部门在经济新常态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道理其实很简单,经济新常态的目标 是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春创造条件,而其中的核心是要从维护资本的收益和安 全出发,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在资本上的利用效率和利用规模,概而言之,在经济 新常态的进程中,还远没有到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提高到优先于资本要素 的地步,一则是没有这个实力,二则也没有这个必要,否则的话,过早地高估自 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部门的结果反而将使中国经济陷入“低水平的均衡”之中,而 无法实现人均意义上的跨越。 以欧美为例,总体上,北欧和西欧在环保上的发展领先于美国,无论在当时是基 于怎么样的一个出发点,这些欧洲地区都更早地开始关注并将大量社会资源投入 到生态环境保护上,其成果也是极为可观的,在全社会形成了非常系统的环保制 度和政策,以及高度的“环保共识”,包括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也先于美国, 其结果是,欧洲在环保治理上很早就付出了较大的代价,按照贴现的原则看,这 些环保投入也许并不符合投入产出匹配的基本经济原则。反过来,美国在环保上 一直是稳扎稳打,即使在人们众所周知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后,加州也 并不是在短期内就做出反应,而是经历了较长的各方博弈后,在 70-80 年代才 逐渐出台一些环境管制法规,而美国历史上管制力度最大的《空气清洁法》也是 直到 1990 年才被国会通过,这时距发生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已经过去了 40 多年。与此同时,也正是在这段生态环境比较糟糕但逐步改善的时期里,美国的 经济却反超欧洲,并为后来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奠定基础。此外,在欧洲早于 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便开始着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美国却并未在此议题上大 张旗鼓,直到近期才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市场主体自发地来推动低碳发展, 并将极有可能反超欧洲在 2015 年取得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事物的主导权
全球各国国力的此消彼长背后还存在着诸多复杂的因素,但具体到生态环境保护 的投入上,假如不能踩准节奏,过早地采取措施,其对社会福利造成的负面影响 将不亚于生态环境破坏本身。其中最简单的理由便是,必须在资本与生态环境之 间取得边际产出上的平衡,否则,资本也会因为过快过大的贬值而失去安全感。 (节选自《经济新常态的环境要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从根本上摆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条件, 促进资本以及人均资本的大发展 B.对经济发展采取的一些短期刺激性措施,譬如计划经济或者短缺型经济,是 扭曲资源配置的做法,无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C.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生态文明建设已受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也 必将处在仅次于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 D.虽然北欧和西欧在环保上的发展领先于美国,但在取得可观成果的同时,也 付出了将大量社会资源投入的代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经济新常态要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其中要求之一是从原先的“资源环境软 约束”变为“资源环境硬约束” B.即使在经济新常态下,资源环境部门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也根本不可能迅速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无法根治雾霾 C.中国经济陷入“低水平的均衡”之中,无法实现人均意义上的跨越,是过早 高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部门的结果 应对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加州也并不是在短期内就做出反应,而是逐步 出台一些环境管制法规,这体现了美国在环保上的稳扎稳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经济新常态要维护资本的收益和安全,所以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 提高到优先于资本要素的地步是不可取的 B.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市场主体自发地来推动低碳发展、保护环境,是美 国反超欧洲取得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事物的主导权的前提。 C.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必然会产生额外的成本和代价,只有踩准节奏,稳妥适 时地采取措施,才不会对社会福利造成负面的影响 D.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的恶化,必然会危及资本的安全, 因此必须在资本与生态环境之间取得边际产出上的平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龙盖寺的品茗盛会 吕啸天 竟陵城西湖之滨有一座千年古刹龙盖寺,住持智积大师擅制葱油饼,寺中僧人每 日必食,竟陵葱油饼由此成为当地的美食。智积大师更擅长的是煮茶品茗,每有 髙僧来访,智积大师就会取来珍藏的茶中珍品,用化开的积雪之水烹煮,端坐于 禅房之中品茗论禅。竟陵城中的达官贵人对此很是神往,把能与智积大师围炉品 茗视为人生一大幸事 竟陵城北天井山北峰有一棵珍稀的山茶树,长在悬崖上,要采摘非常艰险。曾有 当地茶农腰绑绳索前去采茶,但是脚下的万丈悬崖让其不得不放弃。也有茶农甚
全球各国国力的此消彼长背后还存在着诸多复杂的因素,但具体到生态环境保护 的投入上,假如不能踩准节奏,过早地采取措施,其对社会福利造成的负面影响 将不亚于生态环境破坏本身。其中最简单的理由便是,必须在资本与生态环境之 间取得边际产出上的平衡,否则,资本也会因为过快过大的贬值而失去安全感。 (节选自《经济新常态的环境要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只有从根本上摆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条件, 促进资本以及人均资本的大发展。 B.对经济发展采取的一些短期刺激性措施,譬如计划经济或者短缺型经济,是 扭曲资源配置的做法,无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C.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生态文明建设已受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也 必将处在仅次于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 D.虽然北欧和西欧在环保上的发展领先于美国,但在取得可观成果的同时,也 付出了将大量社会资源投入的代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经济新常态要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其中要求之一是从原先的“资源环境软 约束”变为“资源环境硬约束”。 B.即使在经济新常态下,资源环境部门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也根本不可能迅速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无法根治雾霾。 C.中国经济陷入“低水平的均衡”之中,无法实现人均意义上的跨越,是过早 高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部门的结果。 D.应对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加州也并不是在短期内就做出反应,而是逐步 出台一些环境管制法规,这体现了美国在环保上的稳扎稳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经济新常态要维护资本的收益和安全,所以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 提高到优先于资本要素的地步是不可取的。 B.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市场主体自发地来推动低碳发展、保护环境,是美 国反超欧洲取得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事物的主导权的前提。 C.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必然会产生额外的成本和代价,只有踩准节奏,稳妥适 时地采取措施,才不会对社会福利造成负面的影响。 D.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的恶化,必然会危及资本的安全, 因此必须在资本与生态环境之间取得边际产出上的平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龙盖寺的品茗盛会 吕啸天 竟陵城西湖之滨有一座千年古刹龙盖寺,住持智积大师擅制葱油饼,寺中僧人每 日必食,竟陵葱油饼由此成为当地的美食。智积大师更擅长的是煮茶品茗,每有 高僧来访,智积大师就会取来珍藏的茶中珍品,用化开的积雪之水烹煮,端坐于 禅房之中品茗论禅。竟陵城中的达官贵人对此很是神往,把能与智积大师围炉品 茗视为人生一大幸事。 竟陵城北天井山北峰有一棵珍稀的山茶树,长在悬崖上,要采摘非常艰险。曾有 当地茶农腰绑绳索前去采茶,但是脚下的万丈悬崖让其不得不放弃。也有茶农甚
至专门驯养了一只猴子,临到采茶时节,来到山上,猴子面对那万丈悬崖也吓得 落荒而逃。 清明前的一天,智积大师给大弟子广教留下音讯后,径自朝天井山北峰而去。 “师傅冒着巨大的艰险前去采茶,这该如何是好?”广教大惊失色,召集众弟子 商议对策。但是面对师傅做岀的如此决策,众人也无计可施,只有暗暗祈求佛祖 保佑。 半个月后,衣衫褴褛的智积大师回到了寺里,大笑宣布:“采到了山茶。”那高 兴万分的样子就像得到了世间的珍宝。智积大师说完给大家展示了放在陶罐里的 点儿茶叶:叶片厚实鲜艳,通体金黄,外形细嫩而卷曲,芽肥壮匀齐,香郁的 茶香扑鼻而来。 “师傅,你何苦冒着生命危险去采摘这点儿茶叶?”广教忍着热泪,半是责怪半 是不解地问道。 智积大师又是一笑,道:“在老衲眼中,禅事与茶事都是天下第一大事。能采到 如此珍稀的茶叶,真是令人高兴。”至于他是如何千方百计在悬崖采到茶叶的, 他闭口不谈,众人也不敢细问。 竟陵城南富豪钱万有,也喜品茗。得知智积大师冒着生命危险采到珍稀山茶的消 息,派管家前来,愿出百两银子来购买这点儿茶叶。智积大师一口回绝,笑道: “在老衲眼中,再多的银子也换不来品茗的乐趣,别拿银子败了品茗的兴致。” 百两银子买不到一点儿茶叶,让珍稀山茶叶名声大振。竟陵城中人在猜测智积大 师将会如何处置这些珍稀山茶叶的时候,智积大师在寺中贴出了一张告示:中秋 节当天将在寺里举行品茗盛会 中秋节当晚,皓月当空,众人云集在龙盖寺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中央,智积大师沐 浴更衣、净手焚香之后走上广场中央的品茗台上,令人从藏在地窖里的一个黑色 陶罐中取出三块泉水结成的冰块放在铜炉里,化开之后再用文火煮开,然后再从 陶罐之中取出珍稀山茶叶放进紫砂壶中,冰泉化茗,奇香四溢,聚集在广场中的 人们不由连声称赞:好茶!好茶! “老衲采下珍稀山茶叶,不敢独享,邀请众人前来闻香品茗。”智积大师朗声道, “老衲穷尽二十余年的时光研究茶道,品茗的精髓就在一个‘品’字。今日举行 品茗盛会,一杯为量,老衲只沏茶一杯,能说出茶中智事、乐事、趣事、妙事者, 最有资格品用 智积大师话音刚落,人群中走出一位富态的中年男子,迫不及待地说:“在下正 是竟陵城南富豪钱万有,商贾之余最喜品茗。曾经为求茶中极品白毛猴,花费过 三百两银子。不知这算不算趣事妙事?” 智积大师尚未答话,人群中走出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男人,只见他朗声道:“在 下左正南,湖州人氏。本来生在富裕之家,最喜品茗。只因生不逢时,家中遭遇 灭顶之灾,左某沦为乞丐,纵是如此,还以品茗为乐。竟陵城每有茶事,左某必 赶去观摩。年前得知竟陵城南富豪钱府花重金购买了名茶白毛猴,左某不顾身份 赶去只想讨一杯香茗。” 人群中有人就问钱万有:“如此名贵之茶,钱老板一定不舍得吧?”钱万有闻言 脸红耳赤,无言以对。当日他得知有一乞丐上门乞讨,不求一饭,只为一杯香茗, 很是生气,叫仆人连骂带赶把左正南轰走。 行乞亦不忘茶事,左施主奇志可嘉。”智积大师哈哈一笑,令人弹琴,再请左 正南来台前品茗
至专门驯养了一只猴子,临到采茶时节,来到山上,猴子面对那万丈悬崖也吓得 落荒而逃。 清明前的一天,智积大师给大弟子广教留下音讯后,径自朝天井山北峰而去。 “师傅冒着巨大的艰险前去采茶,这该如何是好?”广教大惊失色,召集众弟子 商议对策。但是面对师傅做出的如此决策,众人也无计可施,只有暗暗祈求佛祖 保佑。 半个月后,衣衫褴褛的智积大师回到了寺里,大笑宣布:“采到了山茶。”那高 兴万分的样子就像得到了世间的珍宝。智积大师说完给大家展示了放在陶罐里的 一点儿茶叶:叶片厚实鲜艳,通体金黄,外形细嫩而卷曲,芽肥壮匀齐,香郁的 茶香扑鼻而来。 “师傅,你何苦冒着生命危险去采摘这点儿茶叶?”广教忍着热泪,半是责怪半 是不解地问道。 智积大师又是一笑,道:“在老衲眼中,禅事与茶事都是天下第一大事。能采到 如此珍稀的茶叶,真是令人高兴。”至于他是如何千方百计在悬崖采到茶叶的, 他闭口不谈,众人也不敢细问。 竟陵城南富豪钱万有,也喜品茗。得知智积大师冒着生命危险采到珍稀山茶的消 息,派管家前来,愿出百两银子来购买这点儿茶叶。智积大师一口回绝,笑道: “在老衲眼中,再多的银子也换不来品茗的乐趣,别拿银子败了品茗的兴致。” 百两银子买不到一点儿茶叶,让珍稀山茶叶名声大振。竟陵城中人在猜测智积大 师将会如何处置这些珍稀山茶叶的时候,智积大师在寺中贴出了一张告示:中秋 节当天将在寺里举行品茗盛会。 中秋节当晚,皓月当空,众人云集在龙盖寺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中央,智积大师沐 浴更衣、净手焚香之后走上广场中央的品茗台上,令人从藏在地窖里的一个黑色 陶罐中取出三块泉水结成的冰块放在铜炉里,化开之后再用文火煮开,然后再从 陶罐之中取出珍稀山茶叶放进紫砂壶中,冰泉化茗,奇香四溢,聚集在广场中的 人们不由连声称赞:好茶!好茶! “老衲采下珍稀山茶叶,不敢独享,邀请众人前来闻香品茗。”智积大师朗声道, “老衲穷尽二十余年的时光研究茶道,品茗的精髓就在一个‘品’字。今日举行 品茗盛会,一杯为量,老衲只沏茶一杯,能说出茶中智事、乐事、趣事、妙事者, 最有资格品用。” 智积大师话音刚落,人群中走出一位富态的中年男子,迫不及待地说:“在下正 是竟陵城南富豪钱万有,商贾之余最喜品茗。曾经为求茶中极品白毛猴,花费过 三百两银子。不知这算不算趣事妙事?” 智积大师尚未答话,人群中走出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男人,只见他朗声道:“在 下左正南,湖州人氏。本来生在富裕之家,最喜品茗。只因生不逢时,家中遭遇 灭顶之灾,左某沦为乞丐,纵是如此,还以品茗为乐。竟陵城每有茶事,左某必 赶去观摩。年前得知竟陵城南富豪钱府花重金购买了名茶白毛猴,左某不顾身份 赶去只想讨一杯香茗。” 人群中有人就问钱万有:“如此名贵之茶,钱老板一定不舍得吧?”钱万有闻言 脸红耳赤,无言以对。当日他得知有一乞丐上门乞讨,不求一饭,只为一杯香茗, 很是生气,叫仆人连骂带赶把左正南轰走。 “行乞亦不忘茶事,左施主奇志可嘉。”智积大师哈哈一笑,令人弹琴,再请左 正南来台前品茗
左正南端起茶杯先闻香,再慢慢品味。一杯香茗勾起了他无尽的往事,不由得泪 流满面。许久他擦干眼泪,感慨道:“月下品茗,人生百年。杯茗万里路,壶中 乾坤大。品茗可怡情养性,可寄髙风雅韵,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杯香茗尽 藏清、寂、廉、俭、美、乐、静的要义。” 龙盖寺的品茗盛会成了竟陵城谈论了许久的话题。 又过一个月,这天的早上,智积大师正在做早课,左正南匆匆赶来,告诉他在西 郊一座小桥旁边发现了一名被遗弃的婴儿。智积大师就把婴儿带回寺中精心抚 养,并教他品茗之道 许多年后,这个婴儿成了名满天下的品茗宗师。 婴儿名叫陆羽。(选自《珠江时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在曲折的情节中,推进故事一步步地发展,从而塑造出 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B.文中对左正南的品茶细致描写,极写品茶之用心。因用心,故而才会道出品 茗的真谛,说尽茶之要义。 C.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娓娓道来,为我们 讲述了一个煮茶品茗的动人故事。 D.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如:用茶农和猴子的畏惧和智 积大师最终采到山茶,钱万有与左正南追求茶道的不同方式等对比 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智积大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5分) 答 文中结尾处提到,多年后,弃婴成了名满天下的品茗宗师陆羽。有人认为多 余,有人认为必须有,你觉得呢?(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启动、滑行,机头昂起,直插云霄。2017年5月5日下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飞机C919成功首飞。在 欢呼庆祝的人群中,87岁的程不时是特意来见证这一时刻的。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 机梦”穿越了47个春秋。作为运十飞机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则亲历了这一梦 想步履蹒跚的曲折历程,也因此透彻地理解这一梦想的现实意义。 程不时:外国人曾经说中国,你中国是一只鹰,但是你没有翅膀,你没有这种大 的民用机。 1951年,程不时从清华大学毕业,从事了他的航天事业。后来,他成为我国第 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总体设计师。之后,我国的“初教6”和“强5”等机 种,也是在程不时担任总体设计师时完成研制与定型工作的。 1970年8月,国家先后从各地调集了300多名航空技术人员齐聚上海,开始研 制运十大飞机,当时只有41岁的程不时担任副总设计师
左正南端起茶杯先闻香,再慢慢品味。一杯香茗勾起了他无尽的往事,不由得泪 流满面。许久他擦干眼泪,感慨道:“月下品茗,人生百年。杯茗万里路,壶中 乾坤大。品茗可怡情养性,可寄高风雅韵,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杯香茗尽 藏清、寂、廉、俭、美、乐、静的要义。” 龙盖寺的品茗盛会成了竟陵城谈论了许久的话题。 又过一个月,这天的早上,智积大师正在做早课,左正南匆匆赶来,告诉他在西 郊一座小桥旁边发现了一名被遗弃的婴儿。智积大师就把婴儿带回寺中精心抚 养,并教他品茗之道。 许多年后,这个婴儿成了名满天下的品茗宗师。 婴儿名叫陆羽。(选自《珠江时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在曲折的情节中,推进故事一步步地发展,从而塑造出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B.文中对左正南的品茶细致描写,极写品茶之用心。因用心,故而才会道出品 茗的真谛,说尽茶之要义。 C.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娓娓道来,为我们 讲述了一个煮茶品茗的动人故事。 D.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如:用茶农和猴子的畏惧和智 积大师最终采到山茶,钱万有与左正南追求茶道的不同方式等对比。 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智积大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结尾处提到,多年后,弃婴成了名满天下的品茗宗师陆羽。有人认为多 余,有人认为必须有,你觉得呢?(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启动、滑行,机头昂起,直插云霄。2017 年 5 月 5 日下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飞机 C919 成功首飞。在 欢呼庆祝的人群中,87 岁的程不时是特意来见证这一时刻的。 从 1970 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 C919 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 机梦”穿越了 47 个春秋。作为运十飞机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则亲历了这一梦 想步履蹒跚的曲折历程,也因此透彻地理解这一梦想的现实意义。 程不时:外国人曾经说中国,你中国是一只鹰,但是你没有翅膀,你没有这种大 的民用机。 1951 年,程不时从清华大学毕业,从事了他的航天事业。后来,他成为我国第 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 1 的总体设计师。之后,我国的“初教 6”和“强 5”等机 种,也是在程不时担任总体设计师时完成研制与定型工作的。 1970 年 8 月,国家先后从各地调集了 300 多名航空技术人员齐聚上海,开始研 制运十大飞机,当时只有 41 岁的程不时担任副总设计师
在运十之前,中国设计的只是10吨量级乘坐一两个人的小型飞机,而运十设定 的技术指标是最大起飞重量110吨,载人100到120名。摆在程不时和研发团队 面前的,不仅有技术难点,还有现代企业管理上的盲区 当时,甚至连正式办公的地方都没有的艰苦环境中,程不时他们完成了一项又 项的技术革新。 1980年9月26日,经过十年的研制,运十开始了首次试飞 数据记录,运十起飞重量110吨,最大速度超过0.8马赫,实用升限12000米, 最大航程超过8000千米。从1980年9月的首次试飞,到1984年,运十一共飞 行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先后到达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 昆明等国内主要城市,同时运十还是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飞机,并往返七次向 拉萨运送救灾物资。虽然在飞行中,运十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但在七次飞抵拉萨 这个短暂的辉煌之后,运十的试飞因缺乏后续资金戛然而止了。 程不时:当时有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条就是中国哪怕是简陋的条件,可以慢慢丰 富起来,另外一条思路,是中国发展航空必须要有拐杖,拐杖指要外国人来辅佐, 没有拐杖不行,这就是他们的话。 2007年3月,中国重启大飞机项目,并在第二年成立专门的商业飞机设计公司, 程不时担任专家组成员,与大飞机之缘得以重续。47年,改变了程不时的容颜, 但没改变他那份航空报国的情怀。 程不时:这是很大的历史转折,它不是一架飞机的试飞的问题,而是民族转了 个大弯以后,回到康庄大道上来,继续向前走将是一大片新的形势。 材料二 中国商飞美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叶伟在洛杉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 说,C9l9机身线条流畅,机体从设计、计算、试验、制造等均为中国自主进行。 飞机设计研制中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如超临界机翼、新材料应用等。叶伟指出, 有人说,这款大飞机中国主要是造了个壳子,这是一种误解。总体集成正是大飞 机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作为航空制造业的一大难点,集成技术的突破正是中国 航空制造业取得巨大进步的标志 C919也堪称全球合作的典范。其发动机、航电、飞控系统等来自多个欧美合资 或独资公司,供应商包括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等,可谓遍布全球。 叶伟说,“从这一角度看,为各国供应商创造价值、为全球人民创造福祉的C919, 正承载着全世界的骄傲和希望。”(摘自南方网《C919中国只“造了个壳子” 中国商飞这样回应》2017年5月6日) 材料三 新华社5月8日新媒体专电据统计,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中国国 产大飞机C919客机成功首次试飞后,截至目前,其市场订单已达到570架。根 据预测,未来20年仅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就需要干线客机5952架,价值近9000 亿元,C919大型客机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7.下列针对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运十到C919,中国自主研制民用大飞机的梦想和行动一直没有中断过 经几代人努力,终获成功。 B.程不时大学毕业后就从事航天事业,担任过多种机型的设计师。能于耄耋之 年见证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飞,意义重大 C.运十一共飞行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圆满完成试飞,但因缺乏 后续资金,最终运十下马,没有投入量产
在运十之前,中国设计的只是 10 吨量级乘坐一两个人的小型飞机,而运十设定 的技术指标是最大起飞重量 110 吨,载人 100 到 120 名。摆在程不时和研发团队 面前的,不仅有技术难点,还有现代企业管理上的盲区。 当时,甚至连正式办公的地方都没有的艰苦环境中,程不时他们完成了一项又一 项的技术革新。 1980 年 9 月 26 日,经过十年的研制,运十开始了首次试飞。 数据记录,运十起飞重量 110 吨,最大速度超过 0.8 马赫,实用升限 12000 米, 最大航程超过 8000 千米。从 1980 年 9 月的首次试飞,到 1984 年,运十一共飞 行 130 多个起落、170 多个飞行小时,先后到达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 昆明等国内主要城市,同时运十还是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飞机,并往返七次向 拉萨运送救灾物资。虽然在飞行中,运十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但在七次飞抵拉萨 这个短暂的辉煌之后,运十的试飞因缺乏后续资金戛然而止了。 程不时:当时有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条就是中国哪怕是简陋的条件,可以慢慢丰 富起来,另外一条思路,是中国发展航空必须要有拐杖,拐杖指要外国人来辅佐, 没有拐杖不行,这就是他们的话。 2007 年 3 月,中国重启大飞机项目,并在第二年成立专门的商业飞机设计公司, 程不时担任专家组成员,与大飞机之缘得以重续。47 年,改变了程不时的容颜, 但没改变他那份航空报国的情怀。 程不时:这是很大的历史转折,它不是一架飞机的试飞的问题,而是民族转了一 个大弯以后,回到康庄大道上来,继续向前走将是一大片新的形势。 材料二 中国商飞美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叶伟在洛杉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 说,C919 机身线条流畅,机体从设计、计算、试验、制造等均为中国自主进行。 飞机设计研制中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如超临界机翼、新材料应用等。叶伟指出, 有人说,这款大飞机中国主要是造了个壳子,这是一种误解。总体集成正是大飞 机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作为航空制造业的一大难点,集成技术的突破正是中国 航空制造业取得巨大进步的标志。 C919 也堪称全球合作的典范。其发动机、航电、飞控系统等来自多个欧美合资 或独资公司,供应商包括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等,可谓遍布全球。 叶伟说,“从这一角度看,为各国供应商创造价值、为全球人民创造福祉的 C919, 正承载着全世界的骄傲和希望。”(摘自南方网《C919 中国只“造了个壳子”? 中国商飞这样回应》2017 年 5 月 6 日) 材料三 新华社 5 月 8 日新媒体专电 据统计,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中国国 产大飞机 C919 客机成功首次试飞后,截至目前,其市场订单已达到 570 架。根 据预测,未来 20 年仅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就需要干线客机 5952 架,价值近 9000 亿元,C919 大型客机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7. 下列针对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运十到 C 919,中国自主研制民用大飞机的梦想和行动一直没有中断过, 经几代人努力,终获成功。 B.程不时大学毕业后就从事航天事业,担任过多种机型的设计师。能于耄耋之 年见证了国产大飞机 C 919 的首飞,意义重大。 C.运十一共飞行 130 多个起落、170 多个飞行小时。圆满完成试飞,但因缺乏 后续资金,最终运十下马,没有投入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