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敌我态势 中日双方的兵力部署: 1940年秋,日本第一军对华北局势进行了周密的研究,做出了如下判断:“中共军 进行了百团大战以后,因几次受到日军的讨伐,战斗力恢复很慢;另外山西军仍然无 意与中央军合作,战斗力也低。”“扰乱治安的主要力量,仍然是蟠踞在中条山中 的卫立煌军,”它“牵制着日本军三个师团,首先将其消灭,日军即可自由行 动。”“决定自昭和15年秋扫灭这一敌人,把对敌警备线向黄河线推进,以便完善山 西省内的治安。”【3】当第一军把这个计划报告给华北方面军时,华北方面军也完全 同意,并请求中央派遣军给予增加兵力。可是,到1941年2月,日本大本营陆军部主管 提议乘德国对苏作战之机,占领马来及荷印,于是发生了一月有余的争论,从而推迟 了进攻中条山的时间
二、战前敌我态势 中日双方的兵力部署: 1940年秋,日本第一军对华北局势进行了周密的研究,做出了如下判断:“中共军 进行了百团大战以后,因几次受到日军的讨伐,战斗力恢复很慢;另外山西军仍然无 意与中央军合 作,战斗力也低。”“扰乱治安的主要力量, 仍然是蟠踞在中条山中 的卫立煌军,”它“牵制着日本军三个师团,首先将其消灭,日军即可自由行 动。”“决定自昭和15年秋扫灭这一 敌人,把对敌警备线向黄河线推进,以便完善山 西省内的治安。”【3】当第一军把这个计划报告给华北方面军时,华北方面军也完全 同意,并请求中央派遣军给予增加兵力。可是,到1941年2月,日本大本营陆军部主管 提议乘德国对苏作战之机,占领马来及荷印,于是发生了一月有余的争论,从而推迟 了进攻中条山的时间
二、战前敌我态势 1941年3月底,日本军部最后放弃了2月份以来一直酝酿的对马来和荷印使用武 力的计划,“决定专心致力于中国事变。”【4】“华北方面军”照此决定,立 即再次策划向中条山发动攻势,试图一举消灭国民党政府在华北时主力,借助实 行“确保华北”的国策。4月,日军开始向中条山集结兵力。除原在该山周围地区 之4个师团1个旅团外,由山西北部、河北、山东及武汉等地区,抽调2个师团及3 个独立旅团,增援该区。此外,还将陆军在华航空部队第3飞行集团主力第1、第3 两飞行团向运城、新乡两基地集中,拟支援此次作战。至4月末,中条山附近地 区日军第一军之兵力配置如下: 中条山西方一运城、喜闻、绛县一带:第36、第37、第41师团;第9、第16独立 混成旅团 中条山北方一阳城附近:第33师团(由武汉地区调来)第4独立旅团一部 中条山东方一沁阳、博爱地区:第21师团(由苏北地区调来)第35师团
二、战前敌我态势 1941年3月底,日本军部最后放弃了2月份以来一直酝酿的对马来和荷印使用武 力的计划 ,“决定专心致力于中国事变。”【4】“华北方面军”照此决定,立 即再次策划向中条山发动攻势,试图一举消灭国民党政府在华北时主力,借助实 行“确保华北”的国策。4月,日军开始向中条山集结兵力。除原在该山周围地区 之4个师团1个旅团外,由山西北部、河北、山东及武汉等地区,抽调2个师团及3 个独立旅团,增援该区。此外,还将陆军在华航空部队第3飞行集团主力第1、第3 两 飞行团向运城、新乡两基地集中,拟支援此次作战。至4月末,中条山附近地 区日军第一军之兵力配置如下: 中条山西方——运城、喜闻、绛县一带:第36、第37、第41师团;第9、第16独立 混成旅团 中条山北方——阳城附近:第33师团(由武汉地区调来)第4独立旅团一部 中条山东方——沁阳、博爱地区:第21师团(由苏北地区调来)第35师团
二、战前敌我态势 日军称此次会战为“中原会战”,其会战指导方针为:“以彻底击灭张马、垣曲 之线以西中国军,并予该线以东中国军一大打击之目的,以第1军主力在中条山西北侧 由左向右并列第41师团,第9独立旅团、第36师团、第37师团、第16独立旅团,分由 桑池至张店间多处突破,直趋垣曲亘其以西之黄河北岸,先分断中国军,然后扫荡击 灭。另以第33师团,由阳城向南方攻击;第35师团,第21师团,分由沁阳、温县向邵 源方向攻击;协同军主力灭击中国军。第3飞行团支援此次会战。”【5】 *与日军在中条山地区积极部署的同时,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保守要地, 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的指导要领,确定了“加强中条山及潼洛工事,积 极训练”的战略原则。有鉴于此,4月中旬,参谋总长何应钦到一战区巡视。时任第一 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因拒绝反共摩擦,受胡宗南等人排挤,不见谅于落介五,于1941 年春到重庆述职后,被软禁在峨嵋山未归。 4月18日、20日,在洛阳的第一战区长官部,何应钦连续两次主持召开了由第一、 第二、第五战区军以上长官参加的军事会议。 根据各方提供的情报,何应钦判断:“晋南之敌,似将逐次夺取我中条山各据点, 企图彻底肃清黄河北岸之我军,然后与豫东之敌相呼应,进取洛阳、潼关,以威胁我 五战区之侧背,或西向进窥西安。”指示:“为确保中条山,第一步,应相机各以一 部由北向南(93军),由东向西(27军),与我中条山阵地右翼各部,合力攻取高平、 晋城、阳城、沁水间地区,以恢复廿九年四月前之态势。第二步,与晋西军及第二、 第八战区协力,包围晋南三角地带之敌,而歼灭之。最低限度,亦须能确保中条山。 【6】
二、战前敌我态势 日军称此次会战为 “中原会战”, 其会战指导方针为 :“以彻底击灭张马、垣曲 之线 以西中国军,并予该线以东中国军一大打击之目的,以第1军主力在中条山西北侧, 由 左向右并列第41师团,第9独立旅团、第36师团、第37师团、第16独立旅团,分由 桑 池至张店间多处突破,直趋垣曲亘其以西之黄河北岸,先分断中国军,然后扫荡击 灭。另以第33师团,由阳城向南方攻击;第35师团,第21师团,分由沁阳、温县向邵 源方向攻击;协同军主力灭击中国军。第3飞行团支援此次会战。”【5】 与日军在中条山地区积极部署的同时,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保守要地, 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的指导要领,确定了“加强中条山及潼洛工事,积 极训练”的战略原则。有鉴于此,4月中旬,参谋总长何应钦到一战区巡视。时任第一 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因拒绝反共摩擦,受胡宗南等人排挤,不见谅于蒋介石,于1941 年春到重庆述职后,被软禁在峨嵋山未归。 4月18日、20日,在洛阳的第一战区长官部,何应钦连续两次主持召开了由第一、 第二、第五战区军以上长官参加的军事会议。 根据各方提供的情报,何应钦判断:“晋南之敌,似将逐次夺取我中条山各据点, 企图彻底肃清黄河北岸之我军,然后与豫东之敌相呼应,进取洛阳、潼关,以威胁我 五战区之侧背,或西向进窥西安。”指示:“为确保中条山,第一步,应相机各以一 部由北向南(93军),由东向西(27军),与我中条山阵地右翼各部,合力攻取高平、 晋城、阳城、沁水间地区,以恢复廿九年四月前之态势。第二步,与晋西军及第二、 第八战区协力,包围晋南三角地带之敌,而歼灭之。最低限度,亦须能确保中条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