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防治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一)通过压低害虫基数来控制种群发生数量 (二)通过影响害虫的繁殖控制其种群数量 (三)通过影响害虫天敌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四)通过影响作物长势减轻作物受害程度 (五)直接影响害虫的种群数量
二、农业防治的优缺点 (一)农业防治的优点 >符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的要求。 通过农业耕作栽培技术,有可能在控制田间生物群落,调节益虫害虫 的种群数量与避开作物危险性的生育期等方面起作用.可以消灭或压低害虫 的虫源,恶化害虫的生活环境,甚至达到根治。 >符合“经济、安全、有效、简易”的原则。 农业防治法不需要为防治害虫增加额外的人力、物力负担;可以避免 因大量长期施用化学农药所产生的害虫的抗药性、环境污染以及杀伤有益 昆虫的不良影响,并且能和其它防治方法协调应用。 >持续效果长,增产效益大,符合综合防治充分发挥自然因子 控制作用的策略原则。 农业防治的有效措施一旦为群众所接受,往往比较容易贯彻推行,因 此防治规模也应可能较大。加之措施多样化,能从多方面抑制害虫,而且 效果随着措施的连年实施而积累,具有相对稳定的持久的特点
(二)农业防治的局限性 ●农业防治某些措施有时与丰产栽培技术是矛盾。 农业防治措施的设计和农业技术的采用,首先 应服从丰产的要求,不能单纯从害虫防治考虑, ·一个地区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往往是在长期的 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如果加以改变,必须全面 考虑,权衡利弊,估计后效,因地制宜推广。 同 时,农业防治的作用常常表现缓慢,这就需要作好 宣传工作,否则群众不易接受。 ●农业防治采用的具体措施,往往地域性、季节性较 强,收效较慢,且有些情况下仅起辅助作用,,不如 化学防治见效快,当害虫大量发生严重危害时,不 能及时解决问题
三、农业防治措施 ●耕作制度的改进和利用 深翻改土与害虫防治 ●改变害虫的生活环境条件 ● 整地、施肥等有关措施的运用 ●科学播种 ● 加强田间管理 植物抗虫性的利用及抗虫品种的选育
1.合理的作物布局。 2.合理的轮作 )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抗虫能力 2)对食性专一或比较单纯的害虫可恶化其营养 条件,抑制其发生数量; 3)由于作物种类的变换,及耕作栽培技术的相 应变化,改变了田间环境条件,使其不利于某些害 虫的发生。 3.合理间作套种 4.耕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