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09语文预测试题(二十二) 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斡旋wo游弋yi 蜚声文坛fei 物阜民丰f B.体恤x 龃龉j 焚膏继晷gui 前倨后恭j C.口讷na 莞尔wdn 孑然一身je 余勇可贾g D.坍塌tan 悭吝qian悄然无声qio 箪食壶浆s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把汉语修辞方式融入花鸟画创作中的实例不胜梅举,屡屡被众多画家广泛使用。 B.面对浩如烟海的有字书,尽管我们浩首穷经、读破万卷,也只能涉猎沧海一粟。 C.晚清时期,随着诸多脍炙人口的反满革命文章的流播,不几年,革命论胜行于中国。 D.普京来自底层,其亲属中没有政治上的显赫者,也没有在其他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社会生活好比一本大书,需要慢慢地去品读,才能读懂其中蕴含的道理,才能从中获 得人生真谛。 B.要把爱心转化成行动,我们需要看问题,找办法,察效果,虽然错综复杂的事态总在 阻挠这三步的实施。 C.毛泽东诗词是独具风神的艺术品,更是中国现代史上吐纳风云、评说春秋、飞扬情志 的文化现象。 D.李零在其新作中指出,孔子是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与虎谋皮、拼命劝他们 改邪归正的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 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 B.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个孤立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是始终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网络中。 C.尽管西方节日对中国近代节日的多样化产生了影响,但中国近代节日的民族特性并没消 失,其内容、样式基本保留 D.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血,自己对 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B) 月色,看上去清冷。我觉得,这是因为月亮的脾性爱洁净。一弯月牙挂在天边,一轮满月升 在中天,真像①,②,新洗过的玉盘,③,④,令人观之醒神益智,清 心寡欲。 ①新拭过的宝镜 ②新磨过的银镰 ③清光四溢④纤尘不染 B.①新磨过的银镶 ②新拭过的宝镜 ③纤尘不染④清光四溢 C.①新磨过的银镰 ②新拭过的宝镜 ③清光四溢④纤尘不染 D.①新拭过的宝镜②新磨过的银镰 ③纤尘不染④清光四溢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生生不息的物质循环中,细菌以特有的新陈代谢形式,实现了化简单为神奇的目的, 给人类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5年前,一种来自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中的黑霉菌,被纽约耶希瓦大学阿罗图·卡萨德 瓦利和同事列为研究对象。现在,他们发现这种黑霉菌除能分解面包、木头、石块等许多物 质外,还能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将辐射能转化为可供动植物吸收的有机物。尤其是外界辐 射越强时,黑霉菌的新陈代谢越快,繁衍越好。在辐射强度高出正常值500倍的切尔诺贝利 反应堆内,黑霉菌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卡萨德瓦利测试黑霉菌分子在辐射前后的电子自旋
备考 2009 语文预测试题(二十二) 总分:150 分 时量:150 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斡旋 wò 游弋 yì 蜚声文坛 fěi 物阜民丰 fù B.体恤 xù 龃龉 jǔ 焚膏继晷 guǐ 前倨后恭 jū C. 口讷 nà 莞尔 wǎn 孑然一身 jié 余勇可贾 gǔ D. 坍塌 tān 悭吝 qiān 悄然无声 qiǎo 箪食壶浆 s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把汉语修辞方式融入花鸟画创作中的实例不胜梅举,屡屡被众多画家广泛使用。 B.面对浩如烟海的有字书,尽管我们浩首穷经、读破万卷,也只能涉猎沧海一粟。 C.晚清时期,随着诸多脍炙人口的反满革命文章的流播,不几年,革命论胜行于中国。 D.普京来自底层,其亲属中没有政治上的显赫者,也没有在其他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社会生活好比一本大书,需要慢慢地去品读,才能读懂其中蕴含的道理,才能从中获 得人生真谛。 B.要把爱心转化成行动,我们需要看问题,找办法,察效果,虽然错综复杂的事态总在 阻挠这三步的实施。 C.毛泽东诗词是独具风神的艺术品,更是中国现代史上吐纳风云、评说春秋、飞扬情志 的文化现象。 D.李零在其新作中指出,孔子是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与虎谋皮、拼命劝他们 改邪归正的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 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 B.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个孤立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是始终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网络中。 C.尽管西方节日对中国近代节日的多样化产生了影响,但中国近代节日的民族特性并没消 失,其内容、样式基本保留。 D.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血,自己对 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B) 月色,看上去清冷。我觉得,这是因为月亮的脾性爱洁净。一弯月牙挂在天边,一轮满月升 在中天,真像 ① , ② ,新洗过的玉盘, ③ , ④ ,令人观之醒神益智,清 心寡欲。 A.①新拭过的宝镜 ②新磨过的银镰 ③清光四溢 ④纤尘不染 B.①新磨过的银镰 ②新拭过的宝镜 ③纤尘不染 ④清光四溢 C.①新磨过的银镰 ②新拭过的宝镜 ③清光四溢 ④纤尘不染 D.①新拭过的宝镜②新磨过的银镰 ③纤尘不染 ④清光四溢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在生生不息的物质循环中,细菌以特有的新陈代谢形式,实现了化简单为神奇的目的, 给人类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5 年前,一种来自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中的黑霉菌,被纽约耶希瓦大学阿罗图·卡萨德 瓦利和同事列为研究对象。现在,他们发现这种黑霉菌除能分解面包、木头、石块等许多物 质外,还能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将辐射能转化为可供动植物吸收的有机物。尤其是外界辐 射越强时,黑霉菌的新陈代谢越快,繁衍越好。在辐射强度高出正常值 500 倍的切尔诺贝利 反应堆内,黑霉菌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卡萨德瓦利测试黑霉菌分子在辐射前后的电子自旋
时,揭示放射性辐射改变了黑霉菌的分子结构,使黑霉菌在新陈代谢中,具有分解木头石块 转化离子射线,将辐射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本领。黑霉菌将放射能转化为生物能等功能 备受航天科学家的关注。因为人在太空,无时不在高能粒子、宇宙射线密集轰击下,黑霉菌 可以将充斥在周围环境中的强辐射,转化为所需要的电能、生物能,从而使宇宙探索工作, 走上开源节流之路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布鲁斯·洛根和同事日前也宣布,他们电击以醋酸废水溶液 为食的细菌时,发现这些细菌具有神奇功能:快速分解醋酸,释放电子和质子,最终产生了 高达0.3伏特的电压。这标志着在电解水时加入这些细菌,不仅使制取氧和氢的效率大大提 高,还将节约9/10的电能。因为细菌承担了大部分工作,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亚原子微粒, 而电的作用,仅是将亚原子微粒聚合成氢气,从液体中冒出来 研究证实,这些神奇的细菌,几乎能将任何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转化为零排放的氢 燃料,从而变废为宝,生产出价格低廉、清洁环保的氢燃料,以替代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汽 油燃料。 甲烷是能使全球变暖的重要的温室气体,而地球上的甲烷,多由产甲烷细菌制造。产甲 烷细菌广泛存在于海底、沼泽地和动物消化系统中,数量以海底为最。产甲烷细菌以从海底 火山口中冒出的二氧化碳、氮和氢为生,代谢物是甲烷。据初步测算,海底微生物制造的甲 烷,比煤、天然气和石油的总储量还高得多。所以,科学家称它们是有望取代石油的新能源。 不过,这些气体如果不受控制地释放,大气中的甲烷将以3亿吨/年的数量骤增,那将和大 气中全部笼罩着二氧化碳一样恐怖。好在科学家又在土壤、耕地、海底泥火山口发现大量吞 噬甲烷的细菌。深海底微生物制造的甲烷,会形成气泡上升到较浅海域,供生息在那里的食 甲烷细菌消耗。而且,海底制造甲烷细菌的数量和海水中的食甲烷细菌的数量大体相」 不过,这触发了一些科学家的灵感,他们提出多多培育食甲烷的细菌,让它们在新陈代 谢中消耗大量甲烷,以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温室效应,绐地球降温的目的 《百科知识》2008年第1期,作者黄德揆,有删改。) 6.下列关于“黑霉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黑霉菌能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分解物质将辐射能转化为可供动植物吸收的有机物。 B.放射性辐射强度越高,黑霉菌新陈代谢就越快,繁衍也就越好,分解物质越多 C.放射性辐射能改变黑霉菌的分子结构而使其具有将放射能转化为生物能的本领 D.黑霉菌将强辐射转化为电能、生物能,而使宇宙探索工作走上了开源节流之路。 7.依据原文,不属于“实现了化简单为神奇的目的”的一项是() A黑霉菌在新陈代谢中能分解木头石块,转化离子射线,将辐射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 B.食醋酸废水溶液的细菌几乎能将任何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转化为零排放的氢燃料 C.以海底二氧化碳、氮和氢为生的细菌代谢出来的甲烷,是有可能取代石油的新能源 D.食甲烷细菌可以消耗由深海底微生物制造,然后形成气泡,上升到较浅海域的甲烷。 8.依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细菌遭电击时能分解醋酸,释放电子和质子并产生电压,并将节约9/10的电能 B.在电解水时加入以醋酸废水溶液为食的细菌可提高制取氧和氢的效率并节约电能。 C.价格低廉清洁环保的氢燃料由细菌以新陈代谢的形式在降解有机物质过程中产生 D.甲烷多由产甲烷细菌制造,它在全球变暖方面所起的作用,和二氧化碳不相上下。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黑霉菌能将放射能转化为电能,而且辐射越强繁衍越好,如果让宇宙飞船携带黑霉菌,则 可使飞船具有永不枯竭的动力源。 B.电击以醋酸废水溶液为食的细菌能产生高达0.3伏特的电压,因为这些细菌具有抗电压 性,能快速分解醋酸释放电子和质子 C.多培育食甲烷细菌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那么培育更多的食甲烷的细菌后,则可利用 海底微生物制造的甲烷来取代石油。 D.海底制造甲烷细菌的数量和海水中的食甲烷细菌的数量大体相当,所以大量甲烷才没有 向海面喷发而形成灾难性温室效应 、文言文阅读(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10一14题。 与于襄阳书
时,揭示放射性辐射改变了黑霉菌的分子结构,使黑霉菌在新陈代谢中,具有分解木头石块, 转化离子射线,将辐射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本领。黑霉菌将放射能转化为生物能等功能, 备受航天科学家的关注。因为人在太空,无时不在高能粒子、宇宙射线密集轰击下,黑霉菌 可以将充斥在周围环境中的强辐射,转化为所需要的电能、生物能,从而使宇宙探索工作, 走上开源节流之路。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布鲁斯·洛根和同事日前也宣布,他们电击以醋酸废水溶液 为食的细菌时,发现这些细菌具有神奇功能:快速分解醋酸,释放电子和质子,最终产生了 高达 0.3 伏特的电压。这标志着在电解水时加入这些细菌,不仅使制取氧和氢的效率大大提 高,还将节约 9/10 的电能。因为细菌承担了大部分工作,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亚原子微粒, 而电的作用,仅是将亚原子微粒聚合成氢气,从液体中冒出来。 研究证实,这些神奇的细菌,几乎能将任何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转化为零排放的氢 燃料,从而变废为宝,生产出价格低廉、清洁环保的氢燃料,以替代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汽 油燃料。 甲烷是能使全球变暖的重要的温室气体,而地球上的甲烷,多由产甲烷细菌制造。产甲 烷细菌广泛存在于海底、沼泽地和动物消化系统中,数量以海底为最。产甲烷细菌以从海底 火山口中冒出的二氧化碳、氮和氢为生,代谢物是甲烷。据初步测算,海底微生物制造的甲 烷,比煤、天然气和石油的总储量还高得多。所以,科学家称它们是有望取代石油的新能源。 不过,这些气体如果不受控制地释放,大气中的甲烷将以 3 亿吨/年的数量骤增,那将和大 气中全部笼罩着二氧化碳一样恐怖。好在科学家又在土壤、耕地、海底泥火山口发现大量吞 噬甲烷的细菌。深海底微生物制造的甲烷,会形成气泡上升到较浅海域,供生息在那里的食 甲烷细菌消耗。而且,海底制造甲烷细菌的数量和海水中的食甲烷细菌的数量大体相当。 不过,这触发了一些科学家的灵感,他们提出多多培育食甲烷的细菌,让它们在新陈代 谢中消耗大量甲烷,以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温室效应,给地球降温的目的。 (《百科知识》2008 年第 1 期,作者黄德揆,有删改。) 6.下列关于“黑霉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黑霉菌能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分解物质将辐射能转化为可供动植物吸收的有机物。 B.放射性辐射强度越高,黑霉菌新陈代谢就越快,繁衍也就越好,分解物质越多。 C.放射性辐射能改变黑霉菌的分子结构而使其具有将放射能转化为生物能的本领。 D.黑霉菌将强辐射转化为电能、生物能,而使宇宙探索工作走上了开源节流之路。 7.依据原文,不属于“实现了化简单为神奇的目的”的一项是( ) A 黑霉菌在新陈代谢中能分解木头石块,转化离子射线,将辐射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 B.食醋酸废水溶液的细菌几乎能将任何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转化为零排放的氢燃料。 C.以海底二氧化碳、氮和氢为生的细菌代谢出来的甲烷,是有可能取代石油的新能源。 D.食甲烷细菌可以消耗由深海底微生物制造,然后形成气泡,上升到较浅海域的甲烷。 8.依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细菌遭电击时能分解醋酸,释放电子和质子并产生电压,并将节约 9/10 的电能。 B.在电解水时加入以醋酸废水溶液为食的细菌可提高制取氧和氢的效率并节约电能。 C.价格低廉清洁环保的氢燃料由细菌以新陈代谢的形式在降解有机物质过程中产生。 D.甲烷多由产甲烷细菌制造,它在全球变暖方面所起的作用,和二氧化碳不相上下。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黑霉菌能将放射能转化为电能,而且辐射越强繁衍越好,如果让宇宙飞船携带黑霉菌,则 可使飞船具有永不枯竭的动力源。 B.电击以醋酸废水溶液为食的细菌能产生高达 0.3 伏特的电压,因为这些细菌具有抗电压 性,能快速分解醋酸释放电子和质子。 C.多培育食甲烷细菌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那么培育更多的食甲烷的细菌后,则可利用 海底微生物制造的甲烷来取代石油。 D.海底制造甲烷细菌的数量和海水中的食甲烷细菌的数量大体相当,所以大量甲烷才没有 向海面喷发而形成灾难性温室效应。 三、文言文阅读(21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9 分,简答题 3 分) 、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 10 一 14 题。 与于襄阳书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 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 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 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 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 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 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之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将志存乎立 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永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来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② 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日“吾志存乎立功,而事 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 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 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 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能垂休光 休:美好 B.未始不相须也 须:依赖 C.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负:仗恃 D.未尝干之 干:从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①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②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D.①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既表现了自己积极仕进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B.作者认为,读书人享有大名的原因,是有先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其引导者 C.作者认为,是下位之人恃才傲物、上位之人不肯屈尊下顾导致二者不能“相须"。 D.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人才,可是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那些一般的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 (2)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之于左右 (3)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 4.从文章内容来看,韩愈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o 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韩 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 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 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 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 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 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 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之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将志存乎立 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永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来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② 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日“吾志存乎立功,而事 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 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 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 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能垂休光 休:美好 B.未始不相须也 须:依赖 C.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 负:仗恃 D.未尝干之 干:从事 1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①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 ②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D.①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既表现了自己积极仕进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B.作者认为,读书人享有大名的原因,是有先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其引导者。 C.作者认为,是下位之人恃才傲物、上位之人不肯屈尊下顾导致二者不能“相须"。 D.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人才,可是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那些一般的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 (2)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之于左右 (3)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 14.从文章内容来看,韩愈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o 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野 步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答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 赏析。(3分) 16.古诗文默写(6分)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3)一肌一容, ,而望幸焉。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 雷抒雁 ①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纸上印满了 炊烟、古屋、插秧、刈麦,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荠菜;平平仄仄的-些低吟浅唱,长 长短短的一些唐诗宋词,都写在卷卷线装书的册页里 ②当然,,还有滚滚的征尘,有苛捐猛于虎的悲号,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 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 ③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起根发苗,发展壮大就在农村;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 象 ④商品的繁荣造就了城市。城市的出现,拉开了城乡经济和文化的距离。乡村喂养着城 市。衣衫槛褛的乡村父母,吃糠咽菜送儿子走进学堂,开始了逃离农村,逃离劳动,逃离贫 困与低贱的第一步 ⑤思念乡村的人也有,多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商战中的败北者,战场上的伤残者,是激 烈的争斗之后寻找宁静地方的疗伤者。乡村以善意的同情接纳了他们,用源源不断的温情和 取之不尽的草药为他们医治创伤。而这些受伤者往往如受伤的鸟,强健之后,又挣脱农人的 双手飞进城市。农村依然清静而贫苦,荧丽却落后。他们远在都市的子女,西装革履、粉面 彩裙,记忆里只是星星点点的乡情,和偶尔由芭蕉暮雨生发出的淡淡乡愁。却很少有人想去 写一部乡村史,像写一部王朝史那样,写乡村的发生、发展和变迁,写农人的劳作、灾难和 贡献。充满想象和幽默的乡村版文学,也只在口头上流传,随风起落:充满真诚和情感的乡 村版歌谣,偶尔为都市人采集,一唱竞成明星。 ⑥广大的乡村,如今面临一次新的机遇,它将以新农村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 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对乡村的亲情反哺。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杞忧。既 往的每一次变革,哪怕是最小的,都伤害过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这一次,会不会也有一些难 免的伤损?美丽的村舍被单一的水泥楼房代替,宁静的生活被喧嚣的市声淹没,一卷古朴柔 软的线装书,被生生地改造成硬壳子西装书,千姿百态的乡村,成了千篇一律的城镇 ⑦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保护诗意的乡村,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 一个命题。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注意搜集和整理古老的乡村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当务之急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 赏析。(3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6.古诗文默写(6 分) (1) ,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3)一肌一容, , ,而望幸焉。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 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 雷抒雁 ①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纸上印满了 炊烟、古屋、插秧、刈麦,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荠菜;平平仄仄的-些低吟浅唱,长 长短短的一些唐诗宋词,都写在卷卷线装书的册页里。 ②当然,.还有滚滚的征尘,有苛捐猛于虎的悲号,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 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 ③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起根发苗,发展壮大就在农村;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 象 ④商品的繁荣造就了城市。城市的出现,拉开了城乡经济和文化的距离。乡村喂养着城 市。衣衫槛褛的乡村父母,吃糠咽菜送儿子走进学堂,开始了逃离农村,逃离劳动,逃离贫 困与低贱的第一步? ⑤思念乡村的人也有,多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商战中的败北者,战场上的伤残者,是激 烈的争斗之后寻找宁静地方的疗伤者。乡村以善意的同情接纳了他们,用源源不断的温情和 取之不尽的草药为他们医治创伤。而这些受伤者往往如受伤的鸟,强健之后,又挣脱农人的 双手飞进城市。农村依然清静而贫苦,荧丽却落后。他们远在都市的子女,西装革履、粉面 彩裙,记忆里只是星星点点的乡情,和偶尔由芭蕉暮雨生发出的淡淡乡愁。却很少有人想去 写一部乡村史,像写一部王朝史那样,写乡村的发生、发展和变迁,写农人的劳作、灾难和 贡献。充满想象和幽默的乡村版文学,也只在口头上流传,随风起落;充满真诚和情感的乡 村版歌谣,偶尔为都市人采集,一唱竞成明星。 ⑥广大的乡村,如今面临一次新的机遇,它将以新农村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 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对乡村的亲情反哺。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杞忧。既 往的每一次变革,哪怕是最小的,都伤害过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这一次,会不会也有一些难 免的伤损?美丽的村舍被单一的水泥楼房代替,宁静的生活被喧嚣的市声淹没,一卷古朴柔 软的线装书,被生生地改造成硬壳子西装书,千姿百态的乡村,成了千篇一律的城镇。 ⑦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保护诗意的乡村,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 一个命题。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注意搜集和整理古老的乡村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当务之急
我国的乡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为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古老村落历经数千年 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证。 ⑧如山西长治的八义镇,名称源于著名的长平之战,八位义士阻拦赵括草率发兵抗秦, 被刚愎自用的赵括杀害:战争结果是赵军大败。此地后来立碑纪念“八位义士谏赵处”,村 子更名八义村。 ⑨像这样一些有趣的记忆,中华大地的许多村子都有。建设新农村,关心和保护、留存 乡村古老的文化记忆是十分必要的。不要再如“文革”时期用的那些流行语言替代乡镇街巷 的古老名字;更不要用什么“罗马”“阿拉斯加”之类的崇洋名字改造古老乡村。新农村, 定要是中国式的,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一脉相连的农村。 ⑩我们的记忆,想象和情感,还在农村。那里,永远都应是我们诗意的精神家园。我们 要让乡村与都市亲近,而不是让乡村的背影渐行渐远 17.结合全文来看,“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一句有何作用?(5分) 18.结合全文,说说“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象”一句中“民族的记忆”的含义(4 分) 19.作者说“乡村喂养着城市”具体表现为什么?请分点概括。(4分) 20.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八义镇?(4分)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面两个角度中任选-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试评析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2)试赏析本文以形象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法 七、写作(60分> 22.寻,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 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求发展的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请以“寻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 2.D(A不胜枚举B皓首穷经C盛行) 3.B(A蕴含:包含,包含在内。B前后不构成让步关系,“虽然”宜改为“然而”。C吐 纳风云:关注、思考并评说社会历史的人物、事件。D与虎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 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不能成功: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 利益,一定办不到。) 4.α(A句式杂糅,应为“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而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 力。”B成分残缺,“关系网络中”缺与之搭配的动词,改为“始终处在如何处理好人与 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网络中”。D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改为“这样的经历对自 己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现代文客观题(12分)
我国的乡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为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古老村落历经数千年, 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证。 ⑧如山西长治的八义镇,名称源于著名的长平之战,八位义士阻拦赵括草率发兵抗秦, 被刚愎自用的赵括杀害;战争结果是赵军大败。此地后来立碑纪念“八位义士谏赵处”,村 子更名八义村。 ⑨像这样一些有趣的记忆,中华大地的许多村子都有。建设新农村,关心和保护、留存 乡村古老的文化记忆是十分必要的。不要再如“文革”时期用的那些流行语言替代乡镇街巷 的古老名字;更不要用什么“罗马” “阿拉斯加”之类的崇洋名字改造古老乡村。新农村, 一定要是中国式的,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一脉相连的农村。 ⑩我们的记忆,想象和情感,还在农村。那里,永远都应是我们诗意的精神家园。我们 要让乡村与都市亲近,而不是让乡村的背影渐行渐远。 1 7.结合全文来看,“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一句有何作用?(5 分) 18.结合全文,说说“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象”一句中“民族的记忆”的含义.(4 分) 19.作者说“乡村喂养着城市”具体表现为什么?请分点概括。(4 分) 20.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八义镇?(4 分) 六、文章赏析(14 分) 21.从下面两个角度中任选-个,写 300 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试评析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2)试赏析本文以形象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法 七、写作(60 分> 22.寻,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 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求发展的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请以“寻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 1.D 2.D(A 不胜枚举 B 皓首穷经 C 盛行) 3.B(A 蕴含:包含,包含在内。B 前后不构成让步关系,“虽然”宜改为“然而”。C 吐 纳风云:关注、思考并评说社会历史的人物、事件。D 与虎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 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不能成功;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 利益,一定办不到。) 4.C(A 句式杂糅,应为“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而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 力。” B 成分残缺,“关系网络中”缺与之搭配的动词,改为“始终处在如何处理好人与 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网络中”。D 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改为“这样的经历对自 己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5.B 二.现代文客观题(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