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09语文预测试题(十五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桑梓(zi)装璜(hung)既往不咎ji)天机不可泄露 B蝉(chan)联联袂(mei)毁家纾(shu)难偷鸡不着蚀把米 C.卫冕(mian)怄(ou气 莘(xmn)莘学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反诘(j1)筒炼(lidn 目顾不暇(xi)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四川大学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既与学校所在地名有关,更体现 了学校对学生做人治学的基本要求 近日,“2005年成都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正式出版,这本知识产权“白 皮书”首次对我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进行了梳理。 C.你能把圣彼得堡的建筑拆毁吗,你能把俄罗斯的文学巨著烧掉吗,你能让柴科夫 斯基的作品消失吗?当然不可能!这些东西都凝聚了俄罗斯人的智慧 D.作为川西画派的传人,他从小就接受了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几十年的积淀,使他 在书、画艺术方面有过人的造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 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B.为了写好博土论文,李刚遍査文献,寻章摘句,费尽了心思,最终论文的观点 新颖并有一定的创见,论文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C.春季房交会开幕当天,房地产交易中心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直到晚上8点, 交易厅里还人来人往,不绝如缕 D.成都是本博大精深的典籍,人们试图读懂她,但在如此厚重的历史面前,许多人对她的 阅读也只能是浮光掠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步入青城山,仿佛步入天外仙境,那如梦如幻、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深深地 把我陶醉了 B.网络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多人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性,但更多的人对网络 将占据生活全部的说法感到质疑。 C.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上,我一度徘徊,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因为我 直崇拜爱因斯坦。 D.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 标杆,将对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我们要求美方在台湾问题上能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所确定的原则,不要向台湾方面发 出错误信号 B.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自豪,运河文化是全国乃至济宁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C.没有一线明星,没有抢到央视的“宝地”,但是,抗战题材电视剧《人刀》却创下收视新 高的纪录 D.奥运会的门票销售是在非常严格的,有监察审计部门监督下,包括公证机关以及媒 体的监督下来进行的 、(9分,每小题3分)
备考 2009 语文预测试题(十五)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桑梓 (zǐ) 装璜 (huáng) 既往不咎(jiù) 天机不可泄露 B.蝉 (chán) 联 联袂 (mèi) 毁家纾(shū)难 偷鸡不着蚀把米 C.卫冕 (miǎn) 怄 (òu)气 莘 (xīn) 莘学子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反诘 (jí) 筒炼 (liàn) 目顾不暇 (xi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四川大学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既与学校所在地名有关,更体现 了学校对学生做人治学的基本要求 B.近日,“2005 年成都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正式出版,这本知识产权“白 皮书” 首次对我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进行了梳理。 C.你能把圣彼得堡的建筑拆毁吗,你能把俄罗斯的文学巨著烧掉吗,你能让柴科夫 斯基的作品消失吗? 当然不可能!这些东西都凝聚了俄罗斯人的智慧。 D.作为川西画派的传人,他从小就接受了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几十年的积淀,使他 在书、画艺术方面有过人的造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 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B. 为了写好博士论文,李刚遍查文献,寻章摘句,费尽了心思,最终论文的观点 新颖并有一定的创见,论文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C.春季房交会开幕当天,房地产交易中心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直到晚上 8 点, 交易厅里还人来人往,不绝如缕。 D.成都是本博大精深的典籍,人们试图读懂她,但在如此厚重的历史面前,许多人对她的 阅读也只能是浮光掠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步入青城山,仿佛步入天外仙境,那如梦如幻、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深深地 把我陶醉了。 B.网络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多人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性,但更多的人对网络 将占据生活全部的说法感到质疑。 c.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上,我一度徘徊,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因为我 一直崇拜爱因斯坦。 D.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 标杆,将对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求美方在台湾问题上能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所确定的原则,不要向台湾方面发 出错误信号。 B.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自豪,运河文化是全国乃至济宁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C.没有一线明星,没有抢到央视的“宝地”,但是,抗战题材电视剧《人刀》却创下收视新 高的纪录。 D.奥运会的门票销售是在非常严格的,有监察审计部门监督下,包括公证机关以及媒 体的监督下来进行的。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匈奴西迁与匈牙利人的祖先 崔建国 公元374年,一支自称“匈人”,不知来自何方的由剽悍、强大的骑兵部队组成的大 军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欧洲东部。它以雷霆万钧之力,横扫东、西哥特人,随即又击败 东罗马帝国,然后屯兵中欧匈牙利平原,建立了显赫一时的匈奴帝国,并一度与西罗马帝国 形成对峙局面。在匈人神出鬼没,势如破竹的重击下,晕头转向的欧洲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间内始终未能弄清自己对手的底细。因此,匈人的来龙去脉就好像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时光荏苒,直到18世纪后期,终于有人试图揭去这层面纱。法国历史学家德?揆尼首先在 其《匈奴、突厥、蒙古及其他西部鞑靼各族通史》中提出,这个神秘莫测的匈人就是中国历 史上被迫西迁的匈奴人。此论一出,英国历史学家吉本率先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引用了 揆尼“匈人来源于匈奴”的说法。由此,马上在欧洲史学界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激烈的论 战。“从18世纪以来,这个问题曾迸行过不停地辩论,但毫无结果。”但是,就总体而言, 大多数学者趋向于“匈人就是匈奴”的观点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应有很大发言权的中国学者是持什么观点的呢?事实上,在中国 的史籍中,自窦宪将北匈奴击败,迫其西迁后,北匈奴就象断线西飞的风筝,突然失去了踪 迹。因此,中国学者并不知道匈奴西迁的行踪。由于中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上的闭塞封闭 状况中国学者直到近代才得知匈奴与欧洲历史有关。首先发现这个问题的是洪均,他在《元 史译文证补》里,从西方著作中引述了匈奴侵入欧洲的过程。此后,章太炎在《匈奴始迁欧 洲考》一文、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也注意并硏究了这段历史。不过,与欧洲 学者迥异,中国学者几乎全都认定“匈人就是匈奴。”然而,中国学者的加盟并没有使“匈 人就是匈奴”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为仍有不少疑点没有澄清。其中,尤其让人困惑的是 从中国史籍记载自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起,到欧洲史籍记载公元374年匈人击灭顿河以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匈奴西迁与匈牙利人的祖先 崔建国 公元 374 年,一支自称“匈人”,不知来自何方的由剽悍、强大的骑兵部队组成的大 军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欧洲东部。它以雷霆万钧之力,横扫东、西哥特人,随即又击败 东罗马帝国,然后屯兵中欧匈牙利平原,建立了显赫一时的匈奴帝国,并一度与西罗马帝国 形成对峙局面。在匈人神出鬼没,势如破竹的重击下,晕头转向的欧洲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间内始终未能弄清自己对手的底细。因此,匈人的来龙去脉就好像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时光荏苒,直到 18 世纪后期,终于有人试图揭去这层面纱。法国历史学家德?揆尼首先在 其《匈奴、突厥、蒙古及其他西部鞑靼各族通史》中提出,这个神秘莫测的匈人就是中国历 史上被迫西迁的匈奴人。此论一出,英国历史学家吉本率先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引用了 揆尼“匈人来源于匈奴”的说法。由此,马上在欧洲史学界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激烈的论 战。“从 18 世纪以来,这个问题曾进行过不停地辩论,但毫无结果。”但是,就总体而言, 大多数学者趋向于“匈人就是匈奴”的观点。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应有很大发言权的中国学者是持什么观点的呢?事实上,在中国 的史籍中,自窦宪将北匈奴击败,迫其西迁后,北匈奴就象断线西飞的风筝,突然失去了踪 迹。因此,中国学者并不知道匈奴西迁的行踪。由于中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上的闭塞封闭 状况,中国学者直到近代才得知匈奴与欧洲历史有关。首先发现这个问题的是洪均,他在《元 史译文证补》里,从西方著作中引述了匈奴侵入欧洲的过程。此后,章太炎在《匈奴始迁欧 洲考》一文、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也注意并研究了这段历史。不过,与欧洲 学者迥异,中国学者几乎全都认定“匈人就是匈奴。”然而,中国学者的加盟并没有使“匈 人就是匈奴”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为仍有不少疑点没有澄清。其中,尤其让人困惑的是, 从中国史籍记载自公元 91 年北匈奴西迁起,到欧洲史籍记载公元 374 年匈人击灭顿河以东
的阿兰人止,这中间北匈奴有280多年的历史竟是空白!也就是说,从中外史籍中几乎找不 到一点北匈奴西迁的线索 为了查证这280多年的历史,弄清北匈奴西迁的过程,中外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进 行了一系列考证和论争。如齐思和认为,北匈奴从公元91年离开漠北单于庭,到4世纪 70年代出现在东欧,有一个逐渐西移的漫长的过程,它可分为四个阶段:91~160为悦般 时期;160~260为康居时期;260~350为粟特时期;350-374为阿兰时期。但林干则 将北匈奴西迁的过程分为三站:第一站迁往乌孙的游牧地,第二站为康居,第三站为阿兰聊 (奄蔡)。当然,这些考证由于立论的史料过于零散和欠缺,难免疏漏和错误,它们能否成 立尚需事实,尤其是地下考古资料的证实。但是,它多少拂去了一些积淀已久的尘埃,使之 隐约露出了历史真相的轮廓。其功绩是难以抹煞的! 匈人就是匈奴”的假说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它所具有的合理性却是显而易见的,绝非 象某些西方学者所说的是空穴来风。况且,还有资料证实,公元5世纪时,匈人帝国极盛 时期的君王阿提拉在述说其祖先时,曾用无比骄傲的口吻自豪地宣称,他可以将其先祖追溯 到I000多年前著名的匈奴首领身上,他列举的名字与中国史籍中的记载大体吻合,这也可 以算作“匈人就是匈奴”的一个旁证吧? 6.下列关于“北匈奴西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神秘莫测的匈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被迫西迁的匈奴人。 B.在研究“北匈奴西迁”这一问题时,章太炎、梁启超等中国学者几乎都认同“匈人就是 匈奴”这一观点。 C.关丁“北匈奴西迁”的过程,在目前的考证和论争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仅有的观点, 是四段论,一是三站论 D.据中国史籍记载,北匈奴于公元9年西迁,在公元374年匈奴人击灭了顿河以东 的阿兰人 7.下列关于“匈人就是匈奴”的说法无法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北匈奴人神秘莫测,被迫西迁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突然失去了踪迹。导致中国 学者并不知道匈奴西迁的行踪。 B.中外学者在弄清北匈奴西迁的过程所进行的相关考证中,由于立论的史料过于零散 和欠缺,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
的阿兰人止,这中间北匈奴有 280 多年的历史竟是空白!也就是说,从中外史籍中几乎找不 到一点北匈奴西迁的线索。 为了查证这 280 多年的历史,弄清北匈奴西迁的过程,中外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进 行了一系列考证和论争。如齐思和认为,北匈奴从公元 91 年离开漠北单于庭,到 4 世纪 70 年代出现在东欧,有一个逐渐西移的漫长的过程,它可分为四个阶段:91~160 为悦般 时期;160~260 为康居时期;260~350 为粟特时期;350—374 为阿兰时期。但林干则 将北匈奴西迁的过程分为三站:第一站迁往乌孙的游牧地,第二站为康居,第三站为阿兰聊 (奄蔡)。当然,这些考证由于立论的史料过于零散和欠缺,难免疏漏和错误,它们能否成 立尚需事实,尤其是地下考古资料的证实。但是,它多少拂去了一些积淀已久的尘埃,使之 隐约露出了历史真相的轮廓。其功绩是难以抹煞的! “匈人就是匈奴”的假说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它所具有的合理性却是显而易见的,绝非 象某些西方学者所说的是空穴来风。况且,还有资料证实,公元 5 世纪时,匈人帝国极盛 时期的君王阿提拉在述说其祖先时,曾用无比骄傲的口吻自豪地宣称,他可以将其先祖追溯 到 l000 多年前著名的匈奴首领身上,他列举的名字与中国史籍中的记载大体吻合,这也可 以算作“匈人就是匈奴”的一个旁证吧? 6.下列关于“北匈奴西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神秘莫测的匈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被迫西迁的匈奴人。 B.在研究“北匈奴西迁”这一问题时,章太炎、梁启超等中国学者几乎都认同“匈人就是 匈奴”这一观点。 C.关丁“北匈奴西迁”的过程,在目前的考证和论争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仅有的观点,一 是四段论,一是三站论。 D.据中国史籍记载,北匈奴于公元 91 年西迁,在公元 374 年匈奴人击灭了顿河以东 的阿兰人。 7.下列关于“匈人就是匈奴”的说法无法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北匈奴人神秘莫测,被迫西迁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突然失去了踪迹。导致中国 学者并不知道匈奴西迁的行踪。 B.中外学者在弄清北匈奴西迁的过程所进行的相关考证中,由于立论的史料过于零散 和欠缺,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
C.北匈奴有280多年的历史都是空白的,中外史籍中几乎找不到一点北匈奴西迁的线 索 D.虽然中外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但是缺少足够的事实i 据,尤其是缺少地下考古资料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匈人就是匈奴”的假说之所以还没有定论,是因为它明显缺乏合理性 B.首先发现匈奴与欧洲历史有关的是中国学者洪均,他在《元史译文证补》里提出了 匈奴侵入欧洲的创见 C.18世纪后期的法国历史学家德?揆尼是世界上第一位研究“北匈奴西迁”的人,他在 欧洲史学界引发了一场论战 D.虽然匈人帝国的君王阿提拉在述说其祖先时,列举的名字与中国史籍记载大体吻合, 但并不能为“匈人就是匈奴”这一问题下定论。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张祜,字承吉,南阳人,来寓姑苏。乐高尚,称处士。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时英杰。 然不业程文。元和、长庆间,深为令狐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 辞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 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谨令缮录,诣光顺门进献,望宣付中书门下。”祜至京师, 属元稹号有城府,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日:“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 若奖激太过,恐变陛下风教。”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遂客淮南。杜牧为度支使,极相善 待,有赠云:“何人得似张公子,干首诗轻万户侯。”祜苦吟,妻孥毎唤之皆不应,日:“吾 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乎!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灵隐、天竺,苏之灵岩、楞伽,常 之惠山、善权,润之甘露、招隐往往题咏唱绝。尝谒淮南李相,祜称“钓鳌客”,李怪之 曰:“钓鳌以何为竿!"日:“以虹。”“以何为钩?″日:“新月。”“以何为饵? 曰:“以短李相也。”绅壮之,厚赠而去。初过广陵曰:“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 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大中中,果卒于丹阳隐居,人以为谶云。诗卷, 今传。卫蘧伯玉①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十誉不足,一毁有余,其事 业浅深,于此可以观人也。尔所不知,人其舍诸稹谓祜雕虫琐琐,而稹所为,有不若是耶? 忌贤嫉能,迎户而噬,略己而过人者,穿窬之行也。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
C.北匈奴有 280 多年的历史都是空白的,中外史籍中几乎找不到一点北匈奴西迁的线 索。 D.虽然中外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但是缺少足够的事实证 据,尤其是缺少地下考古资料。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匈人就是匈奴”的假说之所以还没有定论,是因为它明显缺乏合理性。 B.首先发现匈奴与欧洲历史有关的是中国学者洪均,他在《元史译文证补》里提出了 匈奴侵入欧洲的创见。 C.18 世纪后期的法国历史学家德?揆尼是世界上第一位研究“北匈奴西迁”的人,他在 欧洲史学界引发了一场论战。 D.虽然匈人帝国的君王阿提拉在述说其祖先时,列举的名字与中国史籍记载大体吻合, 但并不能为“匈人就是匈奴”这一问题下定论。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张祜,字承吉,南阳人,来寓姑苏。乐高尚,称处士。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时英杰。 然不业程文。元和、长庆间,深为令狐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 辞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 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谨令缮录,诣光顺门进献,望宣付中书门下。”祜至京师, 属元稹号有城府,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 若奖激太过,恐变陛下风教。”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遂客淮南。杜牧为度支使,极相善 待,有赠云:“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祜苦吟,妻孥每唤之皆不应,曰:“吾 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乎!”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灵隐、天竺,苏之灵岩、楞伽,常 之惠山、善权,润之甘露、招隐,往往题咏唱绝。尝谒淮南李相,祜称“钓鳌客”,李怪之 曰:“钓鳌以何为竿!”曰:“以虹。” “以何为钩?”曰:“新月。”“以何为饵?” 曰:“以短李相也。”绅壮之,厚赠而去。初过广陵曰:“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 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大中中,果卒于丹阳隐居,人以为谶云。诗一卷, 今传。卫蘧伯玉①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十誉不足,一毁有余,其事 业浅深,于此可以观人也。尔所不知,人其舍诸稹谓祜雕虫琐琐,而稹所为,有不若是耶? 忌贤嫉能,迎户而噬,略己而过人者,穿窬之行也。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
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岂若彼取容阿附,遗臭之不已者哉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 注:①卫蘧伯玉;卫国蘧(qu)伯玉,人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客淮南客:客居 B.尝谒淮南李向谒:拜见,请见 C.李怪之曰怪:对…感到奇怪 D.十誉不足,一毁有余毁:破坏,毁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1)钓鳌以何为竿(2)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1)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C.(1)果卒于丹阳隐居(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1)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张祜文学上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时英杰 ②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③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④祜若吟,凄孥每唤之皆不应 ⑤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往往题咏绝唱 ⑥祜能以处上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 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⑤⑥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皇帝问张祜的诗时,元稹回答说张祜的诗只是一些花巧的东西,如果皇上奖励过 多,恐怕于整个朝廷的文风无益。皇帝采纳元稹的意见,张祜扫兴而归 B.杜牧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很热情地接待了张祜,做诗送给张祜,诗中写道:“何 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对张祜的不平遭遇表示了无限同情 C.张祜性喜山水,多游名寺,所到之处,必有题诗绝唱。生前非常喜欢丹阳这个地方, 曾做过诗:“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最后也是死在这里 D.元稹忌贤嫉能,不是君子所为,为人所不齿:张祜虽然终身不仕,但诗名、才气冠 绝当代,至今为人们称赞。因此作者评论说是非功过历史自有定论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无和、长庆间,深为令孤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 (2)吾方加吻生花,岂恤汝辈乎? (3)卫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 14.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岂若彼取容阿附,遗臭之不已者哉。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 注:①卫蘧伯玉;卫国蘧(qú)伯玉,人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客淮南 客:客居 B.尝谒淮南李向 谒:拜见,请见 C.李怪之曰 怪:对……感到奇怪 D.十誉不足,一毁有余 毁:破坏,毁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1)钓鳌以何为竿 (2)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1)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 (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C.(1)果卒于丹阳隐居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1)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张祜文学上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 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时英杰 ② 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③ 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④ 祜若吟,凄孥每唤之皆不应 ⑤ 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往往题咏绝唱 ⑥ 祜能以处上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皇帝问张祜的诗时,元稹回答说张祜的诗只是一些花巧的东西,如果皇上奖励过 多,恐怕于整个朝廷的文风无益。皇帝采纳元稹的意见,张祜扫兴而归。 B.杜牧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很热情地接待了张祜,做诗送给张祜,诗中写道:“何 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对张祜的不平遭遇表示了无限同情。 C.张祜性喜山水,多游名寺,所到之处,必有题诗绝唱。生前非常喜欢丹阳这个地方, 曾做过诗:“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最后也是死在这里。 D.元稹忌贤嫉能,不是君子所为,为人所不齿;张祜虽然终身不仕,但诗名、才气冠 绝当代,至今为人们称赞。因此作者评论说是非功过历史自有定论。 第 II 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无和、长庆间,深为令孤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 (2)吾方加吻生花,岂恤汝辈乎? (3)卫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 14.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