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09语文预测试题(十九) 第Ⅰ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嘈(cdo)杂 浸渍(zi) 屏(bing)息 似(shi)的 胆怯(qie) 籼(xian)米赚(zudn)人 C.相称( cheng) 船舷(xi迫n) 享( xiang)福尸骸(hai) D.露(lou)骨 创( chuang)伤绯(fei)红桀骜(ao) 2.下列各项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黯然销魂陨身不恤安祥和蔼俯首甘为儒子牛 B.绿树成阴以德抱怨 开门揖盗冤冤相报何时了 C.喋喋不休不假思索 阴谋鬼计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D.胆战心惊不能自己 场恶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连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 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B.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子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 C.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赢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 D.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B.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 对香港行使主权。 C.老板和打杂的站在门口,横肉脸上在发火了,一把扭住她的头发,踢、打、掷,和爆发 般的听不清的嚷骂 D.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5.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 载人飞天。 B.分成五个小组的恐怖分子有可能利用照相机等旅游者携带的普通物品伪装成武器,试图 劫持飞机,然后撞击一座重要建筑物。 C.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带工就亲自和派人到他们家乡去游说那些无力“饲 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D.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二、(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6~8题 表现社会与心灵的和谐 肖云儒 建设和谐文化,对外要警惕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明冲突论,对内要防止文化地域主义 防止内部争夺文化资源、妄自尊大。好莱坞征服不了世界,京剧也不会征服世界,任何一个 世纪都是各国共存共荣的世纪。 弘扬和谐精神要防止无差异无竞争无冲突论。不同的民族、国家,同一民族、国家,在 不同的社会实践中会形成质地各异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在价值立场、内容体系等方面会存在 分歧,形成矛盾冲突。文化冲突表现在多个层面,既包括不同形态文化间的价值冲突,也包 括同一形态文化内部不同文化观念,甚至不同文化风格、欣赏趣味的冲突。现代社会的和谐, 现代人的成熟和先进,不表现在它无视社会和心灵的冲突,而表现在它善于包容、协调、转 化、解决各种冲突矛盾,使多方面的“不同”最终归于“和谐”。冲突越多越能考验现代人
备考 2009 语文预测试题(十九)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嘈(cáo)杂 浸渍(zì) 屏(bǐng)息 似(shì)的 B.轧(gá)票 胆怯(qiè) 籼(xiān)米 赚(zuàn)人 C.相称(chèng) 船舷(xián) 享(xiǎng)福 尸骸(hái) D.露(lòu)骨 创(chuāng)伤 绯(fēi)红 桀骜(ào) 2.下列各项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黯然销魂 陨身不恤 安祥和蔼 俯首甘为儒子牛 B.绿树成阴 以德抱怨 开门揖盗 冤冤相报何时了 C.喋喋不休 不假思索 阴谋鬼计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D.胆战心惊 不能自己 一场恶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连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 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B.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子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 C.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赢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 了。 D.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B.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 对香港行使主权。 C.老板和打杂的站在门口,横肉脸上在发火了,一把扭住她的头发,踢、打、掷,和爆发 一般的听不清的嚷骂。 D.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5.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 载人飞天。 B.分成五个小组的恐怖分子有可能利用照相机等旅游者携带的普通物品伪装成武器,试图 劫持飞机,然后撞击一座重要建筑物。 C.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带工就亲自和派人到他们家乡去游说那些无力“饲 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D.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二、(9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 6~8 题。 表现社会与心灵的和谐 肖云儒 建设和谐文化,对外要警惕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明冲突论,对内要防止文化地域主义, 防止内部争夺文化资源、妄自尊大。好莱坞征服不了世界,京剧也不会征服世界,任何一个 世纪都是各国共存共荣的世纪。 弘扬和谐精神要防止无差异无竞争无冲突论。不同的民族、国家,同一民族、国家,在 不同的社会实践中会形成质地各异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在价值立场、内容体系等方面会存在 分歧,形成矛盾冲突。文化冲突表现在多个层面,既包括不同形态文化间的价值冲突,也包 括同一形态文化内部不同文化观念,甚至不同文化风格、欣赏趣味的冲突。现代社会的和谐, 现代人的成熟和先进,不表现在它无视社会和心灵的冲突,而表现在它善于包容、协调、转 化、解决各种冲突矛盾,使多方面的“不同”最终归于“和谐”。冲突越多越能考验现代人
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中推进社会发展的智慧和能力。简单的同一、一律,反而容易掩盖矛 盾,造成隐患。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看,命运愈坎坷、生命愈苦难、内心愈有冲突的人,各种社会行 为、人生轨迹和心理经验信息量才愈大,才愈有可能在丰富性和深刻性方面进入极致,也才 愈能折射出社会、人生和灵魂的深蕴。主旋律作品,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尤其应该是巨大 命运冲突和剧烈灵魂碰撞的产物,而不能是无冲突论的载体。冲突对他们的挤压,推动了矛 盾的解决和精神的涅槃,从而进入新的和谐状态。可见,大胆展现英雄人物命运和灵魂的冲 突,描绘他们在解决社会矛盾和心灵冲突中的作用、智慧和方式,也就正是在展示从冲突到 和谐的精神历程,在展示人物富有个性特色的先进性。 从创作者和欣赏者的角度看,作者总是通过叙说社会的、人性的、性格的、灵魂的冲 突,提出人生的疑问,排解内心的积郁,表达对人生社会的反思或憧憬,而达到平衡精神和 安慰灵魂的目的。欣赏者则是在接受作品对冲突叙说的审美再造过程中,通过联想、感应 共鸣,释放对生活的疑问、反思或憧憬,而平衡精神和安慰灵魂。文艺便这样由实现个人I 和谐推动了社会的和谐。这也就是中国古典文论中的“兴、观、群、怨”说。文艺不但可兴 (激励)、可观(认知),而且可以怨(倾吐积郁)、可以群(和谐人群),可以在充分发 挥艺术表现各类冲突的功能中,促进社会和心灵和谐 (摘自《中国艺 术报》) 6.对“好莱坞征服不了世界,京剧也不会征服世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各国文化的共存共荣,使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核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彼此难以改变和征 服 B.好莱坞代表西方文化有霸权主义,京剧代表妄自尊大的中国文化的地域主义,它们彼此 互不相容。 C.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代表了各自的文明,处于文化的和谐状态,不具有霸权主义和妄自 尊大的倾向 D.以好莱坞为代表队的西方文化,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只有消除冲突才能处于和谐 状态 7.下列各项不属于“文化冲突”表现层面的一项是 A.文化形态间的价值冲突 B.文化形态的文化观念冲突 C.欣赏者的平衡精神差异 D.多方面的“不同”难以归于和谐 8.下列各项内容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使人物形象具有丰富性和深刻性,必须建立在对人物坎坷命运、苦难生命、内心具有冲 突的挖掘上 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借助精神的涅槃而进入全新的和谐状态,是创作出主旋律作品的基 C.从冲突到和谐的精神历程,是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展示人物形象个性 特色的亮点。 D.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因其精神获得平衡,灵魂获得安慰,从而实现反思和憧憬人 生社会的目的。 三、(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聪敏好学,善记诵,及弱冠,游学四方,艺业大进。延 祐五年,登进士第,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多系囚,苗请疏决之。知州以为囚数已上,部使 者未报,不可决。苗曰:“设使者有问,请身任其责。”知州乃勉从之,使者果阅牍而去 饥,白郡府,未有以应。会他邑亦以告,郡府遣苗至户部以请,户部难之,苗伏中书堂下, 出糠饼以示曰:“济宁民率食此,况不得此食者尤多,岂可坐视不救乎!”因泣下,时宰大 悟,凡被灾者,咸获赈焉。有官粟五百石,以借诸民,期秋熟还官。及秋,郡责偿甚急,部 使者将责知州,苗曰:“官粟实苗所贳,今民饥不能偿,苗请代还。”使者乃已其责。单州 税粮,岁输馆陶仓,距单五百余里,载驮担负,民甚苦之,春犹未足。是秋,馆陶大熟,苗 先期令民籴粟仓下,十月初,仓券已至,省民力什之五
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中推进社会发展的智慧和能力。简单的同一、一律,反而容易掩盖矛 盾,造成隐患。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看,命运愈坎坷、生命愈苦难、内心愈有冲突的人,各种社会行 为、人生轨迹和心理经验信息量才愈大,才愈有可能在丰富性和深刻性方面进入极致,也才 愈能折射出社会、人生和灵魂的深蕴。主旋律作品,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尤其应该是巨大 命运冲突和剧烈灵魂碰撞的产物,而不能是无冲突论的载体。冲突对他们的挤压,推动了矛 盾的解决和精神的涅槃,从而进入新的和谐状态。可见,大胆展现英雄人物命运和灵魂的冲 突,描绘他们在解决社会矛盾和心灵冲突中的作用、智慧和方式,也就正是在展示从冲突到 和谐的精神历程,在展示人物富有个性特色的先进性。 从创作者和欣赏者的角度看,作者总是通过叙说社会的、人性的、性格的、灵魂的冲 突,提出人生的疑问,排解内心的积郁,表达对人生社会的反思或憧憬,而达到平衡精神和 安慰灵魂的目的。欣赏者则是在接受作品对冲突叙说的审美再造过程中,通过联想、感应、 共鸣,释放对生活的疑问、反思或憧憬,而平衡精神和安慰灵魂。文艺便这样由实现个人的 和谐推动了社会的和谐。这也就是中国古典文论中的“兴、观、群、怨”说。文艺不但可兴 (激励)、可观(认知),而且可以怨(倾吐积郁)、可以群(和谐人群),可以在充分发 挥艺术表现各类冲突的功能中,促进社会和心灵和谐。 (摘自《中国艺 术报》) 6.对“好莱坞征服不了世界,京剧也不会征服世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各国文化的共存共荣,使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核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彼此难以改变和征 服。 B.好莱坞代表西方文化有霸权主义,京剧代表妄自尊大的中国文化的地域主义,它们彼此 互不相容。 C.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代表了各自的文明,处于文化的和谐状态,不具有霸权主义和妄自 尊大的倾向。 D.以好莱坞为代表队的西方文化,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只有消除冲突才能处于和谐 状态。 7.下列各项不属于“文化冲突”表现层面的一项是 ( ) A.文化形态间的价值冲突 B.文化形态的文化观念冲突 C.欣赏者的平衡精神差异 D.多方面的“不同”难以归于和谐 8.下列各项内容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使人物形象具有丰富性和深刻性,必须建立在对人物坎坷命运、苦难生命、内心具有冲 突的挖掘上。 B.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借助精神的涅槃而进入全新的和谐状态,是创作出主旋律作品的基 础。 C.从冲突到和谐的精神历程,是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展示人物形象个性 特色的亮点。 D.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因其精神获得平衡,灵魂获得安慰,从而实现反思和憧憬人 生社会的目的。 三、(12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聪敏好学,善记诵,及弱冠,游学四方,艺业大进。延 祐五年,登进士第,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多系囚,苗请疏决之。知州以为囚数已上,部使 者未报,不可决。苗曰:“设使者有问,请身任其责。”知州乃勉从之,使者果阅牍而去。 岁饥,白郡府,未有以应。会他邑亦以告,郡府遣苗至户部以请,户部难之,苗伏中书堂下, 出糠饼以示曰:“济宁民率食此,况不得此食者尤多,岂可坐视不救乎!”因泣下,时宰大 悟,凡被灾者,咸获赈焉。有官粟五百石,以借诸民,期秋熟还官。及秋,郡责偿甚急,部 使者将责知州,苗曰:“官粟实苗所贳,今民饥不能偿,苗请代还。”使者乃已其责。单州 税粮,岁输馆陶仓,距单五百余里,载驮担负,民甚苦之,春犹未足。是秋,馆陶大熟,苗 先期令民籴粟仓下,十月初,仓券已至,省民力什之五
辟御史台掾,除山东廉访司经历,历礼部主事,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建言严武备以备 不虞,简兵卒以壮国势,全功臣以隆大体,惜官爵以清铨选,考实行以抑奔竞,明赏罚以杜 奸欺,计利害以孚民情,去民贼以崇礼节。皆切于时务,公论韪之。天历初,文宗诏以建康 潜邸为佛寺,务穷壮丽,毁民居七十余家,仍以御史大夫督其役。苗上封事曰:“臣闻使民 以时,使臣以礼,自古未有不由斯道而致隆平者。陛下龙潜建业之时,居民困于供给,幸而 获睹今日之运,百姓跛足举首,以望非常之恩。今夺农时以创佛寺,又废民居,使之家破产 荡,岂圣人御天下之道乎?昔汉高帝兴于丰、沛,为复两县,光武中兴南阳,免税三年,既 不务此,而隆重佛氏,何以满斯民之望哉!且佛以慈悲为心,方便为教,今尊佛氏而害生民, 无乃违其方便之教乎?台臣职专纠察,表正百司,今乃委以修缮之役,岂其礼哉?”书奏 御史大夫果免督役。入为监察御史。文宗幸护国仁王寺,泛舟玉泉,苗进曰:“今频年不登, 边隅不靖,政当恐惧修省,何暇逸游,以临不测之渊乎?”帝嘉纳之,赐以对衣上尊,即日 还宫。台臣拟苗佥淮东廉访司事,以闻,帝曰:“仍留盖御史,朕欲闻其谠言也。”以丁外 艰去,免丧,除太禧宗裡院都事。中书檄苗行视河道,还言:“河口淤塞,今苟不治,后日 必为中原大患。”都水难之,事遂寝。 (《元史·盖苗传》) 9.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记诵,及弱冠 弱冠:男子20岁 既不务此,而隆重佛氏 隆重:盛大 C.无乃违其方便之教乎 无乃:恐怕 D.百姓跋足举首,以望非常之恩非常:不一般 20080902 10.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使者果阅牍而去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臣闻使民以时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使者乃已其责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昔汉高帝兴于丰、沛良曰:“长于臣” 11.下列各项均表现盖苗“张目敢言”的一项是 ①州多系囚,苗请疏决之 ②设使者有问,请身任其责 ③白郡府,未有以应 ④官粟实苗所贳,今民饥不能偿 ⑤臣闻使民以时,使臣以礼 ⑥今苟不治,后日必为中原大患 A.①④ ②⑤ C.③⑤ D.④⑥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州因为囚犯的数量已经上报,部使者还没有回复,自己不能决定。 为解除民众的饥荒,盖苗声泪俱下地向户部诉说民众疾苦 C.为了减省民力,在运送税粮之前,盖苗让百姓就近买粮食充做税粮 D.文宗打算改建佛寺,盖苗从两个方面向皇帝建言,收到了一定效果。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济宁民率食此,况不得此食者尤多,岂可坐视不救乎(4分) 译文 (2)皆切于时务,公论韪之(2分) 译文 (3)今频年不登,边隅不靖,政当恐惧修省,何暇逸游,以临不测之渊乎(4分) 译文:答: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8分) 湖上初晴后雨
辟御史台掾,除山东廉访司经历,历礼部主事,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建言严武备以备 不虞,简兵卒以壮国势,全功臣以隆大体,惜官爵以清铨选,考实行以抑奔竞,明赏罚以杜 奸欺,计利害以孚民情,去民贼以崇礼节。皆切于时务,公论韪之。天历初,文宗诏以建康 潜邸为佛寺,务穷壮丽,毁民居七十余家,仍以御史大夫督其役。苗上封事曰:“臣闻使民 以时,使臣以礼,自古未有不由斯道而致隆平者。陛下龙潜建业之时,居民困于供给,幸而 获睹今日之运,百姓跂足举首,以望非常之恩。今夺农时以创佛寺,又废民居,使之家破产 荡,岂圣人御天下之道乎?昔汉高帝兴于丰、沛,为复两县,光武中兴南阳,免税三年,既 不务此,而隆重佛氏,何以满斯民之望哉!且佛以慈悲为心,方便为教,今尊佛氏而害生民, 无乃违其方便之教乎?台臣职专纠察,表正百司,今乃委以修缮之役,岂其礼哉?”书奏, 御史大夫果免督役。入为监察御史。文宗幸护国仁王寺,泛舟玉泉,苗进曰:“今频年不登, 边隅不靖,政当恐惧修省,何暇逸游,以临不测之渊乎?”帝嘉纳之,赐以对衣上尊,即日 还宫。台臣拟苗佥淮东廉访司事,以闻,帝曰:“仍留盖御史,朕欲闻其谠言也。”以丁外 艰去,免丧,除太禧宗禋院都事。中书檄苗行视河道,还言:“河口淤塞,今苟不治,后日 必为中原大患。”都水难之,事遂寝。 (《元史·盖苗传》) 9.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善记诵,及弱冠 弱冠:男子 20 岁 B.既不务此,而隆重佛氏 隆重:盛大 C.无乃违其方便之教乎 无乃:恐怕 D.百姓跂足举首,以望非常之恩 非常:不一般 20080902 10.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使者果阅牍而去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臣闻使民以时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使者乃已其责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昔汉高帝兴于丰、沛 良曰:“长于臣” 11.下列各项均表现盖苗“张目敢言”的一项是 ( ) ①州多系囚,苗请疏决之 ②设使者有问,请身任其责 ③白郡府,未有以应 ④官粟实苗所贳,今民饥不能偿 ⑤臣闻使民以时,使臣以礼 ⑥今苟不治,后日必为中原大患 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④⑥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州因为囚犯的数量已经上报,部使者还没有回复,自己不能决定。 B.为解除民众的饥荒,盖苗声泪俱下地向户部诉说民众疾苦。 C.为了减省民力,在运送税粮之前,盖苗让百姓就近买粮食充做税粮。 D.文宗打算改建佛寺,盖苗从两个方面向皇帝建言,收到了一定效果。 第Ⅱ卷 (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济宁民率食此,况不得此食者尤多,岂可坐视不救乎(4 分) 译文: (2)皆切于时务,公论韪之(2 分) 译文: (3)今频年不登,边隅不靖,政当恐惧修省,何暇逸游,以临不测之渊乎(4 分) 译文:答: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8 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有人认为诗人把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把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也有人认 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以雨天比淡妆。你觉得合理吗?请谈谈理由 (2)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请谈谈这么说的理由。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又前而为歌曰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真的猛士,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沉默呵,沉默呵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巴金,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 和 《家》《春》《秋》。 五、(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城市的风筝 许锋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三月三还早,但风筝已经在天上飞了。 这是城市的上空,很少有人仰望。因为仰望很累。因为城市的上空很少有奇迹。所以, 偶尔的风筝只是孤独地飘荡着,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倒是孩子们,像心灵感应似的,小脑袋 瓜不停地看天,倘若真的看到了风筝,便会兴奋地大叫,像突然看见喷气式飞机长长的尾巴 到这个季节,城市的街头便有了卖风筝的车子,风筝那鲜艳的色彩和繁杂的样式让孩子 们的腿再也挪不开,那种吸引力甚至比肯德基的炸鸡腿要强很多。如今风筝的造型当然不局 限于小动物,制作风筝的人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一些抽象的、虚拟的形象随着电视动画片的 传播早已在孩子心中扎了根。相比,我们就显得“弱智”或者没见过世面了 我给女儿买了一只“燕子”,很大,尾巴很长,风筝的线板都具有现代科技成分,像轮 子,可以飞快地旋转。自拿到手那天起,女儿就嚷着要放 风筝当然不是拿在手里看的,飞不上天的风筝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很可怜。更可怜 的是孩子,那副委屈和期盼的样子让人不忍。于是,在我们傍晚时分去幼儿园接她回家时 我将风筝带上了 时间还早。我们在幼儿园门口摆开了架势。这是一座公园的门前,人来来往往,车却极 少。预备———放,我一路大跑,没料到展翅的风筝挂在了树上;预备一—一放,眼看着飘 起来了,路却到了尽头,风筝终于还是一头栽落,像中弹的鸟:预备 我一路拽着 风筝,绕过人群,绕过台阶,风却突然小了,转而销声匿迹,我的风筝像迟暮的老人,无力 地坠落。 小时也是放过风筝的,没这么费事,人大了,高了,风筝却飞不起来,我很尴尬。我知 道,周围的人先是期盼我能放起来,后来见没希望,便满眼的揶揄或者嘲笑,尤其是那几个 已经放飞的人,他们的风筝是自己糊的,和我小时一样,他们的线板是自己做的,和我小时 也一样。新潮的玩意儿或许比不上原始的东西。 会儿时间,孩子们像鱼儿一样游了出来,孩子们一致把脑袋瓜仰向天空,然后发出惊 讶的叫,那些并不美的风筝让孩子如此兴奋一——如果我的风筝也能放起来,那又是怎样的 情景呢 我老远看到了女儿。我想她也看到了我。可她的目光始终没有抬起来。到了跟前,她仍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有人认为诗人把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把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也有人认 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以雨天比淡妆。你觉得合理吗?请谈谈理由。 答: (2)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请谈谈这么说的理由。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又前而为歌曰: ,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真的猛士, ,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沉默呵,沉默呵! ,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巴金,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 、 、 和 “ ”《家》《春》《秋》。 五、(20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9 题。 城市的风筝 许锋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三月三还早,但风筝已经在天上飞了。 这是城市的上空,很少有人仰望。因为仰望很累。因为城市的上空很少有奇迹。所以, 偶尔的风筝只是孤独地飘荡着,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倒是孩子们,像心灵感应似的,小脑袋 瓜不停地看天,倘若真的看到了风筝,便会兴奋地大叫,像突然看见喷气式飞机长长的尾巴。 到这个季节,城市的街头便有了卖风筝的车子,风筝那鲜艳的色彩和繁杂的样式让孩子 们的腿再也挪不开,那种吸引力甚至比肯德基的炸鸡腿要强很多。如今风筝的造型当然不局 限于小动物,制作风筝的人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一些抽象的、虚拟的形象随着电视动画片的 传播早已在孩子心中扎了根。相比,我们就显得“弱智”或者没见过世面了。 我给女儿买了一只“燕子”,很大,尾巴很长,风筝的线板都具有现代科技成分,像轮 子,可以飞快地旋转。自拿到手那天起,女儿就嚷着要放。 风筝当然不是拿在手里看的,飞不上天的风筝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很可怜。更可怜 的是孩子,那副委屈和期盼的样子让人不忍。于是,在我们傍晚时分去幼儿园接她回家时, 我将风筝带上了 时间还早。我们在幼儿园门口摆开了架势。这是一座公园的门前,人来来往往,车却极 少。预备———放,我一路大跑,没料到展翅的风筝挂在了树上;预备———放,眼看着飘 起来了,路却到了尽头,风筝终于还是一头栽落,像中弹的鸟;预备———放,我一路拽着 风筝,绕过人群,绕过台阶,风却突然小了,转而销声匿迹,我的风筝像迟暮的老人,无力 地坠落。 小时也是放过风筝的,没这么费事,人大了,高了,风筝却飞不起来,我很尴尬。我知 道,周围的人先是期盼我能放起来,后来见没希望,便满眼的揶揄或者嘲笑,尤其是那几个 已经放飞的人,他们的风筝是自己糊的,和我小时一样,他们的线板是自己做的,和我小时 也一样。新潮的玩意儿或许比不上原始的东西。 一会儿时间,孩子们像鱼儿一样游了出来,孩子们一致把脑袋瓜仰向天空,然后发出惊 讶的叫,那些并不美的风筝让孩子如此兴奋———如果我的风筝也能放起来,那又是怎样的 情景呢? 我老远看到了女儿。我想她也看到了我。可她的目光始终没有抬起来。到了跟前,她仍
没抬头,她盯着我手中的风筝。在孩子眼里,也许飞翔是一个梦,一个美丽的梦。可是,城 市的天空太小,楼群、高压线让风筝担惊受怕。 城市的街道很宽,却被车盘踞着。 城市的楼顶很大,可是,却不敢奔跑 所以,城市的孩子对风筝始终停留在幻想阶段,在他们手中,无忧无虑的风筝是没有的, 就像燕子,现代工业的空气让它们气喘吁吁。城市风筝的线是一条链子,很沉 我终于想,放风筝还得到乡下去。跑多远都无尽头,放多高都没关系。然后,躺在厚实 的土地上,仰面看天。 (《人民日报》2004年) 16.文章的标题如果换成“风筝”好不好?为什么?(4分) 17.作者为什么说“因为仰望很累”?文中的“楼群、高压线让风筝担惊受怕”中的“楼 群”和“高压线”有什么喻意?(6分) 18.文章反复出现“预备一一放”,也反复出现“和我小时一样”,这两处的相同点和相异 点是什么?(4分) 19.“城市风筝的线是一条链子,很沉”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复杂的情感?简要概括全文的 主旨。(6分) 六、(10分) 20.阅读下面报道,用一句话压缩新闻主体内容。不超过10个字。(3分)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日益增加,不仅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而且造成海水酸化,威胁 海洋生态系统。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等机构的科学家日前 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天然海水偏碱性,但吸收二氧化碳后会酸化 一珊瑚和含钙浮游生物,在酸化的环境中会因钙代谢失常而生长缓慢、种群数量减少。按照 这一趋势,全球海洋酸化不仅会威胁珊瑚和浮游生物,以浮游生物为生的鱼类等也会随之受 影响,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和渔业产量都将遭到破坏 答案 2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不用被动式,不用反语修辞格,不用指代词的句子。(4分) 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改写: 22.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 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5分)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没抬头,她盯着我手中的风筝。在孩子眼里,也许飞翔是一个梦,一个美丽的梦。可是,城 市的天空太小,楼群、高压线让风筝担惊受怕。 城市的街道很宽,却被车盘踞着。 城市的楼顶很大,可是,却不敢奔跑。 所以,城市的孩子对风筝始终停留在幻想阶段,在他们手中,无忧无虑的风筝是没有的, 就像燕子,现代工业的空气让它们气喘吁吁。城市风筝的线是一条链子,很沉。 我终于想,放风筝还得到乡下去。跑多远都无尽头,放多高都没关系。然后,躺在厚实 的土地上,仰面看天。 (《人民日报》2004 年) 16.文章的标题如果换成“风筝”好不好?为什么?(4 分) 答: 17.作者为什么说“因为仰望很累”? 文中的“楼群、高压线让风筝担惊受怕”中的“楼 群”和“高压线”有什么喻意?(6 分) 答: 18.文章反复出现“预备——放”,也反复出现“和我小时一样”,这两处的相同点和相异 点是什么?(4 分) 答: 19.“城市风筝的线是一条链子,很沉”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复杂的情感?简要概括全文的 主旨。(6 分) 答: 六、(10 分) 20.阅读下面报道,用一句话压缩新闻主体内容。不超过 10 个字。(3 分)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日益增加,不仅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而且造成海水酸化,威胁 海洋生态系统。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等机构的科学家日前 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天然海水偏碱性,但吸收二氧化碳后会酸化。 科学家警告说,海洋酸化的后果不容忽视。他们已通过实验证实,海洋生物圈的基础— —珊瑚和含钙浮游生物,在酸化的环境中会因钙代谢失常而生长缓慢、种群数量减少。按照 这一趋势,全球海洋酸化不仅会威胁珊瑚和浮游生物,以浮游生物为生的鱼类等也会随之受 影响,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和渔业产量都将遭到破坏。 答案: 2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不用被动式,不用反语修辞格,不用指代词的句子。(4 分) 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改写: 22.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 句 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5 分)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