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G/m194292001 Hermetic scroll refrigerant compressor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的名义工况、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规格书和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船用及特殊用途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egv Is0780:1997) GB4706.17-199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电动机一压缩机的特殊要求( idt iec 335-2-34:1980 GB/T5773-1986 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egv Is0917:1974) GB/T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13306-1991标牌 JB/T4330-1999 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 B/T7249-1994 制冷设备术语 3定义 3.1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hermetic scroll refrigerant compressor 由一个固定的渐开线涡旋盘和一个呈偏心回旋平动的运动渐开线涡旋盘组成可压缩容积的压缩机,压 缩机和电动机装在一个由熔焊或钎焊焊死的外壳内的制冷用途的压缩机(以下简称压缩机) 3.2性能系数(c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在规定的工况下,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其输入功率的比值。其值用W/W表 3.3名义工况 rating condition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全 封 闭 涡 旋 式 制 冷 压 缩 机 GB/T 18429-2001 Hermetic scroll refrigerant compressor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的名义工况、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规格书和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船用及特殊用途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 ISO 780:1997) GB4706.17-199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电动机--压缩机的特殊要求(idt IEC 335-2-34:1980 GB/T 5773-1986 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eqv ISO 917:1974) 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13306-1991 标牌 JB/T 4330-1999 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 JB/T 7249-1994 制冷设备术语 3 定义 3.1 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hermetic scroll refrigerant compressor 由一个固定的渐开线涡旋盘和一个呈偏心回旋平动的运动渐开线涡旋盘组成可压缩容积的压缩机,压 缩机和电动机装在一个由熔焊或钎焊焊死的外壳内的制冷用途的压缩机( 以下简称压缩机 )。 3.2 性能系数( COP )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在规定的工况下,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其输入功率的比值。其值用 W/W 表示。 3.3 名义工况 rating conditions 1
GB/T18429—2001 性能工况中的一种工况,即铭牌工况 34压缩机电动机额定功率 nominal power 压缩机配用的电动机在额定电源参数下,其轴输出的名义功率(以下简称额定功率)。 名义工况与使用范围 41压缩机的名义工况如表1所示。 表1压缩机名义工况 类型|吸气饱和(蒸发)温度排气饱和冷凝)温度吸气温度液体温度环境温度 高温 46.1 48.9 低温 31 4.4 40.6 42使用范围 高温型:蒸发温度-23.3℃至12.5℃,冷凝温度27℃至60℃,压缩比小于等于6.0 中温型:蒸发温度-23.3℃至0℃,冷凝温度27℃至60℃ 低温型:蒸发温度-40℃至-12.5℃,冷凝温度27℃至60℃ 5技术要求 5.1压缩机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2性能要求 5.2.1按6.1条和6.5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实测制冷量不得低于名义制冷量的95%,且压缩机的 性能系数(COP)不得低于名义值的95% 5.2.2起动性能 按6.4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压缩机均能正常起动。 5.2.3输入功率和工作电流 按6.5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实测输入功率值和工作电流值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05%。 5.24电气安全要求 电气安全项目符合GB4706.17中的安全要求规定 5.2.5噪声 按6.7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噪声值不大于名义值 5.2.6振动 按6.8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压缩机在其规定的各测点测得的各个方向的峰-峰振幅值不得 高于名义值 5.27整机残余水分含量 按6.9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整机残余水分含量不应大于表2规定的限值。 表2压缩机残余水分限值 额定功率范围 22-45>4.-60 整机残余水分量 532 1100
GB/T 18429—2001 性能工况中的一种工况,即铭牌工况。 3.4 压缩机电动机额定功率 nominal power 压缩机配用的电动机在额定电源参数下,其轴输出的名义功率( 以下简称额定功率 )。 4 名义工况与使用范围 4.1 压缩机的名义工况如表 1 所示。 表 1 压缩机名义工况 类型 吸气饱和(蒸发)温度 ℃ 排气饱和(冷凝)温度 ℃ 吸气温度 ℃ 液体温度 ℃ 环境温度 ℃ 高温 7.2 54.4 18.3 46.1 35 中温 -6.7 48.9 4.4 48.9 35 低温 -31.7 40.6 4.4 40.6 35 4.2 使用范围 高温型:蒸发温度-23.3℃至 12.5℃, 冷凝温度 27℃至 60℃, 压缩比小于等于 6.0 中温型:蒸发温度-23.3℃至 0℃,冷凝温度 27℃至 60℃ 低温型:蒸发温度-40℃至-12.5℃, 冷凝温度 27℃至 60℃ 5 技术要求 5.1 压缩机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2 性能要求 5.2.1 按 6.1 条和 6.5 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实测制冷量不得低于名义制冷量的 95%,且压缩机的 性能系数( COP )不得低于名义值的 95%。 5.2.2 起动性能 按 6.4 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压缩机均能正常起动。 5.2.3 输入功率和工作电流 按 6.5 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实测输入功率值和工作电流值不应超过额定值的 105%。 5.2.4 电气安全要求 电气安全项目符合 GB4706.17 中的安全要求规定。 5.2.5 噪声 按 6.7 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噪声值不大于名义值。 5.2.6 振动 按 6.8 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压缩机在其规定的各测点测得的各个方向的峰-峰振幅值不得 高于名义值。 5.2.7 整机残余水分含量 按 6.9 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整机残余水分含量不应大于表 2 规定的限值。 表 2 压缩机残余水分限值 额定功率范围 Kw ≤2.2 >2.2~4.5 >4.5~6.0 >6.0 整机残余水分量 mg 500 500 600 1100 2
GB/T18429—2001 5.28整机内部杂质含量 按6.10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整机内部杂质含量不应大于表3规定的限值。 表3压缩机杂质含量限值 额定功率范围Kw≤22 >2.2~4.5 >45~6.0 内部杂质含量(mg) 5.2.9压缩机壳体的气密性 按6.11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壳体(含被焊接在壳体上的零件)不允许渗漏。 5.2.10可靠性 按6.12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束时,制冷量及性能系数(COP)的下降不应超过原实测值的5%, 声压级噪声值不应超过原实测值3dB 5.2.11起动耐久性 压缩机按6.13条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6×104次试验后,压缩机应能继续工作不应出现下列故障 压缩机机械性损坏,试验压比无法维持 b.支承或连接性部件损坏,引起噪声明显増加或导致压缩机起动和停机时出现撞机; C.压缩机内部出现电气短路或断路 5.3其它技术要求 5.3.1根据需要,压缩机可配备有合适的电动机过电流、过热保护装置 5.3.2根据需要,压缩机可配备合适的电动机起动装置 5.3.3根据需要,压缩机可配备有合适的减振装置(如减振垫等 5.3.4压缩机成品应封入不低于大气压力的干燥氮气或空气 5.3.5压缩机通常应按设计要求和规定的注油量注入冷冻机油 5.3.6压缩机壳体表面涂漆应均匀光滑,不应有漏涂,划痕,锈斑等缺陷 5.4质量保证期 在用户遵守产品使用说明书所示各项规定的条件下,从制造厂发货之日起18个月,产品因制造不良 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厂应负责更换。 6试验方法 6.1制冷量试验 压缩机在表1规定的工况下,按GB573《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5.2. 的规定。 6.2其它试验 6.2.1试验条件 6.2.1.1环境温度:一般试验室的环境温度为25±10℃ 6.2.1.2被测压缩机周围应是正常使用状态,除对气流敏感的试验有特殊规定外,一般其周围空气流 速应在1.0m/s以下,周围500mm距离内不应有影响试验的冷热源 6.2.1.3被试压缩机电源电压的波动值不应大于2%,频率的波动值不应大于1%。测量用仪表应在
GB/T 18429—2001 5.2.8 整机内部杂质含量 按 6.10 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整机内部杂质含量不应大于表 3 规定的限值。 表 3 压缩机杂质含量限值 额定功率范围 Kw ≤2.2 >2.2~4.5 >4.5~6.0 >6.0 内部杂质含量(mg) 80 100 120 140 5.2.9 压缩机壳体的气密性 按 6.11 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壳体(含被焊接在壳体上的零件)不允许渗漏。 5.2.10 可靠性 按 6.12 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束时,制冷量及性能系数(COP)的下降不应超过原实测值的 5%, 声压级噪声值不应超过原实测值 3dB。 5.2.11 起动耐久性 压缩机按 6.13 条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6×104 次试验后,压缩机应能继续工作不应出现下列故障: a.压缩机机械性损坏,试验压比无法维持; b.支承或连接性部件损坏,引起噪声明显增加或导致压缩机起动和停机时出现撞机; c.压缩机内部出现电气短路或断路。 5.3 其它技术要求 5.3.1 根据需要,压缩机可配备有合适的电动机过电流、过热保护装置。 5.3.2 根据需要,压缩机可配备合适的电动机起动装置。 5.3.3 根据需要,压缩机可配备有合适的减振装置( 如减振垫等 )。 5.3.4 压缩机成品应封入不低于大气压力的干燥氮气或空气。 5.3.5 压缩机通常应按设计要求和规定的注油量注入冷冻机油。 5.3.6 压缩机壳体表面涂漆应均匀光滑,不应有漏涂,划痕,锈斑等缺陷。 5.4 质量保证期 在用户遵守产品使用说明书所示各项规定的条件下,从制造厂发货之日起 18 个月,产品因制造不良 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厂应负责更换。 6 试验方法 6.1 制冷量试验 压缩机在表 1 规定的工况下,按 GB5773《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 5.2.1 的规定。 6.2 其它试验 6.2.1 试验条件 6.2.1.1 环境温度:一般试验室的环境温度为 25± 10℃。 6.2.1.2 被测压缩机周围应是正常使用状态,除对气流敏感的试验有特殊规定外,一般其周围空气流 速应在 1.0 m/s 以下,周围 500mm 距离内不应有影响试验的冷热源。 6.2.1.3 被试压缩机电源电压的波动值不应大于 2%,频率的波动值不应大于 1%。测量用仪表应在 3
GB/T18429—2001 有效使用期内,并附有检定合格证,其型式和测量精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一般试验仪器仪表的精度 仪表分类 仪表类型 仪表精度或等级 玻璃水银温度计 精密型2级 温度测量仪表 热电偶 电阻温度计 0.5级 温差i 水银压力计 压力测量仪表 压力表 不低于1级 压力变送器 电工测量仪表 指示仪表 不低于1级 累积仪表 噪声测量仪表 精密声级计等 振动测量仪器 测振仪 天平 ±1mg 质量测量仪表 台秤 ±10g 6.3外观和外形尺寸测定 6.3.1外观:压缩机外观检验采用目测。 6.3.2外形尺寸:压机外形尺寸采用直尺测量 6.4起动性能试验方法 带有全部电气附件的压缩机接入起动性能试验装置(见图1)。每次试验前其截流阀预先按6.13规定的 工况调到合适位置。将系统抽真空并充入适量的制冷剂,打开均压阀,压缩机运转5min后停机,调整充入 的制冷剂量,使系统的平衡压力为40±3℃对应的饱和压力(高温型压缩机)和21±3℃对应的饱和压力 (中温型和低温型压缩机),关闭均压阀 a)升电压起动:在压缩机接线端子处测量的端电压为1.06倍的额定电压时,连续起动压缩机三次, 每次起动进入工况后,立即停机,并用均压阀使系统压力恢复到平衡压力 b)降电压起动;在压缩机接线端子处测量的端电压为0.85倍的额定电压时,连续起动压缩机三 次,每次起动进入工况后,立即停机,并用均压阀使系统压力恢复到平衡压力。 6.5输入功率和工作电流测量 在按6.1条规定测定制冷量时,同时用功率表和电流表测定压缩机在该试验温度条件下运行时的输入 功率和工作电流值 6.6电气安全项目的试验方法依据GB706.17中的规定要求
GB/T 18429—2001 有效使用期内,并附有检定合格证,其型式和测量精度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 4 一般试验仪器仪表的精度 仪表分类 仪表类型 仪表精度或等级 玻璃水银温度计 精密型 2 级 温度测量仪表 热电偶 电阻温度计 温差计 0.5 级 压力测量仪表 水银压力计 压力表 压力变送器 不低于 1 级 电工测量仪表 指示仪表 累积仪表 不低于 1 级 噪声测量仪表 精密声级计等 振动测量仪器 测振仪 天平 ± 1mg 质量测量仪表 台秤 ± 10g 6.3 外观和外形尺寸测定 6.3.1 外观:压缩机外观检验采用目测。 6.3.2 外形尺寸:压机外形尺寸采用直尺测量。 6.4 起动性能试验方法 带有全部电气附件的压缩机接入起动性能试验装置(见图 1)。每次试验前其截流阀预先按 6.13 规定的 工况调到合适位置。将系统抽真空并充入适量的制冷剂,打开均压阀,压缩机运转 5min 后停机,调整充入 的制冷剂量,使系统的平衡压力为 40± 3℃对应的饱和压力( 高温型压缩机 )和 21± 3℃对应的饱和压力 ( 中温型和低温型压缩机 ),关闭均压阀。 a)升电压起动;在压缩机接线端子处测量的端电压为 1.06 倍的额定电压时,连续起动压缩机三次, 每次起动进入工况后,立即停机,并用均压阀使系统压力恢复到平衡压力; b) 降电压起动;在压缩机接线端子处测量的端电压为 0.85 倍的额定电压时,连续起动压缩机三 次,每次起动进入工况后,立即停机,并用均压阀使系统压力恢复到平衡压力。 6.5 输入功率和工作电流测量 在按 6.1 条规定测定制冷量时,同时用功率表和电流表测定压缩机在该试验温度条件下运行时的输入 功率和工作电流值。 6.6 电气安全项目的试验方法依据 GB4706.17 中的规定要求。 4
GB/T18429—2001 排气压力表 压缩机 均压阀 截流阀 吸气压力表 图1起动性能试验装置 6.7噪声测定 本标准采用JB/T4330-1999的附录C作为压缩机A计权声压级噪声水平的测定方法。测试环境为半 消音室,压缩机应装上自身配用的减振垫,压缩机用非刚性接管接入置于半消音室外的制冷系统或代用制 冷系统(图2为推荐的代用制冷系统)。对系统抽真空并充λ该压缩机适用的制冷剂,运转压缩机。调整吸、 排气压力使其稳定在名义工况时对应的压力条件,并调整恒温控制水阀门,使回气温度保持在18.3±2℃, 待系统进入稳定状态30min后,即可开始按JB/T4330的规定,测量所规定各测点的A计权声压级噪声值, 然后求出测量表面平均A权声压级噪声值Lp 调节器 冷凝水进口 排气压力表 变送器 轴助阀冷凝水出口七调节阀套管式冷凝器 截止阀 储液器 调节阀 压缩机 干燥器 截止阀 喷液冷却 截止阀 干湿镜 调节阀 截止阀 气液混合器 图2推荐的代用制冷系统
GB/T 18429—2001 均压阀 截流阀 排气压力表 吸气压力表 压缩机 图 1 起动性能试验装置 6.7 噪声测定 本标准采用 JB/T4330—1999 的附录 C 作为压缩机 A 计权声压级噪声水平的测定方法。测试环境为半 消音室,压缩机应装上自身配用的减振垫,压缩机用非刚性接管接入置于半消音室外的制冷系统或代用制 冷系统(图 2 为推荐的代用制冷系统)。对系统抽真空并充入该压缩机适用的制冷剂,运转压缩机。调整吸、 排气压力使其稳定在名义工况时对应的压力条件,并调整恒温控制水阀门,使回气温度保持在 18.3± 2℃, 待系统进入稳定状态 30min 后,即可开始按 JB/T 4330 的规定,测量所规定各测点的 A 计权 声压级噪声值, 然后求出测量表面平均 A 权声压级噪声值 Lp。 辅助阀 冷凝水出口 冷凝水进口 调节阀 套管式冷凝器 截止阀 储液器 干燥器 干湿镜 调节阀 调节阀 截止阀 截止阀 气液混合器 喷液冷却 截止阀 非 刚 性 接 管 非 刚 性 接 管 压缩机 排 气 压 力 表 变送器 调节器 图 2 推荐的代用制冷系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