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经验与自然 则侵人自然之内。许多自认为非超自然主义者却是十分欣然地赋予有机体一 些在自然事情中没有任何根据的能力。这个事实是十分奇怪的,如果不是由于 传统学派的惰性,它就会是无法解释的。否则,要维持自然连续性的主张的惟 一途径就是承认理智的或认知的经验是具有第二级的和派生的特性的,这就会 是很明显的了。但是在整个哲学传统中,相反的主张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以致 哲学家们不愿意承认这件事实,因为它会迫使(那些哲学派别)在形式和内容上 都有广泛的改造返工,这大概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已经谈过了,接受了经验的方法之后在主体和客体关系的问题中和在 所谓认知经验具有无所不包的性质的问题中所产生的区别。这两个问题之间 是有者密切的联系的。当实在的客体和知识对象逐一地被等同起来时,一切在 情感上和意志上的对象都不可避免地被排除在“实在的”世界的外边,而被迫到 个能经验的主体或心灵的隐居之处去寻找它们的避难所。因此,认为一切包 罗万象的认知经验乃是无所不在的这个概念,通过一个必然的逻辑,结果就在 能经验的主体和被经验到的自然之间筑起了一坐坚强牛固的墙壁。自我不仅 变成了一个来到圣地朝鞭的香客,而且成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未曾变成自然事 物面且不可能变成自然事物的外乡人。在作为经验过程之中心的心灵和被经 验的自然世界之间,避免一种僵硬的隔绝的惟一途径就只有承认:经验活动的 一切式样都是自然界的某些真实的特性之显著的体现, 偏爱认知的对象及其特征而牺牲激起欲念,指挥行动和产生情操的特性 这是在哲学中产生偏激性和片而性的所谓选择重点原则(principle of selective emphasis)的一个特别的例子。有选择性地强调某一方面,伴随着对另一些方 面予以酬除和拒绝,这是心灵生命的心脏跳动。反对这种活动就是抹杀一切思 维活动。何是在日常事务中和在科学探讨中,我们总是保持这样一个意义:即 所选择的材料乃是为了某一个目的面被选择出来的,对于被舍弃掉的东西,并 无否认之意,因为被别除的东西仅仅是与手头的特殊问题和目的无关罢了。 ①为了避免误解起见,在后面的一点上·最好还加上一句话。我们并不香认不管任何被经验的题 材都可以变取反省的和认知考察的对象,但重点应放在变成”上,认知水远不是无所不包的:那就是说, 当一个先在的、非认知的经验材料是认知的对象时.它和这种认知的动作本身也被包括在·个新的和更 广泛的非认知的经验之内一雨这个情境是永远不能韬越的。只有当被经验的率物所具有的时间性截 遗忘时,鼓认知是整个超越经验的这种观念才被陈述出来
第一章经验与街学方法.19 但是在哲学中,这个有制约性的条件有时完全被忽视了。没有注意到和记 住:受偏爱的题材是为了一个目的而被选择出来的,而被舍弃的东西在它自已 的特殊关联中正是同样的真实和重要的。有倾向认为:因为那些在诗的语言中 所描绘的品质和那些在友谊中具有中心意义的品质并没有出现在科学的探讨 中,它们便不具有真实性,至少没有那些构成物质的数理的、机械的或电磁的特 性的那种不可怀疑的真实性。人们把那种对他们有主要价值的东西在当时当 做是惟一实在的东西,这是很自然的。真实性和高费价值被等同起来了。在普 通经验中,这个事实没有什么特殊的害处,它由于转向其他有价值的因而具有 同等真实性的事物而立即被补偿起来了。但是哲学在接触到经验的全部对象 中对一位哲学家已经变得特别亲切的那个方面时,常表现出·种僵硬的刚愎 性。在任何境遇之中它都是真实的,而且只有它是真实的。其他的事物只有在 某种次要的和特殊式的意义中才是真实的。 例如在像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充满了不安定和危险的世界中,安定性、保险 性就是有极大价值的。结果,无论任何可能具有安定性的东西就被假定构成最 后的存在,而一切其余的东西都据说仅是现象的,或者在极端的事例中是虚幻 的。这样产生的“真实性”的武新特征可以从这个事实中看得出来,即不同的哲 学家所选择的对象是极不相同的。这些对象也许是数理实体,也许是意识状 态,或者是感觉所与,那就是说,任何东西,如果一位哲学家从他所迫切要解决 的特殊问题的角度看来觉得它是自明的,因而是完全可靠的,就被他选来构成 实在。在决定替所谓真实的东两下一个哲学定义时,所谓高贵的和庄严的东西 与在人世间安定的东西是具有同等地位的。经院哲学认为“真“和“善”以及“统 一体”乃是“存在”本身的标志。在面临一个问题时,思维总是力求把那些原来 是零碎的和分救的东西统一起来。行动在深思熟虑中追求好处,当把握住真理 时,就达到了知识。于是我们努力的日标,即在紧张与不定的条件下所提供出 来的满意和安宁的事物,就变成了惟最后真实的存在物。后来的机能被当做 是原始的特性。 把有选择性的偏爱对象建立为惟一的实在,这种情况的另一方面可以从哲 学家们对简单的东西、对所谓“原素”的爱好中看出来。粗糙的经验是充满着纷 乱和复杂的东西,所以哲学就急于离开它,去寻求某些使心灵得以安然寄托其 中的某些简单的事物,知道它没有贮藏着任何惊人的东西,任何会引起麻烦的
20.经验与自然 东西,它是搁置着的没有任何储备的潜能。这里还有对数理对象的偏爱:斯宾 诺莎深信一个真的规念就内在地蕴涵着真理:洛克有他的“简单的观念”:休谟 有他的“印象”:英国的新实在论者有他的最后的单元所与:美国的新实在论者 有他的现成的精蕴。 这种选择性强调的错误,在永恒这个概念所发生的具有催眠作用的影响中 发现有另一个显著的例子。永久的东西能使我们安定,它给子我们宁静,可变 化的和正在变化的东西是一种不断的挑战。在事物发生变化的地方,我们就感 觉到有所危迫。它是使人烦扰不安的一个威胁。即使当变化标志着有较好事 物即将来临的希望时,那种希望也倾向于把它的对象设想为一种在达成后就永 久停滞不前的东西。再者,我们只有借助于稳定和怕常的东西才能够对付这种 变化和动荡的东西,“不变量”一在这时候一好像它们在数学的函数中 样,在取得某种成就的实际中就变成了一种必要。这种有永久性的东西满足了 真正的情绪上、实践上和理智上的要求。但是这种要求以及对付它的反应在经 验中总是在一种特别的关联之中的,它是由一个特殊的需要引起来的,而共同 的是在求得某些可以列举的后策。哲学,即概括的思维,沉酒于安延地追求 种在理智上获得绝对概括通则的点金石,因而在机能上和为了某一个目的而把 具有永久性的东西隔绝起来,把它转变成内在水恒的东西,或者(如亚里七多德 所理解的)把它理解为在一切时间上始终同一的东西,或者把它当做是和时间 没有关系的、超时间的东西。 这种把由于在某种特别的关联中具有价值而被选择出来的对象当做“真实 的”东西的偏见,在一种优越的和偏担的意义中却证实了·个具有重要性的经 验事实。哲学上的简单化是由于选择,而选样标志着一种道德上的兴趣,所谓 “道德上的兴趣”就是广泛地关心有益的东西。我们经常地和不可避免地关心 兴盛和衰落、成功和失败、成就和障碍、好和坏。既然我们是具有牛命而要活下 去的动物,而且既然发觉我们是处于一个不安定的环境之中,我们是天生地要 根据祸福上—价值上一一一的后果来留心事物和进行判断的。然而承认这个 事实,和哲学家们把他们所发现的好的特性(简单、安定、高贵、永久等)转变成 为实在存在物的固定特性,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前者所提出的是某种要去 完成的东两,是通过行动去争取的东西,而在行动中就显然要有选择,选择就变 成了真实的东西。后者忽视了追求较好效果与证明选择之真诚性的行动的这
第一章经验与药学方法.21 种需要,它把所需求的东西变成了实体的前提的和最后的特征,且假定:为了 把这个实体当做真实的存在而静观地去体验它,仅仅需要逻辑上的根据就 够了。 对反省思考而言,后来的结果总是比原来的所与好一些或者坏一些。但 是,如果现在把后来产生的好结果呈现出来,它可能还会产生更好一些的后果。 因此,属于有闲阶级出身而无迫切需要对付环境之累的哲学家就把后来的结果 转变成为一种存在物,即使它是不存在的,但却有这么一回事的。它永久性、真 实的精蕴,整体,秩序、统一体、理性、舌典传统中的真、美、善(unum,verum et boum),都是一些具有领扬之意的谓词,当我们发现这些名词被用来说明一 个哲学体系的基础及其木身的结论时,我们就有根据怀疑这已经是把存在人为 地简单化了。决定我们偏爱后来的好处的反省,在思辨中已做出了一个转变实 质的奇迹。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反省,有选择性的强调和选择就是不可避免的。这 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有当选择的出现和进行被隐蔽起来、被伪装起米、被否认 时,才有欺骗。经验的方法发现和指出了选择活动,正和它发现和指出任何其 他的事情一样。因此,它保护着我],使我们不致把后来的机能转变成为先有 的存在:这样一种转变可以称之为最根本的哲学错误(the philosophic fallacy), 不管这种转变是以数理的潜存、美感的精蕴、自然界纯物弹的秩序或是以上帝 的名义进行的,那都是一样的。作者只是想唤醒一下我们的哲学家同事们,此 外便没有什么更为真诚的心愿了。他提出了一个意见:即遵循经验法乃是保证 实现真诚意愿的惟一途径。不管在选择中有什么东西决定者它的需要并给它 以指导,经验的方法总是坦率地指出它是为了什么,而别于选择这个事实及其 活动过程和后果,经验的方法也以同等公开的态度把它指明出来。 经验法的采用并不保证一切与任何特殊结论有关的事物都会实际上被发 觉出来,或者在发现时它们会被正确地揭示和传达出来。但经验法却指出了某 一个曾被明确地描述出束的事物曾经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以及怎样被达到 的。它敏在别人面前一辐已经旅行过的路途的地图,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就可 以按照这幅地图重新在这条道路上旅行,亲自来视察这个景色。因此、一个人 的发现可以被其他一些人的发现所证实和扩充,而在人类所可能核对,扩充和 证实的范围以内具有十足的可靠性。因此,经验法的采用使得哲学的反省获得
22.经验与自然 了类似标志着自然科学研究特点的倾向于意见一致的那种协同合作的趋势。 科学研究者并不是凭借着他的定义的耸人听闻和他的论证的坚强有力去说服 别人,而是把寻求、进行和到达成就的进程(某些事物已循此途径而发现)放在 他们的而前。他的请求是要别人走过一个类似的进程,借以证明他们所发现的 东西是怎样和他的报告两相符合的。 诚实的经验法将说明选择的动作是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以及怎样进行 的,因而使得别人可以照样做并检验它的价值。有所取舍的选择已被指出是一 件经验的事情,它揭露了在理智上加以单简化的根据和影响,于是它就不再是 属于自我封闭性质之类,似乎只是有关意见与争论的事情,除了完全接受或完 全拒绝之外别无其他的道路。把选择伪装起来或予以否认,便是在哲学信仰上 产生惊人的差别的根源,这些差别吓唬着初学者而成为专家的游戏品。公开承 认的选择乃是在它的优点方面进行尝试而凭借它的结果对它进行测验的一种 实验。在一切所谓直接的知识,或自足的、真实无疑的信仰,无论是在逻辑方 面、美学方面或认识论方而的信仰的标题之下,总有为了某一目的而选择出来 的东西,所以它不是简单的,不是自明的,也不是生来就是可被颂扬的。说明这 个目的,它就可以被重复加以实验,而为它而进行的选择是杏有价值和是否合 适,就可以得到检验。无论是科学的或哲学的思考,其意义不在于消除选择,而 只是使它少武断一些和更有意义一些。如果选择具有这样的品质和结果,以致 当别人按照所指示的情况进行工作时足以引起他们的反省,那么选择就消失了 它的武断性:当进行选择的理由被发现是重要的而其结果是紧要的时候,它就 变得是有意义的了。当公开承认选择时,别人就能重复这个经验的进程,它是 一个要被尝试的实验,而不是一个自动化的保险设计。 在此地论及这件特殊的事情,并不是为了提出一个理论上的主张,而更多 的是为了说明经验法的性质。真或假依赖于当人们以战斗的姿态从事于观察 反省的事情的实验时所发现的是什么东内。否认某人发现事物是如此这般的, 这不足用来证明一个经验的发现是虚假的,但驳斥一个经验的发现,就要指出 从事一个经验进程的方向而它的结果却发现了相反的情况。辨明错误,也和导 致真理-样,是要帮助别人看见和发现他在这以前所未曾发现和认识的东西。 一切在反省和逻辑方面的机智和灵巧,都在阑明和传达指示以求有智慧地指出 条遵循的进程中找到它活动的范围。每一个哲学体系提出了某些这类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