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 单元: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题: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授课人:深圳市光明区第二中学 孟筱羽 审核人:深圳实验光明学校 陈泽群(二审) 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 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解读: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主 要讲述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19世纪末,帝国主义 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出于朴 素的爱国热情和对外来侵略的义愤,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义和团反帝爱 国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不畏强暴, 进行了英勇抵抗,在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但义和 团运动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 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本课是对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总结, 具有重要的单元地位。0r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 ucation 2. 课标 本课子目录呈现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 侵华的史实: ·抗击八国联军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 ·《辛丑条约》的签订 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教学设计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八年级上册) 单元: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题:第 7 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授课人:深圳市光明区第二中学 孟筱羽 审核人:深圳实验光明学校 陈泽群(二审) 一、教学分析(500 字以内)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解读: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主 要讲述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19 世纪末,帝国主义 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出于朴 素的爱国热情和对外来侵略的义愤,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义和团反帝爱 国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不畏强暴, 进行了英勇抵抗,在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但义和 团运动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 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本课是对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总结, 具有重要的单元地位。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课标 本课子目录呈现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 侵华的史实; ·义和团运动 ·抗击八国联军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 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的签订。以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为线索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抗击八国联军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阶段,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结构完整。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300字以内) 1.学生通过理清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抗击八国联军史实的时 间线索,通过观察战争形势图,学会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 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对史实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区分史料的类型,在解答历史问题时,能 够尝试从多角度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理解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 的桥梁,培养论从史出的实证意识。 3.学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尝试分析①义和团“扶清灭洋”的进 步性和局限性;②《辛丑条约》各条款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 方面的影响。 4.学生通过了解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体 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 Reas 1.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内容 2.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 1.新课导入。 以人民日报微博“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图导入。 教师提问:从人物的神情和坐姿、座位的摆放、整体气氛中你能 发现哪些不同吗? 120年前《辛丑条约》是如何签订的?它的签订对当时的中国产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的签订。以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为线索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抗击八国联军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阶段,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结构完整。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 字以内) 1.学生通过理清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抗击八国联军史实的时 间线索,通过观察战争形势图,学会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 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对史实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区分史料的类型,在解答历史问题时,能 够尝试从多角度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理解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 的桥梁,培养论从史出的实证意识。 3.学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尝试分析①义和团“扶清灭洋”的进 步性和局限性;②《辛丑条约》各条款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 方面的影响。 4.学生通过了解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体 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 字以内) 1. 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内容 2. 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600 字左右) 1. 新课导入。 以人民日报微博“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图导入。 教师提问:从人物的神情和坐姿、座位的摆放、整体气氛中你能 发现哪些不同吗? 120 年前《辛丑条约》是如何签订的?它的签订对当时的中国产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生了哪些影响? 2.正课讲授。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1.义和团运动;2.抗击八国联军;3.《辛丑 条约》的签订。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第一子目:义和团运动 (1)通过阅读史料,了解义和团概况。 材料一 教材32页【材料研读】《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材料二 义和团歌谣 材料三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义和团运动轰然起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 中,它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同时又包含着一 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 n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通过阅读史料,尝试从史料中提取信息,了解义和团的概况。 完成学习任务一:义和团的兴起原因、斗争方式、斗争口号。 (2)分析清政府对待义和团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一 迩来山东、直隶两省,拳民殆遍,将及近畿,其势几不可遏。大 吏非出示严禁,即派兵弹压,数月以来,仍复固结如初。 《御史郑炳麟折》(1900年5月1日) 材料二 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八日奉上谕:现在中外已开战衅,直隶天 津地方义和团,会同官军助剿获胜,业经降旨嘉奖。此等义民所在皆 有,各省督抚,如能招集成团,筹御外侮、必能得力。其如何办法,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生了哪些影响? 2. 正课讲授。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1.义和团运动;2.抗击八国联军;3.《辛丑 条约》的签订。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第一子目:义和团运动 (1)通过阅读史料,了解义和团概况。 材料一 教材 32 页【材料研读】《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材料二 义和团歌谣 材料三 19 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义和团运动轰然起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 中,它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同时又包含着一 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通过阅读史料,尝试从史料中提取信息,了解义和团的概况。 完成学习任务一:义和团的兴起原因、斗争方式、斗争口号。 (2)分析清政府对待义和团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一 迩来山东、直隶两省,拳民殆遍,将及近畿,其势几不可遏。大 吏非出示严禁,即派兵弹压,数月以来,仍复固结如初。 ——《御史郑炳麟折》(1900 年 5 月 1 日) 材料二 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八日奉上谕:现在中外已开战衅,直隶天 津地方义和团,会同官军助剿获胜,业经降旨嘉奖。此等义民所在皆 有,各省督抚,如能招集成团,筹御外侮、必能得力。其如何办法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迅速复奏,沿江沿海各省,尤宜急办。 《命各省招集团民谕旨》(1900年5月28日) 归纳出清政府以“招抚”代替“剿灭”,承认其合法地位,其目 的是为了利用义和团抵御洋人。清政府的“招抚”政策,为义和团运 动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展示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京津地区形势图。 (3)分析“扶清灭洋”口号 首先这一口号体现了朴素的爱国意志,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同中 华民族尖锐的矛盾。 其中“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而“灭洋”则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在 斗争方式中有对现代文明的盲目排斥,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 利用义和团埋下了伏笔。 S 一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培养辩证思维,学会在特定的历 史时空下分析、评价历史事件。 第二子目:抗击八国联军 (1)学会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分析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2)知道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军民英勇抵抗的史实 ①学生阅读教材,将重要史实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一一标出; ②学生再讲相关史实进行时间排序; 通过对空间地理位置的标注、时间顺序的排列,使学生学会通过 特定的时空去感知历史,而对史实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③通过史料,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又一次变化 从“剿灭”到“招抚”再到“联合绞杀”,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 度一直在变化,实质是利用义和团,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④评价义和团运动 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从客观的角度、历史发展的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迅速复奏,沿江沿海各省,尤宜急办。 ——《命各省招集团民谕旨》(1900 年 5 月 28 日) 归纳出清政府以“招抚”代替“剿灭”,承认其合法地位,其目 的是为了利用义和团抵御洋人。清政府的“招抚”政策,为义和团运 动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展示 1900 年夏,义和团控制京津地区形势图。 (3)分析“扶清灭洋”口号 首先这一口号体现了朴素的爱国意志,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同中 华民族尖锐的矛盾。 其中“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而“灭洋”则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在 斗争方式中有对现代文明的盲目排斥,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 利用义和团埋下了伏笔。 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培养辩证思维,学会在特定的历 史时空下分析、评价历史事件。 第二子目:抗击八国联军 (1)学会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分析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2)知道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军民英勇抵抗的史实 ①学生阅读教材,将重要史实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一一标出; ②学生再讲相关史实进行时间排序; 通过对空间地理位置的标注、时间顺序的排列,使学生学会通过 特定的时空去感知历史,而对史实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③通过史料,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又一次变化 从“剿灭”到“招抚”再到“联合绞杀”,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 度一直在变化,实质是利用义和团,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④评价义和团运动 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从客观的角度、历史发展的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角度、辩证的角度去进行评价。 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 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展现了中国 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敌 人,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第三子目:《辛丑条约》的签订 (1)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条约各项内容并按照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机 构进行分类,并思考每一条款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2)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通过分析条约的危害,理解“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 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3)对前两个单元进行回顾总结 ①总结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影响: ②总结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救亡图存的探 索,到义和团运动为止,可以证明,在封建体制之内修修补补,是无 法使得苦难的中国摆脱屈辱,走向自强的。 利 3.课堂小结 Rease 同是辛丑年,两个甲子过去了,中国早已不是原来那个中国了。 今天的中国,在国际谈判桌上,中方代表有理、有力、有节维护 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举动,得民心、顺民意、长志气,中国人低声下气、 丧权辱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角度、辩证的角度去进行评价。 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 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展现了中国 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敌 人,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第三子目:《辛丑条约》的签订 (1)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条约各项内容并按照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机 构进行分类,并思考每一条款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2)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通过分析条约的危害,理解“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 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3)对前两个单元进行回顾总结 ①总结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影响; ②总结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救亡图存的探 索,到义和团运动为止,可以证明,在封建体制之内修修补补,是无 法使得苦难的中国摆脱屈辱,走向自强的。 3. 课堂小结 同是辛丑年,两个甲子过去了,中国早已不是原来那个中国了。 今天的中国,在国际谈判桌上,中方代表有理、有力、有节维护 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举动,得民心、顺民意、长志气,中国人低声下气、 丧权辱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