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对外开放 教学设计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金政松 <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对外开放决策的实施过程,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 起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致过程。我国的对 外开放,是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 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党根据工作重点转移需要而制定的重大战略,进而被确立为 一项基本国策。 第一目经济特区的建立 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开端。要理解对外开放的国策,必须先 理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80年代初,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政策。四个经济特区中,深圳的地位最为 特殊,发展也最为迅速 第二目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1985年,又开放三个严寒经济 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为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 起来。随后,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沿边城市相继开放。我国形成了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三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是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的重 要节点,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 空间。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是我国的强国之路;也是我国进一步发 挥世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第九课 对外开放 教学设计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金政松 <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对外开放决策的实施过程,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 起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致过程。我国的对 外开放,是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 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党根据工作重点转移需要而制定的重大战略,进而被确立为 一项基本国策。 第一目 经济特区的建立 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开端。要理解对外开放的国策,必须先 理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80 年代初,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政策。四个经济特区中,深圳的地位最为 特殊,发展也最为迅速。 第二目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4 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1985 年,又开放三个严寒经济 开放区。1988 年,海南岛被划为为经济特区。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 起来。随后,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沿边城市相继开放。我国形成了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三目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是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的重 要节点,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 空间。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是我国的强国之路;也是我国进一步发 挥世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学到此课时,己经学习过对内改革的内容,对于学习对外开放, 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学生具备相当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论思维能力比 较欠缺。在讲述时注重设置情境,引入新知。 〈教学目标> 1.知道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2.了解对外开放决策的实施过程,了解经济特区及其作用: 3.认识邓小平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4.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学重点〉 了解经济特区及其作用: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学难点〉 以深圳的发展为切入点,理解对外开放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以人民日报关于深圳四十年成就的总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深 圳奇迹为什么能发生?引出课题:深圳奇迹发生的原因正是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对外开放的背景 教师活动:设问,为什么在40年前,我国党和政府开始推进对外开放的进 程? 带领学生阅读《邓小平文选》的相关材料,进行理论总结:对外开放政策的 实施,一方面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另一方面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吸引资金、 技术和管理经验。 2.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生活动:在地图上落实四个经济特区的位置。结合地图,思考问题:为什 么将这四个城市设立为经济特区?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学到此课时,已经学习过对内改革的内容,对于学习对外开放, 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学生具备相当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论思维能力比 较欠缺。在讲述时注重设置情境,引入新知。 <教学目标> 1.知道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2.了解对外开放决策的实施过程,了解经济特区及其作用; 3.认识邓小平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4.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学重点> 了解经济特区及其作用;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学难点> 以深圳的发展为切入点,理解对外开放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以人民日报关于深圳四十年成就的总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深 圳奇迹为什么能发生?引出课题:深圳奇迹发生的原因正是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对外开放的背景 教师活动:设问,为什么在 40 年前,我国党和政府开始推进对外开放的进 程? 带领学生阅读《邓小平文选》的相关材料,进行理论总结:对外开放政策的 实施,一方面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另一方面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吸引资金、 技术和管理经验。 2.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生活动:在地图上落实四个经济特区的位置。结合地图,思考问题:为什 么将这四个城市设立为经济特区?
教师活动:汇总学生答案,总结经济特区的作用:(1)引进外资、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2)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交流:(3)培养了大批经 济建设方面的人才。 展示深圳发展成就,理解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窗口所发挥的作用。 播放视频,《深圳特区四十周年纪念》片段,使学生对深圳四十年发展成就 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学生活动:以深圳为例,思考改革与开放的作用? 教师活动:点评汇总学生答案,总结改革与开放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的格局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结合地图,落实对外开放一步步深入的过程。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回答,总结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一沿海开 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逐步展开。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 重大决策。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师活动:介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和过程。播放“世界500排行榜视 频”,让学生了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就。 通过以上内容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的 新阶段。从引进来发展到走出去。 四、小组讨论:从背景、内容、影响和性质四个方面比较旧时代的对外开放 和新中国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点。鼓励学生自主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五、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做出升华: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板书设计》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对外开放的背景 2.经济特区的建立及作用
教师活动:汇总学生答案,总结经济特区的作用:(1)引进外资、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2)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交流;(3)培养了大批经 济建设方面的人才。 展示深圳发展成就,理解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窗口所发挥的作用。 播放视频,《深圳特区四十周年纪念》片段,使学生对深圳四十年发展成就 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学生活动:以深圳为例,思考改革与开放的作用? 教师活动:点评汇总学生答案,总结改革与开放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的格局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结合地图,落实对外开放一步步深入的过程。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回答,总结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 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逐步展开。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 重大决策。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师活动:介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和过程。播放“世界 500 排行榜视 频”,让学生了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就。 通过以上内容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的 新阶段。从引进来发展到走出去。 四、小组讨论:从背景、内容、影响和性质四个方面比较旧时代的对外开放 和新中国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点。鼓励学生自主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五、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做出升华: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板书设计>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对外开放的背景 2.经济特区的建立及作用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一一沿边 2.特点: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影响和成就 四、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沿边 2.特点: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影响和成就 四、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