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单元: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课题: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授课人:深圳市龙岗区兰著学校 赵宇洋 审核人:深圳市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蒋小平 一、教学分析 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主要介绍的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 索。主要介绍了社会主建设的良好开端到出现失误挫折的过程、文化 大革命的失误,以及在这个阶段我国所取得的各项重大成就,从失误 和挫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启迪未来。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本课课标要求是: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 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 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其 中教材第一子目录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良 好开端即中共八大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但在“总路线” 下出现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对应了课标第一个要 求“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使学生知道并了解 出现的原因、危害及其主要教训:教材子目录二为“文化大革命”主 要讲述其出现的原因、表现、危害、结束、教训,对应的课标是“了 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教材子目录三为建设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教学设计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八年级下册) 单元: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课题:第 6 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授课人:深圳市龙岗区兰著学校 赵宇洋 审核人:深圳市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蒋小平 一、教学分析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第 6 课,主要介绍的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 索。主要介绍了社会主建设的良好开端到出现失误挫折的过程、文化 大革命的失误,以及在这个阶段我国所取得的各项重大成就,从失误 和挫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启迪未来。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本课课标要求是: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 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 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其 中教材第一子目录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良 好开端即中共八大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但在“总路线” 下出现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对应了课标第一个要 求“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使学生知道并了解 出现的原因、危害及其主要教训;教材子目录二为“文化大革命”主 要讲述其出现的原因、表现、危害、结束、教训,对应的课标是“了 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教材子目录三为建设成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就,主要讲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所 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人物,对应的课标是“了解 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的广大干部群 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知识点较多,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艰辛的探索,讲述 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开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 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功与失误。二是建设成就,介绍了全面的社会主义 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全国各 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大批模范人物。 本课教材通过这两条主线,既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艰 辛,道路的曲折,又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发 展趋势。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 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表现,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社会 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等基本史 实,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引导学生总结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和经济建设的成就, 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分析出现的原因和 得出的主要教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王进喜等人的图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 一方面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同时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 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一个 长期曲折的过程。渗透唯物史观。 4.通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就,主要讲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所 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人物,对应的课标是“了解 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的广大干部群 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知识点较多,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艰辛的探索,讲述 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开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 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功与失误。二是建设成就,介绍了全面的社会主义 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全国各 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大批模范人物。 本课教材通过这两条主线,既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艰 辛,道路的曲折,又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发 展趋势。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 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表现,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社会 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等基本史 实,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引导学生总结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和经济建设的成就, 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分析出现的原因和 得出的主要教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王进喜等人的图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 一方面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同时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 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一个 长期曲折的过程。渗透唯物史观。 4. 通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 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2.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定表 引导学生回忆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明确1956年完成的三大改 造,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正课讲授。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 良好的开端 。(1)背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的新任务。 (2)时间:1956年召开 (3)地点: 北京 (4)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 国。 (5)影响: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为新时期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所制定的任务是正确的。中 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材料:(中共八大)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路线 是正确的。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 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2.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四、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明确 1956 年完成的三大改 造,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正课讲授。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1)背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的新任务。 (2)时间:1956 年召开 (3)地点:北京 (4)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 国。 (5)影响: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为新时期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所制定的任务是正确的。中 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材料:(中共八大)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路线 是正确的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 解读: 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 盾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是良好的开 端。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 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2、探索中的失误 (1)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展示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 义。 总路线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 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 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片面的追求速度而 忽略了质量。 角明 材料:“三面红旗”1958年的“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 次会议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1958年7月1日 《红旗》杂志在报刊上第一次提到”人民公社”的名字。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史料展示:《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和农业虚报产量版画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 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 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 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 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大跃进工业上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毁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 解读: 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 盾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是良好的开 端。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 1958 年提出了社 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2、探索中的失误 (1)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展示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 义。 总路线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 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 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片面的追求速度而 忽略了质量。 材料:“三面红旗”1958 年的“总路线”、 1958 年中共八大二 次会议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1958 年 7 月 1 日 《红旗》杂志在报刊上第一次提到"人民公社"的名字。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史料展示:《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和农业虚报产量版画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 9000 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 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 1958 年底,全国生产钢 1108 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 800 万吨 合格,有 300 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 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大跃进工业上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毁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掉大片山林,浪费资源,破坏了自然环境。 大跃进在农业上虚报产量,放卫星,造成了“浮夸风”盛行,给 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材料:人民公社的特色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 高。公社成员的财产都属集体所有,大家一起生产,成果收归公社所 有。实现按需分配,设立公共食堂,免费提供三餐。1958年10月底, 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共产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国民 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三年困难时期(1959一1961年) “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 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 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一1961年,我国国民 经济发生严重困难。造成的原因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因为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造成经济严重下滑,同时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产量 的减产,造成了三年困难时期。 (4)国民经济调整 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 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 本完成。 storical Educat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 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探索中出 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 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但我们从中获取启示: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基本国 情出发;②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掉大片山林,浪费资源,破坏了自然环境。 大跃进在农业上虚报产量,放卫星,造成了“浮夸风”盛行,给 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材料:人民公社的特色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 高。公社成员的财产都属集体所有,大家一起生产,成果收归公社所 有。实现按需分配,设立公共食堂,免费提供三餐。1958 年 10 月底, 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共产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国民 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 年) “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 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 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 年,我国国民 经济发生严重困难。造成的原因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因为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造成经济严重下滑,同时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产量 的减产,造成了三年困难时期。 (4)国民经济调整 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 字方针,于 1961 年初开始实施。到 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 本完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 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探索中出 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 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但我们从中获取启示: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基本国 情出发;②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