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 单元: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题: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授课人:深圳市龙岗区石芽岭学校 曾燕玲 审核人: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学校 郑耿标 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 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从晚晴 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 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样,近代教育 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这些人活跃于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变革运动中的重要推动因素,加速了 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as 课标: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 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洗 星海等人的成就。 分析:本课主要有两个子目,包含三方面内容,即中国近代教育、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一一对应课标内容。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各个内容之间是互相推进、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清政府 艰难迈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教学设计(2500 字左右)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八年级上册) 单元: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题:第 26 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授课人:深圳市龙岗区石芽岭学校 曾燕玲 审核人: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学校 郑耿标 一、教学分析(500 字以内)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从晚晴 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 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样,近代教育 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这些人活跃于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变革运动中的重要推动因素,加速了 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课标: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 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 星海等人的成就。 分析:本课主要有两个子目,包含三方面内容,即中国近代教育、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一一对应课标内容。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各个内容之间是互相推进、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清政府 艰难迈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才,推动了近代新闻出版业、文艺事业的发展,出现一批有影响力的 报刊和新闻出版机构,使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得以广 泛传播。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300字以内) 1.通过搭建以时间为序的知识体系,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2.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史料感知历史,在比较、分析、 概括史料的基础上,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 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 济的反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对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深化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 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 1.重点: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表现 2.难点: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与中国近代化转型的关系;在 品鉴文艺作品中,感受和继承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 a 【新课导入】 s 教师设问:从晚晴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 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 变化。那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有什么关 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出示并介绍课标和目录。 教师设问:19世纪中期近代中国新式教育兴起。为什么近代中 国要发展新式教育呢?(出示“四次侵略战争”及“恭亲王又奏”的 内容。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新的人 才。)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才,推动了近代新闻出版业、文艺事业的发展,出现一批有影响力的 报刊和新闻出版机构,使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得以广 泛传播。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 字以内) 1.通过搭建以时间为序的知识体系,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2.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史料感知历史,在比较、分析、 概括史料的基础上,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 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 济的反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对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深化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 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00 字以内) 1. 重点: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表现 2. 难点: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与中国近代化转型的关系;在 品鉴文艺作品中,感受和继承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过程(1600 字左右) 【新课导入】 教师设问:从晚晴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 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 变化。那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有什么关 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26 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出示并介绍课标和目录。 教师设问:19 世纪中期近代中国新式教育兴起。为什么近代中 国要发展新式教育呢?(出示“四次侵略战争”及“恭亲王又奏”的 内容。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新的人 才。)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过渡: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新的人才。近代中国的新式教育 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翻开教材第 125页。 【正课讲授】 一、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任务一:读教材,建体系一梳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出示《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结构图(见 下图),梳理近代以来兴办的新式学堂,并补充当时社会各界人士呼 吁废科举、兴学校的史料。 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 鸦片战争后 甲午战争后 八国联军清华后 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 清末新政 兴起 发展 改学制 基本形成 废科举 兴办新式学堂 【材料研习】教师出示“明代国子监每月课程表”及“1906年 浦东中学课程表”,提问:对比两则材料,近代新式教育“新”在哪 里?有何作用?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近代中国新式学堂有 新的学制、新的课程设置、新的培养目标和新式人才。新式学堂在兴 起和发展的过程中,传播西方先进知识、启发国人智识、培养大量人 才,使中国近代教育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步入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 转型过程。 (设计意图:以时间为序,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搭 建起时空主线。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过渡: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新的人才。近代中国的新式教育 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翻开教材第 125 页。 【正课讲授】 一、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任务一:读教材,建体系——梳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出示《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结构图(见 下图),梳理近代以来兴办的新式学堂,并补充当时社会各界人士呼 吁废科举、兴学校的史料。 【材料研习】教师出示“明代国子监每月课程表”及“1906 年 浦东中学课程表”,提问:对比两则材料,近代新式教育“新”在哪 里?有何作用?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近代中国新式学堂有 新的学制、新的课程设置、新的培养目标和新式人才。新式学堂在兴 起和发展的过程中,传播西方先进知识、启发国人智识、培养大量人 才,使中国近代教育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步入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 转型过程。 (设计意图:以时间为序,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搭 建起时空主线。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过渡:近代新式教育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这些人成为新 闻出版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因素。那同学们知道:在没有互联网的情 况下,近代人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国事、天下事呢? 二、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任务二:从时空的角度,分析近代新闻出版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近代新闻出版业 报纸 刊物 出版机构 《申报》 《新闻报》 《大公报》 解放日报》 《东方杂志》 《新青年》 《生活》 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 开明书店 生活书店 新华书店 18721893 1902 17 1925 上海 上海天津 1941 1904 上海 上海 18971912192619321937 延安 上海 上海 上海上海上海 延安 整理日《中国历史·A年级上册》第125-126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伴随着列强侵略、近代化的探索,西方先进 技术传入中国,上海成为近代新闻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之地。随着国内 外时局的变化,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变革的呼声日益高 涨,人们的思想逐渐得到解放,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人们了解信 息和掌握知识的社会需求不断扩大,推动了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兴起和 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as 师生进一步探究《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突破重点: (1)《申报》Stor 出示《申报》资料,教师设问:近代新式报刊“新”在哪里?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从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申报》报道各地发 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务实求 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此外,《申报》满足了知识界“秀 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欲望,开拓视野,对人们,尤其对知识界 的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助力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过渡:不管报纸还是刊物都需要一个出版社,那近代中国第一个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过渡:近代新式教育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这些人成为新 闻出版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因素。那同学们知道:在没有互联网的情 况下,近代人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国事、天下事呢? 二、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任务二:从时空的角度,分析近代新闻出版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伴随着列强侵略、近代化的探索,西方先进 技术传入中国,上海成为近代新闻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之地。随着国内 外时局的变化,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变革的呼声日益高 涨,人们的思想逐渐得到解放,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人们了解信 息和掌握知识的社会需求不断扩大,推动了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兴起和 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师生进一步探究《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突破重点: (1)《申报》 出示《申报》资料,教师设问:近代新式报刊“新”在哪里?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从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申报》报道各地发 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务实求 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此外,《申报》满足了知识界“秀 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欲望,开拓视野,对人们,尤其对知识界 的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助力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过渡:不管报纸还是刊物都需要一个出版社,那近代中国第一个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也是最大的出版机构是…? (2)商务印书馆 教师设疑:创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 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1932年、1937年日本轰炸机两 度炸毁作为中国文化教育大本营的商务印书馆。观看视频,思考其中 原因。(播放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正因商务印书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 活,故日军两度轰炸商务印书馆,旨在毁灭中国的文化中枢机构 补充“侵华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对轰炸商务印书馆的看法”史料 和“新华字典”图片,教师进一步点拨:在我们今天使用的《新华字 典》背面依旧清晰的印刷着商务印书馆从创立之初就确立的使命一一 “昌明教育,开启明智”。在这里,救亡图存和开启民智是同等重要 且互相关联的。 ●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商 务印书馆的基本史实;另一方面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此外,运用文字和图片史料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过渡:近代新闻出版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报刊和新 闻出版机构,从而使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得以广泛传 播,走向平民百姓。那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进程中有何地位 呢? 出示史料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政治 运动,还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五四狂潮中,陈独秀、鲁迅等人高 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砸碎精神枷锁,吹响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号 角,取得了丰硕的文化成果。 (设计意图: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近代文学艺术作品的进行考察。) 三、文学艺术的成就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也是最大的出版机构是……? (2)商务印书馆 教师设疑:创立于 1897 年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 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1932 年、1937 年日本轰炸机两 度炸毁作为中国文化教育大本营的商务印书馆。观看视频,思考其中 原因。(播放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正因商务印书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 活,故日军两度轰炸商务印书馆,旨在毁灭中国的文化中枢机构 补充“侵华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对轰炸商务印书馆的看法”史料 和“新华字典”图片,教师进一步点拨:在我们今天使用的《新华字 典》背面依旧清晰的印刷着商务印书馆从创立之初就确立的使命—— “昌明教育,开启明智”。在这里,救亡图存和开启民智是同等重要 且互相关联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商 务印书馆的基本史实;另一方面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此外,运用文字和图片史料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过渡:近代新闻出版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报刊和新 闻出版机构,从而使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得以广泛传 播,走向平民百姓。那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进程中有何地位 呢? 出示史料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政治 运动,还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五四狂潮中,陈独秀、鲁迅等人高 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砸碎精神枷锁,吹响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号 角,取得了丰硕的文化成果。 (设计意图: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近代文学艺术作品的进行考察。) 三、文学艺术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