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电影批评 的电影语言学的失败而开端,但它同时却在另一层面上强化了对电 影语言、电影符号的重视。因为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来,任何表意实 践,都首先建筑在其能指(媒介)的展开方式之上。 下面,我们首先通过伊朗电影《小鞋子》 部情节结构单纯 而清新感人的影片,初步进入对电影语言、电影叙事的讨论。 第二节伊朗电影与《小鞋子》的叙事结构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鞋子》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伊朗电影。准确 地说,是一部在国际视野中、在环球电影舞台上具有典型特征的伊朗 电影。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伊朗电影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 米,以他的作品开始在欧洲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并迅速成为国际 电影艺术大师之一。这成为一个重要契机,与伊朗国内政治文化格 局相呼应,带动了伊朗电影新浪潮的出现。 如果对伊朗电影新浪潮做一个粗略的概括,那么其影片的主要 特征是低成本、小制作,以孩子为多数影片的主角,呈现孩子们眼中 的底层人的世界。影片的叙事动机和情节线索大都极为单纯,乃至 微末叙事基调则充满了苦涩的柔情。而且不同于多数第三世界国 家导演在欧洲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作品,伊朗电影新浪潮初期的作 品,都是体制内制作。尽管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一样,伊朗有着相当 严格、或称严苛的电影审查制度,但伊朗电影新浪潮前期的作品,却 不仅在体制内制作,而且较少与伊朗电影的审查机构发生冲突与摩 擦。换言之,这些在国际视野中获得普遍赞誉的作品,同时成功地规 避了审查制度中关于政治、社会宗教等诸多禁忌的因素。几乎所有 这些典型特征,集中呈现在伊朗重要导演马基·马吉迪的作品《小 鞋子》之中。 《小鞋子》的英文片名《天堂里的孩子们》,犹如一首诗行,又如同 一段反讽。故事中的一对小兄妹阿里和莎拉,聪慧、善良,善解人意
第一章电彩的视听语言与叙事分析:《小鞋子》25 而天真无邪,如同天堂中的孩子;但他们同时却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 底层极度贫穷的生活的重负,早早地经历着现实的磨难。影片的情节 主部是一件似乎微乎其微的小事:哥哥阿里无意中丢失了妹妹莎拉的 双早已破旧不堪的小鞋子;但那是妹妹惟一的鞋子,失去了它莎拉 便不能前去上学。他们不敢向父母道出真情—不仅是惧怕惩罚,更 重要的是他们知道母亲卧病、负债累累的家庭根本无力购买一双新 鞋子。于是,这微末的小事,便成了孩子们世界中真正的灾难与困境。 他们以孩子的纯真和孩子的智慧尝试挽回这灾难,挣脱这困境。整部 影片便充满了孩子们令人辛酸的徒劳的挣扎。然而,这围绕着小鞋子 的故事,却又始终为温暖的柔情所辉映:兄妹间的亲情默契,充满辛酸 却不时盈溢着喜剧感的场景,共同构成了平凡不幸的善良人的世界。 幸运中的不幸:为了给妹妹蠃得一双新鞋子而全力争取马拉松比赛第 三名的阿里,“不幸”地赢得了第一名,因此失去了小兄妹俩梦想、渴望 中的“救赎”。那冠军的奖杯成为令阿里绝望无颜面对妹妹的耻辱。 整部影片充满了含泪的微笑、辛酸的温馨。 我们首先参照麦芙的组合段理论,对《小鞋子》的叙事做一个简 单梳理,以清晰地展示这部影片的变奏曲 1.序幕,段落。9岁的阿里为妹妹莎拉修补好水粉色的小鞋子, 为家里购买了饼,在赊买土豆时小鞋子被人误认为垃圾收走。阿里 丢失了妹妹的小鞋子。 2.段落。惊恐的阿里回家时遇到了逼租的房东辱骂生病的母 亲,他告知妹妹,许诺找到鞋子。 3段落。阿里奔出去找鞋,未果。 4.段落。夜晚。阿里受到父亲的责骂。恳求妹妹和他分穿旧 球鞋。 5段落。翌日清晨。莎拉穿着哥哥不合脚的破球鞋前去上学。 体育课上,穿皮鞋的同学跳远跌倒,老师鼓励穿球鞋让莎拉略感释然。 6.段落。阿里在巷口焦急地等待着妹妹/鞋子前去上学,尽管莎
26电影批评 拉奔跑回来,阿里还是迟到了。 7.线性叙事组合段:兄妹俩洗刷球鞋。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 雨夜中,莎拉唤醒阿里取回小鞋子。 8线性叙事组合段:莎拉因课堂测验延误了时间,在跑回家的路 上鞋子落入水沟。阿里责备妹妹。他再次迟到,遭到教务长训斥。 但他的作文得到高分。在回家路上,他碰到妹妹,将老师奖励的圆珠 笔送给妹妹,兄妹和好如初。 9.插曲式段落:阿里将妈妈烧好的汤送给邻居。 10.线性叙事组合段:莎拉在操场上发现有人穿着自己丢失的小 鞋子。她在课间休息时发现了它的主人,下课后跟踪获知了她的地 址。阿里因此再次迟到。教务长将他逐出学校,幸得老师说情。兄 妹俩前去追回小鞋子,却发现那小姑娘的父亲是位盲人。兄妹俩默 默离去。 11.插曲式段落。清真寺礼拜。父亲和阿里为众人奉茶。父亲 得到一套园艺工具。回家后父亲与母亲商议假日到富人区去做 园丁 12线性叙事组合段:父亲用自行车载着阿里穿过城市来到富人 住宅区。他们一次次地按响门铃,遭到拒绝。终于,一个渴望玩伴的 小孩子让爷爷雇用了阿里父子。阿里和孩子相伴,父亲的劳动得到 了丰厚的报酬。但在父子高高兴兴回家的路上,自行车刹车失灵,跌 伤了父亲。父亲的伤情使家里的情形雪上加霜。 13段落:莎拉下课后向家中奔去,不慎失落了阿里送给她的圆 珠笔。盲人家的小姑娘拾到笔,但没有追上莎拉。 14.场景:学校操场上,老师宣布即将举行城市学生马拉松的消 息。阿里看了看自己的破球鞋,在心里放弃了报名。 15插曲式镜头:盲人家中,小姑娘取出拾到的圆珠笔,珍爱地用 它试写作业。 16、场景:学校操场上,盲人家的小姑娘将圆珠笔还给莎拉
第一章电影的视听语言与叙事分析:《小鞋子》27 17.场景:盲人给自己的女儿买了新鞋。同时,阿里的父亲也在 鞋店外看鞋。 18.场景:盲人之妻用曾是莎拉的小鞋子向收废品的老人换了洗 菜筐。 9场景:盲人家的小姑娘穿了新鞋上学,遇到莎拉。 20线性叙事组合段。阿里在教室中看到操场上马拉松赛的预 选。下课后老师公布参赛名单和比赛预定的奖品。第三名的奖品: 双运动鞋攫取了阿里的目光。他前去哀求老师让他参赛。在流泪 恳求和测速之后阿里获准参加。他奔回家中告诉妹妹喜讯。 21.叙事组合段:马拉松赛场。阿里在奔跑。平行插入镜头:莎 拉奔跑回家。阿里获得了领先地位,让自己保持在第三名的位置上。 但追上来的同学绊倒了阿里,阿里再次追赶时进入冲刺,在奋力追赶 之时,阿里冲过了终点。人们告知他得了冠军,阿里留下了绝望的 泪水。 22插曲式镜头:阿里的父亲为家中购物。 23.阿里回到家中,无颜面对妹妹期待的面容。当莎拉失望离去 之后,阿里独自将自己满是水泡、血泡的双脚侵入院中的水池。 在这一依照大组合段理论排列的一览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影片 有着严格的顺时线性叙事结构,只有马拉松赛的途中,当阿里显然 抵达了疲劳极限,开始被人超过时,插入了妹妹莎拉为了及时把鞋子 传递”给哥哥而拼命奔跑的镜头。所有段落首尾相接,从容而缜 密;除了线性叙事组合段(21):一个自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到德 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已成为某种贫贱父子的情趣盎然的都市悲 喜剧模式的段落外,每一个独立语义段:段落、场景、镜头、组合段,紧 密地围绕着妹妹的小鞋子——这一极为细小,几近单薄的叙事线索, 不断变奏出新的叙事动机和叙事线索。 序幕,段落(1)以一个长镜头(片头字幕衬底)从容地呈现修鞋 师傅一丝不苟地修补着莎拉那已经开绽、破旧的小鞋子,尔后,年仅
28电影批评 AWARD WINNER! 9岁的阿里拿着妹妹 Montreal Film Festival. Newport Filn Festival. Singapore Fil Festival 的鞋子,在为家中赊 One of The Year's 买土豆时,如雷轰顶 Genuine crowd pleasers 地发现自己丢了妹 妹的鞋子。影片在 次★★ 第一时刻将观众带 入了一个底层社会 的图景之中,带入一 个孩子纯真而无助 的世界,带入一个微 OFHEAVEN 不足道、却对孩子们 说来构成灾难的情 境之中。孩子们恐 惧着父母责骂,同时 的里又早熟地分担着家 庭压力,小兄妹达成 A Little Secret.Their Biggest Adventure! 默契,他们将分享阿 以置可 m沉夏ea 里那双同样破旧的 F球鞋,共同保守这一 鞋子丢失的秘密。 《小鞋子》海报 接着叙事线索转换 成莎拉必须穿着哥哥不合脚而破旧的球鞋的耻感和每每因莎拉即使 拼命奔跑仍不能及时回家,造成阿里—无疑是一个优等生上课迟 到的焦虑。一次次插曲性的变奏:小兄妹俩快乐地洗净那肮脏的球 鞋;深夜从大雨中“抢救”被淋湿的球鞋;过大的鞋子从奔跑的莎拉 脚下掉入水沟,阻塞在石桥下,幸蒙好心人相助;小兄妹的冲突与和 解。尔后剧情似乎即将发生戏剧性转折:莎拉居然在学校操场上发 现有人穿着自己的小鞋子,但这一发现却不能帮小兄妹脱离困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