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人生和人生价值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古今中外许多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 学家都在不断探索这个重要问题。它之所以重要,因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是暂短的,而且只 有一次,人们都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都想在有限的生命中,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使自己的人 生更充实、更有意义。因此人们在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着这个重要问题: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应 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而这个问题正是本章主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千世界,灯红酒绿,社会生活纷芸复杂,有人高尚伟大,有人卑鄙罪恶;有的人虽然死 去,但却活着,有的人虽然活着,但已经死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同现象,根本原因是由于人 们的人生观决定的。 世界观与人 在学习世界观与人生观问题时,首先必须对人的本质有一个确切的理解,这样才能正确把握 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正确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一)人的本质:在研究人的本质问题时,马克思指出:“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 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人的本性。”这就告诉我们研究人的本质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 次就是“人的一般本性”,就是人性,人的共性,这种研究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马克思以前的 哲学家都是从第一层次来研究人的本质,但他并没有解决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人 的本质为什么不同,而这一点正是人的本质的核心问题,所以马克思提出要从第二个层次去研 究,即“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人的本性。”这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马克思指出:“人 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称。”人总是生活 定的社会现实当中,除了理论上的抽象外,人总是历史的、具体的。因此人的本质也只能是在 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中去考查,因为只有人的社会关系才能决定人的本质。 每个人从他来到人间的那一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 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每个人 都生活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 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受到感染、熏陶、形成了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世界观 人们的世界观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人们对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包括: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 的,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人和世界的关系等等,世界观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是社会意识的核心。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是有其阶级性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 (三)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由 于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生活有着不同的阅历和实际 的体验和认识,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就有什么样 的人生观。一个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才 能真心理解人生的意义,也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另一方面,人 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反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必然 会导致世界观的变化。现实生活大量的事例证明,一个人即使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实践中 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为人民服务的人生 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也必然会丧失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 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该怎样活着: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其中人 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 价值。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根本指向。一方面,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决定着人生的道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人生和人生价值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古今中外许多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 学家都在不断探索这个重要问题。它之所以重要,因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是暂短的,而且只 有一次,人们都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都想在有限的生命中,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使自己的人 生更充实、更有意义。因此人们在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着这个重要问题: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应 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而这个问题正是本章主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千世界,灯红酒绿,社会生活纷芸复杂,有人高尚伟大,有人卑鄙罪恶;有的人虽然死 去,但却活着,有的人虽然活着,但已经死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同现象,根本原因是由于人 们的人生观决定的。 一、世界观与人 在学习世界观与人生观问题时,首先必须对人的本质有一个确切的理解,这样才能正确把握 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正确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一)人的本质:在研究人的本质问题时,马克思指出:“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 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人的本性。”这就告诉我们研究人的本质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 次就是“人的一般本性”,就是人性,人的共性,这种研究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马克思以前的 哲学家都是从第一层次来研究人的本质,但他并没有解决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人 的本质为什么不同,而这一点正是人的本质的核心问题,所以马克思提出要从第二个层次去研 究,即“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人的本性。”这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马克思指出:“人 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称。”人总是生活在 一定的社会现实当中,除了理论上的抽象外,人总是历史的、具体的。因此人的本质也只能是在 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中去考查,因为只有人的社会关系才能决定人的本质。 每个人从他来到人间的那一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 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每个人 都生活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 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受到感染、熏陶、形成了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世界观 人们的世界观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人们对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包括: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 的,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人和世界的关系等等,世界观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是社会意识的核心。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是有其阶级性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 (三)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由 于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生活有着不同的阅历和实际 的体验和认识,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就有什么样 的人生观。一个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才 能真心理解人生的意义,也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另一方面,人 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反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必然 会导致世界观的变化。现实生活大量的事例证明,一个人即使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实践中 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为人民服务的人生 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也必然会丧失。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 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该怎样活着;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其中人 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 价值。 (一)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根本指向。一方面,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决定着人生的道
路,决定人生的根本方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为某种具体的目的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活 动,尽管这些活动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但却是由一个总的目标在支配,这个总目标就是人生目 的,它像一盏指路的明灯一样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实践活动的 动力源泉。为了实现人生目的,人们就会以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奋勇进取。人生目的越高 尚,动力就越大 (二)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总会遇到各种不同程度的坎坷和波折,充满着矛盾和 斗争,那么应如何对待这些坎坷、波折、矛盾和斗争就是人生态度,它是由人生目的决定的,不 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 极进取、乐观向上,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能勇往直前,以坚强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困 难。革命前辈无论是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惊险的白色恐怖年代,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他们 都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错误的人生目的,会使人认为对自已有利可 图的时候,投机钻营、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当认为自己的目的达不到或者受到挫折、打击时, 就会对任何事物采取冷漠的态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甚至 发展到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这种错误的人生态度,只能毁掉自己的前程甚至生 命 (三)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 对社会做出贡献,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错误的人生目的就是为自己而活着,为了自己,他认 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向社会索取,就是个人的享受,以追求个人私利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人 生目的决定着人生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一个人是伟大还是渺小,是高尚还是卑劣。江姐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胁利诱而“脸不变色心不跳”英勇就义:甫志高“从狗洞里爬出”,出 卖同志,叛变革命。2003年春天,我国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突如其来”“危害巨大”的 非典,发病剧烈,传播迅速,没有特效药物,死亡率高,一旦失控必然造成巨大的人类灾难。我 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计个人安危,舍生忘死,前 仆后继,作为抗非典的主力军冲在第一线,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包括自己的生命,他们才是有价 值的人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 图。它是人以怎样的方式去对待人生,它是人生目的在实践中的表现,在人生实践中,要端正人 生态度,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 1、人生需认真。人生是认真的。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该怎样 度过才有意义,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国家和社会 尽责,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也为个人的一生 建立一份功业 2、人生当务实。人生是现实的,要从个人的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踏踏实实地做好 每一件事,要把远大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要好高骛远、一鸣惊人、空谈理想、眼高手低、 浅尝辄止,人生的每一项成绩,每一次的成功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事 做起,从我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目标 3、人生应乐观 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 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当人生遇到挫折时,就不会悲观动摇、颓废 畏缩、甚至堕落、自暴自弃,更不会因此而轻生。大学生处于人生特定的成长阶段,心理比较脆 弱,承受能力比较差,面对学习、经济、就业、恋爱等各种实际问题和压力,要正确认识,困难 是暂时的,要心胸豁达,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练意志,优化性格,使自己保持一种热爱生 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人生要进取 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锐意进取,不断追求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人 生的各种挑战,就能在实践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现代社会是一个竞 争激烈的社会,在社会中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树立竞争意识,没有竞争意识就没有竞争能力, 没有竞争能力将无法立足于社会,因为竞争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原则,所以只有锐意进取, 自强不息,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发挥生命的创造力才能在竞争中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提升了生
路,决定人生的根本方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为某种具体的目的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活 动,尽管这些活动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但却是由一个总的目标在支配,这个总目标就是人生目 的,它像一盏指路的明灯一样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实践活动的 动力源泉。为了实现人生目的,人们就会以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奋勇进取。人生目的越高 尚,动力就越大。 (二)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总会遇到各种不同程度的坎坷和波折,充满着矛盾和 斗争,那么应如何对待这些坎坷、波折、矛盾和斗争就是人生态度,它是由人生目的决定的,不 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 极进取、乐观向上,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能勇往直前,以坚强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困 难。革命前辈无论是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惊险的白色恐怖年代,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他们 都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错误的人生目的,会使人认为对自己有利可 图的时候,投机钻营、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当认为自己的目的达不到或者受到挫折、打击时, 就会对任何事物采取冷漠的态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甚至 发展到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这种错误的人生态度,只能毁掉自己的前程甚至生 命。 (三)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 对社会做出贡献,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错误的人生目的就是为自己而活着,为了自己,他认 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向社会索取,就是个人的享受,以追求个人私利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人 生目的决定着人生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一个人是伟大还是渺小,是高尚还是卑劣。江姐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胁利诱而“脸不变色心不跳”英勇就义;甫志高“从狗洞里爬出”,出 卖同志,叛变革命。2003年春天,我国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突如其来”“危害巨大”的 非典,发病剧烈,传播迅速,没有特效药物,死亡率高,一旦失控必然造成巨大的人类灾难。我 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计个人安危,舍生忘死,前 仆后继,作为抗非典的主力军冲在第一线,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包括自己的生命,他们才是有价 值的人。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 图。它是人以怎样的方式去对待人生,它是人生目的在实践中的表现,在人生实践中,要端正人 生态度,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 1、人生需认真。人生是认真的。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该怎样 度过才有意义,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国家和社会 尽责,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也为个人的一生 建立一份功业。 2、人生当务实。人生是现实的,要从个人的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踏踏实实地做好 每一件事,要把远大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要好高骛远、一鸣惊人、空谈理想、眼高手低、 浅尝辄止,人生的每一项成绩,每一次的成功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事 做起,从我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目标。 3、人生应乐观 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 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当人生遇到挫折时,就不会悲观动摇、颓废 畏缩、甚至堕落、自暴自弃,更不会因此而轻生。大学生处于人生特定的成长阶段,心理比较脆 弱,承受能力比较差,面对学习、经济、就业、恋爱等各种实际问题和压力,要正确认识,困难 是暂时的,要心胸豁达,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练意志,优化性格,使自己保持一种热爱生 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人生要进取 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锐意进取,不断追求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人 生的各种挑战,就能在实践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现代社会是一个竞 争激烈的社会,在社会中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树立竞争意识,没有竞争意识就没有竞争能力, 没有竞争能力将无法立足于社会,因为竞争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原则,所以只有锐意进取, 自强不息,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发挥生命的创造力才能在竞争中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提升了生
命的价值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导人生 人是社会的人。由于人们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不同、生活经 历、人生境遇、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看法也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生 观。人生观的形成,体现了人对生活的本质的理解,决定了人们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 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但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 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培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 要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列宁在谈到无产阶级文艺时指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毛泽东把无产阶级人生观,精 辟的概括为“为人民服务”,并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唯物史观 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根据唯物史 观,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的人生观、道德观,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 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对人生目的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就能想人民之所想,急人 民之所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多做好事。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以 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对祖国和人民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可能离开社会。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只有相互依赖、 配合、服务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个人也得到了发展。如果人们都只关心自己的 利益和需要甚至以损人利己的方式满足私利,这样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不但不能和谐存在,还会 因私欲地膨胀使社会停止不前走向灭亡。因此,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的本质的理论。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由于受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的 影响,社会上还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我们要认清这些错 误人生观的实质,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 1、反对拜金主义的人生观 拜金主义的人生观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人生观。拜金主 义人生观把金钱神秘化、神圣化,以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全部意义,把金钱作为衡 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拜金主义者为了追求金钱,他们采取一切手段,冒着生命的危险,他们 成了金钱的奴隶。拜金主义是引发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实质是把享乐作为生活目的来追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 于满足感官的需求和快乐。应该说,人们在对社会做出辛勤劳动和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享受生 活,这是正当需要,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然而,如果把享乐尤其是感官的享乐变成人生的 唯一目的,作为一种“主义”去诠释人生的全部意义,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十 分有害的,它常常表现为以各种不正当的途径和手段获得享乐资料和条件,这不仅违背了道德准 则,而且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人生观成为腐化堕落的思想根源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 人本身就是目的,只有个人才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人 生观与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一种表现 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追求自 己的人生目标,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特别是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 上述几种错误的人生观,尽管表现形式和内容上不同,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其一,它 们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其二,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其三,它们对人的需 要的理解是片面的。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在行动上才能自觉抵制错误的人生观。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伴随着关于人生的思考,人又总会从价值的角度去思索人生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从而确立自
命的价值。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导人生 人是社会的人。由于人们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不同、生活经 历、人生境遇、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看法也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生 观。人生观的形成,体现了人对生活的本质的理解,决定了人们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 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但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 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培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 要。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列宁在谈到无产阶级文艺时指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毛泽东把无产阶级人生观,精 辟的概括为“为人民服务”,并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唯物史观 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根据唯物史 观,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的人生观、道德观,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 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对人生目的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就能想人民之所想,急人 民之所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多做好事。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以 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对祖国和人民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可能离开社会。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只有相互依赖、 配合、服务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个人也得到了发展。如果人们都只关心自己的 利益和需要甚至以损人利己的方式满足私利,这样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不但不能和谐存在,还会 因私欲地膨胀使社会停止不前走向灭亡。因此,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的本质的理论。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由于受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的 影响,社会上还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我们要认清这些错 误人生观的实质,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 1、反对拜金主义的人生观 拜金主义的人生观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人生观。拜金主 义人生观把金钱神秘化、神圣化,以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全部意义,把金钱作为衡 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拜金主义者为了追求金钱,他们采取一切手段,冒着生命的危险,他们 成了金钱的奴隶。拜金主义是引发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 源。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实质是把享乐作为生活目的来追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 于满足感官的需求和快乐。应该说,人们在对社会做出辛勤劳动和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享受生 活,这是正当需要,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然而,如果把享乐尤其是感官的享乐变成人生的 唯一目的,作为一种“主义”去诠释人生的全部意义,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十 分有害的,它常常表现为以各种不正当的途径和手段获得享乐资料和条件,这不仅违背了道德准 则,而且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人生观成为腐化堕落的思想根源。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 人本身就是目的,只有个人才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人 生观与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一种表现 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追求自 己的人生目标,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特别是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 上述几种错误的人生观,尽管表现形式和内容上不同,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其一,它 们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其二,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其三,它们对人的需 要的理解是片面的。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在行动上才能自觉抵制错误的人生观。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伴随着关于人生的思考,人又总会从价值的角度去思索人生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从而确立自
己的人生价值观,并以此选择人生价值目标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因而,弄清人生价值问题并树立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人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1、价值 价值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而又复杂的范畴。一般指事物的用途、属性和作用。最初属经济学 的范畴,说明商品的经济价值。后来被广泛应用在其它学科,如政治、伦理等学科。我们现在讲 的价值概念是从哲学高度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 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价值的含义就 是:它是现实的外界。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即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或有用 性。 价值表示主体与客体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人的需要的满足关系。主 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属性是构成价值关系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缺一不可。客体的属性是构成价值 关系的基础,主体的需要是构成价值关系的前提,如果没有主体的需要就不会构成价值关系,当 然没有客体的属性也不存在价值关系。主体、客体只有在实践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能构成价 值关系 2、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包 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追求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 成为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的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标准。人生价值观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 具有重要地位,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选择人生目的和确立人 生态度提供依据。 3、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人生价值是人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和作 用。人生价值也是一种主客体关系,人既可以是主体,同时又可以是客体,它反映的是人与人的 关系。在物的价值中,物永远是客体,人永远是主体,它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在人生价值 中,人之所以既可以是主体,又可以是客体,是因为人的活动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能为社 会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人又是这些财富的享受者。所以在人生价值中,人既可以是 主体又可以是客体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社会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即个体的人生对社会、他人所具 有的意义和作用。这些意义和作用表现为个体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做出的贡献。这些贡 献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既可以是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也可以是道德的、文化 的、科技的,由于社会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个体可以在任何一个方面为社会做出贡献,成 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2、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即社会对个体在物质和 精神方面所给予的满足 3、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相互依存,共 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人在社会生活中,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 是目的,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只有成为社会和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达到自己 的目的才能成为社会和他人的手段。这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 值辩证关系的基础 方面,人生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是无法生 存的,当然就不存在社会价值了,只有实现自我价值,个人才能生存和发展,同时才能为社会创 造更大价值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 无法实现。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个体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 富,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个人只有首先为社会创造出财富,社会才能满足个人的需求, 实现自我价值。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满足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的社会价 值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实现的,一个人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也不 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己的人生价值观,并以此选择人生价值目标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因而,弄清人生价值问题并树立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人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1、价值 价值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而又复杂的范畴。一般指事物的用途、属性和作用。最初属经济学 的范畴,说明商品的经济价值。后来被广泛应用在其它学科,如政治、伦理等学科。我们现在讲 的价值概念是从哲学高度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 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价值的含义就 是:它是现实的外界。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即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或有用 性。 价值表示主体与客体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人的需要的满足关系。主 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属性是构成价值关系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缺一不可。客体的属性是构成价值 关系的基础,主体的需要是构成价值关系的前提,如果没有主体的需要就不会构成价值关系,当 然没有客体的属性也不存在价值关系。主体、客体只有在实践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能构成价 值关系。 2、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包 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追求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 成为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的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标准。人生价值观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 具有重要地位,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选择人生目的和确立人 生态度提供依据。 3、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人生价值是人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和作 用。人生价值也是一种主客体关系,人既可以是主体,同时又可以是客体,它反映的是人与人的 关系。在物的价值中,物永远是客体,人永远是主体,它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在人生价值 中,人之所以既可以是主体,又可以是客体,是因为人的活动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能为社 会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人又是这些财富的享受者。所以在人生价值中,人既可以是 主体又可以是客体。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社会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即个体的人生对社会、他人所具 有的意义和作用。这些意义和作用表现为个体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做出的贡献。这些贡 献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既可以是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也可以是道德的、文化 的、科技的,由于社会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个体可以在任何一个方面为社会做出贡献,成 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2、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即社会对个体在物质和 精神方面所给予的满足。 3、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相互依存,共 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人在社会生活中,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 是目的,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只有成为社会和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达到自己 的目的才能成为社会和他人的手段。这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 值辩证关系的基础。 一方面,人生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是无法生 存的,当然就不存在社会价值了,只有实现自我价值,个人才能生存和发展,同时才能为社会创 造更大价值。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 无法实现。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个体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 富,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个人只有首先为社会创造出财富,社会才能满足个人的需求, 实现自我价值。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满足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的社会价 值。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实现的,一个人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也不 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再次,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地位意义不是等同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是人生价值的核心部 分;自我价值是第二位的,是人生价值的必要部分,二者不能相等,否则社会就不可能向前发 展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价值的评价具有客观性。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具有客观性,所以对人的实践活动及其 成果的评价存在着客观的标准和尺度。这个尺度就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 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这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 段都曾经出现过一些显赫的人物,像压迫人民的骄横权贵、日夜花天酒地的富翁,他们都称自己 的人生最有价值,但他们的所作所为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他们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事业没有 价值 劳动和贡献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个体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出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的人生价值就越大:他的贡献越小,他的人生价值就越 小;没有贡献就没有人生价值:如果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人生价值就只有负值了。所以劳动 和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具体化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对人生价值的评价,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必须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 坚持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 每个人的职业不同、能力大小不同,所负的社会责任不同,对社会贡献的绝对量也不同,不 能简单地认为能力大的人、责任大的人就实现了人生价值,能力小的人、责任小的人就没有实现 人生价值。考察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要看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同时要把能力、责任联系起来 看,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定的能力、责任要求做出相应的贡献,一般来说,能力强、责任 大的人,做出的贡献就大,但是社会分工不同,决定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所负 的社会责任并不大,但他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对社会做出了贡献, 同样是令人赞叹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白求恩同志那种精神,就 是一个高尚的人。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容易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局限于物质贡献,而忽视其精神贡献。因为物 质财富是有形的,是可计量的,容易被人确认和肯定。而精神财富如科学理论、文艺作品、道德 情操及其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却难以用数字定量把握,往往容易被忽视。但人的精神贡献是具 有时代特征的,那些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风尚对社会进步能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具有不 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社会的发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评价人生价值,不仅要看个 人对社会做出的物质贡献,同时要看其对社会做出的精神贡献。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人生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 前提。个体只有不断完善和全面发展、积累知识、提高能力、使个体不仅具备了更好的生存和发 展条件,而且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所以要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所谓动机,就是指人们行为趋向一定目的的主观意向:效果就是指在主观意向指导下的人们 的行为产生的客观后果。动机和效果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动机是主观的, 效果是客观的。主观动机只有通过实践转化为客观效果,才能使人生具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光有 良好的动机,但不付诸行动,不产生任何客观效果,其人生价值只能是一句空话。同样,一个人 虽然有良好的动机,又付诸行动,但效果不好,其人生同样没有价值。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既要在坚持动机和效果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其实践的效果,又要全面考察其具体的人生实践 历程 四、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选择人生目的,在实践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人们的 价值目标的选择从来都不是随心所欲的,任何人都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去实现自己 的人生价值。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 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 造。”因此,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再次,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地位意义不是等同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是人生价值的核心部 分;自我价值是第二位的,是人生价值的必要部分,二者不能相等,否则社会就不可能向前发 展。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价值的评价具有客观性。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具有客观性,所以对人的实践活动及其 成果的评价存在着客观的标准和尺度。这个尺度就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 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这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 段都曾经出现过一些显赫的人物,像压迫人民的骄横权贵、日夜花天酒地的富翁,他们都称自己 的人生最有价值,但他们的所作所为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他们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事业没有 价值。 劳动和贡献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个体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出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的人生价值就越大;他的贡献越小,他的人生价值就越 小;没有贡献就没有人生价值;如果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人生价值就只有负值了。所以劳动 和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具体化。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对人生价值的评价,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必须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 坚持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每个人的职业不同、能力大小不同,所负的社会责任不同,对社会贡献的绝对量也不同,不 能简单地认为能力大的人、责任大的人就实现了人生价值,能力小的人、责任小的人就没有实现 人生价值。考察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要看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同时要把能力、责任联系起来 看,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定的能力、责任要求做出相应的贡献,一般来说,能力强、责任 大的人,做出的贡献就大,但是社会分工不同,决定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所负 的社会责任并不大,但他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对社会做出了贡献, 同样是令人赞叹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白求恩同志那种精神,就 是一个高尚的人。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容易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局限于物质贡献,而忽视其精神贡献。因为物 质财富是有形的,是可计量的,容易被人确认和肯定。而精神财富如科学理论、文艺作品、道德 情操及其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却难以用数字定量把握,往往容易被忽视。但人的精神贡献是具 有时代特征的,那些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风尚对社会进步能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具有不 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社会的发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评价人生价值,不仅要看个 人对社会做出的物质贡献,同时要看其对社会做出的精神贡献。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人生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 前提。个体只有不断完善和全面发展、积累知识、提高能力、使个体不仅具备了更好的生存和发 展条件,而且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所以要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所谓动机,就是指人们行为趋向一定目的的主观意向;效果就是指在主观意向指导下的人们 的行为产生的客观后果。动机和效果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动机是主观的, 效果是客观的。主观动机只有通过实践转化为客观效果,才能使人生具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光有 良好的动机,但不付诸行动,不产生任何客观效果,其人生价值只能是一句空话。同样,一个人 虽然有良好的动机,又付诸行动,但效果不好,其人生同样没有价值。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既要在坚持动机和效果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其实践的效果,又要全面考察其具体的人生实践 历程。 四、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选择人生目的,在实践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人们的 价值目标的选择从来都不是随心所欲的,任何人都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去实现自己 的人生价值。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 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 造。”因此,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