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 尊重社会公德,培育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新时代的家庭美德,都是树立社会主义 荣辱观,锤炼人的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将要走向工作岗位和建立家庭,需要 认真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中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需要正确认识和对 待爱情,学习、掌握婚姻家庭的道德和法律要求,为解答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 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 就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制定和形成的行为规范。它们广泛渗透于职业 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 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一)职业、职业道德、职业中的法律的概念 职业的通俗表述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社会分工造成了职业的划分,职业也因此具 有了特定的业务要求和职责规定。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 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每一种职业都要形成相应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包括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的联系 不同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联系,以及职业人员与广大社会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正是在这 些关系中,人们对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人 也逐渐养成了特定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责任心、职业荣誉感等。可见,有职业就 有相应的职业要求,职业要求是保证职业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这些职业要求既有属 于道德层面的内容,也有属于法律层面的内容,职业与道德和法律是密不可分的。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 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中的法律,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律 规范。 (二)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特征、区别
1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 尊重社会公德,培育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新时代的家庭美德,都是树立社会主义 荣辱观,锤炼人的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将要走向工作岗位和建立家庭,需要 认真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中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需要正确认识和对 待爱情,学习、掌握婚姻家庭的道德和法律要求,为解答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 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 就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制定和形成的行为规范。它们广泛渗透于职业 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 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一)职业、职业道德、职业中的法律的概念 职业的通俗表述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社会分工造成了职业的划分,职业也因此具 有了特定的业务要求和职责规定。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 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每一种职业都要形成相应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包括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的联系, 不同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联系,以及职业人员与广大社会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正是在这 些关系中,人们对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人 也逐渐养成了特定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责任心、职业荣誉感等。可见,有职业就 有相应的职业要求,职业要求是保证职业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这些职业要求既有属 于道德层面的内容,也有属于法律层面的内容,职业与道德和法律是密不可分的。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 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中的法律,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律 规范。 (二)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特征、区别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其一,鲜明的职业性,即它们所表达的都是具体职业的基本要求,并通过这些要求 体现出了特定职业的职责或价值 其二,明确的规范性,即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对从业者所提出的规范与要求都 十分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其三,调节的有限性,即特定职业的道德和法律一般只是约束从事本职业活动的人 员。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也有区别。除了具体内涵、调控手段和机制上的差别外, 职业道德体现了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职业中的法律更多体现的是社会对一 定职业活动的他律要求。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的发展] 职业的发展、分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职业的发展、分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职业领域越来越广, 相应的职业道德和法律也必然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同一职业活动 的内涵、职责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同一职业领域的道德和法律的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 改变 [职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和法律也不是孤立、封闭的存在,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都会在职业道德和法律中体现出来,阶级性、民族性等因素也会 在他们身上打下深深的印记。]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 [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处于萌芽或初步发展状态,家庭成为社 会的基本生产单位,职业分化很不充分,单独的职业部门很少,人们的社会交往只是在较 为狭小的范围内进行,等等。这样的状况,造成了职业道德的简单性,其内容狭窄、发展 缓慢、调控的作用有限。] 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产生的一些调控职业活动的、带有道德蕴涵的行规,可以被看成 是最早的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这些行规反映出了当时职业的属性、功能以及从业者的价 值认同和心理需要,一些行规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后来的职业道德继承下来。资本主义 时代,是职业和职业道德都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职业和职业道德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机
2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其一,鲜明的职业性,即它们所表达的都是具体职业的基本要求,并通过这些要求 体现出了特定职业的职责或价值。 其二,明确的规范性,即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对从业者所提出的规范与要求都 十分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其三,调节的有限性,即特定职业的道德和法律一般只是约束从事本职业活动的人 员。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也有区别。除了具体内涵、调控手段和机制上的差别外, 职业道德体现了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职业中的法律更多体现的是社会对一 定职业活动的他律要求。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的发展] 职业的发展、分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职业的发展、分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职业领域越来越广, 相应的职业道德和法律也必然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同一职业活动 的内涵、职责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同一职业领域的道德和法律的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 改变。 [职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和法律也不是孤立、封闭的存在,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都会在职业道德和法律中体现出来,阶级性、民族性等因素也会 在他们身上打下深深的印记。]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 [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处于萌芽或初步发展状态,家庭成为社 会的基本生产单位,职业分化很不充分,单独的职业部门很少,人们的社会交往只是在较 为狭小的范围内进行,等等。这样的状况,造成了职业道德的简单性,其内容狭窄、发展 缓慢、调控的作用有限。] 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产生的一些调控职业活动的、带有道德蕴涵的行规,可以被看成 是最早的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这些行规反映出了当时职业的属性、功能以及从业者的价 值认同和心理需要,一些行规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后来的职业道德继承下来。资本主义 时代,是职业和职业道德都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职业和职业道德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机
器大工业带来了社会分工的大发展,促成了职业的大分化,职业从宗法关系的束缚中解脱 出来,具有了专门化的特征。职业的发展推动了职业道德的进步,职业道德的种类迅速增 加并且在内容上逐渐定型,职业道德的调控作用也得到了强化,成为职业活动的有机组成 部分,甚至上升到了制度和法律约束的层面。 [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形成,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开拓,使得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逐渐有了相对应的专门职业领域。职业的发展推动了职业道德的进步, 其主要表现为:职业道德逐渐获得了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职业道德的种类迅速增加并且 在内容上逐渐定型,人们对职业道德的专门探讨和阐述也逐渐丰富起来。市场经济秩序的 建立,宗法势力的瓦解,职业流动性的增强,也使得传统行规中所残留的等级性和封闭性 等因素被荡涤。在资本主义时代,职业道德的调控作用也得到了强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职业道德规范逐渐发展起来,职业道德成为了职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上升到了制 度和法律约束的层面。为了维护职业的声誉和地位,各种职业协会也纷纷成立,它们所承 担的重要使命就是制定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章程。许多职业协会发展成为国际性组 织,这标志着职业道德的发展表现出了国际化的趋势。]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职业活动的性质和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为职业道德的发展 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职业道德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职业成为 体现人际平等、人格尊严和人的价值的重要舞台;职业的分工尽管也还受到生产力发展水 平的制约,但由于各种职业利益同社会的整体利益从根本上说具有一致性,因而从业者之 间以及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益矛盾,职业和岗位的不同,只是分工的差 别,而不是地位高低贵贱的差别 [归根到底,人们都是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并在这种服务中实现 自己的利益追求和人生价值。] 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 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 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自己工作岗位的“爱”,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敬”,既是社 会的需要,也是从业者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要求。职业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从业
3 器大工业带来了社会分工的大发展,促成了职业的大分化,职业从宗法关系的束缚中解脱 出来,具有了专门化的特征。职业的发展推动了职业道德的进步,职业道德的种类迅速增 加并且在内容上逐渐定型,职业道德的调控作用也得到了强化,成为职业活动的有机组成 部分,甚至上升到了制度和法律约束的层面。 [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形成,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开拓,使得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逐渐有了相对应的专门职业领域。职业的发展推动了职业道德的进步, 其主要表现为:职业道德逐渐获得了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职业道德的种类迅速增加并且 在内容上逐渐定型,人们对职业道德的专门探讨和阐述也逐渐丰富起来。市场经济秩序的 建立,宗法势力的瓦解,职业流动性的增强,也使得传统行规中所残留的等级性和封闭性 等因素被荡涤。在资本主义时代,职业道德的调控作用也得到了强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职业道德规范逐渐发展起来,职业道德成为了职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上升到了制 度和法律约束的层面。为了维护职业的声誉和地位,各种职业协会也纷纷成立,它们所承 担的重要使命就是制定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章程。许多职业协会发展成为国际性组 织,这标志着职业道德的发展表现出了国际化的趋势。]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职业活动的性质和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为职业道德的发展 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职业道德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职业成为 体现人际平等、人格尊严和人的价值的重要舞台;职业的分工尽管也还受到生产力发展水 平的制约,但由于各种职业利益同社会的整体利益从根本上说具有一致性,因而从业者之 间以及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益矛盾,职业和岗位的不同,只是分工的差 别,而不是地位高低贵贱的差别。 [归根到底,人们都是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并在这种服务中实现 自己的利益追求和人生价值。] 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 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 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自己工作岗位的“爱”,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敬”,既是社 会的需要,也是从业者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要求。职业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从业
者完成自身社会化的重要条件,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不可或缺的舞台。个人的发展 和完善不是空洞的说教,不能仅停留在愿望和决心上,而应付诸现实的行动,没有行动, 切都会流于空谈。因此,爱岗敬业所表达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应当是:干一行爱一行 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社会对 每个从业者的要求,更应当是每个从业者对自己的自觉约束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 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诚实守信是人类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秀的道德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应该坚 持诚实守信并使之发扬光大。诚实守信不仅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体现着 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具体行业立足的基础。缺失了诚信就会失去人们的信 任,失去社会的支持,失去发展壮大的机遇。诚实守信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职业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健 康的现象,一些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诚信的缺失,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带来了负 面影响,扰乱了市场秩序,也败坏了一些企业的名声。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职业领域的诚信道德建设,非常必要,十分及时。[可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职业是人际交往的窗口,职业活动是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原则 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古老的道德规范,也是人类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秀的道德文化 遗产,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更需要通过职业活动使之得以发扬和光大。] (三)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不谋私利,不 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特征的体现。 在阶级对立和等级森严的社会中,职业有明显的高低贵贱之分,职业活动也必然由 于服务对象的不同而体现出差异性,即所谓的富贵可重,贫贱可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职业的差别不再是地位高低贵贱的象征,而只是所从事的工作不同,不仅从业者之间而且 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都是平等的社会公民。同时,职业的划分也不是为特殊的利益集团 和个人创造谋取私利的机会,而是为了公平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以公道之心办事就
4 者完成自身社会化的重要条件,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不可或缺的舞台。个人的发展 和完善不是空洞的说教,不能仅停留在愿望和决心上,而应付诸现实的行动,没有行动, 一切都会流于空谈。因此,爱岗敬业所表达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应当是:干一行爱一行, 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社会对 每个从业者的要求,更应当是每个从业者对自己的自觉约束。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 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诚实守信是人类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秀的道德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应该坚 持诚实守信并使之发扬光大。诚实守信不仅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体现着 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具体行业立足的基础。缺失了诚信就会失去人们的信 任,失去社会的支持,失去发展壮大的机遇。诚实守信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职业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健 康的现象,一些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诚信的缺失,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带来了负 面影响,扰乱了市场秩序,也败坏了一些企业的名声。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职业领域的诚信道德建设,非常必要,十分及时。[可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职业是人际交往的窗口,职业活动是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原则 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古老的道德规范,也是人类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秀的道德文化 遗产,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更需要通过职业活动使之得以发扬和光大。] (三)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不谋私利,不 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特征的体现。 在阶级对立和等级森严的社会中,职业有明显的高低贵贱之分,职业活动也必然由 于服务对象的不同而体现出差异性,即所谓的富贵可重,贫贱可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职业的差别不再是地位高低贵贱的象征,而只是所从事的工作不同,不仅从业者之间而且 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都是平等的社会公民。同时,职业的划分也不是为特殊的利益集团 和个人创造谋取私利的机会,而是为了公平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以公道之心办事就
必然成为职业活动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办事公道,就要做事讲原则,无论对人对己都 要坚持实事求是,出于公心,不挟私欲,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来处事待人。 (四)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 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职业场所是体现这一核心要求的重要领域。职 业活动使得为人民服务获得了具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也在职业活 动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职业活动的属性、目的不是任意确定的,而是要基于群众的需 要;职业活动的价值评判标准掌握在服务对象手中,因此,服务群众必然成为职业活动的 内在需要。在职业活动中提倡服务群众,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道德标准,在社会主义社 会里,每个公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能力如何,都能够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的形式为 人民服务。每一个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都自觉遵循服务群众的要求,整个社会就会形 成一种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都是服务对象的良好秩序与和谐状态 (五)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起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 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髙层次的要 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ψ道德的最髙目标指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 众,都要体现奉献社会的精神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提髙廉政素质是我国当前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廉政 建设离不开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从政道德教育,这对于提高整个 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人们的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和风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就需要把廉政教育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廉政要求融入到党政机关开展的 “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的争优创先等活动当中,促进广大从业人员尤 其是党政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廉洁从政、廉洁从业,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起各 具特色的行业新风。 在职业活动中,不同的价值追求所体现的人牛境界是不同的,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 也是不同的。青年马克思在谈到选择职业的理想和价值时曾经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 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
5 必然成为职业活动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办事公道,就要做事讲原则,无论对人对己都 要坚持实事求是,出于公心,不挟私欲,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来处事待人。 (四)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 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职业场所是体现这一核心要求的重要领域。职 业活动使得为人民服务获得了具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也在职业活 动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职业活动的属性、目的不是任意确定的,而是要基于群众的需 要;职业活动的价值评判标准掌握在服务对象手中,因此,服务群众必然成为职业活动的 内在需要。在职业活动中提倡服务群众,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道德标准,在社会主义社 会里,每个公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能力如何,都能够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的形式为 人民服务。每一个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都自觉遵循服务群众的要求,整个社会就会形 成一种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都是服务对象的良好秩序与和谐状态。 (五)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起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 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 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 众,都要体现奉献社会的精神。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提高廉政素质是我国当前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廉政 建设离不开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从政道德教育,这对于提高整个 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人们的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和风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就需要把廉政教育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廉政要求融入到党政机关开展的 “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的争优创先等活动当中,促进广大从业人员尤 其是党政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廉洁从政、廉洁从业,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起各 具特色的行业新风。 在职业活动中,不同的价值追求所体现的人生境界是不同的,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 也是不同的。青年马克思在谈到选择职业的理想和价值时曾经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 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