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_2课程名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周,第4讲次摘要第二章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第三部分刺激性气体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刺激性气体的毒作用特点、引起中毒性肺水肿的机制,氯气中毒的临床表现。【重点】刺激性气体的毒作用特点、引起中毒性肺水肿的机制,氯气中毒的临床表现。【难点】引起中毒性肺水肿的机制。内容
课程名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第 2 周,第 4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 第一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第三部分 刺激性气体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刺激性气体的毒作用特点、引起中毒性肺水肿的机制, 氯气中毒的临床表现。 【重 点】刺激性气体的毒作用特点、引起中毒性肺水肿的机制,氯气中毒的临床表现。 【难 点】引起中毒性肺水肿的机制。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刺激性气体种类繁多,不同的刺激性气体其理化特性及毒性强度、中毒的表现有所差异,分别掌握。【本讲课程的内容】一、概念:刺激性气体(irritantgases):指对人的眼睛、皮肤、黏膜,特别是呼吸道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气体的统称。接触机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副产品,此外在医药、治金等行业中也经常接触到。生产过程中常因设备、管道被腐蚀而发生跑冒滴漏现象,或因管道、容器内压力增高而大量外逸造成中毒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工车间,也污染环境。二、常见的刺激性气体其中某些物质在常态下虽非气体,但可通过蒸发、升华及挥发后以蒸气和气体作用于机体。1.酸:H,SO,HCI,HNO等。2.SO2:煤、石油的燃烧,制造H2SQ用于消毒、漂白。进入呼吸道后在上呼吸道易与水结合生成HSO、HzSO3.3.HF:易溶于水,形成酸后烧伤皮肤,当时不觉疼痛,数小时后产生剧烈疼痛,皮肤苍白,形成大疱,溃疡不断向深层发展,不易愈合。4.氯:强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形成HCI、HCIO,作用于支气管、肺泡,严重时引起肺水肿。5.NH3:制冷、制氰化物、化肥、合成纤维、石油精炼等。接触高浓度可导致组织溶解性坏死,腐蚀粘膜,严重时喉头水肿,呼吸道粘膜脱落。6.氮氧化物:用HNO3洗金属、硝基炸药的制造、爆炸、含N物的燃烧时产生,吸入对眼、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性小,很快进入肺泡,产生强烈的刺激性、腐蚀性。7.光气:氯仿燃烧时产生,不易溶于水,入肺引起肺水肿。二、毒理刺激性气体常以局部损害为主,仅在刺激作用过强时引起全身反应。决定病变部位和程度的因素是毒物的溶解度和浓度。溶解度与毒物作用部位有关,而浓度则
【本讲课程的引入】刺激性气体种类繁多,不同的刺激性气体其理化特性及毒性强 度、中毒的表现有所差异,分别掌握。 【本讲课程的内容】 一、概念: 刺激性气体(irritant gases):指对人的眼睛、皮肤、黏膜,特别是呼吸道 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气体的统称。 接触机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副产品,此外在医药、冶金等行业中也经 常接触到。生产过程中常因设备、管道被腐蚀而发生跑冒滴漏现象,或因管道、容 器内压力增高而大量外逸造成中毒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工厂车间,也污染环境。 二、常见的刺激性气体 其中某些物质在常态下虽非气体,但可通过蒸发、升华及挥发后以蒸气和气体 作用于机体。 1. 酸:H2SO4,HCI,HNO3 等。 2.SO2:煤、石油的燃烧,制造 H2SO4 用于消毒、漂白。进入呼吸道后在上呼吸道 易与水结合生成 H2SO4、H2SO3。 3.HF:易溶于水,形成酸后烧伤皮肤,当时不觉疼痛,数小时后产生剧烈疼痛, 皮肤苍白,形成大疱,溃疡不断向深层发展,不易愈合。 4.氯:强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形成 HCI、HCIO,作用于支气管、肺泡,严重 时引起肺水肿。 5.NH3:制冷、制氰化物、化肥、合成纤维、石油精炼等。接触高浓度可导致组 织溶解性坏死,腐蚀粘膜,严重时喉头水肿,呼吸道粘膜脱落。 6.氮氧化物:用 HNO3 洗金属、硝基炸药的制造、爆炸、含 N 物的燃烧时产生, 吸入对眼、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性小,很快进入肺泡,产生强烈的刺激性、 腐蚀性。 7.光气:氯仿燃烧时产生,不易溶于水,入肺引起肺水肿。 二、毒理 刺激性气体常以局部损害为主,仅在刺激作用过强时引起全身反应。决定病变 部位和程度的因素是毒物的溶解度和浓度。溶解度与毒物作用部位有关,而浓度则
与病变程度有关。高溶解度的氨、盐酸,接触到湿润的眼球结膜及上呼吸道黏膜时,立即附着在局部发生刺激作用;中等溶解度的氯、二氧化硫,低浓度时只侵犯眼和上呼吸道,而高浓度则侵犯全呼吸道;低浓度的二氧化氮、光气,对上呼吸道刺激性小,易进入呼吸道深部并逐渐与水分作用而对肺产生刺激和腐蚀,常引起肺水肿。液态的刺激性毒物直接接触皮肤黏膜可发生灼伤。1.刺激性气体主要的毒作用表现:①急性刺激:可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性炎症,严重时可引起喉挛或水肿②中毒性肺水肿:是指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后所引起的,以肺间质及肺泡腔液体过多积聚为特征的疾病。最终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刺激性气体所致的最严重的职业危害和职业病常见的急症之一此症的发生决定于刺激性气体的毒性、水溶性、浓度、作用时间及机体的应激能力。常见的易引起肺水肿的刺激性气体:光气、二氧化氮、氨、氯、臭氧、硫酸二甲酯、羰基镍、氧化镉、溴甲烷、氯化苦、甲醛、丙烯醛等。其临床过程可分为四期一一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a)刺激期:呼吸道炎或合并有支气管肺炎。b)潜伏期(诱导期):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情相对稳定,但潜在的肺部病变仍在发展,实属“假象期”。肺水肿期:症状突然加剧,剧烈咳嗽、胸闷、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咳大量粉c)红色泡沫样痰,紫绀、低氧血症、肺透光度降低,可发展成ARDS。d)恢复期:如无并发症,经正确治疗,肺水肿可在2~3天内得到控制,711天基本恢复。③ARDS:ARDS是肺水肿的一种类型,是刺激性气体、创伤、休克、烧伤、感染等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的以进行性呼吸窘迫、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作用机制:a)刺激性气体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b)通过血液途径所致的细胞破坏,包括肺部炎症所致的氧自由基的释放及其对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临床分为四个阶段:a)原发疾病症状;b)原发病后24~48h,出现呼吸急促紫:c)出现呼吸窘迫,肺部水泡音,X线胸片有散在浸润阴影;d)呼吸窘迫加重,出现神志障碍,胸部X线有广泛毛玻璃样融合浸润阴影。死亡率较高。④慢性影响:可引起慢性结膜炎、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消化道等全身症状。2.中毒性肺水肿的机理直接损伤①肺泡血管壁通透性缺Q→部分血管控挛→无控挛血管流量1→流体静压超过胶体渗透压过敏
与病变程度有关。高溶解度的氨、盐酸,接触到湿润的眼球结膜及上呼吸道黏膜时, 立即附着在局部发生刺激作用;中等溶解度的氯、二氧化硫,低浓度时只侵犯眼和 上呼吸道,而高浓度则侵犯全呼吸道;低浓度的二氧化氮、光气,对上呼吸道刺激 性小,易进入呼吸道深部并逐渐与水分作用而对肺产生刺激和腐蚀,常引起肺水肿。 液态的刺激性毒物直接接触皮肤黏膜可发生灼伤。 1.刺激性气体主要的毒作用表现: ①急性刺激:可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性炎症,严重时可引起喉痉挛或水肿 ②中毒性肺水肿:是指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后所引起的,以肺间质及肺泡腔液体 过多积聚为特征的疾病。最终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刺激性气体所致的最严 重的职业危害和职业病常见的急症之一。 此症的发生决定于刺激性气体的毒性、水溶性、浓度、作用时间及机体的应激 能力。常见的易引起肺水肿的刺激性气体:光气、二氧化氮、氨、氯、臭氧、硫酸 二甲酯、羰基镍、氧化镉、溴甲烷、氯化苦、甲醛、丙烯醛等。 其临床过程可分为四期——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 a) 刺激期:呼吸道炎或合并有支气管肺炎。 b) 潜伏期(诱导期):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情相对稳定,但潜在的肺部病变 仍在发展,实属“假象期”。 c) 肺水肿期:症状突然加剧,剧烈咳嗽、胸闷、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咳大量粉 红色泡沫样痰,紫绀、低氧血症、肺透光度降低,可发展成 ARDS。 d) 恢复期:如无并发症,经正确治疗,肺水肿可在 2~3 天内得到控制,7~11 天基本恢复。 ③ARDS:ARDS 是肺水肿的一种类型,是刺激性气体、创伤、休克、烧伤、感染等严 重疾病过程中继发的以进行性呼吸窘迫、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作用机制: a) 刺激性气体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 质的活性; b) 通过血液途径所致的细胞破坏,包括肺部炎症所致的氧自由基的释放及其对细 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临床分为四个阶段: a) 原发疾病症状; b) 原发病后 24~48h,出现呼吸急促紫绀; c) 出现呼吸窘迫,肺部水泡音,X 线胸片有散在浸润阴影; d) 呼吸窘迫加重,出现神志障碍, 胸部 X 线有广泛毛玻璃样融合浸润阴影。 死亡率较高。 ④慢性影响:可引起慢性结膜炎、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消化 道等全身症状。 2.中毒性肺水肿的机理 直接损伤 ① 肺泡血管壁通透性↑ 缺O2 →部分血管痉挛→无痉挛血管流量↑→ 流体静 压↑ 超过胶体渗透压 过敏
直接损伤②肺泡壁通透性1肺表面活性物质!③缺02·缺0,和气体刺激使黏膜、上皮细胞充血、肿胀气道狭窄通气不足通气/血流+促进肺水肿.弥散障碍血氧饱和度!恶性循环④淋巴回流受阻:刺激性气体→右淋巴管李→回流受阻→肺内液体滞留→加重肺水肿③腺体分泌增加四、诊断原则根据短期内接触较大量化学物的职业史,较快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或)肝、肾损害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分级标准:(1)轻度中毒: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急性气管、支气管或支气管周围炎,(2)中度中毒: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急性支气管肺炎;②急性间质性肺水肿:③急性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3)重度中毒: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或中央性肺泡性肺水肿;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③室息:④并发严重气胸、纵隔气肿或严重心肌损害:③猝死。五、预防和控制1.预防措施:卫生技术措施、个人防护措施、保健措施、环境监测措施。2.中毒性肺水肿的治疗原则:①通气吸氧纠正缺氧:给予支气管解剂、消泡剂(50%酒精、二甲基硅酮)、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②适当使用激素,限制静脉补液,减少肺循环血容量,以改善和维持通气功能。合理氧疗,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目前主张使用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④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并发症,并给予对症治疗。氯气(chlorine,Cl,)一、理化特性氯为黄绿色、具有异臭和强烈刺激性的气体。易溶于水和碱性溶液,也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液。遇水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二、接触机会电解食盐,使用氯气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等。(1)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也可作用于肺泡
直接损伤 ②肺泡壁通透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 ③缺 O2 . 缺 O2 和气体刺激使黏膜、上皮细胞充血、肿胀 气道狭窄 通气不足 通气/血流↓ 促进肺水肿 弥散障碍 血氧饱和度↓ 恶性循环 ④淋巴回流受阻:刺激性气体→右淋巴管痉挛→回流受阻→肺内液体滞留→加重肺 水肿 ⑤腺体分泌增加 四、诊断原则 根据短期内接触较大量化学物的职业史,较快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或)肝、 肾损害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排除 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分级标准: (1)轻度中毒: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急性气管、支气管或支气管周围炎, (2)中度中毒: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急性支气管肺炎; ②急性间质性肺水肿; ③急性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 (3)重度中毒: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或中央性肺泡性肺水肿; 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③窒息; ④并发严重气胸、纵隔气肿或严重心肌损害; ⑤猝死。 五、预防和控制 1.预防措施:卫生技术措施、个人防护措施、保健措施、环境监测措施。 2.中毒性肺水肿的治疗原则: ①通气吸氧纠正缺氧:给予支气管解痉剂、消泡剂(50%酒精、二甲基硅酮)、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②适当使用激素,限制静脉补液,减少肺循环血容量,以改善和维持通气功能。 ③合理氧疗,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目前主张使用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 ④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并发症,并给予对症治疗。 氯气(chlorine, Cl2) 一、理化特性 氯为黄绿色、具有异臭和强烈刺激性的气体。易溶于水和碱性溶液,也易溶于 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液。遇水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 二、接触机会 电解食盐,使用氯气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等。 (1)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也可作用于肺泡
三、毒理(1)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也可作用于肺泡。(2)低浓度时仅侵犯眼和上呼吸道,对局部粘膜有烧灼和刺激作用。(3)高浓度或接触时间过长,产生的氯化氢和次氯酸,可引起支气管挛。严重者可致心跳骤停或喉挛。四、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刺激反应:出现一过性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轻度中毒: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哮喘样发作。●重度中毒: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或中央性肺水肿;ARDS:室息:并发严重气胸、纵隔气肿或严重心肌损害;猝死。(2)慢性作用:·可引起上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粘膜刺激症状;●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硬化的发病率较高:可有类神经症和胃肠功能紊乱;皮肤可发生痤疮样皮疹和疱疹;。可引起牙齿酸蚀症。五、防治原则同刺激性气体防治原则预防:氯气的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举例说实例:上海某化工厂生产漂粉精工段操作工朱某在通漂粉液时,事先未放置冷水,明、师生又未检查阀门开关,等到发现4号氯气桶飘出强烈刺激的氯气味时,桶内浆液已经互动、外溢,通氯已超过工艺用量。朱某赶紧用水去冲,大约冲洗了了5分钟,在冲洗过板书等程中,含有浆液的污水溅在他的套鞋内,现场环境的严重污染和氨气的大量逸散形式用造成氯气中毒。于提示事故原因分析:化工生产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生学习重产的全过程应严格控制,精确计算原料的使用量,细化操作过程的每一步。该操作点工未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事先未检查阀门开关,导致通氯量超过标准,在发生浆液外漏时,违反常规用水进行冲洗,造成一起不该发生的氯气中毒事故,暴露出患者对安全卫生知识方面的薄弱。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有关刺激性气体的基本概念、毒作用特点及主要防护措施:(1)刺激性气体的概念及分类:(2)刺激性气体的毒理、毒作用表现及诊断原则:(3)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处理原则;(4)氯气中毒的临床表现。【本讲课程的作业】1.刺激性气体的毒作用机理。2.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哪些,他们的毒作用异同点是什么?
三、毒理 (1)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也可作用于肺泡。 (2)低浓度时仅侵犯眼和上呼吸道,对局部粘膜有烧灼和刺激作用。 (3)高浓度或接触时间过长,产生的氯化氢和次氯酸,可引起支气管痉挛。严重 者可致心跳骤停或喉痉挛。 四、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 刺激反应:出现一过性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 轻度中毒: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 中度中毒: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哮喘样发作。 ⚫ 重度中毒: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或中央性肺水肿;ARDS;窒息;并发严重 气胸、纵隔气肿或严重心肌损害;猝死。 (2)慢性作用: ⚫ 可引起上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粘膜刺激症状; ⚫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硬化的发病率较高; ⚫ 可有类神经症和胃肠功能紊乱; ⚫ 皮肤可发生痤疮样皮疹和疱疹; ⚫ 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五、防治原则 同刺激性气体防治原则 预防:氯气的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 1mg/m3。 实例:上海某化工厂生产漂粉精工段操作工朱某在通漂粉液时,事先未放置冷水, 又未检查阀门开关,等到发现 4 号氯气桶飘出强烈刺激的氯气味时,桶内浆液已经 外溢,通氯已超过工艺用量。朱某赶紧用水去冲,大约冲洗了了 5 分钟,在冲洗过 程中,含有浆液的污水溅在他的套鞋内,现场环境的严重污染和氨气的大量逸散, 造成氯气中毒。 事故原因分析:化工生产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生 产的全过程应严格控制,精确计算原料的使用量,细化操作过程的每一步。该操作 工未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事先未检查阀门开关,导致通氯量超过标准,在发生 浆液外漏时,违反常规用水进行冲洗,造成一起不该发生的氯气中毒事故,暴露出 患者对安全卫生知识方面的薄弱。 举例说 明、师生 互动、 板书等 形式用 于提示 学习重 点 【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有关刺激性气体的基本概念、毒作用特点及 主要防护措施:(1) 刺激性气体的概念及分类;(2) 刺激性气体的毒理、毒作用表 现及诊断原则;(3) 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处理原则;(4) 氯气中毒的临床表现。 【本讲课程的作业】 1.刺激性气体的毒作用机理。 2.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哪些,他们的毒作用异同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