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课程名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编号:Y100103授课学期:、2013年秋季学期授课班级:09级预防本科任课教师:沈福海教授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讲 稿 课程名称: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课程编号: Y100103 授课学期: 2013 年秋季学期 授课班级: 09 级预防本科 任课教师: 沈福海 教授 河北联合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第7周,第课程名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摘要第二章重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生产性粉尘与尘肺(概述)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粉尘的分类、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尘肺的概念及分类;粉尘危害的控及原则。熟悉粉尘的危害性及对健康影响;粉尘研究进展。了解我国尘肺的发病情况。【重点】粉尘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尘肺的有关概念及分类:粉尘危害的防护措施【难点】粉尘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内容
课程名称:《 职 业卫 生 与职 业 医 学》 第 7 周, 第 1 1 讲 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概述)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粉尘的分类、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尘肺的概念及分类;粉尘危害的控制措施 及原则。熟悉粉尘的危害性及对健康影响;粉尘研究进展。了解我国尘肺的发病情况。 【重 点】粉尘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尘肺的有关概念及分类;粉尘危害的防护措施 【难 点】粉尘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概括职业医学前面讲授内容,引出粉尘与尘肺的概念及学习的重要性,介绍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提示重点难点。粉尘(dust)是指直径很小的固体微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天然生成,或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为原因而生成。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过程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尘肺:是由于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介绍从北宋时(公元960-1279年)期到现在对粉尘危害认识的发展过程,国际会议召开情况及对尘肺定义的完善过程。阐述我国粉尘危害现状、尘肺患病情况及防护措施。【本讲课程的内容】概述(一)对尘肺认识的发展Hippocrates的著作记载:“在埃及解剖木乃伊时发现尘肺的病理改变”北宋时(公元9601279年)孔仲平:“采石人,石末伤肺,肺焦多变1705年Ramazzini(意大利):“石工肺痨病”,“采煤工肺痨病”1764年Dismerbrock(荷兰)首先描述:“切肺象切石块样感觉”对研究尘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866年Zenker(German)提出:“Pneumokoniosis1874年Proust修改为:“Pneumoconiosis”1909年Wilson提出尘肺定义:“尘肺即肺纤维增生”1916年在南非成立了第一所矽肺研究所第一次国际矽肺会议(1930年8月,南非,约翰内斯堡)(论文34篇)1.认为:“只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或游离二氧化硅与其它粉尘的混合物进入肺内才能引起矽肺”2.作出:“10um以下的粉尘是有害的决议”1932年Gardnen首先进行了动物实验,提出了:“情性粉尘”和“良性尘肺”的概念
【本讲课程的引入】概括职业医学前面讲授内容,引出粉尘与尘肺的概念及学习的重要性,介绍本次课的教学 目标以及提示重点难点。 粉尘 (dust)是指直径很小的固体微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天然生成,或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为原因而生 成。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过程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 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 尘肺:是由于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介绍从北宋时 (公元 960-1279 年) 期到现在对粉尘危害认识的发展过程,国际会议召开情况及对尘肺定义 的完善过程。阐述我国粉尘危害现状、尘肺患病情况及防护措施。 【本讲课程的内容】 一、 概述 (一)对尘肺认识的发展 Hippocrates 的著作记载:“在埃及解剖木乃伊时发现尘肺的病理改变” 北宋时 (公元 960~1279 年) 孔仲平:“采石人,石末伤肺,肺焦多变” 1705 年 Ramazzini(意大利):“石工肺痨病”,“采煤工肺痨病” 1764 年 Dismerbrock(荷兰)首先描述:“切肺象切石块样感觉”对研究尘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866 年 Zenker (German ) 提出:“Pneumokoniosis” 1874 年 Proust 修改为:“Pneumoconiosis” 1909 年 Wilson 提出尘肺定义:“尘肺即肺纤维增生” 1916 年 在南非成立了第一所矽肺研究所 第一次国际矽肺会议(1930 年 8 月, 南非,约翰内斯堡)(论文 34 篇) 1. 认为:“只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或游离二氧化硅与其它粉尘的混合物进入肺内才能引起矽肺” 2. 作出:“10um 以下的粉尘是有害的决议” 1932 年 Gardnen 首先进行了动物实验,提出了:“惰性粉尘”和“良性尘肺”的概念 以 图 表 形 式 介 绍 粉 尘 危 害 的 严 重 程度
第二次国际矽肺会议(1938年Geneva,Switzerland)(论文54篇)1.讨论了矽肺、石棉肺和煤工尘肺:确定5um以下的粉尘是有害的;2.承认Gardnen的观点。随着工业的发展,又出现了铍尘肺、铝尘肺、滑石肺、电焊工尘肺等,促使第三3.次国际会议改为尘肺会议。4.第三次国际尘肺会议(1950年2月,Sydney,Australia)(论文84篇)1认为:“尘肺是由于吸入粉尘而引起的使肺脏处于可诊断状态”2.指出:“粉尘是指除细菌以外的固体粉末状物质”第四次国际尘肺会议(1971.9.布加勒斯特,143篇)会议提出尘肺的定义:“尘肺是对存在于肺内粉尘聚集的组织反应”。会议的主要内容:1.矽肺、尘肺的流行病学2.棉尘肺的最新进展,3.矽肺、尘肺的病因4.慢性支气管炎与尘肺.5.石棉肺和石棉尘所引起的其他疾病6.矽肺、尘肺的预防和治疗7.粉尘采样和测定.8.粉尘的容许浓度第五次国际尘肺会议(1978.10,委内瑞拉,71篇)主要议题:1.劳动环境有害性评价2.早期诊断和生物学指标:机能检查和功能恢复3.尘肺的病原、病因论的最新进展4.粉尘的采样、测定、分析、防尘技术,机构及医疗预防方法等佐野提出的新观点:“只要是不溶性或难溶性粉尘滞留在肺内,就可以引起各种类型的有害尘肺,惰性粉尘是不存在的,良性尘市是不成立的”。第六次国际尘肺会议(1983.9联邦德国)中国代表7人(227篇)韩向午教授参加了会议第七次国际尘肺会议(1988.8匹慈堡,391篇)会议主要内容:1.通过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检测来评价环境中粉尘的危害性2.职业性矿尘、有机尘所致呼吸系统疾患的发病机制3.职业性肺疾患的预防、早期治疗和医药控制4.厂矿防尘降尘技术5.矽尘----致癌物/辅致癌物第八届国际职业性呼吸系统疾患会议(1992.9布拉格,401篇)中国代表8人袁聚祥教授参加会议。重点题目:1.空气污染引起的呼吸道疾患2.空气污染的控制措施3.工人健康调查
第二次国际矽肺会议(1938 年 Geneva, Switzerland)(论文 54 篇) 1. 讨论了矽肺、石棉肺和煤工尘肺; 2. 确定 5um 以下的粉尘是有害的; 3. 承认 Gardnen 的观点。随着工业的发展,又出现了铍尘肺、铝尘肺、滑石肺、电焊工尘肺等,促使第三 次国际会议改为尘肺会议。 4. 第三次国际尘肺会议 (1950 年 2 月,Sydney, Australia)( 论文 84 篇) 1. 认为:“尘肺是由于吸入粉尘而引起的使肺脏处于可诊断状态” 2. 指出:“粉尘是指除细菌以外的固体粉末状物质” 第四次国际尘肺会议(1971.9.布加勒斯特,143 篇)会议提出尘肺的定义:“尘肺是对存在于肺内粉尘聚集 的组织反应”。 会议的主要内容: 1.矽肺、尘肺的流行病学. 2.棉尘肺的最新进展. 3.矽肺、尘肺的病因. 4.慢性支气管炎与尘肺. 5.石棉肺和石棉尘所引起的其他疾病. 6.矽肺、尘肺的预防和治疗. 7.粉尘采样和测定. 8.粉尘的容许浓度. 第五次国际尘肺会议(1978.10,委内瑞拉,71 篇)主要议题: 1.劳动环境有害性评价 2.早期诊断和生物学指标;机能检查和功能恢复. 3.尘肺的病原、病因论的最新进展. 4.粉尘的采样、测定、分析、防尘技术,机构及医疗预防方法等. 佐野提出的新观点: “只要是不溶性或难溶性粉尘滞留在肺内,就可以引起各种类型的有害尘肺,惰性粉尘是不存在的,良性尘 肺是不成立的”。 第六次国际尘肺会议(1983.9 联邦德国) 中国代表 7 人(227 篇)韩向午教授参加了会议 第七次国际尘肺会议(1988.8 匹兹堡,391 篇) 会议主要内容: 1.通过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检测来评价环境中粉尘的危害性 2.职业性矿尘、有机尘所致呼吸系统疾患的发病机制 3.职业性肺疾患的预防、早期治疗和医药控制 4.厂矿防尘降尘技术 5.矽尘-致癌物/辅致癌物 第八届国际职业性呼吸系统疾患会议(1992.9 布拉格,401 篇)中国代表 8 人袁聚祥教授参加会议。 重点题目: 1.空气污染引起的呼吸道疾患 2.空气污染的控制措施 3.工人健康调查
4.职业性呼吸道疾病的病因.鉴别诊断及治疗TheNin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OccupationalRespiratorydiseases (Kyoto,13—16October1997)Themes:Epidemiology of occupational respiratorydiseases.Healthsurveillanceof workersexposedtorespiratoryhazardsAetiology,pathogenes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ccupational respiratory diseases..Health hazard assessment b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Control measures against hazards at the workplace.Respiratory protective equipment.Inform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n occupational respiratory diseases.The10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OccupationalRespiratorydiseases(北京,19—22April2005)一些国家的粉尘危害情况(98年5月报道)哥伦比亚有180万工人处于危险之中,印度矽肺患病率为55%,拉丁美洲国家矽肺患病率为37%(50岁以上广工为50%),美国100多万接尘工人中约有10万可能发展为矽肺,法国每年有300例矽肺新病例,中国矽肺患者245845例。1995年4月IL0/WHO职业卫生联合委员会提出了全球消除矽肺的IL0/WHO联合规划:近期目标:2010年使汐肺的发病率显著下降,到2030年消除矽肺病这个职业卫生问题。(二)我国尘肺患病情况年份累计尘肺累计死亡现患198639318779627314167199147277693776379000199612714752475939008519985420411346744148942000558624133226425398200358974144871714102420066164421461954702472008638234150000488234200965272914836250436720106765411491105274311.地区分布(2010年统计):四川、湖南、重庆、北京、山西和江苏六省市报告的尘肺新病例总数为14105例,占新病例总数的59.23%行业分布(2010年统计):煤炭行业:13751例(占57.75%)铁道:2550例(占10.71%)有色金属1975例(占8.29%)这三个行业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6.75%
4.职业性呼吸道疾病的病因.鉴别诊断及治疗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Occupational Respiratory diseases(Kyoto,13—16 October 1997) Themes: 1. Epidemiology of occupational respiratory diseases. 2. Health surveillance of workers exposed to respiratory hazards 3. Aetiology,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ccupational respiratory diseases. 4. Health hazard assessment b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5. Control measures against hazards at the workplace. 6. Respiratory protective equipment. 7. Inform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n occupational respiratory diseases.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Occupational Respiratory diseases(北京,19—22 April 2005) 一些国家的粉尘危害情况(98 年 5 月报道) 哥伦比亚有 180 万工人处于危险之中,印度矽肺患病率为 55%,拉丁美洲国家矽肺患病率为 37%(50 岁以上 矿工为 50%),美国 100 多万接尘工人中约有 10 万可能发展为矽肺,法国每年有 300 例矽肺新病例,中国矽肺患 者 245845 例。 1995 年 4 月 ILO/WHO 职业卫生联合委员会提出了全球消除矽肺的 ILO/WHO 联合规划:近期目标:2010 年使 矽肺的发病率显著下降,到 2030 年消除矽肺病这个职业卫生问题。 (二) 我国尘肺患病情况 年份 累计尘肺 累计死亡 现患 1986 1991 1996 1998 2000 2003 2006 2008 2009 2010 393187 472776 524759 542041 558624 589741 616442 638234 652729 676541 79627 93776 127147 134674 133226 141024 146195 150000 148362 149110 314167 379000 390085 414894 425398 448717 470247 488234 504367 527431 1.地区分布(2010 年统计) : 四川、湖南、重庆、北京、山西和江苏六省市报告的尘肺新病例总数为 14105 例,占新病例总数的 59.23% 行业分布(2010 年统计): 煤炭行业:13751 例(占 57.75%) 铁道: 2550 例(占 10.71%) 有色金属 1975 例(占 8.29%) 这三个行业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 7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