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常州市实验初中吴正英 审稿:常州市北环中学宁静 单元主题解析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体裁上看:有杂文,有散文,有古代的赠序, 有现代诗歌;从内容上看:有珍惜生命历程的独特体验,有对尊老爱幼传统美 德的弘扬,有对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的提倡,有对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 精神的歌颂。 刘心武的《错过》辨证地叙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以及意义,强调人要 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 追求,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人生的终点”。莫怀戚的《散 步》通过描写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经历,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 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肩负重任的 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 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 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和勉励之情。李 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通过塑造“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 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强烈愿望以及崇 高精神。臧克家《有的人》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打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深刻揭示了热 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通过已经学过几个人文色彩浓郁的单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 人文素养,对于象征手法也已经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受到了年龄与生活体验的 制约,他们在理解本单元含蓄深刻的人生体验时还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方法: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 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 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 实际出发,透过语言把握感情。另外还应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鼓 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3、学习方法:课前预习多用勾画法;解读文本时《错过》《送东阳马生序》 《有的人》可以用比较法来学习;《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可以通过想象来把握 棵树的形象;《散步》可以用列提纲的方法来学习。在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主 题、写法、语言、修辞等进行学习时,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究质疑。要重视质 疑、提问,因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形成技巧, 促进能力的发展。总之,方法很多,但是要因文而异,灵活多样。 三、单元学习目标
1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常州市实验初中 吴正英 审稿:常州市北环中学 宁 静 一、 单元主题解析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体裁上看:有杂文,有散文,有古代的赠序, 有现代诗歌;从内容上看:有珍惜生命历程的独特体验,有对尊老爱幼传统美 德的弘扬,有对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的提倡,有对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 精神的歌颂。 刘心武的《错过》辨证地叙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以及意义,强调人要 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 追求,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人生的终点”。莫怀戚的《散 步》通过描写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经历,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 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肩负重任的 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 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 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和勉励之情。李 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通过塑造“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 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强烈愿望以及崇 高精神。臧克家《有的人》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打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深刻揭示了热 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二、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通过已经学过几个人文色彩浓郁的单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 人文素养,对于象征手法也已经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受到了年龄与生活体验的 制约,他们在理解本单元含蓄深刻的人生体验时还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方法: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 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 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 实际出发,透过语言把握感情。另外还应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鼓 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3、学习方法:课前预习多用勾画法;解读文本时《错过》《送东阳马生序》 《有的人》可以用比较法来学习;《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可以通过想象来把握一 棵树的形象;《散步》可以用列提纲的方法来学习。在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主 题、写法、语言、修辞等进行学习时,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究质疑。要重视质 疑、提问,因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形成技巧, 促进能力的发展。总之,方法很多,但是要因文而异,灵活多样。 三、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收集作者资料,硏读作品,了解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体会作品中流 露出的感情,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历程 2、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富含哲理的语言,学习辨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 的思维方法。 3、通过诵读和品味语言,理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深入领会诗的主旨。 4、通过诵读、识记,积累优美的语言。 5、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与人交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髙作文 时的选材能力。 6、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二十 错过 (2课时) ★二十 散步 (1课时) ★二十三 送东阳马生序 (2课时) ★二十四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1课时) ★二十五 有的人 (2课时)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1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3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2课时) ★专题叶 (1课时) 五、单元教学过程 第1课时错过(刘心武)(一)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 人生的体验。 3、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 美好的机会。 的经历,谈自己的体验。 2、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杂文。教学中,要结合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 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指导学生 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安排学生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并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 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 3、学法设想 熟读课文,从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人生中“错 过”的认识和态度。学习方法上,采取整体感知,重点研读、联系生活、自由 讨论的模式进 1、整体感知课文 过程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听,思考,回答。导入:1、有一名人说过:
2 1、通过收集作者资料,研读作品,了解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体会作品中流 露出的感情,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历程。 2、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富含哲理的语言,学习辨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 的思维方法。 3、通过诵读和品味语言,理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深入领会诗的主旨。 4、通过诵读、识记,积累优美的语言。 5、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与人交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 时的选材能力。 6、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 单元课时安排(共 15 课时) ★ 二十一 错过 (2 课时) ★ 二十二 散步 (1 课时) ★ 二十三 送东阳马生序 (2 课时) ★ 二十四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1 课时) ★ 二十五 有的人 (2 课时) ★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无题 (1 课时) ★ 写作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3 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2 课时) ★专题 叶 (1 课时) 五、单元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错过(刘心武)(一)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 人生的体验。 3、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 美好的机会。 的经历,谈自己的体验。 2、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杂文。教学中,要结合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 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指导学生 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安排学生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并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 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 3、学法设想: 熟读课文,从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人生中“错 过”的认识和态度。 学习方法上,采取整体感知,重点研读、联系生活、自由 讨论的模式进行。 1、整体感知课文: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听,思考,回答。 导入:1、 有一名人说过: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 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 星星。 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 生活中经过“错过”吗?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 谈) 2、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 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思考并回答 以“错过”为题好|听,指导学生评价。(解决 不好,为什么?“错文章思路问题。) 过”能改成“过错” 吗?为什么? 2、细读课文: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再读课文,找出文 中你最想推荐的语 句,并且简要说说 巡视 推荐的理由。 匚2、小组交流推荐。「巡视,或参与某组。 全班交流推荐听,指导学生评价 课后学习:回忆自己最难忘的“错过”,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2课时错过(刘心武)(二) 1、语文活动:真情告白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人生充满了 “错过”,没有“万 听,回忆。 无一失”的人生, 面对“错过”你是 怎样表现的呢? 回忆你的人生历程 中最难忘的“错 过”,用简要的语言 、写下“错过”的前巡视:指导。 因后果,并找寻课 文中的话语来概括 它或勉励自己 全班交流各人的 3. “错过”,并评价引/听,指导学生评价
3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 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 星星。 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 生活中经过“错过”吗?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 谈) 2、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 2、 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思考并回答: 以“错过”为题好 不好,为什么?“错 过”能改成“过错” 吗?为什么? 听,指导学生评价。(解决 文章思路问题。) 2、细读课文: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再读课文,找出文 中你最想推荐的语 句,并且简要说说 推荐的理由。 巡视 2、 小组交流推荐。 巡视,或参与某组。 3、 全班交流推荐 听,指导学生评价。 课后学习:回忆自己最难忘的“错过”,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 2 课时 错过(刘心武)(二) 1、语文活动:真情告白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听,回忆。 导入:人生充满了 “错过”,没有“万 无一失”的人生, 面对“错过”你是 怎样表现的呢? 2、 回忆你的人生历程 中最难忘的“错 过”,用简要的语言 写下“错过”的前 因后果,并找寻课 文中的话语来概括 它或勉励自己。 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各人的 “错过”,并评价引 听,指导学生评价
用课文中的话语是 否恰当。 语文探究活动: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思考,“错过”可以 转化为“掌握”,也 可能几近于“过 错”。回想一下自己 的经历,有没有“错听,适度评价。 过”转化为“掌握” 的情况,你从中悟 出了什么? 3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学习本文,不仅要了 解文章内容,分析篇章结构,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 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课后学习: 了解亲人的“错过”,从你的记忆库里或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挑选出正确对 待“错过”,抓住机遇的名言、成语、格言、熟语等评点或鼓励他们。 第3课时散步(莫怀戚)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揣摩语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亲情。 2、通过朗读,体会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晓畅素雅的语言美 3、通过对亲情的感悟,从而能继承并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并且 要加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准备几则尊老爱幼的小故事 1、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 间美好的情感—一亲情。其实,在 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 想象 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 思考 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 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 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 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 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 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4 用课文中的话语是 否恰当。 2、语文探究活动: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思考,“错过”可以 转化为“掌握”,也 可能几近于“过 错”。回想一下自己 的经历,有没有“错 过”转化为“掌握” 的情况,你从中悟 出了什么? 听,适度评价。 3 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学习本文,不仅要了 解文章内容,分析篇章结构,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 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课后学习: 了解亲人的“错过”,从你的记忆库里或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挑选出正确对 待“错过”,抓住机遇的名言、成语、格言、熟语等评点或鼓励他们。 第 3 课时 散步(莫怀戚)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揣摩语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亲情。 2、通过朗读,体会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晓畅素雅的语言美。 3、通过对亲情的感悟,从而能继承并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并且 要加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准备几则尊老爱幼的小故事。 1、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想象 思考 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 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 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 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 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 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 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 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 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 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有感情朗读课文,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题。(注意 文中的事件及表现概括内容要有人物、事物、主旨。) 的主题。 巡视;指导。 3、「回答事件及主题。 听,适度评价 2、细读课文,美点寻踪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提示:“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 阅读 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 批注 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 力的感染,给人最自然的影响等内 成果展示 听,适度评价。 3、比较阅读 过程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反思 速读课后短文《三 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 什么事? 《三代人》、 巡视 《散步》相互比较, 哪个故事更感动 你,说说你的理由? 回答 听,点拨,讲评 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 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第4课时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一)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 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 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 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 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 解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2、能理解常用的一些实词和虚词,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能理解课文对比手法的运用,联系自身,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5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文中的事件及表现 的主题。 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 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题。(注意: 概括内容要有人物、事物、主旨。) 巡视;指导。 3、 回答事件及主题。 听,适度评价。 2、细读课文,美点寻踪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阅读 批注 提示:“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 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 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 力的感染,给人最自然的影响等内 容。 2、 成果展示 听,适度评价。 3、比较阅读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思 1、 速读课后短文《三 代》,思考问题: ① 这篇短文写了 什么事? ② 《三代人》、 《散步》相互比较, 哪 个 故 事 更 感 动 你,说说你的理由? 巡视。 2、 回答 听,点拨,讲评 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 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第 4 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一)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 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 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 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 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 解。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2、能理解常用的一些实词和虚词,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能理解课文对比手法的运用,联系自身,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