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复习思考题 1简述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相互作用 2.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原料及制剂的影响可能有哪些? 3.药物对包材相互作用以及其可能造成的临床危害?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药剂学,陆彬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崔福德.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毕殿洲.药剂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4.平其能.现代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5.殷恭宽.物理药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6.Martin A.Swarbrick J.Commarata A.Physical Pharmacy.3rd ED,Philadelphia: Lea Febiger,1983
六、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相互作用 2.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原料及制剂的影响可能有哪些? 3.药物对包材相互作用以及其可能造成的临床危害? 七、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药剂学,陆彬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年 1 月第 1 版 2.崔福德.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毕殿洲.药剂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4.平其能.现代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5.殷恭宽.物理药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6.Martin A. Swarbrick J. Commarata A. Physical Pharmacy. 3rd ED, Philadelphia: Lea & Febiger, 1983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张学农 授课日期:2021.2.27、2020.3.4 课程名称 药剂学 所属学科 药学 《药剂学》方亮主编,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药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章节 第三章药物的溶解与溶出 授课时间 180min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掌握相关概念(溶解度参数、溶解度) 2、掌握溶解度表示方法、溶解度测定方法、 3、熟悉平衡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4、掌握增溶、助溶剂相关机制 5、掌握药物体外溶出(释放)及溶出(释放)度测定方法 5、熟悉固体分散物、固体分散技术及其应用 6、熟悉包合物、包合技术及其应用 二、重点内容 (一)、溶解与增溶方法 1、特性溶解度与表观溶解度,溶解度测定 2、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3、增溶及增溶机制, 4、助溶剂与潜溶剂 (二)、固体分散体 (三)、包合物与包合技术 (四)、溶液特性,溶出与释放 4、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张学农 授课日期:2021.2.27、2020.3.4 课程名称 药剂学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剂学》方亮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8 药学 授课章节 第三章 药物的溶解与溶出 授课时间 180min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1、 掌握相关概念(溶解度参数、溶解度) 2、 掌握溶解度表示方法、溶解度测定方法、 3、熟悉平衡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4、掌握增溶、助溶剂相关机制 5、掌握药物体外溶出(释放)及溶出(释放)度测定方法 5、熟悉固体分散物、固体分散技术及其应用 6、熟悉包合物、包合技术及其应用 二、重点内容 (一)、溶解与增溶方法 1、 特性溶解度与表观溶解度,溶解度测定 2、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3、 增溶及增溶机制, 4、助溶剂与潜溶剂 (二)、固体分散体 (三)、包合物与包合技术 (四)、溶液特性,溶出与释放 4、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溶解与增溶方法 1、溶解度:特性溶解度与表观溶解度,溶解度测定方法(20min) 2、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20min) 3、增溶及增溶机制(20min) 4、助溶剂与潜溶剂 第二节、固体分散体(30min) 第三节、包合物与包合技术(30min) 第四节溶液特性,溶出与释放(60min)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化学溶解度,药典方法及相关规定 1.溶解度 表示方法(三种:百分浓度、摩尔浓度、溶质与溶剂重量或质量 比) 2.溶解度测定法平衡溶解度(纯溶剂、溶剂化及同离子效应)。测定原理 3.影响溶解度因素:分子结构、溶剂化作用、多晶型、离子大小、温度、H 值。 二、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和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 1.溶出速率 2.溶出试验:单指数函数、威布尔函数 3.相关参数(K、ta、to)计算及其意义 4.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因素:介质、温度、固体溶解度、分散性、搅拌速度、 三、药物的渗透压概念测定方法及其等渗调节 四、固体分散技术、制备技术、增溶机制及其应用 五、包合物概念、特点及包合物制备:包合物鉴别方法及其应用 4、 教学方法选择 1.理论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板书等。 1、课堂提问及讨论(溶解度表示方法) 2、溶出度参数计算
第一节 溶解与增溶方法 1、 溶解度:特性溶解度与表观溶解度,溶解度测定方法(20min) 2、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20min) 3、增溶及增溶机制(20min) 4、助溶剂与潜溶剂 第二节、固体分散体 (30min) 第三节、包合物与包合技术(30min) 第四节 溶液特性,溶出与释放(60min)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化学溶解度,药典方法及相关规定 1. 溶解度 表示方法(三种:百分浓度、摩尔浓度、溶质与溶剂重量或质量 比) 2. 溶解度测定法 平衡溶解度(纯溶剂、溶剂化及同离子效应)。测定原理 3. 影响溶解度因素:分子结构、溶剂化作用、多晶型、离子大小、温度、pH 值。 二、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和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 1. 溶出速率 2. 溶出试验:单指数函数、威布尔函数 3. 相关参数(K、td、t50)计算及其意义 4. 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因素:介质、温度、固体溶解度、分散性、搅拌速度、 三、药物的渗透压概念测定方法及其等渗调节 四、固体分散技术、制备技术、增溶机制及其应用 五、包合物概念、特点及包合物制备;包合物鉴别方法及其应用 4、 教学方法选择 1.理论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板书等。 1、 课堂提问及讨论(溶解度表示方法) 2、 溶出度参数计算
5、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药物溶解度,表观溶解度等计算方法的复习 2、通过药物溶出度数据,建立相关溶出速率方程 3、药物溶出度对药物吸收及生物效应之间的关联性 4、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的溶出度对照要求 6、复习思考题 1.溶解度、溶出速度、增溶、助溶的概念? 2.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 3.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增加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 4、计算题1-2:溶出度数据单指数函数、威布尔函数求解溶出速率参数。 7、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药剂学,陆彬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崔福德.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毕殿洲.药剂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4.平其能.现代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5.殷恭宽.物理药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6.Martin A.Swarbrick J.Commarata A.Physical Pharmacy.3rd ED,Philadelphia Lea Febiger,1983 7.钱漪,许树梧实用药学计算湖南科技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
5、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1、药物溶解度,表观溶解度等计算方法的复习 2、通过药物溶出度数据,建立相关溶出速率方程 3、药物溶出度对药物吸收及生物效应之间的关联性 4、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的溶出度对照要求 6、 复习思考题 1.溶解度、溶出速度、增溶、助溶的概念? 2.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 3.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增加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 4、计算题 1-2:溶出度数据单指数函数、威布尔函数求解溶出速率参数。 7、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药剂学,陆彬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年 1 月第 1 版 2.崔福德.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毕殿洲.药剂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4.平其能.现代药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5.殷恭宽.物理药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6.Martin A. Swarbrick J. Commarata A. Physical Pharmacy. 3rd ED, Philadelphia: Lea & Febiger, 1983 7. 钱漪,许树梧 实用药学计算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83 年 6 月第一版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张学农 授课日期:2021.3.4/2021.3.5 课程名称 药剂学 所属学科 药学 《药剂学》方亮主编, 教材名称 授课年级 2018药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章节 第四章表面活性剂 授课时间 120min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本章主要教学目的: 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结构特性 2.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各类特点 3.掌握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4.掌握LB值概念及用途(增溶、去污、润湿和消泡等) 5.熟悉Kraff、昙点(浊点) 6.熟悉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7.了解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一、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结构特性(20min) 1. 表面张力与正吸附 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二亲性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30min)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二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四、临界胶团浓度(cmc)(20min) 1.临界胶团形成 2.胶束结构 3.临界胶团浓度测定及其意义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张学农 授课日期:2021.3.4/2021.3.5 课程名称 药剂学 所属学科 药学 教材名称 《药剂学》方亮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年级 2018 药学 授课章节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 授课时间 120min 一、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 本章主要教学目的: 1.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结构特性 2.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各类特点 3. 掌握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4. 掌握 HLB 值概念及用途(增溶、去污、润湿和消泡等) 5. 熟悉 Kraff、昙点(浊点) 6. 熟悉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7. 了解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二、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一、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结构特性(20min) 1. 表面张力与正吸附 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二亲性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30min) 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 二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四、临界胶团浓度(cmc)(20min) 1. 临界胶团形成 2. 胶束结构 3. 临界胶团浓度测定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