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Medicinal Chemistry 课程代码 PHAR1099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医19药学 学 分 5.00 学 时 90 主讲教师 胡延维、朱永明、张士磊 修订日期 2021.06.16 指定教材 尤启冬主编,《药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第三版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药物发展过程、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化学稳定性、药物在体内 作用的化学原理及体内代谢过程、药物的化学过程、新药开发。并能运用药物化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二)课程目标: 作为一门药学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药物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问题、相应的 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有个全面的框架性理解。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原理等基础知识:掌握重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Medicinal Chemistry 课程代码 PHAR1099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医 19 药学 学 分 5.00 学 时 90 主讲教师 胡延维、朱永明、张士磊 修订日期 2021.06.16 指定教材 尤启冬主编,《药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第三版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药物发展过程、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化学稳定性、药物在体内 作用的化学原理及体内代谢过程、药物的化学过程、新药开发。并能运用药物化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二)课程目标: 作为一门药学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药物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问题、相应的 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有个全面的框架性理解。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原理等基础知识;掌握重
点药物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杂质来源、体内代谢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等,为有效合理使用化学制药提供理化依据:同时 熟悉新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近代新药发展方向,为从事新药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1:通过对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原理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重点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实现药 物的产业化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2:通过对常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杂质来源、药理作用和体内代谢的学习,为制定药物质量标准、 剂型设计和临床药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课程目标3:通过学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综合运用化学和医学、生物学科的理论,通过药物分子设计或对 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获得新的活性化合物,研究总结构效关系,从而获得新的化学实体,创制可用于 临床的药物,发展新药。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 对应课 目标 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 第四章 目标 至第二 掌握重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原理和制备方法 1 十章
点药物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杂质来源、体内代谢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等,为有效合理使用化学制药提供理化依据;同时 熟悉新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近代新药发展方向,为从事新药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 1:通过对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原理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重点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实现药 物的产业化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2:通过对常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杂质来源、药理作用和体内代谢的学习,为制定药物质量标准、 剂型设计和临床药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课程目标 3:通过学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综合运用化学和医学、生物学科的理论,通过药物分子设计或对 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获得新的活性化合物,研究总结构效关系,从而获得新的化学实体,创制可用于 临床的药物,发展新药。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 目标 对应课 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 目标 1 第四章 至第二 十章 掌握重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原理和制备方法
课程 第四章 目标 至第二 掌握常用药物的变化规律、杂质来源、药理作用机制和体内代谢途径 2 十章 课程 第一章 掌握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综合运用化学和医学、生物学科的理论,通过药物分子设计或 目标 至第二 对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获得新的活性化合物,具备新药研发的基本知识,熟 3 十章 悉各类临床用药的发展新方向 三、教学内容 绪论 1.教学目标 掌握:药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药物的名称。 熟悉: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任务。 了解:药物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2.教学重难点 对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的认识。 3.教学内容 一、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二、药物化学的研究和发展 三、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 四、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和方法
课程 目标 2 第四章 至第二 十章 掌握常用药物的变化规律、杂质来源、药理作用机制和体内代谢途径 课程 目标 3 第一章 至第二 十章 掌握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综合运用化学和医学、生物学科的理论,通过药物分子设计或 对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获得新的活性化合物,具备新药研发的基本知识,熟 悉各类临床用药的发展新方向 三、教学内容 绪论 1.教学目标 掌握:药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药物的名称。 熟悉: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任务。 了解:药物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2.教学重难点 对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的认识。 3.教学内容 一、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二、药物化学的研究和发展 三、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 四、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和方法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简述现代新药开发与研究的内容。 2)简述药物的分类。 第一章药物结构与生物活性 1.教学目标 掌握:类药性五规则、SAR、QSAR等基本概念:药物的理化性质包括疏水性、解离度对药物活性的影响:药物的立体结 构对活性的影响。 熟悉:药物结构对药物转运的影响。 了解:药物的结构对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 2.教学重难点 药物的理化性质包括疏水性、解离度对药物活性的影响:药物的立体结构对活性的影响。 3.教学内容 第一节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一、药物结构与理化性质 二、药物亲脂性和药物活性 三、药物的pKa和药物活性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简述现代新药开发与研究的内容。 2)简述药物的分类。 第一章 药物结构与生物活性 1.教学目标 掌握:类药性五规则、SAR、QSAR 等基本概念;药物的理化性质包括疏水性、解离度对药物活性的影响;药物的立体结 构对活性的影响。 熟悉:药物结构对药物转运的影响。 了解:药物的结构对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 2.教学重难点 药物的理化性质包括疏水性、解离度对药物活性的影响;药物的立体结构对活性的影响。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一、药物结构与理化性质 二、药物亲脂性和药物活性 三、药物的 pKa 和药物活性
四、药物溶解度与药物活性 第二节药物的结构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一、药物与受体的键合作用 二、药物的各官能团对药效的影响 三、药物电荷分布对药效的影响 四、药物的立体异构对药效的影响 第三节药物结构对药物转运的影响 一、药物化学结构对膜转运的影响 二、药物化学结构对血脑屏障透过性的影响 第四节药物结构对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 一、药物对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 二、药物对心脏快速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简述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2)简述药物的立体异构对药效的影响
四、药物溶解度与药物活性 第二节 药物的结构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一、药物与受体的键合作用 二、药物的各官能团对药效的影响 三、药物电荷分布对药效的影响 四、药物的立体异构对药效的影响 第三节 药物结构对药物转运的影响 一、药物化学结构对膜转运的影响 二、药物化学结构对血脑屏障透过性的影响 第四节 药物结构对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 一、药物对细胞色素 P450 的作用 二、药物对心脏快速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5.教学评价 完成思考题: 1)简述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2)简述药物的立体异构对药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