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科素养 33应用能力 2 课程目标2 掌握数字化教学环境、煤体与资源的设计、开发、 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具备将本 专业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 3.学科素养 33应用能力 3 课程目标3 掌握数字化教学环境、媒体与资源的设计、开发、 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具备将本 专业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1.多媒体画面概论(支撑课程目标1、2) (1)理解多媒体的含义,掌握多媒体画面的特点: (2)理解多媒体画面语法的构成: (3)了解创建一门新的艺术理论的方法。 ※课程思政内容及教学要求:引导学生立足教有发展需求,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教学资源创作 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和美学素养,提高学生在多媒体课件资源制作过程中的审美意 识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作品表现力和艺术性。 2.静止画面艺术设计(支撑课程目标1、2) (1)掌握静止画面基本元素一一点、线、面的构成特点与造型规律 (2)掌握静止画面基本元素一一空间的构成特点与造型规律: (3)掌握静止画面的艺术规则:理解静止画面中光与色的作用:掌握静止画面中用色的基本规 律。 ※课程思政内容及教学要求:注重学生优秀课件资源开发中基础性艺术设计素养的提升,以言 传身教的方式做好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设计者、领航者、陪伴者等多重角色:打牢学生的艺术素养技 术和技术素养基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和美学素养。 3运动画面艺术设计(支捧课程目标1、2) (1)理解电视画面的基本元素,掌握计算机画面和多媒体画面的基本元素: (2)掌握运动画面的视觉要是及艺术规则: (3)掌握各类运动画面的的呈现艺术。 2
23 2 课程目标 2 3.学科素养 3-3 应用能力 掌握数字化教学环境、媒体与资源的设计、开发、 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具备将本 专业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 3 课程目标 3 3.学科素养 3-3 应用能力 掌握数字化教学环境、媒体与资源的设计、开发、 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具备将本 专业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1.多媒体画面概论(支撑课程目标 1、2) (1)理解多媒体的含义,掌握多媒体画面的特点; (2)理解多媒体画面语法的构成; (3)了解创建一门新的艺术理论的方法。 ※课程思政内容及教学要求:引导学生立足教育发展需求,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教学资源创作 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和美学素养,提高学生在多媒体课件资源制作过程中的审美意 识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作品表现力和艺术性。 2.静止画面艺术设计(支撑课程目标 1、2) (1)掌握静止画面基本元素——点、线、面的构成特点与造型规律; (2)掌握静止画面基本元素——空间的构成特点与造型规律; (3)掌握静止画面的艺术规则;理解静止画面中光与色的作用;掌握静止画面中用色的基本规 律。 ※课程思政内容及教学要求:注重学生优秀课件资源开发中基础性艺术设计素养的提升,以言 传身教的方式做好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设计者、领航者、陪伴者等多重角色;打牢学生的艺术素养技 术和技术素养基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和美学素养。 3.运动画面艺术设计(支撑课程目标 1、2) (1)理解电视画面的基本元素,掌握计算机画面和多媒体画面的基本元素; (2)掌握运动画面的视觉要是及艺术规则; (3)掌握各类运动画面的的呈现艺术
※课程思政内容及教学要求:培养学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在教学资源创 作中对科学和艺术性的平衡与重视,侣导技艺结合,将科学规律与艺术表征有机融入到教学资源的 创作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艺术自信。 4.文本呈现艺术设计(支撑课程目标2) (1)了解屏幕文本: (2)理解屏幕上文本呈现的基本元素: (3)掌握屏幕上文本呈现的视觉要素及艺术规则: 5声音呈现艺术设计(支排课程目标2) (1)了解声音媒体的仔多媒体画面中的应用: (2)掌握多媒体软件中三种声音形式的运用规律 6.交互功能(支排课程目标2、3) (1)理解交互功能的含义: (2)理解两种不同类型的多媒体画面艺术: (3)掌握交互功能的应用规律,了解交互功能的深层次开发: 7.多媒体画面艺术赏析(支排课程目标1、3) (1)掌握赏析多媒体作品所需知识: (2)理解赏析相关艺术领域作品的赏析方法: (3)掌握赏析多媒体教材的方法: ※课程思政内容及教学要求:注重辩证性思维和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分析、评 价、借鉴和吸收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字艺术素养:通过以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优秀作品的对比分 析,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批判和求实精神。 (二)实验教学部分 实验一多媒体画面视觉要素分析与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解读(支排课程目标1、2) (1)了解构成静止画面基本元素的定义: (2)掌握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构图的一些艺术规律 (3)详细解读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的全部内容: (4)掌握在多媒体教材设计中的一些艺术规律: ※课程思政内容及敕学要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人合作、尊重科学、尊 重艺术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发学生热爱创 作的热情。 实验二多媒体画面中文本要素的分析与修致(支排课程目标2、3) (1)掌握多媒体课件中文本元素和视觉设计的分析方法: (2)能够对所分析文本画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方案: (3)掌握基本的多媒体课件文本设计规则:
24 ※课程思政内容及教学要求:培养学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在教学资源创 作中对科学和艺术性的平衡与重视,倡导技艺结合,将科学规律与艺术表征有机融入到教学资源的 创作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艺术自信。 4.文本呈现艺术设计(支撑课程目标 2) (1)了解屏幕文本; (2)理解屏幕上文本呈现的基本元素; (3)掌握屏幕上文本呈现的视觉要素及艺术规则; 5.声音呈现艺术设计(支撑课程目标 2) (1)了解声音媒体的仔多媒体画面中的应用; (2)掌握多媒体软件中三种声音形式的运用规律; 6.交互功能(支撑课程目标 2、3) (1)理解交互功能的含义; (2)理解两种不同类型的多媒体画面艺术; (3)掌握交互功能的应用规律,了解交互功能的深层次开发; 7.多媒体画面艺术赏析(支撑课程目标 1、3) (1)掌握赏析多媒体作品所需知识; (2)理解赏析相关艺术领域作品的赏析方法; (3)掌握赏析多媒体教材的方法; ※课程思政内容及教学要求:注重辩证性思维和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分析、评 价、借鉴和吸收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字艺术素养;通过以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优秀作品的对比分 析,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批判和求实精神。 (二)实验教学部分 实验一 多媒体画面视觉要素分析与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解读(支撑课程目标 1、2) (1)了解构成静止画面基本元素的定义; (2)掌握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构图的一些艺术规律; (3)详细解读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的全部内容; (4)掌握在多媒体教材设计中的一些艺术规律; ※课程思政内容及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人合作、尊重科学、尊 重艺术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发学生热爱创 作的热情。 实验二 多媒体画面中文本要素的分析与修改(支撑课程目标 2、3) (1)掌握多媒体课件中文本元素和视觉设计的分析方法; (2)能够对所分析文本画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方案; (3)掌握基本的多媒体课件文本设计规则;
实验三教学视频作品分析(支排课程目标2、3) (1)了解教学视频作品制作的要求: (2)掌握教学视频作品的制作方法: (3)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教学视频的创作: 实验四多煤体画面中交互功能的分析与运用(支排课程目标1、3) (1)了解多媒体画面中交互功能的原理: (2)掌握多媒体画面中交互功能实现的方法: (3)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实现多媒体画面中的交互功能: ※课程思政内容及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设计创作的规范意识和创新能力,敢于创新和质疑, 能够克服困难,敢于挑战,激发学生热爱创作和敢于创作的热情:结合团队协同合作,培养学生团 队协作和共享精神。 四、学时分配和教学方式 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 序号 知识单元 学时 教学方式 1 多媒体画面概论 2 课堂讲授、在线自学 2 静止画面艺术设计 课堂讲授、在线自学 3 运动画面艺术设计 2 课堂讲授、讨论、在线自学 4 文本呈现艺术设计 课堂讲授、讨论、在线自学 5 声音呈现艺术设计 课堂讲授、讨论、在线自学 6 交互功能 4 课堂讲授、讨论、在线自学 多媒体画面艺术赏析 2 课堂讲授、讨论、在线自学 合计 16 实验项目设置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类型必做/选做 1 多媒体画面视觉要素分析与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解读 4 验证性 必做 2 多媒体画面中文本要素的分析与修改 4 验证性 必做 3 教学视频作品分析。 综合性 必做 4 多媒体画面中交互功能的分析与运用 综合性 必做 合计 16
25 实验三 教学视频作品分析(支撑课程目标 2、3) (1)了解教学视频作品制作的要求; (2)掌握教学视频作品的制作方法; (3)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教学视频的创作; 实验四 多媒体画面中交互功能的分析与运用(支撑课程目标 1、3) (1)了解多媒体画面中交互功能的原理; (2)掌握多媒体画面中交互功能实现的方法; (3)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实现多媒体画面中的交互功能; ※课程思政内容及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设计创作的规范意识和创新能力,敢于创新和质疑, 能够克服困难,敢于挑战,激发学生热爱创作和敢于创作的热情;结合团队协同合作,培养学生团 队协作和共享精神。 四、学时分配和教学方式 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 序号 知识单元 学时 教学方式 1 多媒体画面概论 2 课堂讲授、在线自学 2 静止画面艺术设计 2 课堂讲授、在线自学 3 运动画面艺术设计 2 课堂讲授、讨论、在线自学 4 文本呈现艺术设计 2 课堂讲授、讨论、在线自学 5 声音呈现艺术设计 2 课堂讲授、讨论、在线自学 6 交互功能 4 课堂讲授、讨论、在线自学 7 多媒体画面艺术赏析 2 课堂讲授、讨论、在线自学 合计 16 实验项目设置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类型 必做/选做 1 多媒体画面视觉要素分析与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解读 4 验证性 必做 2 多媒体画面中文本要素的分析与修改 4 验证性 必做 3 教学视频作品分析。 4 综合性 必做 4 多媒体画面中交互功能的分析与运用 4 综合性 必做 合计 16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过程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期末考 核以闭卷/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任课教师依据课程大纲命题,试卷须通过命题审查。 (二)成绩评定 总成绩=期末考试60%+过程考核40%(课堂表现20%+作业20%)。考核环节比例,结合实际 情况可适当微调。 考核环节设置及成绩分配表 结课 课堂 考核环节 作业 考试 表现 合计 权 重 60% 20% 20% 100% 课程目标1 60 课程目标2 60 40 40 课程目标分值 课程目标3 40 60 合计 100 100 100 主要考核环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指标(依据) 成绩评定指标与依据 考核环节考核方式 及格 优(90-100) 良(80-89) 中(70-79) (60-69) 不及格(059 结课考试 笔试(闭 参考本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评分标准 卷/开卷) 听课状态良 听课状态听课态度 听课态度良 好,回答问 好,积极主 良好,回答良好,不主 听课不认直,回 课堂提问/ 动回答问问题较为动回答问 题不完整, 答问题不正确 琴与讨论 不认直参加 课堂表现 题,积极参 积极,主动题,参加课 不参加课堂讨 上机操作 加课堂讨 课堂讨论, 参加课堂常讨论,准 论,操作认 讨论,操作时完成操 及时完成操 论,操作不认 作 真 真主动。 认真。 作 课程报告/ 按时独立完 按时独立按时独立 补交作业, 作业抄袭、不交 课后作业 成,掌握 完成,堂握完成,掌握 作业或基本内 作业 课堂作业 90%以上内 80%以上内 掌握60%以 70%以上内 容掌握不足 上内容。 线上作业容。 容。 60%
26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过程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期末考 核以闭卷/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任课教师依据课程大纲命题,试卷须通过命题审查。 (二)成绩评定 总成绩=期末考试 60%+过程考核 40%(课堂表现 20%+作业 20%)。考核环节比例,结合实际 情况可适当微调。 考核环节设置及成绩分配表 考核环节 结课 考试 课堂 表现 作业 合计 权 重 60% 20% 20% 100% 课程目标分值 课程目标 1 60 —— 课程目标 2 60 40 40 —— 课程目标 3 40 60 —— 合 计 100 100 100 —— 主要考核环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指标(依据) 考核环节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指标与依据 优(90~100) 良(80~89) 中(70~79) 及格 (60~69) 不及格(0~59) 结课考试 笔试(闭 卷/开卷) 参考本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评分标准 课堂表现 课堂提问/ 参与讨论/ 上机操作 等 听课状态良 好,积极主 动 回 答 问 题,积极参 加 课 堂 讨 论,操作认 真主动。 听 课 状 态 良好,回答 问 题 较 为 积极,主动 参 加 课 堂 讨论,操作 认真。 听 课 态 度 良好,不主 动 回 答 问 题,参加课 堂讨论,准 时 完 成 操 作。 听课态度良 好,回答问 题不完整, 不认真参加 课堂讨论, 及时完成操 作。 听课不认真,回 答问题不正确, 不参加课堂讨 论,操作不认 真。 作业 课程报告/ 课后作业/ 课堂作业/ 线上作业 按时独立完 成 , 掌 握 90%以上内 容。 按 时 独 立 完成,掌握 80%以上内 容。 按 时 独 立 完成,掌握 70%以上内 容。 补交作业, 掌握 60%以 上内容。 作业抄袭、不交 作业或基本内 容 掌 握 不 足 60%
六、建议教材和课程资源 1.建议教材 (1)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游泽清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2。散学参考书 (1)多媒体画面艺术应用,游泽清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游泽清编著,高等教有出版社,2003年 (3)多媒体设艺术基础,张雪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年 3.推荐网站 (1)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精品视频共享课 (2)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公众号 (3)大学生思政资源服务平台 (4)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数据库 七、说明 1.该课程使用以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操作实践教学为主,根据教学需要适当采用实践活动, 课外辅导、学生在线自学、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 2.本课程的理论授课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 制定人:教育技术学教研室执笔人:冯小燕 审核人:李兆锋 批准人:高国红
27 六、建议教材和课程资源 1.建议教材 (1)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游泽清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年 2.教学参考书 (1)多媒体画面艺术应用,游泽清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年 (2)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游泽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3)多媒体设艺术基础,张雪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年 3.推荐网站 (1)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精品视频共享课 (2)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公众号 (3)大学生思政资源服务平台 (4)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数据库 七、说明 1.该课程使用以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操作实践教学为主,根据教学需要适当采用实践活动、 课外辅导、学生在线自学、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 2.本课程的理论授课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 制定人:教育技术学教研室 执笔人:冯小燕 审核人:李兆锋 批准人:高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