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理解交换机的自学习过程 (3)掌握VLAN(第三层交换)的配置方法 (4)掌握console口的使用 (5)初步了解划分P网及使用ping命令 实验四单路由和静态路由(支撑课程目标2、3) (1)掌握基本的P网络划分 (2)掌握设置单臂路由 (3)掌握设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项 实验五CDR和RIP路由(支撑课程目标2、3) (1)掌握使用CDR划分P网络 (2)掌握RP协议的配置 (3)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ping.tracert,netstat,.netsh) ※课程思政内容及教学要求:通过划分P网段,使学生认识到P地址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以 及合理规划网段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节约、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实验大OSPF路由(支撑课程目标2、3) (1)掌握OSPF协议的配置 (2)理解OSPF五种报文的功能 (3)掌握OSPF三个阶段的功能 实验七常见应用的配置(支排课程目标2、3) (1)掌握配置DNS (2)掌握配置DHCP和中继DHCP 实验八熟悉常见的网络应用(支撑课程目标2、3) (1)了解Weblog的沿革和特点 (2)掌握使用微博、微信公众号、VL0g等自媒体传播工具 (3)了解自媒体资源的传播学特点 四、学时分配和教学方式 课程牧学学时分配表 序号 知识单元 学时 教学方式 1 概论 讲授+讨论 物理层 6 讲授 3 数据链路层 12 讲授+调研 4 网络层 18 讲授
18 (2)理解交换机的自学习过程 (3)掌握 VLAN(第三层交换)的配置方法 (4)掌握 console 口的使用 (5)初步了解划分 IP 网及使用 ping 命令 实验四 单臂路由和静态路由(支撑课程目标 2、3) (1)掌握基本的 IP 网络划分 (2)掌握设置单臂路由 (3)掌握设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项 实验五 CIDR 和 RIP 路由(支撑课程目标 2、3) (1)掌握使用 CIDR 划分 IP 网络 (2)掌握 RIP 协议的配置 (3)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ping, tracert, netstat, netsh) ※课程思政内容及教学要求:通过划分 IP 网段,使学生认识到 IP 地址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以 及合理规划网段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节约、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实验六 OSPF 路由(支撑课程目标 2、3) (1)掌握 OSPF 协议的配置 (2)理解 OSPF 五种报文的功能 (3)掌握 OSPF 三个阶段的功能 实验七 常见应用的配置(支撑课程目标 2、3) (1)掌握配置 DNS (2)掌握配置 DHCP 和中继 DHCP 实验八 熟悉常见的网络应用(支撑课程目标 2、3) (1)了解 Weblog 的沿革和特点 (2)掌握使用微博、微信公众号、VLog 等自媒体传播工具 (3)了解自媒体资源的传播学特点 四、学时分配和教学方式 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 序号 知识单元 学时 教学方式 1 概论 6 讲授+讨论 2 物理层 6 讲授 3 数据链路层 12 讲授+调研 4 网络层 18 讲授
5 运输层 16 讲授+讨论 6 应用层 6 讲授+实践 合计 64 实验项目设置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类型 必做选做 1 网络参观认知 2 验证性 必做 2 RU-45接口水品头双较线的制作 2 验证性 必做 3 交换机的配置 2 验证性 必做 4 单臂路由和静态路由 2 验证性 必做 CIDR和RIP路由 2 设计性 必做 6 OSPF路由 2 设计性 必做 7 常见应用的配置 2 验证性 必做 8熟悉常见的网络应用 验证性 必做 合计 16 五、课程考核 考核环节设置及成绩分配表 考核环节 结课 考试 表现 实验 作业 合计 权重 60% 20% 10% 10% 100% 课程目标1 15 15 10 10 65 帮 课程目标2 65 70 70 课程目标3 四 20 20 合计 100 100 100 主要考核环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指标(依据) 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情况,从平时表现、实验、作业和期末考试四方面进行评价。 考核 考核 成绩评定指标与依据 环节 方式 100-9089-80 79-70 69-60 <60 结课笔试 考试(闭卷 以结课考试卷面得分为准
19 5 运输层 16 讲授+讨论 6 应用层 6 讲授+实践 合计 64 实验项目设置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类型 必做/选做 1 网络参观认知 2 验证性 必做 2 RJ-45 接口水晶头双绞线的制作 2 验证性 必做 3 交换机的配置 2 验证性 必做 4 单臂路由和静态路由 2 验证性 必做 5 CIDR 和 RIP 路由 2 设计性 必做 6 OSPF 路由 2 设计性 必做 7 常见应用的配置 2 验证性 必做 8 熟悉常见的网络应用 2 验证性 必做 合计 16 五、课程考核 考核环节设置及成绩分配表 考核环节 结课 考试 平时 表现 实验 作业 合计 权 重 60% 20% 10% 10% 100% 课程 目标 分值 课程目标 1 15 15 10 10 —— 课程目标 2 65 65 70 70 —— 课程目标 3 20 20 20 20 —— 合 计 100 100 100 100 —— 主要考核环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指标(依据) 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情况,从平时表现、实验、作业和期末考试四方面进行评价。 考核 环节 考核 方式 成绩评定指标与依据 100-90 89-80 79-70 69-60 <60 结课 考试 笔试 (闭卷) 以结课考试卷面得分为准
考勒全到、无 无旷课,迟到 旷课3次内, 旷课35次, 旷课和迟到 更、识军到、 无迟到或早 平时 考勒 或早退3次 迟到或早退 或早退均5 课堂 早退情况,课 内课诗论 退,课堂讨论 3次,课堂讨 次以上,课堂 表现 堂讨论回答 回答问题正确 答问题正确 论回答问题 讨论回答问 表现 问题正确率 率不低于 率不低于 正确率不低 题正确率低 高千90%。 800%. 709%. 千609%. 千609%. 能根据实验 能根据实验要能根据实验 不能根据实 要求自主 求自主 较合 球自主 较 要求完成网 验要求完成 设计 理完成网络 理完成网路设 理完成网络设 各政1计,在 网络设计,不 与操 设计、操作, 计,正确输入 计,经简单指 老师帮助下 能在老师帮 作(70%) 正确快速输 指令、调试验 导能正确给入 完成给入指 助下完成给 入指令 调试 证网络。 指令 调试验 令、调试验 入指令 、调试 验证网络。 证网络。 止网路。 验证树络。 出色地完成 很好地完成实 较好地完成实基本完成实 实验 没有完成实 实哈报告预 验报告预习 验报告预习都 验报告预习 哈报告预习 习部分:实验 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部分:实 部分:实验 实验 报告撰写规 探写规范、内 状与投现范、 报告探写基 告撰写不规 报告 范、内容完 容较宗整、 内容较完整、 本规范、内 节、内容不完 (30%) 整、条理清 理较清楚、按 理一船、 容基本完 整、条理性 楚、按时损 时提交。 时迟交。 条理性 差、超时迟 交。 差、短时迟 灭。 交。 进度 部分完成 全部完成,按 全部完成, 全部完成, 与规 短时迟交 不交或严重 时提交,表述 时提交,表述 时迟交, 表述 超时迟交:表 表述基本合 合理,书写现 较合理,书写 较合理,书写 述不合理,书 理,书写基 范 基本规范。 (30%) 较规范。 本范 写不规范等。 概念解释基 本清晰,分 概念解释不 概念解释清 概念解释清 概今解释较清 析、设计问 清晰,分析 断,分析、解 晰。分析、解 账,分析、设 作业 决问题条理 快问题条理较 条理 计问题条理 设计问题没 般,计算过 有条理,计算 解答结果 清楚,计算过 好,计算过程 股,计算过程 程基木清 过程不清晰 程层次清晰, 比较清晰,方 基本清晰,方 (70%) 晰,方案设 方案设计无 方案设计依 案设计依据比 案设计依据基 据合理 较合理 结果 本合理,结果 计依据尚 据可依,结果 分,结果正确 正确率不低于 正确率不低于 可,结果 正确率低于 确率不低于 60%。 率高于90%. 80%e 70%. 60%。 注:本门课程的所有考核环节均要求学生参与并签到,不得缺勤:结课考试成绩不 满卷面成绩60%,课程考核不合格
20 平时 表现 考勤 课堂 表现 考勤全到、无 旷课、迟到、 早退情况,课 堂讨论回答 问题正确率 高于 90%。 无旷课,迟到 或早退 3 次 内,课堂讨论 回答问题正确 率不低于 80%。 旷课 3 次内, 无迟到或早 退,课堂讨论 回答问题正确 率不低于 70%。 旷课 3-5 次, 迟到或早退 3 次,课堂讨 论回答问题 正确率不低 于 60%。 旷课和迟到 或早退均 5 次以上,课堂 讨论回答问 题正确率低 于 60%。 实验 设计 与操 作(70%) 能根据实验 要求自主、合 理完成网络 设计、操作, 正确快速输 入指令、调试 验证网络。 能根据实验要 求自主、较合 理完成网络设 计,正确输入 指令、调试验 证网络。 能根据实验要 求自主、较合 理完成网络设 计,经简单指 导能正确输入 指令、调试验 证网络。 能根据实验 要求完成网 络设计,在 老师帮助下 完成输入指 令、调试验 证网络。 不能根据实 验要求完成 网络设计,不 能在老师帮 助下完成输 入指令、调试 验证网络。 实验 报告 (30%) 出色地完成 实验报告预 习部分;实验 报告撰写规 范、内容完 整、条理清 楚、按时提 交。 很好地完成实 验报告预习部 分;实验报告 撰写规范、内 容较完整、条 理较清楚、按 时提交。 较好地完成实 验报告预习部 分;实验报告 撰写较规范、 内容较完整、 条理一般、短 时迟交。 基本完成实 验报告预习 部分;实验 报告撰写基 本规范、内 容基本完 整、条理性 差、短时迟 交。 没有完成实 验报告预习 部分;实验报 告撰写不规 范、内容不完 整、条理性 差、超时迟 交。 作业 进度 与规 范 (30%) 全部完成,按 时提交,表述 合理,书写规 范。 全部完成,按 时提交,表述 较合理,书写 较规范。 全部完成,短 时迟交,表述 较合理,书写 基本规范。 部分完成, 短时迟交; 表述基本合 理,书写基 本规范。 不交或严重 超时迟交;表 述不合理,书 写不规范等。 解答结果 (70%) 概念解释清 晰,分析、解 决问题条理 清楚,计算过 程层次清晰, 方案设计依 据合理、充 分,结果正确 率高于 90%。 概念解释清 晰,分析、解 决问题条理较 好,计算过程 比较清晰,方 案设计依据比 较合理,结果 正确率不低于 80%。 概念解释较清 晰,分析、设 计问题条理一 般,计算过程 基本清晰,方 案设计依据基 本合理,结果 正确率不低于 70%。 概念解释基 本清晰,分 析、设计问 题条理一 般,计算过 程基本清 晰,方案设 计依据尚 可,结果正 确率不低于 60%。 概念解释不 清晰,分析、 设计问题没 有条理,计算 过程不清晰, 方案设计无 据可依,结果 正确率低于 60%。 注:本门课程的所有考核环节均要求学生参与并签到,不得缺勤;结课考试成绩不 满卷面成绩 60%,课程考核不合格
六、建议教材和课程资源 1.建议教材 ()《计算机网络(第八版)》,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年。 (2②)《计算机网络(第5版)》,特南鲍姆著,严伟、潘爱民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2.教学参考书 ()《TCPP详解卷1:协议》,史蒂文斯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2)《TCPAP详解卷2:实现》,莱特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3)《TCPAP详解卷3:TCP、HTTP、NNTP和UNIX域协议》,史蒂文斯著,人民邮电出版 社,2010年。 (④)《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库罗斯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3.推荐网站 ()思科网络技术 (2)中国软件开发联盟 (③)计算机专业考研王道论坛 (4)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 (⑤)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 七、说明 1.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主要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同时辅以必要的上机操作。 2.一般涉及网络计算内容布置一次作业,可使用教材上的习题,也可自行编制习题集。另外布 置专题小论文及课外阅读等丰富课外作业内容。 制定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研室执笔人:宋镜展 审核人:李兆锋 批淮人:高国红
21 六、建议教材和课程资源 1.建议教材 ⑴ 《计算机网络(第八版)》,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年。 ⑵《计算机网络(第 5 版)》,特南鲍姆著,严伟、潘爱民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年。 2.教学参考书 ⑴《TCP/IP 详解 卷 1:协议》,史蒂文斯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年。 ⑵《TCP/IP 详解 卷 2:实现》,莱特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年。 ⑶《TCP/IP 详解 卷 3:TCP、HTTP、NNTP 和 UNIX 域协议》,史蒂文斯 著,人民邮电出版 社,2010 年。 ⑷《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库罗斯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年。 3.推荐网站 ⑴思科网络技术 ⑵中国软件开发联盟 ⑶计算机专业考研王道论坛 ⑷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 ⑸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 七、说明 1.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主要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同时辅以必要的上机操作。 2. 一般涉及网络计算内容布置一次作业,可使用教材上的习题,也可自行编制习题集。另外布 置专题小论文及课外阅读等丰富课外作业内容。 制定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研室 执笔人:宋毓震 审核人:李兆锋 批准人:高国红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Art Design of Multimedia Interface 课程编码:2115X0303 学时/学分:322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 先修课程:设计构成基础、平面设计、摄影技术、教育视频设计与制作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教有技术学专业的的学科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使学生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了解各类多媒体画面的基本元素、视觉要素,掌握各种艺术规则,理解多媒体画面的内涵、 特点和艺术规律的实质:掌握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结构体系基本原理与其运用的方法:学会运用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的原理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懂得如何设计出能够产生新质、具有亮点 的多媒体画面,从而制作出具有美感的且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教育需要,为实现教育现 代化服务。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语言事实、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提升政治素养:让学生感受多媒体画面语言的魅力,不断完善道德修养 丰富人文素养,并能能够将其转化到学习资源设计开发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课程目标2: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艺术规则,知道各种多媒体画面的基本元素、能够按照规 则对各种基本元素进行搭配和布局,产生符合艺术规则的视觉要素,设计出优秀的多媒体教材。 课程目标3:使学生能自觉地正确地应用各种艺术规则,能够对各种多媒体画面的基本元素利 视觉要素进行分析应用,具有独立设计优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分析 序号 课程目标 支撑的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 4.教学能力 课程目标1 43评价技能:掌握基本的教学评价方法,能运用 多种手段开展教学评价,具备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 学实践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2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Art Design of Multimedia Interface 课程编码:2115X0303 学时/学分:32/2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 先修课程:设计构成基础、平面设计、摄影技术、教育视频设计与制作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的学科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使学生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了解各类多媒体画面的基本元素、视觉要素,掌握各种艺术规则,理解多媒体画面的内涵、 特点和艺术规律的实质;掌握多媒体画面语言的语法结构体系基本原理与其运用的方法;学会运用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的原理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懂得如何设计出能够产生新质、具有亮点 的多媒体画面,从而制作出具有美感的且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 21 世纪的教育需要,为实现教育现 代化服务。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语言事实、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提升政治素养;让学生感受多媒体画面语言的魅力,不断完善道德修养, 丰富人文素养,并能能够将其转化到学习资源设计开发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课程目标 2: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艺术规则,知道各种多媒体画面的基本元素、能够按照规 则对各种基本元素进行搭配和布局,产生符合艺术规则的视觉要素,设计出优秀的多媒体教材。 课程目标 3:使学生能自觉地正确地应用各种艺术规则,能够对各种多媒体画面的基本元素和 视觉要素进行分析应用,具有独立设计优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分析 序号 课程目标 支撑的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 1 课程目标 1 4.教学能力 4-3 评价技能:掌握基本的教学评价方法,能运用 多种手段开展教学评价,具备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 学实践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