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萧山区 中语会评选论文 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与历史对话 -所前镇抗日题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与研究 萧山区所前镇初中语文教研组秦明义(执笔) 前言:所前古镇,隐藏着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和一些珍贵的历史史 实,但这些日军入侵所前古镇的罪恶史实,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逐 渐不为人知。笔者拟就我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与研究为契机, 以我镇抗日题材为内容,依据大语文的教学观,构建语文学习的第二 课堂,通过前期准备,发动学生广泛积累素材,并对素材进行考证辨 析,最后撰写成文,实践与历史的对话,同时为我校语文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更大体系的开发提供借鉴 课题的提出 1、东风传春万更新—现状反思 所前古镇,隐藏着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和一些珍贵的历史史实, 但这些日军侵华战争的罪恶史实,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逐渐消失。 所前古镇曾因地处萧山南部偏僻山区,经济条件相对薄弱而不为外人 所关注,同样六七十年前的这一段历史也未能被合力发掘,不过却为 我们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提供契机,成为我校构建语文学习第二课堂 的重要阵地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镇语文教学曾一度在部分学校掀起活动 课的热潮,这为我们今天实施语文综合实践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 累了宝贵的理性思考,但由于我镇地处农村,师资水平和客观条件有 限,我镇成体系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却不多见。这当然也有 过去统编教材未作严格要求原因,不在课程编排表中,随意性大,和 统编教材部分内容脱离农村实际莫无关系。它只能算是静态的、随意 的,浅层次的活动课,从而缺少强大的后劲驱动力。笔者也曾进行过 尝试,但后来也就搁浅,其很大的缺陷是缺少理论高度,缺少宏观上
1 2006 年萧山区 中语会评选论文 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与历史对话 ——所前镇抗日题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与研究 萧山区所前镇初中语文教研组 秦明义(执笔) 前言:所前古镇,隐藏着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和一些珍贵的历史史 实,但这些日军入侵所前古镇的罪恶史实,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逐 渐不为人知。笔者拟就我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与研究为契机, 以我镇抗日题材为内容,依据大语文的教学观,构建语文学习的第二 课堂,通过前期准备,发动学生广泛积累素材,并对素材进行考证辨 析,最后撰写成文,实践与历史的对话,同时为我校语文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更大体系的开发提供借鉴。 一、课题的提出 1、东风传春万更新——现状反思 所前古镇,隐藏着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和一些珍贵的历史史实, 但这些日军侵华战争的罪恶史实,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逐渐消失。 所前古镇曾因地处萧山南部偏僻山区,经济条件相对薄弱而不为外人 所关注,同样六七十年前的这一段历史也未能被合力发掘,不过却为 我们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提供契机,成为我校构建语文学习第二课堂 的重要阵地之一。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镇语文教学曾一度在部分学校掀起活动 课的热潮,这为我们今天实施语文综合实践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 累了宝贵的理性思考,但由于我镇地处农村,师资水平和客观条件有 限,我镇成体系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却不多见。这当然也有 过去统编教材未作严格要求原因,不在课程编排表中,随意性大,和 统编教材部分内容脱离农村实际莫无关系。它只能算是静态的、随意 的,浅层次的活动课,从而缺少强大的后劲驱动力。笔者也曾进行过 尝试,但后来也就搁浅,其很大的缺陷是缺少理论高度,缺少宏观上
的教学调控和全方位的教学环境。 2、走马寻春写春秋—强大动力 我区一贯以来,从不间断对语文学科各教学领域的探索研究,这 次承担的省级语文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的全程运行体系研究》更给我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 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育,它必将与传 统的语文教育产生新的碰撞,为语文学习带来新的时空领域,从而将 语文教育推进一个新的里程。日军入侵我镇之罪恶史实以其突出的情 感因素为我们提供了一本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是一本写在教本之外 的教材书。我校立足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通过学生大量的 走访、参观、调査、摄像等,积极发掘素材,积累素材,并把所搜集 的素材加以利用和重组,并撰写成文 3、活水源头暗香满——走进社会 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生活学语文,这是大语文学习观的本质要 求。但我校曾是相对偏远的农村学校,升学压力成为语文教学改革较 难突破的“瓶颈”,教学满堂灌、髙容量、反复操练现象见怪不怪。 故此我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开始走得并不顺利,教师往往无从下 手,学生往往没有时间,但我们还是艰难地走下来,一年来学生在广 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体味到这种活动的意义,意识到自身的历史 责任感,拓宽我校农村初中语文学习的领域,激发他们的鲜明爱憎, 对他们的心灵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的主动性、灵动性也被潜在地激 发出来。 二、研究概述 (-)研究内容 以日军入侵所前镇罪恶史实为载体,结合实际扎实开展我校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多方积累抗日时期的历史素材,积极 拓宽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通过考察、访问、调查、上网、查阅、座 谈等,积累、辨析相关素材,实现与历史对话,并撰写成文。 (二)研究定位
2 的教学调控和全方位的教学环境。 2、走马寻春写春秋——强大动力 我区一贯以来,从不间断对语文学科各教学领域的探索研究,这 次承担的省级语文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的全程运行体系研究》更给我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 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育,它必将与传 统的语文教育产生新的碰撞,为语文学习带来新的时空领域,从而将 语文教育推进一个新的里程。日军入侵我镇之罪恶史实以其突出的情 感因素为我们提供了一本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是一本写在教本之外 的教材书。我校立足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通过学生大量的 走访、参观、调查、摄像等,积极发掘素材,积累素材,并把所搜集 的素材加以利用和重组,并撰写成文。 3、活水源头暗香满——走进社会 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生活学语文,这是大语文学习观的本质要 求。但我校曾是相对偏远的农村学校,升学压力成为语文教学改革较 难突破的“瓶颈”,教学满堂灌、高容量、反复操练现象见怪不怪。 故此我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开始走得并不顺利,教师往往无从下 手,学生往往没有时间,但我们还是艰难地走下来,一年来学生在广 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体味到这种活动的意义,意识到自身的历史 责任感,拓宽我校农村初中语文学习的领域,激发他们的鲜明爱憎, 对他们的心灵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的主动性、灵动性也被潜在地激 发出来。 二、研究概述 (一)研究内容 以日军入侵所前镇罪恶史实为载体,结合实际扎实开展我校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多方积累抗日时期的历史素材,积极 拓宽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通过考察、访问、调查、上网、查阅、座 谈等,积累、辨析相关素材,实现与历史对话,并撰写成文。 (二)研究定位
理论依据 (1)认识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作为沟通主体和客体 的桥梁,又使认识发展的可能不断转化为现实,它决定和支配着认识 的全过程,据此可推教学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应当是一种活动、实 践过程。语文综合实践课是课程改革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课堂学习 的局限性,要求学生亲历实践,亲身体验,从“做”中学习知识,“行” 而后“知”。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 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 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校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 与研究,正是力图为学生搭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和创设符合学 生认知水平的走生活化语文的道路。 (2)人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理论 主体性发展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潮流,是当前我国实施素 质教育的核心。它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把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教育 的重要任务、内容和目的,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 主体地位,将受教育者真正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因此,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在相当的程度上将有效地促进学 生的主体性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主体发展的目的。 (3)语文新课程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岀:“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 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教科书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有限的,它仅仅是为每一位教师提 供了极好的范例,语文学习的涵盖范围、深入程度要求我们要有意识 地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主题,丰富我们的语 文课程资源,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灵活的、才开放的,才可持 续发展的,语文学习才有源头活水。而我镇抗日题材语文综合实践活 动课的实践与研究正是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尝试 2、概念界定
3 1、理论依据 (1)认识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作为沟通主体和客体 的桥梁,又使认识发展的可能不断转化为现实,它决定和支配着认识 的全过程,据此可推教学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应当是一种活动、实 践过程。语文综合实践课是课程改革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课堂学习 的局限性,要求学生亲历实践,亲身体验,从“做”中学习知识,“行” 而后“知”。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 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 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校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 与研究,正是力图为学生搭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和创设符合学 生认知水平的走生活化语文的道路。 (2)人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理论 主体性发展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潮流,是当前我国实施素 质教育的核心。它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把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教育 的重要任务、内容和目的,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 主体地位,将受教育者真正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因此,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在相当的程度上将有效地促进学 生的主体性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主体发展的目的。 (3)语文新课程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 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教科书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有限的,它仅仅是为每一位教师提 供了极好的范例,语文学习的涵盖范围、深入程度要求我们要有意识 地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主题,丰富我们的语 文课程资源,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灵活的、才开放的,才可持 续发展的,语文学习才有源头活水。而我镇抗日题材语文综合实践活 动课的实践与研究正是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尝试。 2、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部基础司是这样定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引导 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 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课程。所前 镇抗日题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就是利用生活的大平 台,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一一社会实践中充分利用我镇抗 战的历史题材,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学语文和用语文 中实现与历史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思路 1、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人的本质最根本属性,发展人就是要 发展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因此,教 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也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性 (2)多元互动原则。多元互动就是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学习的一种立体化学习态势,重在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 生与老师、学生与他人、学生与书刊、学生与网络等交互影响 (3)可操作性原则。该课题不同于一些理论型课题,其本身就是 种实践性课程,尤其注重实施上的可操作性,否则我们实施时就会 陷入被动或盲动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案例研究法 3、研究构想 本课题的实施构想主要通过“前期准备—一素材积累—一素材辨 析—一重组撰文”,以资对素材的发掘、重组和利用 4、课题实施具体模式见下图 专家、领导指导
4 现代教育部基础司是这样定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引导 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 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课程。所前 镇抗日题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就是利用生活的大平 台,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中充分利用我镇抗 战的历史题材,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学语文和用语文 中实现与历史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思路 1、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人的本质最根本属性,发展人就是要 发展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因此,教 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也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性。 (2)多元互动原则。多元互动就是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学习的一种立体化学习态势,重在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 生与老师、学生与他人、学生与书刊、学生与网络等交互影响 (3)可操作性原则。该课题不同于一些理论型课题,其本身就是 一种实践性课程,尤其注重实施上的可操作性,否则我们实施时就会 陷入被动或盲动。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案例研究法 3、研究构想 本课题的实施构想主要通过“前期准备——素材积累——素材辨 析——重组撰文”,以资对素材的发掘、重组和利用。 4、课题实施具体模式见下图: 专家、领导指导
校语文课题实施/小组 语文教研组部分教师 匚部分学生 课题分工 前期准备 课题实施 素材积累 课题反馈、调整 素材辨析 课题案例及小结 重组撰文 总结阶段 (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实施的策略及具体操作 (一)组建课题开发实施小唯组(语文教研组) 课题负责人:秦明义 课题组成员:朱伟丽裘燕如周叶辉郝彩霞沈宝云王虹 分工及具体工作: 课题负责人及时传达和学习区教研室语文组关于省立项课题《新 课程下的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程运行体系研究》宏观调控 和具体部署,组织和落实本课题。本校课题组其余成员负责具体实施 和落实本方案。 (二)课题实施的策略 1、课题实施注重一个“实”字。这里的“实”是指实效、实绩
5 校语文课题实施小组 语文教研组部分教师 部分学生 课题分工 前期准备 课题实施 素材积累 课题反馈、调整 素材辨析 课题案例及小结 重组撰文 三、课题实施的策略及具体操作 (一)组建课题开发实施小组(语文教研组) 课题负责人:秦明义 课题组成员:朱伟丽 裘燕如 周叶辉 郝彩霞 沈宝云 王 虹 分工及具体工作: 课题负责人及时传达和学习区教研室语文组关于省立项课题《新 课程下的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程运行体系研究》宏观调控 和具体部署,组织和落实本课题。本校课题组其余成员负责具体实施 和落实本方案。 (二)课题实施的策略 1、课题实施注重一个“实”字。这里的“实”是指实效、实绩 总结阶段 (撰写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