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血栓:胸膜性胸痛、咯血 (2)中等血栓:典型表现(肺梗死三联征)多见,即呼吸困难、咯血、胸痛 (3)大块肺栓塞:中心性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猝死 2体征 (1)一般检查:紫绀、呼吸频数、心动过速 (2)心脏体检:P2亢进、分裂,三尖瓣听诊区SM (3)右心衰竭体征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单侧肢体红、肿、痛,浅表静脉曲张 (五)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 (2)UCG:肺动脉高压、右室扩大、室间隔移位等 (3)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无创、敏感性高 (4)CT肺动脉成像(CTPA):敏感性及特异性接近肺动脉造影,无创 (5)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 2ECG: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等。 3血液检查 (1)血气分析:低氧血症,PaCO2下降 (2)D-二聚体:敏感性高,特异性低,具有一定的除外诊断价值。 4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查 (1)静脉造影 (2)同位素显像 (3)超声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表现多样,应提高警惕,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诊断。 2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炎等 (七)迨疗及预防 1一般治疗:卧床,氧疗,镇痛等对症治疗 2抗凝治疗 (1)适应证 (2)药物及用法:首选肝素,长期治疗口服华法林 3溶栓治疗 (1)适应证:大面积、尤其合并血液动力学异常。目的在于迅速减轻右心负荷。 (2)禁忌证 (3)药物及用法:链激酶、尿激酶、rt-PA等 (4)溶栓的并发症:出血 4手术治疗 5预防:主要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抗凝:肝素、低分子肝素、口服抗凝药 (2)防止静脉淤滞:增加下肢活动 (3)复发性肺血栓栓塞的预防:抗凝、滤网 第十一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1)小血栓:胸膜性胸痛、咯血 (2)中等血栓:典型表现(肺梗死三联征)多见,即呼吸困难、咯血、胸痛 (3)大块肺栓塞:中心性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猝死 2 体征 (1)一般检查:紫绀、呼吸频数、心动过速 (2)心脏体检:P2 亢进、分裂,三尖瓣听诊区 SM (3)右心衰竭体征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单侧肢体红、肿、痛,浅表静脉曲张 (五)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1)胸部 X 线 (2)UCG:肺动脉高压、右室扩大、室间隔移位等 (3)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无创、敏感性高 (4)CT 肺动脉成像(CTPA):敏感性及特异性接近肺动脉造影,无创 (5)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 2 ECG: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 P 波等。 3 血液检查 (1)血气分析:低氧血症,PaCO2 下降 (2)D-二聚体:敏感性高,特异性低,具有一定的除外诊断价值。 4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查 (1)静脉造影 (2)同位素显像 (3)超声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诊断:表现多样,应提高警惕,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诊断。 2 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炎等 (七)治疗及预防 1 一般治疗:卧床,氧疗,镇痛等对症治疗 2 抗凝治疗 (1)适应证 (2)药物及用法:首选肝素,长期治疗口服华法林 3 溶栓治疗 (1)适应证:大面积、尤其合并血液动力学异常。目的在于迅速减轻右心负荷。 (2)禁忌证 (3)药物及用法:链激酶、尿激酶、rt-PA 等 (4)溶栓的并发症:出血 4 手术治疗 5 预防:主要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抗凝:肝素、低分子肝素、口服抗凝药 (2)防止静脉淤滞:增加下肢活动 (3)复发性肺血栓栓塞的预防:抗凝、滤网 第十一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教学目的 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基本病情,熟悉其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肺心病的 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 1肺心病的概念和主要发病机制。 2肺心病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 3肺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 (二)熟悉 1肺心病失代偿期的治疗。 2肺心病缓解期的治疗和健康教育。 (三)了解 肺心病失代偿期常见的酸碱失衡及其处理。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定义及概况。 (二)病因 1支气管肺病变:COPD最常见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3肺血管疾病 4其他。 (三)发病机制、病理及病理生理 1发病机制:不同病因的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长期增加,引起右 心室肥厚、扩大和右心衰竭。 2产生肺动脉高压的原因 (1)肺小动脉痉挛收缩:由缺氧、酸中毒所致的功能性改变,是最重要的原因。 (2)肺血管重构 (3)毛细血管床减少 (4)血容量增多及血黏度增加 3心脏病变:右心室肥大、扩张,右心衰竭 4肺、心功能不全而引起全身多系统病变: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及酸 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 (四)临床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 (1)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2)肺动脉高压体征,无右心衰竭表现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的表现: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 (2)心力衰竭的表现和体征 (五)辅助检查 1肺功能的评价:血气分析、肺功能 2肺动脉高压及右室扩大的检查: (1)X线胸片 (2)心电图 (3)UCG
一 教学目的 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基本病情,熟悉其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肺心病的 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 1 肺心病的概念和主要发病机制。 2 肺心病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 3 肺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 (二)熟悉 1 肺心病失代偿期的治疗。 2 肺心病缓解期的治疗和健康教育。 (三)了解 肺心病失代偿期常见的酸碱失衡及其处理。 三 教学内容 (一)概述:定义及概况。 (二)病因 1 支气管肺病变:COPD 最常见 2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3 肺血管疾病 4 其他。 (三)发病机制、病理及病理生理 1 发病机制:不同病因的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长期增加,引起右 心室肥厚、扩大和右心衰竭。 2 产生肺动脉高压的原因 (1)肺小动脉痉挛收缩:由缺氧、酸中毒所致的功能性改变,是最重要的原因。 (2)肺血管重构 (3)毛细血管床减少 (4)血容量增多及血黏度增加 3 心脏病变:右心室肥大、扩张,右心衰竭 4 肺、心功能不全而引起全身多系统病变: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及酸 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 (四)临床表现 1 肺、心功能代偿期: (1)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2)肺动脉高压体征,无右心衰竭表现 2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的表现: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 (2)心力衰竭的表现和体征 (五)辅助检查 1 肺功能的评价:血气分析、肺功能 2 肺动脉高压及右室扩大的检查: (1)X 线胸片 (2)心电图 (3)UCG
3其他:原发病、诱因等的相关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原发病的临床表现、肺动脉高压以及右心室扩大(或右心衰竭)的证据,除 外其他原因所致肺动脉高压者可诊断 2鉴别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 (七)迨疗 1急性发作期: (1)呼吸衰竭的治疗(见相关章节) (2)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发病和诱因的治疗:改善呼吸衰竭是降低肺动脉高压的 关键:利尿剂的适应证、注意事项:洋地黄的适应证:血管扩张剂的使用 (3)其他:预防及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与电解质紊乱:并发症的处理:上消化道出血、 心律失常、休克、DIC及肾功能衰竭。 2缓解期 (1)重点治疗原发病 (2)长期家庭氧疗 (3)预防并及时控制呼吸道感染 (4)康复训练 第十二章胸膜疾病 第一节胸腔积液 一教学目的 了解胸腔积液的基本知识,熟悉其发生机制、治疗和处理方法,掌握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 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 1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 2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渗出液和漏出液)。 3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和胸液特征分析。 (二)熟悉 1胸腔积液的发生机制。 2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和处理方法。 (三)了解 恶性胸水的发生机制和处理。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1胸腔积液的定义 2胸腔积液的分类和发生机制:漏出液、渗出液 3胸腔积液的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B超、胸部CT 4渗出液和漏出液的胸水特点 5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 (二)结核性胸膜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
3 其他:原发病、诱因等的相关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原发病的临床表现、肺动脉高压以及右心室扩大(或右心衰竭)的证据,除 外其他原因所致肺动脉高压者可诊断 2 鉴别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 (七)治疗 1 急性发作期: (1)呼吸衰竭的治疗(见相关章节) (2)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发病和诱因的治疗;改善呼吸衰竭是降低肺动脉高压的 关键;利尿剂的适应证、注意事项;洋地黄的适应证;血管扩张剂的使用 (3)其他:预防及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与电解质紊乱;并发症的处理:上消化道出血、 心律失常、休克、DIC 及肾功能衰竭。 2 缓解期 (1)重点治疗原发病 (2)长期家庭氧疗 (3)预防并及时控制呼吸道感染 (4)康复训练 第十二章 胸膜疾病 第一节 胸腔积液 一 教学目的 了解胸腔积液的基本知识,熟悉其发生机制、治疗和处理方法,掌握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 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 1 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 2 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渗出液和漏出液)。 3 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和胸液特征分析。 (二)熟悉 1 胸腔积液的发生机制。 2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和处理方法。 (三)了解 恶性胸水的发生机制和处理。 三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胸腔积液的定义 2 胸腔积液的分类和发生机制:漏出液、渗出液 3 胸腔积液的影像学检查:X 线胸片、B 超、胸部 CT 4 渗出液和漏出液的胸水特点 5 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 (二)结核性胸膜炎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 3辅助检查 (1)胸腔积液的特点:常规、生化、ADA、其他 (2)胸水找结核菌、胸水结核菌培养 (3)胸膜活检 4鉴别诊断 (1)漏出液: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营养不良 (2)渗出液:恶性胸水、脓胸、结缔组织病性胸水 5迨疗 (1)抗结核治疗 (2)反复穿刺抽液、防止胸膜粘连 (三)恶性胸水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胸痛、呼吸困难,胸水常迅速增长 3辅助检查 (1)胸腔积液的特点:常规、生化、ADA、胸水肿瘤标志物、其他 (2)胸水肿瘤细胞 (3)胸膜活检 4治疗 (1)原发病的治疗 (2)局部使用化疗药物 (3)胸膜固定术 第十三章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自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掌握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定义、分型、临床表现、PSG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了解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其他辅助检查。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定义、分型、临床表现、PSG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及治疗。 (二)熟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及其他辅助检查。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定义及分型 1.呼吸暂停(sleep apnea):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完全停止10秒以上,包括: (1)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CSA)--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 (2)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SA)--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3)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MSA)--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MSAS) 2.低通气(hypopnea) 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指每晚睡眠过程 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小时并伴有白天嗜睡等 临床症状
2 临床表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 3 辅助检查 (1)胸腔积液的特点:常规、生化、ADA、其他 (2)胸水找结核菌、胸水结核菌培养 (3)胸膜活检 4 鉴别诊断 (1)漏出液: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营养不良 (2)渗出液:恶性胸水、脓胸、结缔组织病性胸水 5 治疗 (1)抗结核治疗 (2)反复穿刺抽液、防止胸膜粘连 (三)恶性胸水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胸痛、呼吸困难,胸水常迅速增长 3 辅助检查 (1)胸腔积液的特点:常规、生化、ADA、胸水肿瘤标志物、其他 (2)胸水肿瘤细胞 (3)胸膜活检 4 治疗 (1)原发病的治疗 (2)局部使用化疗药物 (3)胸膜固定术 第十三章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自学内容) 一 教学目的 掌握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定义、分型、临床表现、PSG 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了解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其他辅助检查。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定义、分型、临床表现、PSG 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及治疗。 (二)熟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及其他辅助检查。 三 教学内容 (一) 概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定义及分型 1.呼吸暂停(sleep apnea):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完全停止 10 秒以上,包括: (1)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CSA)----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 (2)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SA)----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3)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MSA)-- -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MSAS) 2.低通气(hypopnea) 3.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指每晚睡眠过程 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 30 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 次/小时并伴有白天嗜睡等 临床症状
4.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指每小时睡眠时间内呼吸暂停 加低通气的次数。 (二)流行病学 1.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CSAHS)<10% (1)原发性少见 (2)继发性:神经系统疾病、脑外伤、充血性心力衰竭、麻醉和药物中毒 2.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最常见 (1)家庭集聚性和遗传因素,多数有上呼吸道特别是鼻、咽部位狭窄的病理基础 (2)部分内分泌疾病也可合并该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肢端肥大症 (四)临床表现:夜间打鼾、目击呼吸暂停及白天嗜睡, 1.夜间临床表现 (1)打鼾:(2)呼吸暂停:(3)憋醒(4)多动不安(5)夜尿增多 (6)睡眠行为异常 2.白天临床表现 (1)嗜睡(2)疲倦乏力(3)头痛、头昏(4)个性变化(6)性功能减退 3.并发症及全身靶器官损害表现 (1)高血压病(2)冠心病(3)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4)肺心病和呼吸衰竭(5) 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6)精神异常(7)糖尿病(8)儿童发育迟缓、智力降低 4.体征 肥胖或超重,上呼吸道特别是鼻、咽部位狭窄 (五)辅助检查 1.血常规及动脉血气分析 2.多导睡眠图(PSG) 3.胸片: 4.肺功能 5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6.其他 颌面部解剖异常一头顿X线检查 鼻、咽部位狭窄一鼻咽镜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初步诊断:夜间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乏力、肥胖、颈围粗、上气 道狭窄 (2)确诊诊断:PSG监测(AHI)≥5次/小时 2.鉴别诊断 (1)单纯性鼾症 (2)上气道阻力综合征 (3)发作性睡病: (七)治疗 1.一般治疗: (1)减肥:饮食控制、药物和手术。 (2)睡眠体位改变:侧位睡眠,抬高床头。 (3)戒烟酒,避免服用镇静剂。 2.病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素
4.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指每小时睡眠时间内呼吸暂停 加低通气的次数。 (二)流行病学 1.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CSAHS)<10% (1)原发性少见 (2)继发性:神经系统疾病、脑外伤、充血性心力衰竭、麻醉和药物中毒 2.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最常见 (1)家庭集聚性和遗传因素,多数有上呼吸道特别是鼻、咽部位狭窄的病理基础 (2)部分内分泌疾病也可合并该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肢端肥大症 (四)临床表现:夜间打鼾、目击呼吸暂停及白天嗜睡, 1.夜间临床表现 (1)打鼾: (2)呼吸暂停: (3)憋醒 (4)多动不安 (5)夜尿增多 (6)睡眠行为异常 2.白天临床表现 (1)嗜睡 (2)疲倦乏力 (3)头痛、头昏 (4)个性变化 (6)性功能减退 3.并发症及全身靶器官损害表现 (1)高血压病 (2)冠心病 (3)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4)肺心病和呼吸衰竭 (5) 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6)精神异常 (7)糖尿病 (8)儿童发育迟缓、智力降低 4.体征 肥胖或超重,上呼吸道特别是鼻、咽部位狭窄 (五)辅助检查 1.血常规及动脉血气分析 2.多导睡眠图(PSG) 3.胸片: 4..肺功能 5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6.其他 颌面部解剖异常—头颅 X 线检查 鼻、咽部位狭窄—鼻咽镜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初步诊断:夜间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乏力、肥胖、颈围粗、上气 道狭窄 (2)确诊诊断:PSG 监测 (AHI)≥5 次/小时 2. 鉴别诊断 (1)单纯性鼾症 (2)上气道阻力综合征 (3)发作性睡病: (七)治疗 1.一般治疗: (1)减肥:饮食控制、药物和手术。 (2)睡眠体位改变:侧位睡眠,抬高床头。 (3)戒烟酒,避免服用镇静剂。 2.病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