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前己提政策变更后应提所得税前差异 得税影响累积影响数 l997 1998 (2)编制甲公司与上述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 策变更前已提政策变更后应提所得税前差异 得税影响 累积影响数 旧 0 0000 125 650 00 1130 650 0 (2)编制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贷:累计折旧 2435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243.5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243.5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上年数栏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减:(0+125+650+650)×(1-20%) 【例题6】甲公司为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历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甲公司每年按实现净利润 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益金。有关资料如下: (1)2002年1月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的其他投资者中以14000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15%的股份, 由此对乙公司的投资从15%提高到30%,从原不具有重大影响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甲公司从2002年起对乙 公司的投资由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核算(未发生减值),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平均摊销。假定股权投资差 额的摊销按时间性差异处理:被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投资企业的,投资企业分回的净利润按规定补交 所得税。 甲公司系1999年1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的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表(金额单位:万 旧期 初始或追加投资成本 实际分回的利润乙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 999年1月1日 3800 1990年12月31日 82000 000年5月12日 000年12月31日0 83000 01年4月20日 001年12月31日 86000
年度 政策变更前已提 折旧 政策变更后应提 折旧 所得税前差异 所得税影响 累积影响数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合计 (2)编制甲公司与上述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 年度 政策变更前已提 折旧 政策变更后应提 折旧 所得税前差异 所得税影响 累积影响数 1997 200 200 0 0 0 1998 525 650 125 0 125 1999 40 690 650 0 650 2000 480 1130 650 0 650 2001 120 1130 1010 0 1010 合计 1365 3800 2435 0 2435 (2)编制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435 贷:累计折旧 2435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43.5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243.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87 上年数栏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减:(0+125+650+650)×(1-20%) 【例题 6】甲公司为发行 A 股的上市公司,历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 33%。甲公司每年按实现净利润 的 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实现净利润的 10%提取法定公益金。有关资料如下: (1)2002 年 1 月 1 日,甲公司从乙公司的其他投资者中以 14000 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 15%的股份, 由此对乙公司的投资从 15%提高到 30%, 从原不具有重大影响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甲公司从 2002 年起对乙 公司的投资由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核算(未发生减值),股权投资差额按 10 年平均摊销。假定股 权投资差 额的摊销按时间性差异处理;被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投资企业的,投资企业分回的净利润按规定补交 所得税。 甲公司系 1999 年 1 月 1 日对乙公司投资。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的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表(金额单位:万 元): 日期 初始或追加投资成本 实际分回的利润 乙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 1999 年 1 月 1 日 13800 0 80000 1999 年 12 月 31 日 0 0 82000 2000 年 5 月 12 日 0 300 2000 年 12 月 31 日 0 0 83000 2001 年 4 月 20 日 0 150 2001 年 12 月 31 日 0 86000
月1日 14000 假定乙公司除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和分配利润以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乙公司适用的所 得税税率为15%。 2)甲公司从2002年1月1日起,所得税核算由应付税款法改为债务法,并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 理 假定除上述各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除所得税以外,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1)计算甲公司因上述会计政策变更每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 成本法改权益法累积影响数计算表 成本法应确认的权益法应确认的所得税前差异所得税影响累积影响数 益 收益 1999 2000 2001 合计 (2)分别编制甲公司与上述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1)计算甲公司因上述会计政策变更每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 成本法改权益法累积影响数计算表 年度 戎本法应确认的权益法应确认的所得税前差异所得税影响累积影响数 收益 益 1999 115.87 -2.36 89 234.11 347.62 注:1999年1月1日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13800-80000×15%=1800万元,每年应摊销股权投资 差额=1800÷10=180万元。 1999年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和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投资收益=(8200080000)×15%=300万元 1999年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80万元 1999年权益法应确认的收益=300-180=120万元 1999年递延税款发生额(贷方)=300/(1-15%)×18%(贷方)-180×33%(借方)=4.13万元 2000年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和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投资收益 (83000+300/15%-82000)×15%=450万元 2000年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80万元 2000年权益法应确认的收益=450-180=270万元 2000年递延税款发生额(借方)=180×33%(借方)-(450-300)/(1-15%)×18%(贷方)=27.64万 2001年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和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投资收益= (86000+150/15%-83000)×15%=600万元 2001年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80万元 2001年权益法应确认的收益=600-180=420万元 2001年递延税款发生额(贷方)=(600-150)/(1-15%)×18%(贷方)-180×33%(借方)=35.89万
2002 年 1 月 1 日 14000 0 86000 假定乙公司除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和分配利润以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乙公司适用的所 得税税率为 15%。 (2)甲公司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所得税核算由应付税款法改为债务法,并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 理。 假定除上述各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除所得税以外,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 (1)计算甲公司因上述会计政策变更每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 成本法改权益法累积影响数计算表 年度 成本法应确认的 收益 权益法应确认的 收益 所得税前差异 所得税影响 累积影响数 1999 2000 2001 合计 (2)分别编制甲公司与上述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1)计算甲公司因上述会计政策变更每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 成本法改权益法累积影响数计算表 年度 成本法应确认的 收益 权益法应确认的 收益 所得税前差异 所得税影响 累积影响数 1999 0 120 120 4.13 115.87 2000 300 270 -30 -27.64 -2.36 2001 150 420 270 35.89 234.11 合计 450 810 360 12.38 347.62 注:1999 年 1 月 1 日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13800-80000×15%=1800 万元,每年应摊销股权投资 差额=1800÷10=180 万元。 1999 年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和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投资收益=(82000-80000)×15%=300 万元 1999 年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80 万元 1999 年权益法应确认的收益=300-180=120 万元 1999 年递延税款发生额(贷方)=300/(1-15%)×18%(贷方)-180×33%(借方)=4.13 万元 2000 年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和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投资收益= (83000+300/15%-82000)×15%=450 万元 2000 年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80 万元 2000 年权益法应确认的收益=450-180=270 万元 2000 年递延税款发生额(借方)=180×33%(借方)-(450-300)/(1-15%)×18%(贷方)=27.64 万 元 2001 年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和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投资收益= (86000+150/15%-83000)×15%=600 万元 2001 年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80 万元 2001 年权益法应确认的收益=600-180=420 万元 2001 年递延税款发生额(贷方)=(600-150)/(1-15%)×18%(贷方)-180×33%(借方)=35.89 万 元
(2)分别编制甲公司与上述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投资成本)12000(800×15%) (股权投资差额) [(13800-12000)/10×7 损益调 [(86000-80000)×15% 贷:长期股权投资 l3800 弟延税款 12.38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347.62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一法定盈余公积 34.76 法定公益金 34.76 例2:M公司原对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企业从1998年1月1日起改用后进 先出法。1998年1月1日存货的价值为2500000元,公司购入存货实际成本为18000000元,1998年12 月31日按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的存货价值为2200000元,当年销售额为25000000元,假设该年度其他费 用为120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33%。1998年12月31日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存货价值为4500000元。 M公司由于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而改变会计政策,假定对其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即对存货采用后 进先出法从1998年以及以后才适用,不需要计算1998年1月1日以前按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应有的余额 以及对留存收益的影响金额。 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如表18-5所示 即,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当期净利润减少了1541000元。 其中,①采用后进先出法的销售成本为: 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 2500000+180000002200000=18300000(元) ②采用先进先出法的销售成本为 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 2500000+180000045000016000000(元) 表18-5 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计算表 单位:元 项目 后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 销售收入 25000000 25000000 减:销售成本 18300000 16000000 主营业务利润 6700000 9000000 减:其他费用 1200000 1200000 利润总额 5500000 7800000 减:所得税 1815000 2574000 净利润 3685000 5226000 差额 1541000 第二节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会计估计概述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估计具 有以下特点 (1)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
(2)分别编制甲公司与上述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12000(80000×15%) (股权投资差额) 1260 [(13800-12000)/10×7] (损益调整) 900 [(86000-80000)×15%] 贷:长期股权投资 13800 递延税款 12.38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47.62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9.52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34.76 --法定公益金 34.76 例 2:M 公司原对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企业从 1998 年 1 月 1 日起改用后进 先出法。1998 年 1 月 1 日存货的价值为 2500000 元,公司购入存货实际成本为 18000000 元,1998 年 12 月 31 日按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的存货价值为 2200000 元,当年销售额为 25000000 元,假设该年度其他费 用为 1200000 元,所得税税率为 33%。1998 年 12 月 31 日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存货价值为 4500000 元。 M 公司由于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而改变会计政策,假定对其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即对存货采用后 进先出法从 1998 年以及以后才适用,不需要计算 1998 年 1 月 1 日以前按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应有的余额, 以及对留存收益的影响金额。 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如表 18-5 所示。 即,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当期净利润减少了 1541000 元。 其中,①采用后进先出法的销售成本为: 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 2500000+18000000-2200000=18300000(元) ②采用先进先出法的销售成本为: 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 2500000+18000000-4500000=16000000(元) 表 18-5 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计算表 单位:元 项目 后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 销售收入 25000000 25000000 减:销售成本 18300000 16000000 主营业务利润 6700000 9000000 减:其他费用 1200000 1200000 利润总额 5500000 7800000 减:所得税 1815000 2574000 净利润 3685000 5226000 差额 —1541000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一、会计估计概述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估计具 有以下特点: (1)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