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岗湖中学初中作文训练校本教材 新 点格作文 (七年级下)
天岗湖中学初中作文训练校本教材 新 点 格 作 文 (七年级下)
编者的话 《新点格作文》是在吸收借鉴杨经平先生《新方法写作文》的基础上, 结合初中学生实际而编写的系统作文写作教材,考虑到初中阶段大作文每学 期8篇的实际情况(片段训练,即通常所说的“小作文”除外),每学期八讲 内容,分文体循序渐进,分别用二至三讲讲授 《新点格作文》不同于杨经平的《新方法写作文》前者比较死板,不具 有灵活性,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新点格作文》克服了以上缺点 《新点格作文》之所以“新”,是她不同于任何片段作文训练,也不同于 分点作文训练,她更讲究材料的选择和章法的运用,之所以叫“点格”,因为 《新点格作文》的基本理念就是“扣点写格”,“点”就是内容,根据文体特 点,确立应该写作的重点,“格”就是形式,根据行文需要,采取灵活的结构 或思路。 《新点格作文》经作者试验,并不断完善,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对 广大具有中等及中等偏下写作水平的学生来说,具有能够迅速提高其写作水 平的功效,深受学生的喜爱。 《新点格作文》(七年级下)紧承上学期内容,讲授游记、叙事散文和情 感美文三种文体的写法,具体讲授各位老师使用时可以灵活把握。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教材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使用这套教材的老 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宋养能 2012年3月
编者的话 《新点格作文》是在吸收借鉴杨经平先生《新方法写作文》的基础上, 结合初中学生实际而编写的系统作文写作教材,考虑到初中阶段大作文每学 期 8 篇的实际情况(片段训练,即通常所说的“小作文”除外),每学期八讲 内容,分文体循序渐进,分别用二至三讲讲授。 《新点格作文》不同于杨经平的《新方法写作文》前者比较死板,不具 有灵活性,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新点格作文》克服了以上缺点。 《新点格作文》之所以“新”,是她不同于任何片段作文训练,也不同于 分点作文训练,她更讲究材料的选择和章法的运用,之所以叫“点格”,因为 《新点格作文》的基本理念就是“扣点写格”,“点”就是内容,根据文体特 点,确立应该写作的重点,“格”就是形式,根据行文需要,采取灵活的结构 或思路。 《新点格作文》经作者试验,并不断完善,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对 广大具有中等及中等偏下写作水平的学生来说,具有能够迅速提高其写作水 平的功效,深受学生的喜爱。 《新点格作文》(七年级下)紧承上学期内容,讲授游记、叙事散文和情 感美文三种文体的写法,具体讲授各位老师使用时可以灵活把握。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教材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使用这套教材的老 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宋养能 2012 年 3 月
天岗湖中学初中作文训练校本教材《新点格作文》七年级(下) 第一章写点格游记 第一讲立足四点写内容 游记是参观游览记的简称,包括参观记和游览记。本讲所讲的游记主要指游览记。 要写好游记,关键是抓住以下四点内容,即基调、取景、描绘和顺序。 基调:基调就是游记全文的感情基调,也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感情,这种感情 可以在文章开始先奠定基础,然后还渐深化,也可以在写景中逐步流露和显现。总之,游 记必然带有作者的情感。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写景不是目的,写景是为了抒情 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景物本身是无情的,之所以游记这类文章能够动人,其 根本的就是在游记中,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寄予自身的某种情感,这种情感打动了读者, 因此文章才显得动人。来看一篇文章: 黄帝陵游记 我曾经非常喜欢张明敏演唱的那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我的中国心》,也非常欣赏毛阿敏 演唱的那首令人难忘的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又十分钟情齐豫演绎、三毛作词的那首《橄 榄树》,因为在这些歌曲里,其实隐含着深深的对祖国的眷恋、对母亲的依恋以及对根的神 往与敬意。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骨子里始终激荡的是中国的精神, 血液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所以不管你走到哪里,无论你身分高低,你都不要忘记 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为了寻根,海外游子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回归故里,祭祀祖 先;为了传承文化,我们的长辈总是在重大节日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纪念祖先,祭祀祖宗 特别是到了清明节,更是十二分的虔诚,从长辈到晚辈,从老人到顽童,从男人到妇女,无 一例外,都要到供奉祖先的祠堂里或者祖先的坟上烧一炷香,磕几个头,以示对祖先的尊重 和感恩。随着时代的变迁,许许多多的人因为生计的关系,已经不能在祖先的墓地或者祠堂 里祭祀祖先了,但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的梦魂之中,仍然忘不了自己的祖先,忘不了自己 的故里,忘不了自己的根。所以很多很多的人,魂牵梦绕,牵肠挂肚,日思夜想,念念不忘 不辞干难万险,跨越万水干山,仍然要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陵,去祭祀,去跪拜, 去许愿还愿,去延续香火,去汲取传统文化,去吸收修养和力量。 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的桥山之上,传说黄帝就是在这里升天而去。由于黄帝是乘龙飞 翔升天,所以桥山之墓实际上是黄帝的衣冠冢。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映入眼帘的
天岗湖中学初中作文训练校本教材《新点格作文》七年级(下) 第一章 写点格游记 第一讲 立足四点写内容 游记是参观游览记的简称,包括参观记和游览记。本讲所讲的游记主要指游览记。 要写好游记,关键是抓住以下四点内容,即基调、取景、描绘和顺序。 1、基调:基调就是游记全文的感情基调,也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感情,这种感情 可以在文章开始先奠定基础,然后逐渐深化,也可以在写景中逐步流露和显现。总之,游 记必然带有作者的情感。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写景不是目的,写景是为了抒情, 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景物本身是无情的,之所以游记这类文章能够动人,其 根本的就是在游记中,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寄予自身的某种情感,这种情感打动了读者, 因此文章才显得动人。来看一篇文章: 黄帝陵游记 我曾经非常喜欢张明敏演唱的那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我的中国心》,也非常欣赏毛阿敏 演唱的那首令人难忘的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又十分钟情齐豫演绎、三毛作词的那首《橄 榄树》,因为在这些歌曲里,其实隐含着深深的对祖国的眷恋、对母亲的依恋以及对根的神 往与敬意。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骨子里始终激荡的是中国的精神, 血液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所以不管你走到哪里,无论你身分高低,你都不要忘记: 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为了寻根,海外游子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回归故里,祭祀祖 先;为了传承文化,我们的长辈总是在重大节日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纪念祖先,祭祀祖宗。 特别是到了清明节,更是十二分的虔诚,从长辈到晚辈,从老人到顽童,从男人到妇女,无 一例外,都要到供奉祖先的祠堂里或者祖先的坟上烧一炷香,磕几个头,以示对祖先的尊重 和感恩。随着时代的变迁,许许多多的人因为生计的关系,已经不能在祖先的墓地或者祠堂 里祭祀祖先了,但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的梦魂之中,仍然忘不了自己的祖先,忘不了自己 的故里,忘不了自己的根。所以很多很多的人,魂牵梦绕,牵肠挂肚,日思夜想,念念不忘, 不辞千难万险,跨越万水千山,仍然要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陵,去祭祀,去跪拜, 去许愿还愿,去延续香火,去汲取传统文化,去吸收修养和力量。 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的桥山之上,传说黄帝就是在这里升天而去。由于黄帝是乘龙飞 翔升天,所以桥山之墓实际上是黄帝的衣冠冢。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映入眼帘的
是高耸入云的苍松翠柏,重新装修的牌楼庄严肃穆,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跨入大门,首先在 大殿的院子门口看到的是传说中黄帝亲自种植的一棵巨大的柏树,根据上面的记载,我们可 以了解这棵柏树的来历。在陕西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就是黄帝手植柏是天下最粗壮的柏树 传说它的圆周长度是“七搂八匝半”,什么意思哪?就是七个成年人,手接着手,合围起来, 还抱不过来,还要用手指量八匝半,总之是夸耀黄帝手植柏的高大雄壮、富有生命活力,是 种代表神圣意志的神树。初看纪念黄帝的金殿,恢弘壮丽,气势威武,浩气冲天,金碧辉 煌,光辉灿烂。门额上有当年国民党元老程澘用隶书题写的四个大字:人文初祖。进入大殿, 则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崇敬的黄帝金身塑像。这里一年到头,仙乐飘飘,香烟缭绕,所有的 游人都心静如洗,迈着稳健的步伐,怀着敬畏的心情,忘却所有的杂念,祈祷最真诚的幸福。 随着导游精彩的介绍,你还可以了解许许多多黄帝当年战蚩尤、斩恶龙、征蛮夷、拓疆土 种庄稼、治百病的各种历史故事与传说。一路游览过去,还有几座大殿,都令人叹为观止、 终生难忘。而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有蒋介石当年题写的“黄帝陵″三个楷书大字经人篆刻的 巨大石碑我内心非常感激当年那些文物工作者竟然历经文化大革命之后还把这珍贵的历史 文物保存了下来,真是值得庆幸。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题写的纪念黄帝的碑文,不仅饱含 奋斗激情,而且富有凝聚活力,并且还蕴含团结精神。还有郭沫若那洒脱狂放的书法题写的 石碑“黄帝陵”,不仅苍劲有力,而且古朴典雅,堪称墨宝珍品。 站在桥山之巅,四面远望,到处是郁郁葱葱的古松翠柏,整个黄帝陵不仅暗含王气而 且极为神秘庄严,不仅生机勃勃,而且蔚为壮观,每一棵古树都高耸入云,每一棵大树笔直 向上,既体现了华夏文明的生生不息,而目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正直。桥山两边, 东边是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流,日夜奔流不息;西边也是条源源不断的河流,浪花朵朵,流 向远方。两条河流仿佛是两条玉龙,环绕着庄严肃穆的黄帝陵,从远古到今日,从今天直到 永远
是高耸入云的苍松翠柏,重新装修的牌楼庄严肃穆,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跨入大门,首先在 大殿的院子门口看到的是传说中黄帝亲自种植的一棵巨大的柏树,根据上面的记载,我们可 以了解这棵柏树的来历。在陕西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就是黄帝手植柏是天下最粗壮的柏树, 传说它的圆周长度是“七搂八匝半”,什么意思哪?就是七个成年人,手接着手,合围起来, 还抱不过来,还要用手指量八匝半,总之是夸耀黄帝手植柏的高大雄壮、富有生命活力,是 一种代表神圣意志的神树。初看纪念黄帝的金殿,恢弘壮丽,气势威武,浩气冲天,金碧辉 煌,光辉灿烂。门额上有当年国民党元老程潜用隶书题写的四个大字:人文初祖。进入大殿, 则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崇敬的黄帝金身塑像。这里一年到头,仙乐飘飘,香烟缭绕,所有的 游人都心静如洗,迈着稳健的步伐,怀着敬畏的心情,忘却所有的杂念,祈祷最真诚的幸福。 随着导游精彩的介绍,你还可以了解许许多多黄帝当年战蚩尤、斩恶龙、征蛮夷、拓疆土、 种庄稼、治百病的各种历史故事与传说。一路游览过去,还有几座大殿,都令人叹为观止、 终生难忘。而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有蒋介石当年题写的“黄帝陵”三个楷书大字经人篆刻的 巨大石碑,我内心非常感激当年那些文物工作者竟然历经文化大革命之后还把这珍贵的历史 文物保存了下来,真是值得庆幸。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题写的纪念黄帝的碑文,不仅饱含 奋斗激情,而且富有凝聚活力,并且还蕴含团结精神。还有郭沫若那洒脱狂放的书法题写的 石碑“黄帝陵”,不仅苍劲有力,而且古朴典雅,堪称墨宝珍品。 站在桥山之巅,四面远望,到处是郁郁葱葱的古松翠柏,整个黄帝陵不仅暗含王气,而 且极为神秘庄严,不仅生机勃勃,而且蔚为壮观,每一棵古树都高耸入云,每一棵大树笔直 向上,既体现了华夏文明的生生不息,而且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正直。桥山两边, 东边是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流,日夜奔流不息;西边也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浪花朵朵,流 向远方。两条河流仿佛是两条玉龙,环绕着庄严肃穆的黄帝陵,从远古到今日,从今天直到 永远
路走得再远,不要忘了祖国;官做得再大,不要忘了父母;树长得再高,也不要忘了根 基。虽然你衣服可以五颜六色,头发可以变黄变红,眼睛可以变蓝变绿,但无论何时何地, 请不要忘了这么两句话:我是中国人,我是炎黄子孙;我爱我的祖国,我有一颗中国心! 这篇《黄帝陵游记》开篇先发议论,阐明中华民族祭祖的传统,引出黄帝陵,奠定了爱 国的感情基调,然后对黄帝陵展开描绘,强化化这种感情,最后点明“无论何时何地,请不 要忘了这么两句话:我是中国人,我是炎黄子孙:我爱我的祖国,我有一颗中国心!”从而 使感情得以升华 2、取景:取景就是在具体对景物进行介绍或描绘时,应该选取代表性景物或者是选取 景物的代表性部分去描绘和表现,以突出景物的特点。一个景点或景物可以描绘的东西很 多,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我们不可能每个景物、景物身上的每个部分都拿来细致地描绘, 我们只能选取其中的代表性景物或景物的代表性部分去描绘,这种选取不是任意的、无目的 的,而是根据文章主题和作者感情的需要去选取,凡是有利于表现主题、表达情感的景物或 景物的部分内容,就应该选进文章加以细致地描绘,否则,就不要写进文章,或者即便需要 写进文章,也不要着力表现,以突出重点。《黄帝陵游记》在景物选取上重点选取了黄帝亲 种的柏树、金殿、黄帝塑像、蒋介石当年题写的“黄帝陵”,以及黄帝陵周围的环境展开描 写,而对其他景物则没有表现或表现得不突出,因为这些景物对凸显黄帝的功绩、寄托人们 的情感具有较大的作用,至于其他景物,我想就不会有如此的写作价值,所以作者就不写或 少写了。 杭州有个“山沟沟 对“山沟沟”的向往,源于“四川有个九寨沟,杭州有个山沟沟”这句诱人的广告语。 趁国庆长假之机,从杭州市区出发,走莫干山路,往北直行,在勾庄上104国道,按照“山 沟沟、双溪漂流″指示牌直奔“山內沟沟”而去… 路走来,城市渐行渐远地,满眼都是乡村的风物,禁不住将车窗玻璃轻轻摇下-条缝 隙,风便呼呼地吹过,—种畅快淋漓的感觉随风而动。穿过了一村又一村,拐过了一弯又 弯,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山沟沟”。说是山沟沟,实为山与山之 间的峡谷,主要由峡谷中的汤坑、茅塘两个景点(自然村)组成,因了是吴语的称谓,当地 鸬鸟人唤起来时候软湑滑滑的。如同“山沟沟″的名字一样,环境非常原生态,到处生长着竹 子,不修边幅自然生长,散发着浓郁的乡野气息。于我来说,在北方很少见到竹子,既便能 见到也是零星分散的小毛竹,少了这里竹林的规模和蓊郁,所以心里一直有一种新奇感。 阵山风吹过,竹林绿浪翻滚,不禁想起苏东坡的诗句“竹亦得风,自然而笑”,看来着就是
路走得再远,不要忘了祖国;官做得再大,不要忘了父母;树长得再高,也不要忘了根 基。虽然你衣服可以五颜六色,头发可以变黄变红,眼睛可以变蓝变绿,但无论何时何地, 请不要忘了这么两句话:我是中国人,我是炎黄子孙;我爱我的祖国,我有一颗中国心! 这篇《黄帝陵游记》开篇先发议论,阐明中华民族祭祖的传统,引出黄帝陵,奠定了爱 国的感情基调,然后对黄帝陵展开描绘,强化化这种感情,最后点明“无论何时何地,请不 要忘了这么两句话:我是中国人,我是炎黄子孙;我爱我的祖国,我有一颗中国心!”从而 使感情得以升华。 2、取景:取景就是在具体对景物进行介绍或描绘时,应该选取代表性景物或者是选取 景物的代表性部分去描绘和表现,以突出景物的特点。一个景点或景物可以描绘的东西很 多,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我们不可能每个景物、景物身上的每个部分都拿来细致地描绘, 我们只能选取其中的代表性景物或景物的代表性部分去描绘,这种选取不是任意的、无目的 的,而是根据文章主题和作者感情的需要去选取,凡是有利于表现主题、表达情感的景物或 景物的部分内容,就应该选进文章加以细致地描绘,否则,就不要写进文章,或者即便需要 写进文章,也不要着力表现,以突出重点。《黄帝陵游记》在景物选取上重点选取了黄帝亲 种的柏树、金殿、黄帝塑像、蒋介石当年题写的“黄帝陵”,以及黄帝陵周围的环境展开描 写,而对其他景物则没有表现或表现得不突出,因为这些景物对凸显黄帝的功绩、寄托人们 的情感具有较大的作用,至于其他景物,我想就不会有如此的写作价值,所以作者就不写或 少写了。 杭州有个“山沟沟” 对“山沟沟”的向往,源于“四川有个九寨沟,杭州有个山沟沟”这句诱人的广告语。 趁国庆长假之机,从杭州市区出发,走莫干山路,往北直行,在勾庄上 104 国道,按照“山 沟沟、双溪漂流”指示牌直奔“山沟沟”而去…… 一路走来,城市渐行渐远地,满眼都是乡村的风物,禁不住将车窗玻璃轻轻摇下一条缝 隙,风便呼呼地吹过,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随风而动。穿过了一村又一村,拐过了一弯又一 弯,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山沟沟”。 说是山沟沟,实为山与山之 间的峡谷,主要由峡谷中的汤坑、茅塘两个景点(自然村)组成,因了是吴语的称谓,当地 鸬鸟人唤起来时候软滑滑的。如同“山沟沟”的名字一样,环境非常原生态,到处生长着竹 子,不修边幅自然生长,散发着浓郁的乡野气息。于我来说,在北方很少见到竹子,既便能 见到也是零星分散的小毛竹,少了这里竹林的规模和蓊郁,所以心里一直有一种新奇感。一 阵山风吹过,竹林绿浪翻滚,不禁想起苏东坡的诗句“竹亦得风,自然而笑”,看来着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