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岗湖中学初中作文训练校本教材 新 点格作文 (七年级上)
天岗湖中学初中作文训练校本教材 新 点 格 作 文 (七年级上)
编者的话 《新点格作文》是在吸收借鉴杨经平先生《新方法写作文》的基础上, 结合初中学生实际而编写的系统作文写作教材,考虑到初中阶段大作文每学 期8篇的实际情况(片段训练,即通常所说的“小作文”除外),每学期八讲 内容,分文体循序渐进,分别用二至三讲讲授 《新点格作文》不同于杨经平的《新方法写作文》前者比较死板,不具 有灵活性,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新点格作文》克服了以上缺点 《新点格作文》之所以“新”,是她不同于任何片段作文训练,也不同于 分点作文训练,她更讲究材料的选择和章法的运用,之所以叫“点格”,因为 《新点格作文》的基本理念就是“扣点写格”,“点”就是内容,根据文体特 点,确立应该写作的重点,“格”就是形式,根据行文需要,采取灵活的结构 或思路。 《新点格作文》经作者试验,并不断完善,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对 广大具有中等及中等偏下写作水平的学生来说,具有能够迅速提高其写作水 平的功效,深受学生的喜爱。 今将讲稿整理作为学校推广之校本教材,期待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从中获 当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教材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使用这套教 材的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宋养能 2011年9月
2 编者的话 《新点格作文》是在吸收借鉴杨经平先生《新方法写作文》的基础上, 结合初中学生实际而编写的系统作文写作教材,考虑到初中阶段大作文每学 期 8 篇的实际情况(片段训练,即通常所说的“小作文”除外),每学期八讲 内容,分文体循序渐进,分别用二至三讲讲授。 《新点格作文》不同于杨经平的《新方法写作文》前者比较死板,不具 有灵活性,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新点格作文》克服了以上缺点。 《新点格作文》之所以“新”,是她不同于任何片段作文训练,也不同于 分点作文训练,她更讲究材料的选择和章法的运用,之所以叫“点格”,因为 《新点格作文》的基本理念就是“扣点写格”,“点”就是内容,根据文体特 点,确立应该写作的重点,“格”就是形式,根据行文需要,采取灵活的结构 或思路。 《新点格作文》经作者试验,并不断完善,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对 广大具有中等及中等偏下写作水平的学生来说,具有能够迅速提高其写作水 平的功效,深受学生的喜爱。 今将讲稿整理作为学校推广之校本教材,期待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从中获 益。 当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教材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使用这套教 材的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宋养能 2011 年 9 月
第一章写点格观察日记 第一讲抓住十点写内容 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是写好观察日记。要写好观察日记,就必须抓住景物特征 只有抓住景物特征,写出来的景物才能是这个景物而不是其他景物。什么是景物 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就是使这个景物与其他景物区别开来的显著标志,也就是 与其他景物相比较所展现出的不同之处。我们来看下面的文字: 1、走进群山深处。早晨,山中,朦胧,烟雾缭绕,翠绿的树木披上了白色的轻纱,露 珠从草尖跌落。中午,生动,鸟声啾叽,生灵随处可见,沉浸在虫鸣、风啸、水流旋律之中。 夜晚,幽静,月色浮动,寒气透骨,颇有“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之感。(《走进群山深处》)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大约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 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巍《我的老师》) 文段1,习作者抓住山中早晨、中午、夜晚的不同特点,分别用“朦胧”、“生 动”、“幽静”加以概括,然后紧扣这三个词语具体描绘出景物特征。 文段2,作者没有写面部其他方面的内容,仅仅写了右嘴角边的一块榆钱大 小的黑痣,这样就使得人物的特征非常鲜明。那么,如何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呢? 首先,要写出景物在特定条件(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光照、特定距 离、特定观察方式等条件)下的与众不同。来看下面一篇习作 听见雨的声音 四月天,珠玉尽碎百花倦。听见雨的声音: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着,等待着雨的滋润。干渴的牧场,零星的枯黄的牧草,如一头乱发般披散着;田 里灰蒙蒙的土地,扬起阵阵黄烟,它们在期盼昐雨的洗礼。鱼塘中只留着浅浅的滩寒水,鱼 儿无力的挣扎,溪流中裸露着鹅卵石,嘶哑着嗓子唱不岀动人的歌。地下,睡着的种子,那 希望已困了一冬,等谁来解开封印。听见雨的声音:我来了,探访四月的大地。 雨,踮着脚,悄无声息,在天地间织起一张冰繻似的水幕,那是她静美的身影。雷电不 会来,风也不愿在这份宁静中呼啸。 雨来了,她呼唤着孩子们:出来吧,不要躲闪,扬起鲜花一样的脸来迎接我,和着雨点
3 第一章 写点格观察日记 第一讲 抓住十点写内容 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是写好观察日记。要写好观察日记,就必须抓住景物特征, 只有抓住景物特征,写出来的景物才能是这个景物而不是其他景物。什么是景物 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就是使这个景物与其他景物区别开来的显著标志,也就是 与其他景物相比较所展现出的不同之处。我们来看下面的文字: 1、走进群山深处。早晨,山中,朦胧,烟雾缭绕,翠绿的树木披上了白色的轻纱,露 珠从草尖跌落。中午,生动,鸟声啾叽,生灵随处可见,沉浸在虫鸣、风啸、水流旋律之中。 夜晚,幽静,月色浮动,寒气透骨,颇有“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之感。(《走进群山深处》)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大约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 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巍《我的老师》) 文段 1,习作者抓住山中早晨、中午、夜晚的不同特点,分别用“朦胧”、“生 动”、“幽静”加以概括,然后紧扣这三个词语具体描绘出景物特征。 文段 2,作者没有写面部其他方面的内容,仅仅写了右嘴角边的一块榆钱大 小的黑痣,这样就使得人物的特征非常鲜明。那么,如何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呢? 首先,要写出景物在特定条件(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光照、特定距 离、特定观察方式等条件)下的与众不同。来看下面一篇习作: 听见雨的声音 四月天,珠玉尽碎百花倦。听见雨的声音: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着,等待着雨的滋润。干渴的牧场,零星的枯黄的牧草,如一头乱发般披散着;田 里灰蒙蒙的土地,扬起阵阵黄烟,它们在期盼雨的洗礼。鱼塘中只留着浅浅的一滩寒水,鱼 儿无力的挣扎,溪流中裸露着鹅卵石,嘶哑着嗓子唱不出动人的歌。地下,睡着的种子,那 希望已困了一冬,等谁来解开封印。听见雨的声音:我来了,探访四月的大地。 雨,踮着脚,悄无声息,在天地间织起一张冰繑似的水幕,那是她静美的身影。雷电不 会来,风也不愿在这份宁静中呼啸。 雨来了,她呼唤着孩子们:出来吧,不要躲闪,扬起鲜花一样的脸来迎接我,和着雨点
的节拍,去瞧瞧大地的新妆。 田圃贪婪的吮吸着甘霖,泥土黑亮似乎能淌岀油来。牧场中忍耐一冬的生命不再沉睡, 希望从地下探出头来。池塘水涨,鱼儿欢快的甩尾,漾起漪涟。溪水漫过干涩的石子,轻盈 地跳跃,唱岀婉转的旋律,清脆美妙。 听见雨的声音:我的家,在遥远的地方,群山整日与我嬉戏,白云将我环抱。 孩子们,要勇敢的笑啊!我来了,大地的万物都笑了。你们笑了,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雨,来了,就不再走,永远安息,她留在笑声中。当你吃着甜脆的苹果,要记得,那是 雨最后的祝福 这篇习作第三段景物描写非常精彩,习作者抓住冬春季节雨前牧场、田地 鱼塘等景物特点展开描绘,生动传神。 其次、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必须斟酌景物在形(形状、形态)色(颜色、 色泽)、味(气味、味道)、声(声音、声响)、温(温度)、质(性质、质地 气质)方面的内在特色,还必须注意发挥想象,写出景物在神(神态)、情(情 绪、情感)、思(思维、思想)方面的个性化特点,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时 间、空间和逻辑顺序对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条理。再来看下面的习作 竹里馆 缕缕清风拂过,茂密的竹林被风吹的飒飒轻响。在一片片竹叶的沙沙中,一条绿叶铺 质 声 就的弯弯小径延伸至竹林深处…….(由茂竹写到小径) 形 夜晚静悄悄的,似乎一切都沉睡入梦,幽静的空谷一片寂静。“咚″….“咚″…一声声 声 悠扬的古琴音婉转回荡。这琴声时而高昂,时而欢快,时而悠长。乐曲令人陶醉。(先静后 声,以声衬静) 循着音乐深入这片深深浅浅的“绿海″,走的越深,林中越发神秘而美丽。清凉的空气容
4 的节拍,去瞧瞧大地的新妆。 田圃贪婪的吮吸着甘霖,泥土黑亮,似乎能淌出油来。牧场中忍耐一冬的生命不再沉睡, 希望从地下探出头来。池塘水涨,鱼儿欢快的甩尾,漾起漪涟。溪水漫过干涩的石子,轻盈 地跳跃,唱出婉转的旋律,清脆美妙。 听见雨的声音:我的家,在遥远的地方,群山整日与我嬉戏,白云将我环抱。 孩子们,要勇敢的笑啊!我来了,大地的万物都笑了。你们笑了,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雨,来了,就不再走,永远安息,她留在笑声中。当你吃着甜脆的苹果,要记得,那是 雨最后的祝福。 这篇习作第三段景物描写非常精彩,习作者抓住冬春季节雨前牧场、田地、 鱼塘等景物特点展开描绘,生动传神。 其次、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必须斟酌景物在形(形状、形态)、色(颜色、 色泽)、味(气味、味道)、声(声音、声响)、温(温度)、质(性质、质地、 气质)方面的内在特色,还必须注意发挥想象,写出景物在神(神态)、情(情 绪、情感)、思(思维、思想)方面的个性化特点,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时 间、空间和逻辑顺序对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条理。再来看下面的习作: 竹里馆 一缕缕清风拂过,茂密的竹林被风吹的飒飒轻响。在一片片竹叶的沙沙中,一条绿叶铺 温 质 声 声 就的弯弯小径延伸至竹林深处……(由茂竹写到小径) 形 夜晚静悄悄的,似乎一切都沉睡入梦,幽静的空谷一片寂静。“咚”…“咚”…一声声 声 声 声 声 悠扬的古琴音婉转回荡。这琴声时而高昂,时而欢快,时而悠长。乐曲令人陶醉。(先静后 声,以声衬静) 循着音乐深入这片深深浅浅的“绿海”,走的越深,林中越发神秘而美丽。清凉的空气容
质 质 易了鼻息,令人心旷神怡 幽幽的仙气笼罩了这片竹林,只见竹林中有一片绿草铺就的毯,那悠扬的琴音与响亮的 质 色 质 口哨音就是来自于此。只见一个洁白的身影动情的抚琴。黑缎般的长发,在月光下闪着油亮 色形 的光泽,白云般的裙裳,清风中轻盈的飘扬。姣美的面孔上带着微笑,弹唱的如痴如醉(循 形 形 神 声而入见人,写人物先整体后局部,自上而下,抓住长发、白裙这两个特点 世间竟有如此唯美的身影。优雅,清高,纯洁。岀水芙蓉-般沉静,飞翔鸟儿一般自由, 开屏孔雀一般高雅,傲雪腊梅一般寂美。她脱离了喧囂尘世,仿佛那颗心儿也在自由飞翔, 飞向云端,飞向湖底,心游干仞…… 月影朦胧,所有在逋雾弥散中柔和起来了。那袭白裙也开始飘扬、舞蹈。起舞弄清影, 质 质 何似在人间?这不俗的美好,胜似仙境,让所有凡夫俗子无法相伴。唯有千年沉默的明月 同样清高。她带着古老干年之美,让这幅清丽的画面,多了一个陪伴,似乎,更多了一份寂 流水般婉转流畅的旋律,白云般洁白柔软的月色,海洋般幽深宽广的竹林….空旷的深 谷,只为脱俗的身影做伴。或许她从不曾寂寞,心灵永远飞扬在这片让人心醉的净土。(人 景交相辉映) 夜色渐淡,东方出现了一抹鱼肚白。一片白云在天空悠悠盘旋。美丽的身影,是不是随 色
5 质 质 温 易了鼻息,令人心旷神怡。 幽幽的仙气笼罩了这片竹林,只见竹林中有一片绿草铺就的毯,那悠扬的琴音与响亮的 质 色 质 口哨音就是来自于此。只见一个洁白的身影动情的抚琴。黑缎般的长发,在月光下闪着油亮 色 色 形 色 的光泽,白云般的裙裳,清风中轻盈的飘扬。姣美的面孔上带着微笑,弹唱的如痴如醉。(循 色 形 形 神 神 声而入见人,写人物先整体后局部,自上而下,抓住长发、白裙这两个特点) 世间竟有如此唯美的身影。优雅,清高,纯洁。出水芙蓉一般沉静,飞翔鸟儿一般自由, 开屏孔雀一般高雅,傲雪腊梅一般寂美。她脱离了喧嚣尘世,仿佛那颗心儿也在自由飞翔, 飞向云端,飞向湖底,心游千仞…… 月影朦胧,所有在薄雾弥散中柔和起来了。那袭白裙也开始飘扬、舞蹈。起舞弄清影, 色 质 质 色 形 何似在人间?这不俗的美好,胜似仙境,让所有凡夫俗子无法相伴。唯有千年沉默的明月, 同样清高。她带着古老千年之美,让这幅清丽的画面,多了一个陪伴,似乎,更多了一份寂 寞。 流水般婉转流畅的旋律,白云般洁白柔软的月色,海洋般幽深宽广的竹林……空旷的深 谷,只为脱俗的身影做伴。或许她从不曾寂寞,心灵永远飞扬在这片让人心醉的净土。(人 景交相辉映) 夜色渐淡,东方出现了一抹鱼肚白。一片白云在天空悠悠盘旋。美丽的身影,是不是随 色 色 色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