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案 教学简况 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学时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学时安排 2学时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学时)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 1学时 的地位和作用 授课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授课对象 本科生 任课教师 范明水 职称 讲师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 教学目的 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和要求 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 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 导的自觉性。 重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重点难点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6、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3、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基本知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与社 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20世纪社 “三基” 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 基本特征的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 分析 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的自我 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 和作用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案 教 学 简 况 章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学时安排 (4学时) 1 学时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 学时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1 学时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 的地位和作用 授课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授课对象 本科生 任课教师 范明水 职 称 讲师 教学目的 和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 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 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 导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重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20 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6、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3、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三基” 分析 基本知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与社 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20 世纪社 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 基本特征的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 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的自我 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 和作用
基本理论:”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基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历驶分折法与阶级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启发式、案例教学,适当提问、讨论。 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配合板书。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从 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性 飞跃。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辉煌成就,也有严重挫 折: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学 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总结社会主义的历 史进程,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 要的意义。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 教学纳容 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是社会主 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 2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2)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 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四门的理会,叫实业社会。的溶是:在实制度下,人人 要劳动,人人有劳动权,设有头业现像,实行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
2 基本理论:“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基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历史分析法与阶级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辅以启发式、案例教学,适当提问、讨论。 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配合板书。 教学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从 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性 飞跃。20 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辉煌成就,也有严重挫 折;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学 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总结社会主义的历 史进程,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 要的意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9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 世纪初, 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是社会主 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 16 世纪初 2.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16-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2)18 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3)19 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 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圣西门的理想社会,叫实业社会。其内容是:在实业制度下,人人 要劳动,人人有劳动权,没有失业现象,实行“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
定能力”的原则 傅立叶设想的理想社会是“和谐社会”。社会基层单位是 自给自足、独立的“法郎吉”。法郎吉是傅立叶设想的一种生 产消费协作团体。 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曾散尽家资在世界各地搞 “公社”,但均以失败告终。同时地宣告以《乌托邦》为代表 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没有出路的。 【提问】以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缺陷是什么? 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 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 种“历史谬误”、”人世间的祸害”,必须尽快代之以最好的社 会制度。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 教学纳容 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 花。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 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 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总结: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 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 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 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 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 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从此,这一伟大 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
3 教学内容 定能力”的原则。 傅立叶设想的理想社会是“和谐社会”。社会基层单位是 自给自足、独立的“法郎吉”。法郎吉是傅立叶设想的一种生 产消费协作团体。 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曾散尽家资在世界各地搞 “公社”,但均以失败告终。同时也宣告以《乌托邦》为代表 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没有出路的。 【提问】以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缺陷是什么? 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 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一 种“历史谬误”、“人世间的祸害”,必须尽快代之以最好的社 会制度。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 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 花。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 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 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总结: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 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 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 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 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 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 年 2 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从此,这一伟大 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 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 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从此,这一伟大 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1.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 革命 教学纳容 【课堂提问】为什么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 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 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 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所有其他 劳动者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革 命夺取政权决不意味着革命的结束,而是更重要、更困难的革 命任务的开始,无产阶级必须永葆革命性和先进性,直至实现 共产主义。 2.无产阶级革命最基本的形式 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利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 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势。这是因为:“一切革 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
4 教学内容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 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 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 年 2 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从此,这一伟大 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1.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 革命 【课堂提问】为什么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 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 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 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所有其他 劳动者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革 命夺取政权决不意味着革命的结束,而是更重要、更困难的革 命任务的开始,无产阶级必须永葆革命性和先进性,直至实现 共产主义。 2.无产阶级革命最基本的形式 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利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 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势。这是因为:“一切革 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
会里,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它是 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在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之下,无产阶级 要想实现自己的革命任务,就不得不经过暴力革命。正如马克 思所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对 于以前的剥削制度的更替是如此,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更 是如此。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尤其建立起的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第一次伟大尝试。马 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 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马克思在十九 世纪七十年代,曾经认为,英、美有可能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 教学纳容 主义。列宁在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时 也曾经认为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但是,实践的发展正如列 宁所说,马克思谈的是例外的情况,是作为“设想”讲的。他 认为和平过渡只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当然,资本 主义还在变化之中,世界格局的变化也是复杂的,未来的社会 主义革命必将遇到许多新情况、新课题,各国任命的革命究竟 采取什么形式,只能由该国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根据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情况结合的原则做出决定。 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的设想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 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 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 意识形态》中首次指出:“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 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 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 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当然,马克思恩 格斯讲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
5 教学内容 会里,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它是 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在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之下,无产阶级 要想实现自己的革命任务,就不得不经过暴力革命。正如马克 思所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对 于以前的剥削制度的更替是如此,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更 是如此。1871 年 3 月 18 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尤其建立起的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第一次伟大尝试。马 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 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马克思在十九 世纪七十年代,曾经认为,英、美有可能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 主义。列宁在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时, 也曾经认为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但是,实践的发展正如列 宁所说,马克思谈的是例外的情况,是作为“设想”讲的。他 认为和平过渡只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当然,资本 主义还在变化之中,世界格局的变化也是复杂的,未来的社会 主义革命必将遇到许多新情况、新课题,各国任命的革命究竟 采取什么形式,只能由该国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根据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情况结合的原则做出决定。 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的设想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 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 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 意识形态》中首次指出:“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 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 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 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当然,马克思恩 格斯讲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