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诸君的前程是很远大呢?诸君今晚为什么要来纪念黄花岗的七十二烈士呢?就当时的事 业说,七十二烈士所做的事,是失败的,不是成功的。十四年前的今日,是七十二烈士为 国流血的一日,是革命党惨淡悲歌的一日。所以这个三月二十九日,就是七十二烈土失败 的一日,我们还要来纪念,所纪念的是在哪一点呢?是不是要纪念他们的失败呢?失败还 有什么价值可以纪念呢?我们现在所纪念这一点,不是在他们当时事业的成败,是在那 般烈士当时所立的志气。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 七十二烈士在当时立了什么志气呢?我们虽然不能立刻知道他们的志气,但是由于他 们失败了,便断头流血,牺牲性命,由此便可知道他们的志气,最少的限度,是不惜自家 性命,不管权利幸福,要做一件失败的事。当时起义的情形,是各省革命同志约了几百人 集中到广州,想用那几百人,能够攻破制台衙门和水师行台,占领广州做革命的策源地, 再和满清去奋斗。至于敌人的军队,有新军,有满洲的驻防军,有提督所统带的水陆军, 总共有几万人。革命党不过是几百人,用几百人去打几万人,那般烈士知道要得什么结果 呢?就当时敌众我寡过于悬殊的情形相比较,那般烈土事前,明知道是很危险的。既是明 知道那件事极危险,他们还是决心去做,可见他们的用心是很苦的,立志是很深的。他们佛 为什么用心要这样苦呢?因为看见了当时四万万人处在满清专制之下,总是说满清的皇恩免 浩荡,宽仁厚泽,毫不知道被满清征服了两百多年,做了两百多年的奴隶,人人都是醉生 梦死。这些人民的前途之生存,是更危险的。因为看见了这种种危险,所以明知道后果是 失败,还要去做。所存在的希望是什么呢?就是以身殉国,来唤醒一般醉生梦死的人民。 要四万万人由于他们的牺牲,便可以自己觉悟,大家醒过来,为自己谋幸福。所以七十二 烈士为国牺牲,以死报国,所立的志气就是要死后唤起中国的全体国民。由于他们立的这 种志气,便可以知道他们在当时想做那番事业的心思,就是要为四万万人服务。他们在专 制政体之下,昏天黑地之中,存心想为四万万人服务,没有别的办法达到目的,想到无可 奈何之时,便以死来感动四万万人,为四万万人来服务。做革命事业,在七十二烈士虽然5 是失败,但是他们死得其所。在我们后死的人看起来,还可以说是成功。所以我们今天来 纪念,就是纪念他们当时的志气,纪念他们以死唤醒国民,为国服务的志气。七十二烈士 在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想唤醒国民,为国服务,虽然是死了,但是由于他们死了之后
不到五个月便发动武昌起义,推倒满清,打破专制,解除四万万人的奴隶地位。这就是七 十二烈土以死唤醒国民,为国服务的志气,达到了目的。 我们今天来纪念他们,便应该学他们的勇气,更加扩充,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 为世界来服务。诸君是学者,是有知识阶级,知道人类的道德观念,现在进步到了什么程 度。古时极有聪明能干的人,多是用他的聪明能力,去欺负无聪明能力的人。所以由此便 造成了专制和各种不平等的阶级。现在文明进化的人类,觉悟起来,发生一种新道德。这 6种新道德就是有聪明能力的人,应该要替众人来服务。这种替众人来服务的新道德,就是 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七十二烈士有许多是有本领学问的人,他们舍身救国,视死如归, 为人类来服务的那种道德观念,就是感受了这种新道德的潮流。诸君今晚来纪念七十二烈 士,要知道不是空空的来纪念,要学他们的志气,尤其要学他们的道德观念。 诸君要学他们的道德观念,是从什么地方学起呢?简直地说,就是要从学问上去学 起。诸君现在求学的时候,便应该从今晚学起,爱惜光阴,发奋读书,研究为人类服务的 修 各种学问。有了学问之后,便要立志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像七十二烈士一样,虽至 牺牲生命亦所不惜。切不可用自己的聪明能力去欺负人类,破坏国家,像那些无道德的官 演 僚军阀之行为。并且要步七十二烈士的后尘,竭力去铲除这些防止国家社会中新道德之进 进步的大障碍,才是黄花岗气节的纪念。并望诸君把这个纪念,记在心头,水远勿忘 与辩论 欣赏借鉴 、演讲者希望青年学生头哪些方面学习黄花岗烈士? 二、这篇演讲词用了很多设问句,请标出来,反复朗读,体会这些句子在引导听众思考的过程中 所起的作用。 应用尝试 这篇演讲词倡导一种“新道德”,即聪明能干的人,应该为众人服务。试就这一话题,面对全班同 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葛底斯堡的演说① 亚伯拉罕·林肯 (1863年11月19日) 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 ①D选自《林肯选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朱曾汶译。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美国第16任总统(1860 1865),任内,他领导美国人民投入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挽救了联邦,重新统一了美国。本文是林肯在葛底斯堡国 家公落成典礼上的演讲词。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北方军队经过浴血奋战,大获全胜。为纪 念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们,修建了葛底斯堡公墓
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 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 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 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 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 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这远不是我 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 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 的事,全世界却水远不会忘记。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 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 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 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 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 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 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 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葛底斯堡古战场 欣赏借鉴 、这篇演讲词的开场白在整篇演说词中起什么作用?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呼应的? 二、这篇演说历来被称为“演说史上的珍品”,你认为它的魅力在哪里? 应用尝试 第○半完 以这篇演说为材料,分小组进行模拟演讲练习。 建议 1.查找有关资料,更多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演说词的理解,体会演讲者的感情。 2.注意处理好语气 示例: 烈士们V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 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着重号表示重音,V表示停顿,∧表示连读) 3.适当使用一些势态语,以增强表达效果。 相关链接 、演讲的开场白和结尾 开场的方法虽然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引起听众的注意
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巧妙地开场; 或以眼前的人、事、景为话题,引申开去; 或用一个故事作为开场白引起听众的兴趣; 或制造一个悬念; 或讲一段引人入胜的话语; 或者开门见山,即直接进入话题,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演讲者出现在讲台上,就成为听众的审美对象,所以要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要尽量让听众得 到美的享受。 演讲中结尾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用简洁的语句归纳全篇、点明题意,将演讲的重点、难点或精华之所在,作画龙点睛式的概括; 发出鼓动人心的号召,鼓勵人们去行动; 抒发真挚、激越的感情,展望光明美好的前景,表达良好的祝愿; 修 引用名言警句以促人深思,令人回味; 结尾千万别显得匆匆忙忙,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这一重要的整合过程。 二、演讲中的势态语 演讲与神 手势是演讲的第二语言,使用时要自然、放松,尽量简单自如,并要和演讲的内容协调起来。演 讲者根据演讲的内容和会场的气氛,在台上可以走动。走动时需要注意: 论 第一,向任何一个方向走动,都应是一层意思的转折,另一层意思的开始。一层意思没有结束, 就不要改变方向,否则既不协调,又容易破坏意思的完整性。 第二,不宜盲目地走动。没有意义的走动,使人感到不自然,而且容易让人心烦。 第三,走动不可频繁,也不宜幅度大大,以避免分散听众的精力。 三、名人练演讲 德摩西尼是古希腊论辩活动中成绩最为卓著、影响最大的论辩家,但真正使他著称于世的是他后 来的豪放、果敢、辩驳自如的政治论辩演讲。年轻时他因口吃受到别人的嘲讽,也常常在演讲中失败。 德摩西尼面对失败,仍坚持不懈,毫不气馁。为了练习演讲,他捡了许多鹅卵石放在嘴里不停地说话, 以矫正口吃,终于在不知疲倦的顽强训练中获得高超的演讲技艺,并赢得社会的承认和敬重 萧伯纳是有名的口才大师,但他年轻时相当胆怯。他每次去拜访别人,敲门之前,总在门口徘徊 20分钟,才能鼓起勇气。后来他有意识地寻找机会锻炼口才,参加辩论协会,出席各种讨论会,一有 机会就发言,终于成为杰出的演说家。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讲家之一,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讲是他一生最有名 的演讲。在落成典礼还有两星期时,林肯接到了通知,让他在主要发言人演说家爱德华后面适当地讲 几句。接到通知后他就开始了认真的准备。在以后的许多天里,不论在往返的路上,还是在办公室里, 一有时间就思考他的演讲。写出初稿后他就随身带着,一有空就思索推敲,在正式演讲的一周前,稿 子就已改了两三遍。直到演讲的前夜他还在反复推敲、润色,并高声试讲,请秘书提意见。安葬仪式 开始前,他仍在默默地背演讲词。安葬仪式结柬后,爱德华给林肯的信中说:“我花了两小时才接触到 的主题,您几句话就说出来了。”平时林肯就非常注意语气语调的练习。他自己有一套“诵读训练法”, 并常年坚持。他把拜伦的诗集一本放在家里,一本放在办公室,一有空就拿出来诵读,用低低的声音 读得津津有味,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的诵读方式多种多样。有时,他激情洋溢地快速诵读,如急 流飞瀑;读剧本时,他会细心揣摩不同角色的语气语调。他能背诵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李尔
王》中大段的独白,并能背诵长诗。夜里醒来睡不着,常随手把诗集翻开读。眼过佳句,他会兴奋得 跳下床,穿着睡衣朗读起来,把秘书都闹醒了。参加妹妹的婚礼时,他拿出自己写的诗读给大家听, 作为最好的祝贺。长期的诵读,训练了他的语言节奏,丰富了语汇,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他声情并茂 的演说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 闻一多是我国著名的演讲家,他言辞犀利的口才也是练出来的。他曾在日记中这样记载:“曾到钟 台下练演说八遍,第二天夜又外出习演说12遍,五天以后又在天寒地冻的深夜到清华园工字厅北面土 山上的凉亭里,面对着一片湖水,迎着呼啸的北风用低沉坚定,富有情感的嗓音练习演说。直到严寒 剌骨才返回宿舍。但回到宿含仍不罢休,又演说五遍。第二天又习演说” (以上一、二、三则资料参考《演讲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有改动) 四、语音表达技巧 法国艺术家秦纳在《艺术哲学》中说:“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 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而表达的有力、细致、正确,都无与伦比。”听话 听音,清亮甜美的声音具有一种动听迷人的魅力,使人情不自禁地被吸引。反之,演讲者声音含混不 清,尖锐剌耳,或者南腔北调,听众就会不舒服,甚至难以忍受。这样的演讲,即使内容很好,也不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而历来演讲家都非常重视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的训练。 有声语言的语音表达技巧,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用声的技巧 用声技巧,主要指讲究音准、音色、音量和音调的运用技巧。 音准,是指发音的标准化、规范化。它有三点要求:一是使用普通话;二是发音准确;三是吐字 清晰。因此,初学演讲者首先要学会汉语拼音及正确的拼读方法,使每个字都能读准。其次,是多进 行朗读训练,以加强各种发音器官准确到位地发音,使字音正确清晰。最后,对个别发音有困难的音 节,可以选择一些“绕口令”来反复训练,以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音色,是指人的嗓音质量。好嗓音的标志是:响亮悦耳、圆润柔和、富有情感。嗓音与天赋有很 大关系,然而嗓音也是可以改进的,只要方法正确,持之以恒地练习,就可以使嗓音在原有的基础上 大大提高。 音量,是指演讲者在台上讲话声音响亮的程度。演讲中,演讲着应根据听众听觉的承受能力,适e 度地调整自己的音量,既要使后排听众听起来不吃力,又要使前排听众不觉剌耳。在全场听众都听得 清的“大音量”中,仍要有相对的大小高低变化,使得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免 音调,指的是发音音域的高低变化。音调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分为平直调、高升调、弯曲调和降 抑调四类。平直调从头至尾一样高低,平缓而无变化,往往表示庄重、严肃、冷漠等情绪。高升调是 由低向高,逐步上升,一般用来表示惊讶、反问、鼓动、号召等思想感情。弯曲调是先降后升两头高, 常常表示讽刺、怀疑、愤慨、幽默等感情色彩。降抑调是由高向低,逐步下降,通常用来表示自信、 坚持、赞扬、感叹等情感。音调也具有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作用,如“好”这个词,用平直调表示 应允、赞同;用高升调表示怀疑,用弯曲调表示赞叹等。音调还具有影响听众情绪的作用:音调变化 和谐优美,就会悦耳动听,吸引听众;反之,没有音调变化的声音,犹如钟表与机器的声音,虽然前 者清脆后者响亮,但都令人不感兴趣,使人疲乏易睡 2.使用重音的技巧 9 重音有强调语义、重点、突出主要感情的作用。利用重音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是语音表达的重要 技巧之一。能够说好重音、语义,感情就能表达得清晰明白。在表意重点处加以适当重读,还能起到 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好重音,就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例如“你为什么不